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真天意天道-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意(第一0四章)南京!南京



  网络正常了,然而我很久写不出东西。我东看西看,晕头转向。

  有一个很大的文学网站叫起点的,上面有一个设计好的搜索内容,是“玉体横陈”,在这个网站上写作赚钱的有个叫“血”什么的,长得象个傻子,在网上还挺火的。我想,我是不会当这样的网络作家的。

  有句话叫“脏唐臭汉”,简言之,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肮脏的历史。这话是真是假?从我昨晚看的这本书来看,确实是这样。看多了那些人与人之间的欺诈、权谋和圈套,你会感到由衷的恶心。秦始皇、刘邦、蒋介石、袁世凯等等,都是些什么鸟人啊,竟也能左右中国那么多年。以大比小,所有的政治,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如此。

  我还看了不少名言,但后来我发觉,这些东西也是有明确的政治指向的,和孔子和基督都有相似之处,就是叫人顺从、忍耐、妥协。说白了,就是叫人滑头。

  所以,最终我都不喜欢。

  排在第一的是《百年孤独》,按说我应该好好读读的,但也许是缘份未到,我也不想看它。

  我把《南京!南京!》这部片子找来,看了一集,就不想再看下去。我不喜欢那范曾体的题字,不喜欢那黑白的缓慢的画面,也不喜欢刘烨的表演。

  我研究了一下毛泽东的书法,发现精品力作也是凤毛麟角。更多的只是表现着他的匆忙、习气、粗疏、随便、松懈、怪诞、寒蹇、紧张。我想,他活在那么多的骨子里只想着升官发财的人之中一定感到很累。

  她对我是很好的,所以我以能有这样的一个妻子而感到知足。她给我捶背,让我漱口,让我吃新鲜的蔬菜。但她上起网来也是忘了时间。她象我一样虚荣,然而,我的虚荣或许是假,她的虚荣或许是真。她说,我比她的前夫要高,但是他前夫做爱能做一夜,我就不能。她也许是到了经期,早晨时,她的手摸过来,我还犯困,很不耐烦地给她拨拉了过去。中学里时常停电,而大街上都好好的,喇叭也响,就是教学楼和我们这儿都没电,她就说:“妈的!连个电的线路都拎不清!”,因为今天是在正吃着饭时停的。

  我倒是想偷一下懒,就此躺下睡觉,但她以发胖为由,不让我这么早进屋。就这样又来电了,我就改变了主意,开始写东西。

  据新闻说,全世界的猪流感患者已超过一万人。中国有五人了。好象除此之外,说的都是和钱有关的事。

  另外,今天是小满,省和中央的说法略有不同,省的说,小满是说麦子基本上长满了,成熟了,而中央的说,小满是说庄稼欣欣向荣,而江河里的水都满了。

  小学里今天照毕业照。很是热闹。

  我不喜欢这样的天气:阴暗、潮湿。我不喜欢这样的季节,鼓涨着人的欲望,我不喜欢网络,充满了泡沫和陷阱。我不喜欢看书,冗长、做作。我也不喜欢写字,那似乎是很低级的事。有些人在关注着,实际上是在窥探着我的隐私,而他们妄想走近我的心灵深处,他们以为理解了我,终归也是徒劳。


天意(第一0五章)鬼子来了



  天气依然是阴沉,到了周末,空气显得很压抑。

  在这样的日子里,我看完了电影《南京!南京!》,也看了不少的《百年孤独》。同时也看了许多人民网上的照片。从中知道满文军吸毒被抓了,另外中国还出了很多新鲜的稀奇古怪的事。这些事说到底总离不了钱和女人。不管表面说得多好,我都感到中国人失去了精神的支柱,就凭这一点,就要完蛋。

  关于这部电影,应该说还是很有视觉冲击力的。只是我也感到导演的创作导向有问题,这种问题,就好象中共的问题,央视的问题,既得利益集团的问题,以及百度的问题一样,在我看来都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

