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女皇纪事-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按照工部和户部的条例,清帝国的水师战舰不得造的过大,配备的大炮不得超过十五门,而这些清式大炮制造粗陋、射程极短。英方此时的五艘护卫舰也并非钢铁制造的,还是木质船身、三竿苇帆,但其甲板上就安装了四十五门18磅重炮,一次舷侧齐射能发射炮弹达三百磅。

    因此交战结果可想而知,双方开火几小时之后各自都宣告胜利。英方称己方受伤数人,但未表明清方损失情况,而新任广东水师提督写给阿桂大人的战报却是:我方战死三人、受伤四人、师船稍有损失;击翻英船两艘、毙敌至少百人。

    事实上东印度公司的五艘护卫舰胜在船大炮多射程远,但是毕竟数量太少,在对清作战中只能远远的放炮击沉或者击伤对方的船舰,但要突破几十艘水师船进港救人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船长们海战之后很快就返回澳门驻修了。

    据此,清方自我感觉良好的认为自己“大胜”,对洋人的气焰则更高了,阿桂大人是没亲眼见到马嘎尔尼使团入京的,在他看来英方的战舰与我们的也差不多嘛,不就大上那么一点,炮多了点,数量却远远不及。而新任水师提督为了保住刚到手的饭碗也好,还是清帝国惯例的夸张性描述方式也好,篡改了战绩,反正洋人的船没能闯关成功,那就是俺们胜了,至于损失了多少水师船舰那都是细枝末节。

    就这样,东印度公司的五艘护卫舰在广州海域外与广东水师的小规模冲突,在阿桂大人等人眼中就被视为了正式战争的开始,奏报立刻上达天听,我大清国开国百余年来,竟然有洋人率先敢于开炮宣战?

    一个多月后收到消息的乾隆皇帝那可是震惊非常,在他眼里,夷人永远是夷人,那都是上不了门面的,即使年前马嘎尔尼的国王号战列舰驶入了天津港,但如今看到阿桂的奏报,可见那也就是洋人糊弄人的玩意。与那些所谓的高科技礼物一样不靠谱,若然他们自己不还是用着帆船木质船舰么?

    因此乾隆皇帝拍案而起,传令下去:“即日便停止与英吉利洋夷贸易,日后再有反复,即当示之兵威,尔等不得纵容夷寇、有损国体。”

    女皇十年二月理藩院事阿桂大人派兵冲入洋人夷馆,带走了除英国驻清商务总督查理*贝瑞德勋爵外的其他洋商,并收监下狱。此外也遵照圣旨停了所有的对英贸易。

    十年三月三日,广州总督府宣布作为走私鸦片“魁首”的两名英国商人和一名荷兰商人犯天朝律,于菜市街斩首示众。

    在清帝国禁烟初期,消息就被东印度公司传递回了大英帝国,对于海外贸易,尤其是远东的贸易,英国议会都是极为重视的。此番听闻双方在广州海**了火,并且五艘东印度公司的护卫舰就占了上风,英方哗然,紧接着洋商被拘押受审,甚至有人掉了脑袋的消息更是令英国媒体瞬间失声。

    这是什么概念?从马嘎尔尼使团回国后的阐述来看,英国社会对于远东的美好憧憬已经被半野蛮人的形象所代替,令人印象深刻的打板子等酷刑那是闻所未闻的,狗熊被打了都会招供自己是兔子,更别说那些身娇肉贵的资产阶级老爷们了。现在还有两个人掉了脑袋,苍天啊,这简直令人无法想象。

    要知道鸦片此时在英国并不禁止,鸦片贸易也只是正常贸易的一种,两位英国公民在清帝国为了贸易送了命,这立刻引起了伦敦媒体的酣然大*。

    女皇十年五月,国会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清政策,辉格党和托利党一贯的又开始了群战。事实上此时由于前期马嘎尔尼的主战吹嘘,和后续的广东砍头事件,英方对清帝国开战的欲望已经很深了,最重要的是清帝国断绝了一切与英贸易,使得英方不得不决定以武力打开清帝国的国门。

