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骁雄-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嗖”“嗖”“嗖”“嗖”“嗖”……

    三万只雕翎齐射是种什么景象,李风云终于见识到了真正的箭雨,简直像是一大片蝗虫,天空为之一暗,那是一片夺人性命,取人魂魄的蝗虫,好在那蝗虫并不是朝他们而来。

    黄土地上像栽满秧苗一样,密密麻麻插满箭矢,溃败的契丹仆从兵卒顿时就被射倒了一大片。

    众人都呆住了,耶律安端真的下了狠手,他就不怕被千夫所指吗?

    一名契丹仆从军酋长跪倒在阵前,大声哭嚎道:“耶律大王,别射啊,是我,是我啊……”

    “嗖”“嗖”“嗖”“嗖”“嗖”……

    又是一片夺命的飞蝗蹿了下来,那酋长倒在了血泊中,身上插了不下百余支箭矢。

    溃败的仆从军惊醒了过来,传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有愤怒者的咒骂声,有绝望者的哭喊声,有受伤者的呻吟声……

    “嗖”“嗖”“嗖”“嗖”“嗖”……

    又一阵箭雨飞了过来,溃兵们终于明白,耶律安端是绝不会放他过去的。

    终于,有聪明者发现,大阵两边并没有被箭雨笼罩,立刻拔腿朝两边跑去。

    有人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

    很快,众人都发现了这个秘密,纷纷朝两边逃去。

    李风云想要上前截杀,却被疯和尚一把拉住:“傻小子,没用了,你要冲上去,他们会将你淹没,搞不好会将你踩成肉泥,疯狂的马群是没有什么理智可言的。咱们去截杀那四五千契丹骑兵,那可是一大块肉,比这些失了胆气的残兵败将可要开胃得多。”

    李风云听疯和尚这般说,哪会反对,率着重豪杰,杀向那正与刘知远精骑搏杀的那股骑兵。

    说也奇怪,见李风云转头杀向那股骑兵,忻州城出来的骑兵也纷纷扭转马头,跟着李风云等人杀向那股契丹铁骑,跟在他们后面的步卒,也立刻调转方向,连阵型也不顾,乱哄哄地杀向那股契丹铁骑。

    见溃军没有能够冲击乱契丹军的阵型,刘知远的步卒在离契丹军阵不到两百步的地方停住了脚步,一架架强弩推到了阵前,一支支弩箭射向列阵的契丹铁骑,在密集的人群中掀起一阵血浪。

    “大王,请下令出击吧,让我契丹的铁骑用弯刀和马蹄教训教训那些南蛮子!”一名大将红着眼珠大声叫的。

    “没用了!”完全定下心神的耶律安端道,“我军士气已堕,敌军士气正旺,此时出击,我军必败无疑,这场败仗是本王的错,不是你们的错。撤军吧!”

    “呜~呜~”的号角声响起,被李风云和晋军夹击的那股契丹铁骑终于松了口气,有序地撤出了战斗,那些没有阵形的步卒还真拦不住他们。不过此时,战场上留下了不下两千具契丹铁骑的尸体。

    至于被契丹人自己射死的人更多,三轮齐射,至少有三千名契丹仆从兵卒被射死,身上带伤的人更多,能撤入契丹军阵后的人,不到五千,不少人是活活被慌乱的溃军踩踏而死。

    “耶律安端不愧为契丹的大将!这种情况下,也能稳住军心,了不起!”看着缓缓撤退的契丹大军,疯和尚击掌赞道。

    白福通、佘破财默默地点头,只有李风云忿忿地道:“这家伙心够狠的,自己人也下得去手!”

    “慈不掌兵!”疯和尚淡淡地道,并不太以为然,又道,“契丹人的实力并未损失多少,要想请得援军,非大败耶律安端不可。要打败这只草原上的老狼,可不容易。

    当初大和尚也曾跟他交过两次手,在兵力战优的情况下,一次小败,一次小胜,说起来大和尚还是不如他。”(注1)

    注1:本段战斗情节皆为虚构,请勿当成真实历史。但耶律安端率领契丹西路军,攻打忻州,确属史实。
………………………………

第百二十九章 耶律安端与刘知远

    耶律安端不是一般人,他是契丹的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弟弟,曾两次造他哥哥耶律阿保机的反,失败后,两次耶律阿保机都放过了他。

