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崛起在黑土地-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匪又呼呼啦啦被带走,老虎命令妇女和孩子坐到车上去。这时老虎看见一个披头散发脸上脏兮兮的女人,被另一个女人艰难的扶了起来,没走两步见被搀扶的妇女赤着的脚上似乎有血迹。老虎命侍卫上前询问,侍卫回来禀告,说那个女人腿部被流弹击中。
老虎命令包扎,接着转头看看车后座位,见被病号士兵挤得满满的。无奈的摇摇头。而后吩咐给那个女人找一套军服,送到副司令车上去。冯玉祥是十二万分不高兴,但也没有办法,他甚至都没正眼瞧一下女人的摸样。
当天晚上宿营,老虎一觉醒来,发现冯玉祥在他帐篷门前来回走动。便走出帐篷好奇问道:“老兄,这么晚了你还不睡觉干什么呢?”冯玉祥示意不要大声喧哗,然后小声道:“白天我车上的那位姑娘刚洗完澡,此刻睡得正香那。”老虎嘲笑道:“你不是不乐意吗,怎么晚上就金屋藏娇了,你小子速度也太快了。”冯玉祥傻笑道:“你把我看成什么人了,人家不是个姑娘吗,而且有伤,我老冯这点菩萨心肠还是有的。”
老虎回到自己的帐篷,感觉浑身燥热,不由想起了远在宝鸡的腊梅娘俩,一股思念之情在心中翻滚。多年来一直没有这种感觉,不知这是怎么了?也许在这个夜深人静的夜晚,腊梅也在思念自己吧。老虎翻来覆去折磨了许久才渐渐睡去。
第二天早上大军开拔,老虎见冯玉祥双眼通红,恐怕一宿都没睡好。忍不住想看看那个女人长的什么样。当那个女人被侍卫从帐篷里扶出来,老虎有些失望,女人被风霜侵蚀的脸上有些皴裂,但摸样还算端正。连日来老虎第一次看见老冯格外昂奋的样子,忍不住好笑,不由想到,大军兵出戈壁,行军枯燥无味,忽然出现了女人,老冯的失态也就不难理解。
大军进入吐鲁番盆地越发困难,地表温度竟然达到六七十度,白天几乎无法行军,只好改在夜间行军。由于休息不好,不少士兵骑在马上就睡着了,也有不少士兵从马上栽下来躺在地上依然呼呼大睡,行军速度想快都快不起来。
老虎的大军一路下来,对沿途的大小藩王绝对起到了震慑作用,顶礼膜拜者有之,溜须拍马者有之,表示臣服者有之,总之表演的是惟妙惟肖。老虎大军挺进新疆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新疆的每一个角落。
终于看见了天山上的白雪,一股清凉扑面而来,大军顿时爆发出阵阵欢呼声。历经一个多月的艰难跋涉,苦尽甜来的感受,在每一个人的脸上淋漓尽致的表露出来,那种滋味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能真正拥有。
新疆巡按使杨增新亲自出城迎接,大小官吏位列两旁。临来时卢一鸣特意给老虎发密电告知,自民国以来,杨增新为稳定边疆,镇压疆独分子,抵御俄国的侵略,立下了汗马功劳,要老虎一定和此人精诚团结,不可造次。
坦率说杨增新在新疆执政期间,政绩显赫。为了改变政府入不敷出的被动局面,他对社会和经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严惩腐败,修明政治。自己更是严于律己,素守清廉。凡事事必躬亲,节简淡泊,他从不讲排场,痛恨行贿受贿,有力的巩固了边疆的统治。尤其是在与沙俄的较量中,无所畏惧,很好的维护了国家领土的完整。
杨增新见到老虎的大军,心情有些激动。中央政府派出如此彪悍的虎狼之师来镇守边疆,使他多年来对政府的猜疑一扫而空,使他看到了祖国的强大,使他更加坚定了治理边疆的信心。尤其是看到老虎的炮兵团,那一门门威武的大炮,简直是让他大喜过望,彷佛离家多年的孤儿,从又回到母亲的怀抱,顿时甜酸苦辣滋的味在心头涌起。
“报告杨将军,新疆军区司令员王义武率领大军来此报道。”老虎庄严地敬了个军礼说道。杨增新激动地上前拉住老虎的手道:“王司令,真盼你们来呀,可谓是望眼欲穿。”接着老虎又介绍了副司令官冯玉祥及随行军官。平时节俭的杨增新一定要给老虎等接风洗尘。