  这部电影也体现了整个中国社会的问题,甚至全世界的问题,那就是当权者们的伪善,但他们恰恰在掌握着话语权。

  多说无益,况且我也不如下面这位专业人士说得好——

  “首先我要声明,我一点也不怀疑陆川导演拍摄《南京!南京!》的诚意和努力,更不认为他对于南京大屠杀的死难者有任何恶意。他是一名爱国者,通过这部影片,他表现出了一个艺术家对于国家、民族、历史的难得的责任感。同时,我不否认他是一个人道主义者,毫不怀疑他的良知和同情心。

  就技术完成的程度而言,他在影像上做得很成功,对影像的掌控极其出色,影像细节很真实、很有质感,我能看出他在这方面的认真细致、精益求精。影片的音乐很精彩,有特点,运用精确。表演掌控到位,演员的表演没有明显的疏漏,有几处甚至可圈可点。

  然而,我仍然认为《南京!南京!》是一部失败的作品。甚至,我基本上认为,《南京!南京!》是一部不好的电影。

  我的理由主要是:这部电影的创作者虽然在态度上和主观故意上没有问题,但在创作方向上产生了严重的偏差,使之成为了一部概念化的电影作品。只不过,与过去国产影片常常出现的概念化毛病相比,它不是那种一味表现日本人如何残暴的脸谱化的概念化,也不是一味强调要复仇的狭隘民族主义的概念化。恰恰相反,它避免了过去电影中所有的那些可能出现的毛病。然后,在不知不觉中,这部电影却滑向了另外一个极端,我姑且称这种极端为概念化的人道主义,想当然的人道主义,文艺腔的人道主义,无关现实的浪漫化的人道主义。这不是一个道德问题,只是一个创作思想的问题。这种滑向另外一个极端的创作思想,使得《南京!南京!》虽然在细节上尽可能做到了真实,但在整体上却虚假,是精心拍摄的谎言,典型的伪现实主义作品。

  我必须说,我跟陆川导演一样是爱国者,对国家民族的情感是强烈的。其次,我是一个艺术感受还算敏感的人(我是跟陆川导演毕业于同一所学校同一个专业的硕士,他是比我高几届的学长),不是没心没肺之徒。但是说实话,我在影院两次看完《南京!南京!》之后,并没有受到多少感动。走出影院的时候,我就不得不想:既然我在观看半途中放弃了同时正在放映的英格玛?伯格曼影展,从电影资料馆匆匆赶到中影集团电影院来看这部电影的首日放映;既然我非常喜欢陆川导演的前一部影片《可可西里》;既然我对1937年底至1938年初发生在南京的那次大屠杀一直是强烈关注并认真思考的;既然这部影片的制作是如此认真,导演和演员所投入的情感是如此显而易见,——那么,影片为什么却不但没有感动我,反而使我一直感觉到某种不安呢?

  我觉得,可能问题主要还是出在故事的主线上。尽管我曾看到一篇文章介绍说,陆川不认为角川这条线是主线(因为他说日本人的戏还没占到三分之一篇幅),但我还是必须说,角川这条线毫无疑问是主线。整部电影基本上是以角川的视点来组织叙事的。角川完成了最为完整的灵魂自我救赎过程(且不论这种自我救赎是否可信),在整部影片中,他是心理冲突最剧烈的一个人物。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还能否认角川是影片的灵魂人物呢?虽然在陆剑雄身上也承载了抵抗主题,在拉贝身上承载了人道主义主题,在小江和姜老师身上也承载了牺牲主题,在唐先生身上也承载了自我救赎主题,在百合子身上……承载了普通日本人也是战争受害者的主题,但显然,导演在角川身上承载的主题是最为集中也最为沉重的:其中有人道主义,有牺牲,有自我救赎,更有施害者同时也是受害者。当日本低级军官角川蹲在野花盛开的南京郊外饮弹自尽时,影片迎来了最后的高潮,核心主题也就呼之欲出:战争是不人道的,文明会被战争摧残,胜利者和失败者都会被战争摧残,甚至连亲历战争残酷的战胜者也不得不为此自戕。因此,我认为,《南京!南京!》与以往的表现南京大屠杀的电影不一样的地方主要在于它的核心意图不在表现日本侵略者的残暴,更不是为了煽动仇日情绪,而是表达在导演看来具有更高价值的反战主题。

  问题在于,对于整个二战,对于越南战争,对于伊拉克战争,反战这个主题或许是一个具有更高的人道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主题,但是对于30万无辜民众遭到或许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野蛮残酷的屠戮的南京大屠杀来说,反战,是不是有些流于轻浮了?

