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神仙野闻录-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在线阅读
《神仙野闻录》作者:山村闲逸

第一卷 屐霜知寒冰
第一节 艰辛之行

话说巴蜀大地,自古以来被修道之人称呼为“邪魔之地”,在巴蜀的众多传说中,发生过许许多多的稀奇古怪而又十分神秘莫测的故事,有神机莫测的诸葛亮七星续命的传说,里面还有妖精骗人、魔鬼害命的神怪故事,当然也发生过悲婉哀伤的人妖爱情,如流传很广的白蛇精。
  当然有人言之凿凿说三大道家发源地之一的青城派,蜀山派就是为了镇压巴蜀的邪魔。当然巴蜀大地是自然条件美好的地方,古人有语:“少不入川、老不出川”,就是说巴蜀大地的生活条件太好了,年轻的时候不要在四川,避免磨灭了斗志;老了的时候不要离开四川,因为这里是适合居住的地方。但巴与蜀本是两个独特风情的二个区域,各有各的文化传统和风土人情,仔细分别还是有很大差异,在这里我们不一一细数。
  如果说你到了巴蜀,在你身上都不发生一二件奇怪的事情,那你就算白来了,就算发生了点什么事你也不要感太奇怪,这方水土就这么神奇。今天要讲的不是蜀中故事,而是发生在大巴山深处一个不甚知名的小地方的故事。大巴山脉东西绵延1000多里,其中又分出余脉、支脉和大大小小的散脉,以及深深浅浅的各类溪流河水分割出的肥肥瘦瘦的花甲地和插花地。
  这天下午,天上不见一片云朵,太阳喷发着火焰,似想一举燃烧着照耀着一切物什,空气是也不见一丝风,爆躁和高温笼统着大地,知了都不知死哪去了,寂灭无声。当然还是有声音的,是一个脚步声音和粗重的喘息声音,一个十四五岁左右的小伙子瘦弱的身板上背着一个包裹,费力的走在上坡路,周围也没什么树林遮挡,光秃秃的,这样的天气,这样的路,怎么都觉得不可思议,就不能等等太阳下山或天阴了再走。
  这个小伙子走完这节路转过下边一片柏树森林,挨靠着一棵树就停下来,放下背上的包,坐在树根下,努力让自己的身体保持平静下来,顺便解下腰中的葫芦,拼命的摇了摇,举起来拿葫嘴对嘴,张了半天也没见掉下一滴水下来,不由恼恨和把这葫狠狠的砸向柏林深处,只听得咣啷几下就再无半点声音,心中不由一阵哀叹,这该死的天,怎么就这么热,怎么就不吹点风,怎么就不下点雨。
  狠狠的跺了下脚,提了提地上的包挽在手中,又不得不继续前行,他知道,这了这柏树林,前出就能看得到自己家所在的山了。不由加快了步子,只想早点回去,看看半年多来父母和那个喜欢调皮捣蛋打架格裂的小弟弟过得怎么样,毕竟天干了这么久,家人过得怎么样还不可得知,估计日子不会好过,不然自己还在学校读书呢。
  还有一个原因是包里带着一些糖,虽说没好甜,但那也叫糖,呵呵,是自己好不容易节省下来的一点伙食费扣出来的,这几个月来物价涨得太高了,没舍得多买,只买了一点点,反正够打发那个讨厌的家伙了,不然又非缠住自己不可。
  这小伙叫李英。待这李英休息够了,恢复了些体力转出柏树林,来到他们称之为破石湾的地方。这破石湾如同其名,从高处往下看这段路面,这段路长约近三百丈,左边是杜家山,山到不高,但这节路从杜家山半腰处穿过向前延伸,路面较为平整。但右边就相当危险了,右侧是悬崖,下部掏空般形成了悬洞,悬洞下面是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东一堆西一坨乱石堆。路在就悬洞上面,宽的有七八尺,窄的也就二三尺不等。
  李英每走这段路都不由提心吊胆,紧靠着左面山墙,从不往右边走,也不向悬崖下面看。也许你会问这为什么,因李英小时路过这段路时,恰好遇到一群牛,其中一头又高又壮的公牛用又尖又长的牛角顶了前面挡它路的一头稍小的牛,那牛吃痛后大惊如同疯了一样乱路乱撞,结果一不小心脚下踩着一块圆滑的石头直直的掉到悬岸下。
  据李英自己讲,当时自己都吓傻了,看到牛掉下去半天才听到那头牛的惨叫声。后家里来人和其它族人下去找这头牛时,才看到那牛早已摔成一堆肉泥,血流得到处都是。也是,那牛后来让全族的人吃了整整三天。自此李英每过这路时都十分小心,眼睛都不敢闭下,一闭就会想到那头牛。
  李英把包又转到背上,并紧了紧,挨着石墙走到破石湾中间处,不由抬头向右侧望去。右侧也是一座山,或者说是一条山脉,比现在这杜家山要高出许多。那山名字叫李家山,是李英他们一大家族居住生活的小山村。这山脉很有特点,从此望去,那山自西向东外弧形盘卧在眼前,西起最高峰老鹰洞,向东逐步下缓向着中间有个豁口,小地名叫大垭口,跨过大垭口又向东逐步抬升延伸至最高峰月儿梁,长约四千多丈。
  最怪的是那大垭口,李英私下问过也暗处想过,本来东西走向这条山脉原本应是相连的,在大垭口这处却突兀般如同让人给大力强行斩断并沉降下去后形成的一个大缺口,这也成了李家山出入山中的通道。而往年这里有一条小小的瀑布,雨量充足时还会发出轰轰声,并沿着垭口出来顺着青石板冲向脚下这条小溪,但这时这青石板不但没有水印,青石板上原本的青苔与污泥如同一条灰黑灰黑的大伤疤挂在前面,要多难看有多难看,难道山里面也早就断了水吗?
  好不容易走完这段在李英看来十分危险的山道,转入一个下坡道。这杜家山与李家山不相连,中间隔着一条小溪,要想进入李家山,就必须下坡穿过小溪然后再爬坡上山。再说早就想喝水了,不然真就头痛啊,现在自己太累了,必须找到水,不然能不能爬上山还两说。