众人其乐融融的进入迪化城内,城内的建筑带有明显的西域特点,土坯建筑的民居,泥抹的房顶,有一半深入地下一半露出地面,大概是考虑冬暖夏凉。街道两旁聚集了众多的少数民族,有好奇的眼光,有敌意的眼光,有于己无关的眼光。顿时老虎想起大哥在电报中说的话,新疆的情况非常特殊,对于试图搞分裂的人,闹事的人,不管他是谁,一律坚决镇压,毫不留情,不能有一点怜悯心里,短期内施行军事管制。
在接风宴会上,老虎把卢一鸣的信交给杨增新。杨增新看罢大喜道:“卢总理真是高瞻远瞩,大量移民真是一步好棋,而且由政府出面组织移民效果更好,不出几年边疆将更加稳定。”老虎说:“杨将军,我准备把羁押来的俘虏和你原来的防军,组成军垦兵团,平时垦荒种地,战时需要能上阵杀敌,你看如何?”杨增新闻听立即举双手赞成,并说此办法有一举两得之功效,而且要大力推广。
接下来老虎命令冯玉祥率领一个骑兵师北上布尔津、塔城一线布防。一个独立骑兵团进入西部边境城市老霍城。另一个独立骑兵团南下喀什驻防。紧接着在迪化周围方圆几百公里内布防了数支快速骑兵部队,用以防止突发事件发生,同时起到震慑作用。
随后的一系列动作波澜不惊展开,各地王爷的卫队、私人武装全部解散,武器被收缴。有个别试图反抗的,均被剿杀,毫不留情。对于少数民族各地流窜的马匪、抵抗分子,更是进行了残酷的打击,致使这些人物纷纷逃向境外,甚至不少良民都被裹向了境外。截止到年底,大约有五六万人逃向境外,这是老虎最愿看到的局面,为他将来的出兵埋下了伏笔。
第三部大国博弈 第98最长的一天
八月中旬,京城一家最大的自行车组装厂挂牌营业,由东北运来的自行车零部件在这里组装,然后在北京最大的兴隆百货商店开始出售。眼下兴隆百货商店,在京城开了几家分店,并且同时出售自行车,在京城引起了轰动。为此,兴隆百货商店为增加广告效应,组织了好几支自行车队,满大街骑行,顿时在京城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大早卢一鸣携宝珍、宋庆龄等偷偷前往皇宫,眼下溥仪小皇帝住在内城养心殿。一来卢一鸣让两个女人见识一下皇宫的雄伟气势,二来找皇宫主事的瑞康太妃有要事商谈。由于事先通知了内务府,管事的王公大臣、太监早早的在城门迎接。
前两天卢一鸣看到国民政府有关皇宫年用度报表,吓了一跳。皇宫一年花费竟达400万两,这***也太奢侈了。如果直接消减怕引起各方的不满,惹来不必要的麻烦,尤其是在民国大局刚刚稳定的时候。思前想后便心生一计。
内务府听说新任内阁总理前来拜访吓了一跳,不知道能发生什么事,慌里慌张准备一番,纷纷聚集在tam城楼。卢一鸣到达后简单的和他们说了几句话,便在管事太监带领下,向养心殿走去。一路上卢一鸣见宝珍的神色有些慌张,不竟有些好笑,也许是皇宫里的气势震慑住了她,也许是她传统的观念在做崇。而宋庆龄却显得很坦然,只是瞪着好奇的眼晴四处打量,感到新鲜而已。
在养心殿的草坪上,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正在学骑自行车,这款自行车有一对小小的轱辘,正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骑行。孩子骑在自行车上七扭八歪行走,两个太监一左一右累得满头大汗狼狈的搀扶着。管事的太监停住了脚步,有些忐忑的望着卢一鸣。卢一鸣知道了眼前的孩子就是小皇帝溥仪。
卢一鸣对宝珍、宋庆龄说道:“这位就是咱们小皇帝。”庆铃道:“不就是一个孩子吗。”宝珍也说道:“原来小皇帝是这个样子,真没想到。”此刻两个太监已经累得东倒西歪,而小皇帝还在不依不饶,见此情景,卢一鸣无奈的摇摇头。
“这个小皇帝真霸道,”庆铃气不公的说道。“可不是吗,这个孩子太不懂事了。”宝珍也跟着附和。卢一鸣说道:“在我们眼里不正常的事情,在他们眼里已经习以为常了,这还不算最严重的,随便处死太监是常有的事,他们的性命连畜生都不如。”随行的内务府大臣脸红一块白一块,忙跑上前去附在溥仪耳边陈述。可是小皇帝依然我行我素。
溥仪是载沣的亲生儿子,也是光绪皇帝的亲侄子。当初慈禧临终之前,把载沣扶为摄政王,由于光绪皇帝无子,便把载沣的儿子年仅三岁的溥仪扶上宣统皇帝的宝座,妄图利用他们父子连心,好延续摇摇欲坠的、大清王朝的统治。但是历史的车轮岂能被阻挡,无情的现实早早注定了溥仪末代皇帝的命运。