  假如,那30万亡灵此刻就站在我们面前,沉默着,看着我们,我们真的还会有勇气对他们说:你看,日本人其实也是人,他们虽然是侵略者,虽然不该杀你们这些身无寸铁的男人,不该强奸你们这些身世清白的女人,但是,他们其实也良心未泯,他们自己其实也挺痛苦的,他们甚至都痛苦到了必须自杀的地步。……我们这些艺术家,我们这些电影人,我们真的能够确认我们有如此勇气对面前的30万亡灵说出这番话?

  反正,我是不敢。

  我有敬畏之心。我不敢如此狂妄。在受难亡灵面前,我不能够有任何看法,任何主张,任何主义,任何我个人的认识。

  否则可能就是大不敬。

  退回1937年的南京。类似于角川饮弹自尽这一幕,曾经在当时发生过吗?如果发生过,发生过多少次?陆川导演以做资料扎实著称,据称为了拍摄这部影片查阅了很多资料,那么我特别想知道当时到底有多少日军官兵是因为对屠杀的残酷实在不堪忍受而自杀的。此前我也看过一些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资料,或许没陆川导演多,但说实话,我不记得曾经有过这样的事情发生。当时,很少一部分日军士兵确实有过不愿意杀平民的自我陈述,但是,这种意愿远远没有强烈到痛感活着比死亡更艰难,深感必须自杀以获得灵魂的自我救赎的地步。更普遍的情况与影片中描述的角川的心理情感轨迹是相反的:开始时不敢杀人也不想杀人,慢慢开始适应,后来开始享受杀人的过程,到最后就麻木了。至于后来有些老兵自杀,那是战争结束多年以后的事情了,而且原因也未必全都是良心不安。

  既然如此,号称要尽可能还原真实的《南京!南京!》,为什么却偏偏设计了这样一条与历史事实相去甚远的叙事主线呢?为什么非要臆想出一个日军低级军官的心理挣扎和自我救赎的故事呢?

  我想,主要原因在于,可能导演认为这样处理更符合普世价值,在艺术上更有品味,层次更高,更牛逼(抱歉,我实在找不出更文明的词汇来描述这种心态,或者索性说是更伟大?)。如果非要说这算是人道主义,那么,我必须凭着自己本能的良知说:这是陈词滥调的人道主义,事不关己便作壁上观的人道主义。从纯粹的艺术创作角度来说,这是概念先行的伪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虽然这部影片突破了过去的某些固有模式,但同时也符合了当下的某种固有模式,展开的是当下主流价值观易于接受的某种格式化的想象。本质上,它仍然是一部概念化的作品,此概念化非彼概念化,但仍然是概念化。

  《南京!南京!》这部影片帮助我们理解了以角川为代表的日军(别跟我说角川不是代表,他没代表性你大拍特拍他干什么?!)在屠杀过程中未泯的良心(我就奇怪了,既然良心未泯又怎么会发生那么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迫于无奈?可是明明他们杀人就是特别来劲的!),但无助于我们理解在战争中,恶,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其实对于我本人来讲,我以前在看相关资料时,始终萦绕心头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会有南京大屠杀?——我说的不是日本侵华战争产生的原因,这个很容易从经济、政治、文化甚至是地缘的角度来解释。——我不理解的是:一个心智健全、受过教育,甚至很可能是已经为人父亲的成年人,他怎么就忍心把婴儿活活挑穿在自己刺刀的刀尖上呢?——他怎么就下得了这个手?

  我觉得这里面必有人性的深渊,一个黑洞,一些我们怎么也绕不过去的东西。而且,这些东西未必会随时代的变化而产生本质的变化,因为它们可能已经根植在人性幽暗的深处。拍一部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电影,与其表现良心未泯的过程,还不如深究这样的一个问题更有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如果我本人当时也是攻入南京城的胜利者之一,我会不会干出跟他们一样的事情来?!