    如若他只是一个庸才,耶律阿保机岂会这么饶了他?非但如此,耶律阿保机还任命他为为大内惕隐(注1),并于神册三年(注2)正月,命他率军攻打当时晋王李存勖(注3)的云州及西南诸部。

    天显元年(注4)正月,耶律阿保机死后,继位的耶律德光也是很重用他,命安端为先锋率军进攻渤海国,最终灭掉了渤海国。

    这次攻打晋国,耶律德光更是将西路军全权交给了他,对他的信任,可以说无以复加。

    这人也的确有本事,扔下还未齐集的仆从军,只率领五万契丹铁骑入雁门关,出奇兵轻取代州,攻向忻州,若不是刘知远四万援兵赶来得及时,忻州也该被他攻下了。

    等仆从军赶过来时,刘知远发现他可能上当了,耶律安端的兵马足足有八万之多,而且个个都是上马能战的骑兵,而他的兵马加上忻州城的兵马,才五万人,其中骑兵只有六千人。耶律安端很可能是施展示敌以弱的方法,将刘知远的重兵吸引道忻州,一举歼灭。

    而且,这样做也有力的配合了耶律德光的东路兵马,让耶律德光能够迅速长驱直入。

    这样一位经验丰富,功勋彪炳的老将,战场上略有失误,就有可能让他抓住,导致一场波及全局的大溃败。

    刘知远与之对峙而未露败相,一原因是因为刘知远部兵遣将颇有一手,让耶律安端找不到破绽,另外一个原因,也是因为耶律安端不愿意与刘知远硬拼,平白耗损手中那五万契丹铁骑,就算胜了,手上兵马也剩下不了多少。

    刘知远,生于唐昭宗乾宁二年,性格沉稳,曾在李嗣源(后来的后唐明宗)部下为军卒。

    当时,石敬瑭是李嗣源部将,刘知远不顾自己的生死,救了石敬瑭两次。石敬瑭感恩又爱其才,奏请将刘知远调到自己的帐下,做了一名牙门都校

    后唐清泰三年,刘知远移镇汶阳,升任马步军都指挥使。

    同年,在刘知远等人谋划下,石敬瑭与契丹结盟,借契丹军的力量,掉灭后唐。但对石敬瑭不惜将燕云十六州割让契丹,并称耶律德光为父之事,刘知远很不以为然。

    他劝谏道:“对契丹称臣即可,当儿子则太过分,多送些金帛使辽兵援助而不必以割地相许,割地会造成将来后患无穷啊!”

    果然,这次契丹入侵中原,因为幽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中原门户大开,无险可守,导致契丹主力长驱直入,大晋节节败退,几乎无准备的时间。

    石敬瑭称帝后,刘知远因其军政才能和佐命功,历任检校司空、侍卫马步都指挥使、点检随驾六军诸卫事、许州节度使、朱州节度使、检校太傅、北京(即今太原)留守及河东节度使等职。

    若论实力,刘知远在大晋可谓是佼佼者,其他诸侯都难以与之抗衡,而奇怪的是,此人却不像其他诸侯那般专横跋扈,对小皇帝石重贵恭恭敬敬,惟命是从。所以,即便刘知远的势力很庞大,可是石重贵并不十分忌惮他,哪个皇帝下没有几个权臣?权臣而已,不是叛臣。

    所以,刘知远才会成为河东节度使,要知道,河东节度使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节度使。非皇帝信任之人,是不会被任命河东节度使的。

    回顾过去,李克用就是河东节度使,就凭着河东之地,与朱温,以及朱温的后粱斗了数十年,抗击初起的契丹,最后由他的儿子李存勖,也就是后唐的开国皇帝,灭掉后粱,建立了后唐。

    起于河东,灭于河东,历史好像是带有一种说不清的宿命一样,后唐最后也灭于当时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之手,开封城头的大旗又换做了“大晋”。

    河东节度使治府太原,对于中原的朝廷,河东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藩镇,在唐僖宗交给李克用之前

    河东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藩镇,是中原朝廷最为倚仗而且是最大的一个。因此河东节度使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在唐末唐僖宗将河东镇交给李克用之前,河东之地都是被朝廷牢牢控制的,总的来说河东镇都是忠于朝廷的,也是中原朝廷控制河北之地的一种威慑与手段。