此刻,瑞康太妃等闻讯,从养心殿里匆匆走出来,别说溥仪一见着太妃,忙跑到太妃身后规矩起来,看样子他也有怕的人。双方见礼,然后进养心殿就坐。瑞康太妃见卢一鸣带着女眷来心里安定不少,脸上现出高兴的样子。
礼节性的话语进行完,卢一鸣单刀直入道:“太妃,眼下民国初定,百废待兴,黎民百姓大都还吃不饱饭的情况下,皇宫用度每年竟达到400万两白银,是否太奢侈了。实不相瞒,民间以是怨声四起,为了保证皇宫的安全和稳定,我认为应该消减皇宫的费用,以平息民间的不满情绪,这方面瑞康太妃应该起表率作用。”
瑞康太妃为难的望了望四周,见没有一个人应声,只好小声说道:“总理阁下,你认为消减多少为宜?”卢一鸣道:“我看100万两足够。同时,宫廷应该裁减人员,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裁减人员由内务府经办,政府不便插手。不过太妃放心,减下来的人员由政府负责安置。另外,宫廷消减费用,最好由太妃自己提出来,这样便能堵住别人的嘴,效果更好。”瑞康太妃望望四周没有一个帮腔的,无奈只好同意。
最后卢一鸣说道,考虑到小皇帝以到读书年龄,由政府出面聘请教师,全方位施教。并说溥仪必须掌握现代知识,方能在其位置上发挥更大作用。瑞康太妃考虑再三只好应允。
太阳升起一竿子高了,卢一鸣回到总理府,便马不停蹄的和营口来的郝运来商谈,就组建中国远洋船运公司进行了细致的安排。目的很明确,就是以原来卢一鸣旗下营口船运公司为班底,组建中国远洋船运公司。第一任总经理由郝运来担任,总部设在天津港。眼下货轮主要是租赁形式,把近海船运先大范围搞起来,然后再逐步拓展远洋船运。
接下来卢一鸣召见鞍山钢铁厂来的人,就整改武汉钢铁厂进行了更加细致的筹划,并列出时间表,要求到明年五月份,不仅要扭亏为盈,还要练出尚佳的钢材。而后,卢一鸣又召见新组建的兵器局局长方子谦,要他组织人手,全面改造武汉兵工厂,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上马07式步枪。并且明文规定,武汉生产的07式步枪全部出口。
中午的工作餐上,孙中山兴匆匆的跑了来,一到场便坐在卢一鸣身旁兴高采烈说道:“我的大总理,庆铃已经和我说了,你小子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呀。乖乖300万两,你准备把这笔钱干什么用?”三个月相处,他几乎和卢一鸣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对卢一鸣的人品、才干越发的赞赏。
卢一鸣笑道:“我准备把300万两全部投到铁路上,你可愿意?”中山先生高兴的胡子都翘起来了道:“这下子到迪化的铁路能加快速度了。”鉴于中山先生对铁路情有独钟,卢一鸣临时把铁路事宜让他主抓。中山先生立即投进去十二万分热情,按照卢一鸣的路子,干线铁路由国家控股,支线铁路完全由商人承办。外国公司也可以参与进来,有两家美国公司竟然也参与了招标。结果这两家公司中得了南方两条支线铁路的建设。什么东西都谈妥了,可是民国政府迟迟没有签订正式协约。
此刻中山问卢一鸣道:“有关那两家美国铁路公司,手续已经健全,为什么不签约?”卢一鸣道:“我想利用这两家美国铁路公司,向美国政府要点好处。”中山问:“什么好处?”卢一鸣答:“我想让美国政府首先放弃庚子赔款,现在谈这个问题正是好机会。一旦美国政府同意,这样就会产生连锁反应。”
中山先生问:“你认为美国政府能同意吗?”卢一鸣道:“现在一战打得不可开交,国际形势对我们非常有利,各国列强的精力眼下都用在战争上,尤其是协约国需要中国强有力的支持,在这个大背景下,有可能一举解决屈辱的庚子赔款。”
中山先生沉思了一会儿道:“好,我支持你,能迅速解决罩在国人头上的阴影,人民会更加支持我们,政府的政治声望会越发提高,同时也会鼓舞国人的士气。”