  我敢说,对于相当数量的一些人(无论他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还是美国人还是俄罗斯人)来说,答案或许应该是:未必不会。

  其实这才是南京大屠杀深处的幽暗背景,最底下的源头。可惜,《南京!南京!》绕过了这个层面的东西,却花去主要精力探讨战争施害者同时也是精神上的受害者的问题,因此不免显得有些轻浮和幼稚了。——当然,要是真往这个方向拍,可能审查的时候会有麻烦。这是另外一个向度的问题,本文略过不谈。就当我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吧。

  在中国电影史上,目前对于战争中的人性恶的问题探讨最为深入的一次却是完全没有战争场面的一部影片,那就是姜文导演的《鬼子来了》。——很可惜,因为各种众所周知的原因,这部闪耀着真正的理性光芒,充满勇气、毫不妥协、毫不沾沾自喜的杰出影片,却至今不能跟国内观众合法见面。——《鬼子来了》看起来甚至有喜剧色彩,骨子里却透着无比的冷静和自省,完全摆脱了文艺腔和格式化想象,人物心理刻画极其扎实,是一部真正的现实主义杰作。《鬼子来了》完全是虚构的,没有任何原型背景真实事件之类的东西,但它却是真实的,因为姜文导演勇敢地探到了日本人国民性和中国人国民性的深处。它看起来甚至可能让很多中国人不舒服,但是,我不得不说,正是因为它的毫不留情的、决绝的真实才令人不舒服。

  我至今还能很清晰地记得若干年前第一次看《鬼子来了》日本人跟中国村民联欢那场戏时的感觉:在中国人兴高采烈地跟日本人亲热的时候,我始终是紧张的,始终觉得日本人会跟中国人急,因为,我感觉到,如果我是那日本人,我也会急了。这种感受,是真正的感同身受,能使人吓出一身冷汗。很遗憾,跟《鬼子来了》相比较,《南京!南京!》几乎只能算是一道甜点。《南京!南京!》里没有那样准确真实的细节,它的大多数细节都是似是而非的,可疑的,臆想出来的。比如,唐先生为什么要换那个不明身份的人(影片似乎没有明确交代那是一名军人,也可能是剪掉了)?角川为什么会动娶随军妓女百合子为妻的念头?为什么唐小妹在屠城之日还有心情教孩子唱戏(为了表现美好事物的脆弱?)?甚至打麻将(为了表现中国人坚韧的生存观念?)?刚刚被放生,应该还不明就里、惊魂未定的顺子和小豆子为什么会马上有心情采摘路边的野花戴在头上(为了表现某种希望?采花跟希望有何逻辑关系?赶紧逃到安全地带才是正事!)?甚至唐先生小女儿一句“外面是不是在放炮仗”都让我觉得实在不便接受。城市都被打得稀巴烂了,她还不明白那是在放枪?难道她此前一直活在真空里?不就是为了表现小孩子的天真烂漫与严酷现实之间的冲突吗?至于非得靠这种办法来表现吗?什么叫文艺腔,这就叫文艺腔。当然,最大的文艺腔莫过于还是角川的自杀了。

  对不起,我的艺术观念也许很俗。但我必须说皇帝没穿衣服,我必须说:大家都是普通人,在什么情形下一个人应该干什么可能干什么,谁都会有自己的经验。人物不是为了艺术家的思想而活着的,它只为自己活着。艺术家没有权利为了表达自己的某种观念而拧巴人物,更不能为了创作上的刻意求新而主观臆断。如果仅仅只是为了让作品显得更牛逼,那就更不对了。具体到这部电影来说,一个拍摄南京大屠杀的当代电影导演,再牛逼也牛逼不过那些为了保卫南京而牺牲的国军战士。如果他们现在能活过来,我们告诉他们这部电影是以某个日本兵不堪忍受屠杀的残酷因而精神崩溃甚而开枪自我了断作为重要内容(如果还不能说是主要内容的话),那么我猜想,我们获得的也许不会是鲜花和掌声,而更可能是大嘴巴子。

  近日,看到媒体上很多人对《南京!南京!》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评价很高,我很高兴,说明大家都关心中国电影,都爱护电影市场,都希望陆川导演跟他的剧作工作人员的四年心血没有白费,都希望投资方能顺利收回投资并盈利以保证下一次的投入。这些心愿都是好的。我敬佩陆川导演的毅力、恒心和坚韧不拔,也欣赏他越来越成熟的调度掌控能力。如果这只是一部普通题材的商业电影,我绝不会因为影片中有我认为的这些不良创作倾向而写篇文章批评一番。但《南京!南京!》背后有30万亡灵,我想,他们或许是希望能够获得更深的理解和更高的尊重的。——至于说到艺术成就,最少最少还是应该去看看波兰斯基的《钢琴家》和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名单》再决定影史排行榜上的座次吧?至于那么急着办这件事吗?