    然而按照英国式的民主,在野党总是要给执政党添点麻烦的,也就是所谓的不同声音的纠错力。

    因此托利党和辉格党辩论了一个多礼拜,最终还是以多数压到少数的投票方式决定了对清宣战。

    遥远的圣彼得堡冬宫,女皇办公厅内临时搭建了硕大的清帝国仿真平面图。女皇陛下和海军司令凯恩公爵正对着盘面分析此次英清之战。

    “若你掌控英方远征军队,你会从哪里入手?”女皇陛下轻轻挥动着长棍问道。

    凯恩司令托着下巴思索了片刻说道:“按照我们的信息,清帝国的水师只有两只:福建水师和广东水师,可海岸线却有一万八千多公里。其余地方的海防主要靠陆地炮塔,他们海口要塞的制式炮台完全是手工制造,质地差、射程近、射速慢。

    按照君权级战列舰的标准,航速是十六节也就是一小时十六海里,续航力达到五千海里。如果补给充分的话能在清帝国的海岸线沿线迂回作战,机动性能很高。

    因此清帝国的水师对于英国的舰队是构不成任何威胁的,而岸防炮塔基本都可以远距离全部轰掉,也不会起到任何作用。如果是我领军,则会从澳门出发直逼台湾,占据台湾后进而控制福建海域,随后再北上直逼天津港,等打下天津距离北京就进了,到时候清帝国不降也得降。”

    “恩,”女皇陛下点头称赞,“你的方案很不错,不过有一点你恐怕不知道,清帝国的皇帝很有意思,有时候他们会破釜沉舟玩迁都,临时性的话也可以叫南巡出游,光卡住天津恐怕没法逼降。”

    靠这么无耻?凯恩在心中暗骂一句,又开口道:“那我只能更无耻的断他们的粮了,清帝国不是专设了从一品的漕运总督吗?可见漕运对他们的重要程度。若是占据台湾之后立刻北上舟山,然后占据南京地也是一样的。”

    女皇陛下笑了,的确如此,虽然起始点不同,但英国人最后也会走到这步吧?军情五处毕竟不是傻子,清帝国的传教士们早就已经上达了天听,对于漕运的重要性恐怕他们也明了的很。

    “海防重要啊,陛下。”凯恩司令习惯性的开始老生常谈,“我们真的不再建造战列舰了吗?圣彼得堡也就在入海口处,我们也得有所凭据才是。”

    女皇陛下拍拍她的海军司令的肩膀,笑着摇了摇头。

    凯恩司令明白女皇陛下还是坚持己见,不禁长叹一声,将视线重新回归到地图上。

    “无论是海防、武器、还是战争经验,清帝国都没可能赢。”他悠然叹息。

如履薄冰 第三十二章 门户之战(上)

    收费章节(12点)

    第三十二章 门户之战(上)

    “无论是经济、人口、还是军队数量,我们都没理由输”钦差阿桂站在港口水师的战舰上巡查海域时,对水师众人说道:“你们在几个月前的对夷作战中表现的很英勇,我都上报给了皇帝陛下,陛下表示很欣慰。但我们不能就此掉以轻心。五艘战舰恐怕还不是洋夷的全部实力,他们会再度来袭。我希望你们届时还能拿出水师的凶猛风范,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他身边站着的新任水师提督脸上笑容十分勉强,要是钦差大人知道广州海战之后他麾下八十艘得用军船有三十多艘进港修理,不知道大人会否还如此自信。

    女皇十年九月,一支庞大的舰队出现在广州海域,其中包括君权级战列舰六艘、木质护卫舰十八艘、运兵船两艘、运输船三十二艘,皇家陆军两个师,加上海军一共一万两千人。

    广东水师英勇迎击,可还没接近英方战舰,就已经进入了射程。六艘战列舰一百八十多门炮齐发,十五分钟的狂轰乱炸,广东水师船舰五十八艘仅剩十余艘逃出重围。

    自此广东水师彻底被打残。

    阿桂大人站在码头以长筒望远镜观看了全部过程,颓然失音,他立刻下令坚持驻守海防,不得避战,唯与城共存亡耳。

    然而英国的舰队并没有进攻广州,反而是直接北上,他们的目标是浙江定海。

    两天之后舰队行至福建厦门,此时钦差阿桂的消息还未送达福建总督府:清帝国的交通实在是太烂了。

    于是比广东水师强不了多少的福建水师也宣告完败,水师军死的死残的残,船舶击沉的击沉送修的送修,甚至到后来英方都懒得浪费炮弹,直接以船身撞沉。

    此役中水师不可谓不英勇,然而在海上船舰的差距如此之大,兵丁的英勇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第五天,船行至目的地定海时,钦差阿桂的请罪报信折子死赶活赶也才抵达湖南境内,距离乾隆皇帝的北京城还有六分之五的路程。