    所以,耶律德光任命耶律安端为西路军统帅,无不牵制河东镇的意思,没有耶律安端的牵制,耶律德光的铁骑不可能这么顺利地就打到了黄河边上。

    也因为此,无论是无论是后唐的皇帝,还是如今大晋的皇帝,都是将最忠心的大将安排在河东。

    只可惜,臣子的忠与奸,并非从几句话中能看得出来的。白居易说得好: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注7)

    鉴别臣子的忠奸,永远是摆在帝王面前一道无解的难题,

    时移世易,有些人当初可能很忠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世事的改变,会变得不那么忠心,实际上大部分人都是如此。

    很多被称为忠臣的人,大多是因为他们没有背叛的本钱和时机。世上真正的忠贞之士又有几个?一旦他们有了本钱,有了适当的时机,那么野心就会随之而来,在加上一点胆量,也许整个历史都会被改写。

    比如被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的曹操,不就是这样么?

    雄心与野心的区别有时候只是成功与否,成功了,那就是雄心壮志,失败了那就是狼子野心。书写在纸上的历史就是这般势利,因为不势利的书写者的头颅早已经被割下来挂在了城门口,他们书写的历史也化作了灰烬随风飘散在空中。

    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劝谏说要亲贤臣,远小人,这简直是历朝历代中出现得最多而又最空洞的话,谁是贤臣谁是小人,如何分辨?恐怕也只有等到那人盖棺定论后才勉强有个结论吧!可是,一个故去的人的忠与奸还重要吗?

    所以,李嗣源选择了他的女婿石敬瑭作为河东节度使,选择了他的干儿子李从珂作为屏护京师洛阳安全的凤阳节度使。一个是他的女婿,一个是他的干儿子,那他亲儿子李从厚的江山应该稳如泰山了吧!

    很可惜,世事往往不如人预想的那么美妙,正是这两人,一个宰了他的亲儿子,夺走了后唐的皇位,一个又杀了那个宰他亲儿子的干儿子,直截了当地终结了后唐的传承。

    作为李嗣源女婿的石敬瑭,显然不那么看中血缘的关联,更看中臣子的忠心与能力,而且,刘知远还是他妹婿,于是,河东节度使的高位就落到了刘知远的手中。

    无论代州还是忻州,都属太原府管辖下,是河东节度使刘知远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他不得不来,况且忻州是太原的门户,他也不能不救。

    忻州是他不能不解的结,耶律安端是他不得不面对的对手。

    在来的路上,疯和尚、白福通等人已经把所知的情况告诉了李风云,加上现在看到的,李风云想得很明白。

    耶律安端的存在,对刘知远如此,对他李风云其实也是如此,不将耶律安端打跑,刘知远根本没有多余的兵力救援镇州城,所以,对于李风云来说,眼前迫在眉睫的事情就是打败赶走耶律安端。

    注1:大内惕隐:辽代官名,掌管大惕隐司,类似宗正。耶律阿保机设立的一个新官职“惕隐”。它的职务是管理迭剌部贵族的政教,即调节贵族集团的内部事务,以便确保他们对阿保机的服从。有“惕隐治宗族,林牙修文告”的说法。

    注2:神册三年:即公元918年。

    注3:晋王:当时的晋王是后唐的开国皇帝李存勖,与石敬瑭的后晋没有干系。李克用与李存勖父子一直都没有承认后梁正统,与后粱分庭抗礼。

    注4:天显元年:即公元926年。

    注5:唐昭宗乾宁二年:即公元895年。

    注6:后唐清泰三年:公元936年。

    注7:取自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
………………………………

第百三十章 听说读书人都好这一口

    庆功宴上来了很多人,李风云看到率领不到一千骑兵跟在李风云后面杀贼的那名武将也来了,战场上他们没有机会说话,战后,他又急于回忻州布置防御,所以直到这时才算正式见面。

    他紧紧抓住李风云的手,手很温暖,也很有力。

    他叫郭威,忻州城的守将。

    李风云很惊诧,虽然在战场上他也见识过郭威的凶悍,但是仍旧很难将他与战场上那个骁勇善战的猛将联系起来,因为差别实在太大了。

    慈眉善目,没有半点杀气,脸上永远都挂着笑容,他真是武将吗?