  德国哲学家、美学家阿多诺在1955年说过一句名言,大意是“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我不了解阿多诺的主要哲学、美学思想,但这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在我的粗浅理解中,这句话说的是艺术表达应该遵守某种自律性,并不是任何事物都可以用来进行诗意化的表现的。我认为,不能作为诗意化表达的材料的,既应该包括1940年的奥斯维辛集中营,也应该包括1937年底的中国南京。 ”

  最后要说的是,这个世界不是光靠喊喊口号或多花点银子就能任由人摆布的。人类不从根本上反省自己,不敢面对最真实的自己,就永远也找不到精神的出路,而一切的罪恶都有可能并或许正在改头换面或变本加厉地重演。


天意(第一0六章)马克思主义



  昨晚心情很不好,和她吵了一架,最后她哭了,今晨我做了一个梦,感到一天的云彩都散了。于是恢复了从前的热情,看我网友的博客,发现有一篇不错,特转如下:

  “大凡天下的事,本来都没有什么是非对错,只因为人的立场不同,才有了是非对错。对狼吃羊这件事,你如果站在羊的立场上来看,则是十分残忍的,可是你如果站在狼的立场上 来看,那就是很痛快的事了;而你如果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来看呢,则是无所谓的,所以即使是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见了,也要装看不见——她要救羊,就得把狼饿死。再例如枪毙刘文彩这件事,如果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上来看,则是错的,如果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看,则是对的,如果你问外星人怎么看,他会说:“关我屁事”。所以天下任何一件事,本身都没有什么对错,之所以有人说它对错,是因为各自的立场不同。

  对于文革,现在国内持否定态度的可能要占多数,当然其中的多数是不动脑子的鹦鹉学舌,他们的理由是:文革片面强调政治挂帅,只顾搞阶级斗争,忽视了经济建设,而且其中还有武斗,打砸抢严重,死了很多人。这就是他们全部的理由吧,我这样说,我想没有一个人有异议吧。那么是不是因此就能彻底否定文革了呢,是不是要看看否定派的立场,是不是还要分析分析其他原因?对此,按照鲁迅先生的话说,我觉得我很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我家在农村,农村的生活习惯想必您知道一点,俗话说“庄稼不收年年种”,每一年,我家都要习以为常地养几只母鸡。小时候,每当我从鸡窝里掏出热乎乎的鸡蛋时,我都要被母鸡的无私奉献精神感动得热泪盈眶,打心眼里头赞美母鸡。其实,不光是我,翻开书本来,可以看到整个人类对母鸡都是一片赞美,母鸡的这种奉献精神可以说是板上钉钉了。可是后来我又反过来想,母鸡真这么无私吗,它下蛋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的口福的吗,人类对母鸡的赞美难道真是由衷的吗?统统不是。母鸡是自私的,它下蛋的目的是为了繁殖后代,不是给人吃的,人只不过是偷它的蛋吃而已!人类又何尝不知道母鸡是自私的,对它的赞美,也不过是吃人的嘴软而已!假设母鸡知道它的蛋都被主人偷去美滋滋的享用了,它肯定要气得发抖,拒绝下蛋的,还要向主人大叫“还我蛋来”,同主人争论一番的。然而,好在母鸡都傻乎乎的,光知道下蛋,从来都不问自己的蛋到哪里去了,被谁吃了。下完蛋后,主人恩赐给它几十粒粮食,它就很满足了,高兴得格格叫,如果吃不饱,就加班到草堆里找虫吃,毫无怨言。

  我又想,马克思主义出现之前的工人,又何尝不是傻乎乎的母鸡呢?他们为资本家做工,是为了养家糊口,从来都是埋头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