   

第二节 近乡情怯

跨过溪沟时,李英不免大失所望,可谓气极败坏也不为过,原来这条溪水早已枯竭,连长年长在水边的水草都枯干了,东倒西歪的毫无生气如同被抛弃的死狗样,看着都有点心慌,这里本有一个水井,凡上山必须停足补水和休息的地方,这水井现在哪还有水啊,只有井底干得不能再干的沙石惹人眼恨。
  上山路很陡峭,也很笔直,是用青石板铺成的,也不知这条路费了李家族人好多人力好多财力,经过几代人才修成的这条不是路的路,不过走在上面心里还是挺高兴的。这片山坡上长满了松树和一些低短的材木,但现在看来,整片树木如同火烧过一样,呈黄色,已是大面积枯死了,偶尔一两棵枝头上还看得到一点绿意,总算还有生命顽强的。
  这路李英自己走了无数次,还没事时与同伴一起数过石梯,共1200阶。真要走起来也得花半个时辰才能爬上山顶大垭口中。本来天气就热,李英本想过溪沟时补点水也成幻想,竟然有点脱水似了,满头大汗不说,连背上的包袄如山般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一样,全身上下已让汗水浸湿,浑身痒痛不已,双脚如同灌了铅沉重不已早就虚软不堪,只是想到马上要到家了,心中有个信力撑着自己一步一步艰难的向上手脚并用缓慢爬行。
  在李英歇了好几次后,七转八折后终于爬完这坡梯坎时,人已累得不行了,又只好把包取下来放在地上作为枕头,并平躺在地上大口大口吸着空气。这空气还好,比山下还是要清凉一点点,不似像火一样焚烧着自己的肺。夕阳已渐西落,余晖照在杜家山上,天空下灰蒙蒙的,再远处丘陵下点缀着田地、房屋,不过怎么看怎么都没有生气,如同让人抽了脊梁,软趴趴地似像被自己踩在脚下并狠狠的跺了几下。
  好个李英,用起体中最后一点气力,勉强提起背包,像蚂蚁样的慢慢抬起那早已不是自己的脚,一步一倒进一步退三步。最后百把丈的页岩石路就是这上山的最后一个坎,爬上胜利了。
  李英心想:父母给我自己取个单名一个英字,就是希望我好好读收,学本事,长见识,然后走出这片山村小林,以后就不再回这山了,就不会再吃这爬山之苦,行路之难和受之以累了。哎,要不是这天干地旱的,书院也不会放长假,自己也还在那书房里静静的读书,那日子多好嘛!爬啊爬啊,不经意间就上了顶了。
  这山顶之上有风,风是热的,风也是躁的,但风还是风,还是给李英带来了丝丝爽意,不由又解开了一处衣角,让风吹吹体内的热气和汗水时不由心中一哭,这叫什么事啊?当李英站在这大垭口,眼睛不由憋出一股泪意,自己有大半年没回来了,回来这山上的一切好像都离自己好远了,一切都似乎变了,变得自己都认不出来了,似乎自己本不该出现这一样,也不知是自己变了还是天变了,反正就是变了。
  迈过垭口,前面就是水潭。不,现在不能再叫潭了,应叫大坑,像漏斗状。大坑是刀劈斧剁从山脉中间陷下去的,两边断口十分光滑整齐,上面大下头小圆圆的。没有水的潭确实不叫潭,以前两条小河沟儿一东一西汇流于此坑,飞溅二丈跳落到大水潭,形成三亩大水面,再顺山口的瀑布流去。
  以前这潭中有一硕大的石碾子,集全村人打捞上来后在西山侧打磨出一个匹配的石磨盘,乡亲们不时就在这来磨米麦,后还把西河沟的水引入建了一个小磨坊供乡亲们自行使用,所以这里又叫大石盘,天然也成了大家歇脚喝水,交流信息,说古道今的地方。
  李英以前最喜欢在这带玩耍,因这里能听到各种稀奇古怪的故事和传闻,当然还能游水,胆大的直接从水沟边沿往下跳入潭中摸鱼,潭水不深,清澈见底,鱼儿在里面游动。现在,那东边河口断崖边处还竖着一个木架、滚筒和一大圈绳子,难道父母们在那里用桶取水不成?而坑边出水口那到处散乱堆满沙石,李英猜测是为取水挖出来的。
  再看四周给人眼前豁亮的感觉,翻过大垭口再看,中间的小山村被四周山所围着,中间是一大片平坦和开阔的田地,里面沟渠纵横,阡陌相连。但可惜不闻鸡犬牛羊,也不见炊烟四起,四周房屋也让暮光笼罩,一片不详的光阴在其中升腾起伏。
  李英家就在正前约800多丈远处,他也想早早回去看看家里发生了什么,怎么都觉得怪怪的。看了看并捏了捏手中的包正要走,那大坑里面忽传来一群小娃的闹骂声,正奇怪仔细听了听,好嘛,里面还有一个自己熟得不能再熟的娃娃音,那肯定是自己那头痛的弟弟正儿欺负人呢。
  正准备叫唤一下正儿,七八个小孩哗哗地从坑里跑上来,身上都脏得很,衣服也破烂,好像几个月没换个衣服和洗过澡,全都一个模子,分不出哪个是自己的弟弟。
  一群小破孩突然看着衣服光亮的李英,全都傻了吧叽的,好半天才醒过来:哎呀,这不是英哥吗?咦,英伯你怎么回来了,一时英哥英伯的混叫一团。李英正准备问正儿是哪个时一个大嗓子喊到:“李正,李正,你快上来,你哥哥回来了”。
  忽啦一声,一个圆圆脑袋,满脸污秽的小皮猴脑袋冒了出来,一双脏西西的手抓在坑沿上,一双大大的眼睛灵动般四处乱瞄,胖胖墩墩的身上衣服上沾满了泥土,七八岁样子的熊孩子直接从坑里跳了出来,飞快的跑向李英。李英定睛一看,呵不正是自己的弟弟李正嘛?正准备拦着他先拍拍他身上的泥土时,一团黑影也投入了自己怀中,心中不由疼痛,可惜我这身衣服,又让这臭小子给毁了。