午后一时,由外交总长唐绍仪作陪,卢一鸣召见美国大使卫理。俩人一见面首先进行了礼节性的问候,随后卢一鸣单刀直入说道:“卫理大使,随着中美两国友谊的不断加深,两国贸易额的不断扩大,为了进一步增加我们的商贸往来。中国政府决定,在山东、江苏两省的基础上,正式开放上海、广州两处口岸,并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欢迎美国商家、实业家来此办厂、经商。眼下美国两家铁路公司已经初步获得两条支线铁路的筑路权,已进入最后签约阶段,这些情况恐怕卫理大使已经知道。综上所诉,为了加深两国的合作,为了顾及中国人民的感情,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我希望美国政府改变对华政策,放弃庚子赔款。而且郑重说明一点,这是基于两国长期利益而考虑。因此,我殷切希望卫理大使转告威尔逊总统,能认真对待这件事情。”
卫理大使沉默了一会,一时没有发话。坦率说他对卢一鸣提出的问题有些吃惊,不由想到,眼前的人物绝不是等闲之辈,一个对国际事务了如指掌,对美国非常熟悉的政客。尤其是美国国内不断扩张的资本,非常需要中国这个庞大的新兴市场。再加上大战的原因,各国无暇顾及,而此人适时提出这个问题,正是抓住了这个有利时机。卫理想到,站在眼前是一个强有力的精英式的人物,看样子以后要格外小心。
卫理大使苦笑道:“总理阁下,对于你提出的建议,我个人没有任何异议。正好近期我要回国述职,我会把你的建议如实的转告威尔逊总统,并提交国会讨论。很遗憾卢先生,我只能回答你这些。”说完卫理还耸了耸肩膀。
卢一鸣笑道:“卫理大使谢谢你的真诚,我会让我的外交总长陪同你回国,我希望中美两国能尽快达成共识。”随后卢一鸣与卫理大使就国际事务又探讨了一番,卫理大使就告辞了。
刚才的谈话唐绍仪一直没有插上言,作为长期活跃在外交领域的他,深切知道弱国无外交的格言。今天见到卢一鸣如此自信的、大胆的谋取国家利益,似乎胸有成竹。感动之余忍不住发问?“卢总理,你认为此事有几成把握?”
卢一鸣回答:“大概有七八成把握,由于美国政府急需中国市场,在利益的驱动下,美国人有可能答复我们的请求。一旦美国人吐口。你要马不停蹄的和英法商谈,俄国吗先不予考虑。不瞒你说现在是最好的时机,千万不能错过。记住外交博弈,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尽百分之百的努力。而国与国之间的格言是,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唐绍仪庄重的点点头,顿时浑身从满了自信的力量。
此时此刻,卢一鸣想到,俄国爆发革命后,东线的战争会立即结束。德国会把全部力量投入西线作战。英法的压力就会骤然增加。在这个关键时刻,与英国适时提出收回海关、盐税的特权,无疑是最佳时机,因此要提前准备,免得到时措手不及。
接下来时间,卢一鸣又参加了国防部例会,并且特别邀请国防大学校长将方震参加,就国家战略,要求将方震拿出近期、中期、长期战略计划,并形成一份纲领性文件。来指导今后的国防建设,做到有备无患。接着又询问海军总长刘冠雄葫芦岛海军船厂的筹建情况以及犹太人资金到位情况。同时郑重告知,哈尔滨内燃机厂以生产出高性能、大马力的内燃机。并说未来的鱼雷快艇航速能达到30节。
众人听到这利好消息,受其鼓舞纷纷发言,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会议气氛相当热烈和融洽。看到渐渐形成合力的格局,卢一鸣从心底感到高兴。最后,卢一鸣就犹太人提供100万美金,扩大兵工厂规模的事宜,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达成了一致意见。
夜幕来临,卢一鸣感觉十分疲倦,治大国如烹小鲜谈何容易。宝珍见他的样子,心疼的劝他早点休息。可是卢一鸣休息了一会儿,又拿起各种资料看了起来,宝珍无奈只好起身去做夜宵,他了解丈夫的脾气。
第三部大国博弈 第99章湛蓝的海水
在碧波荡漾的南海,有一望无际的蓝色海水。有美丽的海岛和珊瑚礁,有无穷无尽的海洋资源,这就是我们的中国海,梦中的海。