    也就是说此时的清帝国除了广州和厦门两地,其余地区都不知道英人来袭的消息,虽然最初的广州海域与东印度公司的船舰交火之后,乾隆已经下了令整顿各地海防,但毕竟时隔大半年,紧张过后早已松弛。

    因此当英国舰队抵达定海的时候,定海总兵的第一反应是:夷人的船迷路走错道了,第二反应则是他们想越过广州来着做生意,万万没想到是敌人来袭。

    此时的定海也有水师,不过也就十来艘小船,驻地的海陆军总数不过三千编制,此外还有炮塔一座、火炮八门,炮兵五十。

    简直是寒颤的丢人英方直接派人划小船送上战书:给你们五个小时的时间,速将海岛投献,逾时将开炮轰击。

    定海总兵与知县两人就商量拉,现城投降那是万万不可的,所谓守土有责,就算是兵败逃亡按照大清律也是得砍头的。可对抗的话,十来艘虾米般的船,八门大炮那是玩什么呢?人家一个战列舰掀起的浪都可以将那十来艘船给掀翻了,战舰上的四门主炮、十门副炮看起来并不多,但口径是炮塔上的火炮的三倍,质地那就更别说了

    比人的话,好吧,三千驻军一千是水师,两千是拿着大刀的绿营军,就算勇武那也得靠近啊,又不是几百年前的接舷战可以跳上船去砍……

    最后没办法,总兵和知县两人分工明确:总兵领着水师在城外水域抵抗,知县领绿营在城内抵抗,在外者主战,战虽败不得入;在内者主守,守虽溃不得出。

    时间到了,英方看定海没有献城的意思,便开炮攻击。一战下来可想而知,十几艘战船那就是毛毛雨,定海总兵带着几艘残部也不好意思回城,直接就逃窜了。炮塔上的八门火炮开头就给人轰哑了,压根没派上用场,英军炮轰定海城,一个晚上之后定海沦陷知县跳水自杀。

    英国人攻下定海之后,对城里的普通民众到没有大肆掠夺,英国议会两党在争议是否对清帝国开战时就针对清帝国数量庞大的人口讨论过,最终的结论是:清帝国的君主是个殖民君主,因此与他的人民并非是一条心,此战英方远征队规模甚小,最怕的就是人民战争,因此切不可挑起民愤。

    果然,进入定海城之后,清帝国的人除了家家户户闭门不出之外,并没有跳出来与洋夷作战。可以说英方收定海收的是舒舒服服,没有遇上太多的麻烦。

    英军就在定海这住下来了,二十天后定海沦陷的消息才传到北京,与阿桂的请罪折子是几乎一天到达。乾隆皇帝暴怒,简直是反了前几年缅甸犯边,清帝国与小小的缅甸足足打了七年,虽然最后赢了,但损失了大量兵员,花费了九百多万两白银也没能让缅甸真正臣服。现如今竟然不知道在哪里的岛国红毛都打过来了?而且广东、福建水师全灭,定海被占?简直是岂有此理

    除了畏敌惧战,乾隆皇帝想不通自己水师和定海守军为何会输。

    乾隆皇帝立即处分了浙江巡抚和总督,考虑到阿桂虽然上了请罪折子,但水师之败绩并非他的过错,而且人家不是把广州城看的很好嘛?起码不像定海啊,于是只是批复罚银了事。

    此时的皇帝还未将英国舰队看的很重,不就是个红毛国么?顶多也就是船比较大,占占我们水师的便宜罢了。事实上清帝国从来都没把水师当回事,东海的海盗一直都非常猖獗,清帝国也就是关起门来不予理会,户部拨款给水师的费用及其有限,工部给的兵器也都是各地绿营兵的淘汰品,在皇帝想来,水师败了也就败了,并没达到有失颜面的程度,就像是清缅之战,我们最后还不是要赢的吗?