   

第三节 兄弟李正

话虽如此,李英也只好任凭小李正抱着。这小李正也不管不顾哥哥的感受,紧紧的抓住就不放手,嘴里更是又喊又叫:“哥哥,你怎么回来了,你也不先说说告诉爹娘一下,我们也好一起来接你啊,对了你怎么不读书啊,你怎么跑回来了,是不是教书的先生骂你了,打你了,要是他敢打你,骂你,哥哥,我帮你,帮你忙,呵,呵,呵”。
  李英心中哭笑不得,赶紧拍了拍李正的头,待李正松开手后,放下包从背后的包里拿出一块手帕子,嗯,蓝色的。这李英也是好脾气,也十分心细,用这蓝色的手帕仔细的帮弟弟李正先把头上了的草根和烂树叶抽掉取下来,再细细的擦李正脸上的泥灰,这李正脸上还有刚打架后的红印子,然后擦了那脏得不能再脏的双手,并把指甲里的污泥给挑了出来,再把身上的泥巴拍下来后再把李正转过身去,把背上的脏东西给擦干净了。
  李英本来爬山都差点中署,再给弟弟李正这一收拾,直累得够呛,头上脸上和手上虚汗直冒,本想用自己这块蓝手帕好好擦下,一看这蓝手帕都变成了黑手帕了,上面还沾了李正的鼻涕,也只好无奈苦笑一下坐在旁边的一块石头上喘气。
  李英看着自己的弟弟,等不再喘了问道:“小弟娃啊,你怎么又打架了,不读书啊”,刚说这句话就听李正回了一句:“我没打架,我们在这挖宝呢!”,“挖宝,挖什么宝,难道大水潭有什么稀奇宝贝不成,我怎么没听说过呢?”,“我也不知道,我反正是来挖挖看的。”“那挖得什么东西没,给我拿来我看看”,“没有,就是有也算爹娘他们给挖走了。”,“挖走了?挖到的是什么给我讲讲”,“没听说挖到什么,反正那,你看那,有烂木头,有破瓷碗,还有一些破铜烂铁。”“这样说来这里什么都没有啊,哪有什么宝贝呢,你肯定上当了。”
  “我也不知道,反正就来试试,不过爹娘他们倒挖出来几个旧钱,好像说是以前的钱,也不知是好久的,反正是很旧很破了”,李正说完这句还挑衅的看了那群孩子堆中一个。那孩子一下忙躲了躲,想藏在别人身后,毕竟人家的哥哥回来了,要想收拾自己还不跟玩似的。
  这一切看在李英的眼里,又问李正:“哪个告诉你的这有宝啊?”只见这李正忽把手一伸,伸到李英的眼前也不说话就看着李英。李英明白这个弟弟的性子,就从身边包里掏了掏,掏了半天,鼓捣了一会才拿出一个油皮纸包出来,这纸包包了三层,剥开后里面放着一小堆花花绿绿十分好看的糖果,李英从中选了二个红红的又细心剥下糖嘴后伸到李正嘴边,并喝到:“张嘴”。
  李正吃过这种糖,确实不太甜,呵呵,甜是不甜,那也叫糖,不是不?所以顺从的张大嘴巴,等李英放入其嘴巴里。这李正也是作怪,刚好嘴里两颗正好一边一颗,如同吸气鼓起了腮帮子的青蛙一样看着其它小孩子,嘴里还不停的嗞嗞发出声响故意逗引其它人,还不时夸张的吞下糖果所化的口水。