    郭威的确是名武将,而且还杀过很多人。

    “娘的,太他娘的厉害了!”李风云暗忖,“这家伙一定不是简单的人物,就这一点,老子就做不到。”

    郭威的身后跟着一群部属:郭荣、赵匡胤、赵匡义、潘美、石守信……他们望向李风云的眼光都很好奇,似乎不明白为何李风云会成为那伙江湖高手的首领。

    在这伙人中,李风云认出了一个熟人,王审琦,不错,就是王审琦,那个被推下水的倒霉书生。

    王审琦望过来的目光很火热,像发了情的野猫,搞得李风云全身发毛,暗想:“这小子光用这么含蓄眼光看我,却不过来打招呼,莫非是只兔子?听说读书人都好这一口,老子可没这爱好,也不知老子有什么好?”

    李风云可不知道,王审琦很想过来跟他打招呼叙旧,可是,他不能这么做,因为他没有资格。李风云的身边围着一群人,最差的也是都尉,而他,只是一名校尉,如若不是因为与李风云有故,他根本没有资格参加这场宴会。

    军中最讲究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除非等这些人说完话,不然,他是没有机会上前叙旧的,不然就犯了军中大忌,会被众人排斥。

    李风云在军中才呆了几天,哪晓得这些,所以才想歪了。

    “李风云!”忽然有人大声叫道,正在与李风云寒暄的众将顿时都住了嘴,李风云转眼望去,只见一名身材魁梧的大将正目不转睛的望着他。那大将头带金盔,身穿金甲,颌有须,唇上有髭,目似丹凤,眼中有精光闪动,隐隐透着一股摄人的威势。

    “好,好,好!”那大将大跨步走到李风云面前,重重地拍了拍李风云的肩膀两下,连声赞了他三个好字,“看来杜帅又添一名智勇双全的虎将,可喜可贺啊!”

    郭威笑着介绍道:“风云老弟,这一位就是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刘大将军,刚才见了老弟在战场上的英姿,刘帅非要再仔细看看阵斩贼将萧远楚的英雄长什么模样不可!”

    其实萧远楚并非李风云所杀,疯和尚那一掌已经将萧远楚的经脉内脏尽数震碎,李风云砍不砍那刀萧远楚都死定了。可是,疯和尚将阵斩萧远楚全数推给了李风云,李风云心知疯和尚曾是后唐千牛卫的统领,不愿领大晋的功劳,也就默认了,反正他的脸皮从来都不薄。

    这场庆功宴,疯和尚与清平镇的豪杰似乎并不愿与大晋的将领有什么接触,借故没有参加,只是讨了些酒菜,躲在营帐中。参加庆功宴的,只有李风云、十七、十九、贺弛四人。

    李风云不敢托大,与十七、十九、贺弛三人急忙拜见刘知远。

    众人又是一阵寒暄,猛地夸耀了李风云等人一阵,寒暄完毕后,各自落座,直到这时王审琦也没有机会上前与李风云打招呼。

    直到酒过三巡,王审琦方才上前见礼,举杯道:“李兄,当日救命之恩,仲宝没齿难忘;又有知遇之恩,赠仲宝以令牌,使得仲宝能苟且性命于途中,才能投军获大帅赏识。李兄,今日立此大功,仲宝先干为净,为兄长贺!”

    说罢举起一盏酒一干而尽,又低声道:“李兄,在下身份低微,刚才不适宜与兄长想见,还望见谅!”

    李风云这才琢磨明白刚才王审琦为何用那种眼神望着他,原没那个意思呀,举起酒杯,拍了拍王审琦的肩膀,一口饮尽杯中酒,哈哈笑道:“成!你这兄弟,老子当初没救错!你这身子骨可壮了不少,当初见你时,弱得跟小鸡崽一样!兄弟,杀过人么?”

    “杀过两名贼兵!”王审琦的脸颊微微有些发红。

    坐在一边赵匡胤笑道:“英雄莫问出处,仲宝如今在我帐下做事,负责营中事务,立下不少战功,非常不错!我弟弟匡义也经常夸奖他,日后必定能一飞冲天,名震天下!”

    郭荣也凑过来道:“你们俩兄弟就是太小气,郭某早就看中了仲宝,可这俩家伙老是死咬着不放……”

    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笑道:“不是我们兄弟俩不肯放,实在人才难得,好不容易得到一个好的,怎么舍得撒手?郭兄帐下本来就人才济济,你也不能见到一个好的就像要,老到咱们营中抢人呀!”