    于是乾隆皇帝下令从江苏调派绿营五千人、从福建和江西各调派五千人一共一万五千人增援浙江,委任两江总督高晋为钦差去浙江查办。

    高晋,字昭德,以治河道之功加封太子少傅,后至两江总督,他有能耐也有贪欲,在任上捞过不少钱,可以说是乾隆朝群臣的一个典型。

    如今可怜的高同志两眼一抹黑的被派去查办英军来犯之事了,作为一名没领过兵的文官他简直是无从下手。不过好在查办前面还有个调兵,而清帝国的调兵那可是旷日持久的事。

    此时的清帝国号称有七十万常备军,面对区区一万二的来犯英夷应该说是绰绰有余的吧?然而实际情况远不是如此。清帝国的军队分八旗和绿营两大体系,八旗又分京营和驻防两部分,十万京营那是驻扎北京城的,十万驻防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大西北、蒙古等地监视防备蒙族、新疆和保卫龙兴之地。

    因此国内能调动的军队也只有绿营军,但五十万绿营军看起来数量挺多,却分布在全国各地省、州、县,林林总总的分散在不同的地区。原因是清帝国的绿营军主要的职能是为了防止各地的叛乱,兼职还要负责协调治安等警察局该做的工作,是以防范老百姓造反为主要义务的。

    因此就像是沦陷的定海一地,作为重要的军事海港,不过也就几千人的编制。

    要想将这些林林总总分散各地的五十万大军调集起来,那是压根不可能的,只能从总督和州府每省抽调四五千人,都已经达到极限了。

    然而就是这一万五千的援兵,要抵达浙江也需要时间。调兵是从驿站道行进的,沿途当地政府要负责粮草、马匹和住宿等事务,因驿道狭窄和沿途供给有限,几千人的军队压根不可能一道急行军,必须分成百人队轮班同行,那个速度叫慢啊

    相邻两省就要花上三十到四十天,隔着的省甚至需要两个多月

    女皇十年十月十五日乾隆皇帝下的抗击令,等到十一月二十日高晋和他的援军还没抵达海定呢,大英帝国的舰队就已经从印度得到了补给,留下陆军两千人,护卫舰三艘,然后启程去攻天津大沽口了。

    苍天啊大地啊有这么耍人的吗?清帝国内战报给皇帝知道然后下达政令到地方就需要一个多月,人家一个多月都够补给船从孟买抵达澳门了

    于是可怜或者说幸运的高晋同志和他的人终于到达杭州府时,杭州府通报给乾隆皇帝的英军舰队离港北上的折子刚好送到皇帝手中。乾隆无可奈何又急忙下令高晋留下手中的五千兵力协同杭州知府收复定海,另外一万兵员立刻赶赴天津。

    这一来一回的折腾,实际上调派一万人去天津的命令还未抵达高晋手中,那边大沽口就已经打起来了。好在定海失陷已经是近两个月前的事了,大沽口早已知道消息,不会像定海一样还以为英国人是来做生意的。可大沽口的海防又如何呢?

    大沽口是乾隆心中固若金汤的要塞,有炮台五座,火炮一百五十三门,驻军五千余人,大沽口外围的白河在涨潮时便是天然的护城河,河道内多是拦挡竹伐船只难以通行。

    可是钢铁铸造的战列舰面对这些竹筏也难以通行吗?

如履薄冰 第三十三章 门户之战(中)

    收费章节(12点)

    第三十三章 门户之战(中)

    女皇十年十一月二十五日,阴天有雨。

    英国舰队趁清晨涨潮时分驶入大沽口,战争在细雨中拉开序幕。双方几乎是同时爆发出最猛烈的轰击,上百门火炮发出震耳欲聋的隆隆声,炮口喷出的火光映红了碧蓝的海岸线。河面上、田垄中和高大的炮台周围,尘土飞扬,硝烟升腾。清方的炮弹随机乱飞,英方的炮弹落点精确,但无论如何此时的场面是非常壮观的。

    英国六艘战列舰中的两艘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便退出了战线拉到后方休整。最终“复仇号”的一枚炮弹直接命中大沽口炮台后方的弹药库,腾起的火球引发了一连串的爆炸,炮塔上的守军伤亡惨重,至此距离开战不到三个小时战争便宣告结束了。失去了火炮攻势,清朝的陆地军队变得极为单薄,清帝国最为雄伟的一座火炮重镇就因为精准射击造成的弹药库爆炸而宣布彻底哑火。此时英方陆军已经从侧后方攻入大沽口阵地。