在马来半岛北岸一个叫哥达巴鲁的地方,一艘排水量两千吨的货轮停靠在码头上。眼下这个昔日的小渔港,已经大变摸样,渔港被拓宽了几倍,中型货轮停泊已经没有任何问题。
眼下哥达巴鲁以渐渐形成了城郭,居住在这里的居民以达到五六万人,而且百分之九十是华人。港湾里船舶众多,码头上人头攒动显得异常繁忙。从中国大陆来的货物,在这里下船,迅速输往马来半岛各地,确切说这里已形成重要的商埠口岸。
鉴于哥达巴鲁日渐繁华,英国殖民当局抓住时机修建了一条怡宝到哥达巴鲁的支线铁路,用于连接南岸沿线的干线铁路。大宗货物迅速从哥达巴鲁港口被输往南部的槟城港。然后装上大型货轮,驶往欧洲以满足大战的需要。
货轮刚一停稳,一百多名年轻人便背好行装准备下船。队伍前面站着一个高大的年轻人,名叫佟壮。年轻人有一张棱角分明的国字脸,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显得虎虎有生气。此刻他对身后比他矮一头、脸色有些黑红的年轻人说道:“李海,到你家乡了,想家了吧。”叫李海的年轻人答道:“是呀,三年多了能不想家吗?”说完李海的眼光向家乡的方向眺望,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这一群年轻人是哈军校应届毕业生,卢一鸣在应届军校生中选拔了100余名优秀军官,前往南洋,佟壮是他们临时的头。而李海是哈军校为华侨子弟代培的军校生,总共十名正好今年毕业,便随大队人马一同回到南洋。
武泰民欣喜的望着陆续下船的年轻人。他身边同样站着一位身材高大的汉子,有三十多岁,是当年第一批毕业的军校生,并且随武泰民来南洋俩人中的其一,名叫范青。而另一人目前在加里曼丹岛。叫范青的汉子已被民国政府授予少校军衔。
武泰民自从东北回来以后,便有了不安分的心理。卢一鸣为他描绘的美好的前景,常常使他彻夜难以入眠。也许他骨子里就有不安分的因子在做崇。他首先在吉隆坡联络了一批华侨富商,开了一家南洋贸易公司,短短一年就在南洋打出了名气。来自东北的工业制品、粮食、服装,不仅占领了南阳市场,而且通过英国殖民当局和欧美国家开始了大宗的商贸往来。几年光景他在南洋已经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
从去年开始,他开始涉足实业领域,眼下他旗下有一家小型造船厂,一家正在筹建的小型钢铁厂和一家铜矿厂。大战爆发以来,骤然间买卖好的不得了,本岛的物产根本满足不了旺盛的需求。他便在中国南方各省大范围的采购货物,无形中拉动了南方各省的经济发展。
这几年他遵从卢一鸣指出的点子,在马来半岛大范围的移民。仅从南方各省招来的大陆移民在马来半岛和加里曼丹岛就达50万之众,这还不算南洋华侨自发涌来的数量。眼下他的种植园几乎遍布加里曼丹岛,并开始大量建设庄园,提供一切便利条件为移民服务。
今年他得知孙中山就任民国大总统,而卢一鸣就任内阁总理,他简直高兴的有些忘乎所以,胆气瞬间不知壮了多少倍。卢一鸣告知,一定要把中南半岛的狭长地带收入囊中。并给他制定了周密的行动计划,要他不许惊动任何人秘密实施。
佟壮神采奕奕的来到武泰民、范青面前,代表所有的军校生敬了个标准的军礼,并且大声报告:“第某期哈军校应届毕业生陆军见习军官佟壮,率领100名军校生前来报到。”武泰民上前握住佟壮的手道:“年轻人,路途如此遥远,你们幸苦了,同学们幸苦了。”范少校回敬军礼,接着领着众人去往下榻处。
这时从船上下来一位四十多岁的汉子,与武泰民热情握手,看样子他们是老相识。寒暄几句后,此人附在武泰民耳边轻声说道,这次货轮带来大量武器弹药,其中步枪5000支,子弹1000万发,手榴弹5000枚,地雷1000枚。军用望远镜200个。要他一定做好保密工作,万万不可粗心大意。随后武泰民安排专人卸货。
在哥达巴鲁一处秘密居所,武泰民、范青、佟壮等几个骨干正在开会。此刻范青说道:“眼下在马来半岛已秘密训练500百基干民兵,共分五个队,你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