    众人哈哈大笑,又各尽了一杯酒。这几人彼此之间说话全无芥蒂,教李风云顿生好感。

    几人正说得热闹,忽听刘知远大声道:“风云,到本帅这里来,我有话要与你说!”

    李风云急忙起身,来到刘知远身前,只听刘知远道:“风云,你的才华本帅很欣赏,来本帅帐下如何?本帅决计亏待不了你。至于杜帅那边,你放心,本帅与他说去。”

    营帐内顿时寂静下来,众人齐刷刷望向李风云。

    刘知远在众人面前直接向李风云提出这问题,说明他对李风云极为重视,不然,一旦李风云拒绝,那将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情。

    另一方面,也是考验李风云的时候,若是他答应,就意味着此人见高枝就攀附,乃是三姓小儿,不值得信任。但若是李风云不答应,也会让刘知远下不来台,万一触怒了刘知远,就算耶律安端退兵,他也未必肯发援军去解镇州城之围。

    毕竟镇州之地并非属刘知远管辖,救是人情,不救是本份。

    郭威哈哈笑道:“刘帅,末将先讨个人情!若是李兄弟来了咱河东镇,可要让李兄弟来襄助末将!忻州城正缺像李兄弟这种智勇双全的大将。”

    “想得美,你帐下的骁将还少么?”

    “大帅你可不能偏心眼!”

    ……

    与郭威平级的杨邠、史弘肇纷纷叫嚷道。

    李风云对郭威暗自感激,他这么做,实际上是把李风云拒绝后刘知远的尴尬分散了,挠了挠,李风云答道:“在刘帅麾下舒坦,小子也想,只是小子舍不得我老婆。”

    刘知远笑道:“你老婆?接来就是,不是什么难事!本帅与杜帅说。”

    李风云道:“多谢刘帅,可是杜帅还没答应将女儿许配给小子,小子正愁找谁来说合。”

    众将听了一愣,哈哈大笑起来,郭威笑道:“你这小子,八字还没一撇,就敢说是老婆?杜帅不是只有两个女儿,一个已嫁,一个已经许配给李守贞的儿子,风云老弟,你想娶的是哪一个?”

    李风云道:“当然是杜帅的二女儿杜如月了,正为此事发愁,小子非如月不娶,还请刘帅成全。”

    刘知远捋了捋胡子,点头道:“这件事还真有些为难,本帅只能说竭力撮合,可不敢打保证。”

    心知李风云不肯离杜重威而去,刘知远顺势借坡下驴,摇头叹息道:“可惜啊,一员虎将,偏偏与本帅无缘。风云,无论什么时候,河东军对你都是虚席以待。”

    就这样,李风云在郭威等人的帮助下,稀里糊涂将此事糊弄过去了。

    趁着这机会,李风云请求刘知远发兵救援镇州。

    刘知远沉吟了一会儿,道:“风云,如今的情势,你也看到,忻州城外这一战,耶律安端虽损兵折将,但损失的都是仆从军,他契丹本部精兵受损不大,如今忻州城外仍有精骑七万余人,而本帅的兵力加起来也不过四万有余。实力相差悬殊,现在实难抽出人马救援镇州。”

    李风云心中一阵沮丧,他也知刘知远说的都是实情,这一趟,只怕要空跑一趟。

    “不过,本帅答应你,将耶律安端的兵马解决后,本帅立刻会派出援兵,去救镇州,如何?”刘知远又接着道。

    李风云心中一动,似乎想起了什么,再回想又似乎找不一点思绪。

    刘知远见他不答,以为他心中有所不满,道:“只可惜太原的兵马要防备耶律德光,也抽调不出来,不然,虽然远些,也能解一时之急,攻破杨光远的大营……”

    话未说完,李风云猛地一拍脑袋,大声叫道:“我想起来了,我想起来了!”又对刘知远道:“刘帅,小子有一计,或许能破敌军,不知当不当讲出来。”

    他突然想起战前疯和尚曾说的一句话:“难道刘知远的大营不用人守了吗?五千人守住四万人的大营,已经是很勉强了,若是被耶律安端袭取了大营,夺走或毁去了粮草,刘知远哭都不晓得找谁哭去。”心中一动,才有此计。

    众将的神色大振,刘知远与耶律安端对峙这么久,不就是因为两人都想不出好办法破敌么?耶律安端胜在人多兵精,都是骑兵。而刘知远胜在有忻州城池在手,忻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