    事后报给乾隆皇帝的战报上说:清方共战死三百余人,重伤一百人,轻伤五百人;而英方被击沉军舰两艘,死伤近千人

    反正大沽口总兵已经被炸死了,天津被占,自己人死的差不多了,那英军也不能死得太少啊。

    姑且不论乾隆皇帝信是不信,反正龙颜大怒是一定有的,英国远征军军占领了天津,近逼北京,虽然只有万把人那是不怕他们攻入北京城的,毕竟北京附近还驻有十万八旗,但这脸丢的已经是非常的彻底了。

    初期水师的失利还可以说水师不靠谱,是清帝国最不入流的部队,可现如今最奢华、最固若金汤的天津大沽口炮台都完了,可见帝国的岸防炮对于英国军舰来说根本没有威慑力。

    现在该怎么办呢?除了派兵去收复天津还能怎样?十一月二十八日乾隆下旨命福康安带两万八旗兵前往收复天津。

    可福大人火急火燎的赶到天津时,英国人却都已经返回了船上,对着抢劫完物资的大沽口放了几发炮弹,打死打伤了几队八旗铁骑,英国人又拍拍屁股上路走也。

    接下来的大半个月,英军舰队一路南下,以定海为中心轮番轰击宁波、温州、厦门、镇海等地,完全掌控了制海权。饶边的结果就是英方避重就轻,除定海外不占据任何分散兵力的城镇,却让追踪船队试图“抗击”的清军疲于奔命。

    除了开始调派给高晋的一万五千人和福康安的两万人马,乾隆皇帝后续又从直隶、山东等地调派了近八万人,合计十二万人马,但由于不知道明天英军军舰会驶到何处,不得不在沿海处处设防。

    庞大的军费开支和后勤供给给因为皇帝多次南巡而变得干瘪的国库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户部和兵部天天互掐,乾隆皇帝的脸色越来越难看,直到十二月十日,英军驶向了长江内河河道,进发镇江。

    镇江,古称京口,北临长江、西距大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枢纽之一。

    清帝国开国以来就在镇江驻有重兵,此时镇江守军两千余人,从直隶地区调集的两千兵力也刚刚抵达。由于英方舰队的主要战力六艘战列舰吨位太大,无法驶入内河河道,于是这次的战役主要由六千五百多名英陆军承担。

    送兵力上说英方占据的优势不大,但是武器方面高出太多,而且英军乘船而来,直隶援军奔波而至,反倒是远道而来的英国人以逸待劳。

    然而战争爆发后却超出了英国人的想象,在他们看来,从抵达广州的第一次战役开始,就压根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各地清军不可谓不英勇,但对英方的影响仅仅是百余人的伤亡和两艘战舰的轻度毁损。因此他们对镇江之战的估计过于乐观,他们以为也许要不了两个小时,就足以收拾这些冷热兵器混装的辫子军。

    令他们想不到的是,擅长陆地战的清帝国军队在装备差、状态不佳的情况下还是给予了他们沉重的打击。进攻北城的一队英军在攀云梯上与清军激烈交战,直至城墙被轰塌绝大部分后,这些顽抗的清军还在利用一切有利地势拒敌。进攻西门的英军收到强力抵抗不得不转战西门,几艘进入河道轰击城墙的护卫舰也被城墙上的炮塔击沉击损狼狈退出,虽然最后清军还是从东西两门攻入了镇江城内,但清军仍然不放弃的展开了巷战。

    这一切只因为镇江是他们的家

    近两百年来,绿营军驻扎此地,家眷、祖坟、田地、财产都在此处,保卫家园唯死而已,没有退路

    攻陷镇江城后,英军清查战况,大英帝国皇家陆军竟然在此役战死两百多人、受伤三倍多人,虽然比起死伤千余人的清军而已少的多,但已经远远超出英国远征军前期伤亡的总和了。

    但镇江最终还是沦陷了。

    镇江的沦陷后果非常严重,相比起最初占领的定海,虽然高晋带的援军几经波折都未能收复定海,但是从大局而言,定海对于清帝国来说是不太重要的。毕竟是个临海的小岛,英国军舰以此作为补给枢纽,但与陆地大国清帝国是无所谓的。

    然而镇江不同,作为京杭大运河的重要港口之一,英方占领了镇江,便掐断了从苏杭一带运载到京师的物资。漕运,在清帝国是关系南粮北调的关键。

    清帝国专设了漕运总督,其下七省粮道,有专属的兵丁万余人船只七千艘。之所以如此重视,是由于漕运将苏杭之地的粮食调集到北京,专供宫廷消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