  只见其它七八个小伙伴满嘴的口水流到了地上,眼神中都恨不得把李正给活吞下去,就这么直直的望着李正,也许有人正巴不得李正那嘴巴子让糖果给撑破了掉下来正好呢。
  李英指着刚躲人的那个小娃儿喊道:李东你出来,我有话问你,回答得好我奖你一颗糖好不好?李东早就羡慕得不得了,一听这话也不躲人了噌噌地就跑到李英面前,并十分低声的说到:“英哥哥,你问吧”。
  李英问道:“你刚才是不是跟小正儿打架呢?”。这李东忽的一下脸就红了,扭嗫着说到是,是因李正不知听哪个说这个大水潭里有宝,叫他来挖,李东又叫了李南李北李西几个平时一起耍的小伙机来这挖了半天什么都没挖到,所以李东说李正是骗子,李正不干,跟他吵了起来,最后就打起来了。说完这话,其它几个小家伙也点了点头吃吃的望着李英。
  李英明白了,这也是弟弟的性格,说不了二句就会动手,也不知给哪个学的,反正家里就只有李正这个脾气。李英顺手拈着一块糖又对李东说:“下次你们别打架,好不好,也别跟李正打架,他德性不好,惹他划不来哦?”,这李东低了低头看了看糖想了想后抬头说:“好,英哥,我以后不跟李正打架了”。说完又看了看糖,只好李英把那颗糖递了过来,接到手里就直接塞进嘴里,外面包着糖的糖纸都没取下来。
  李英又摇了摇头,对其它几个说道,你们来,一人一个,唉,唉,唉,你,你还有你小北,你们别挤,我说了每个人都有,你们再挤我就不发了,不给你们吃了。还是最后这句最管用,其余的小孩子很好排好了队伍挨个向前从李英手中接过一个颗糖,脸上都笑成一堆花似的还不忘说声谢谢英哥哥,英伯英叔的。
  再看李正,站在一边也不说话,静静的好像有很深的愁绪,只见他小小的嘴巴吧吧地把嘴里的糖二颗迅速咬碎后吞了下去,又看了看天后对哥哥说:哥哥我们回家吧,天都晚了下来了,再不回去爹爹肯定又得说我了。因为李正知道,哥哥手里还有七八颗糖,这些都是全都是他的,所以也不怕其它小朋友分吃了本属于他的糖。
  李英早就渴了,嗯了一声好,要不是遇到这档事早就回家了,说完就先包好余下的糖果,又放在包里系好拉起弟弟李正的手说:走喽,我们回家去喽。

   

第四节 打架情由

李英拉着弟弟的手走在前头,后面跟着那几个小伙伴们一路向家走去。并向李正问什么去哪里挖宝,里面真有宝贝吗?李正虽说年纪看起来很小,但说起话来又清又脆,口齿利落,说话间也没有小家子气。
  原来李英他们住的这个李家山,总共有一百多口人,二十来户人家,长年以种田种地为生,平时不农忙时家里的长辈里就外出下山找活干,虽说是山里人,但李家这些人特别是男人都十分能干,有会做木工活的,有会做泥水活的,有又打石头修房起屋的,还有会弹绵花的,总之,李家山虽山有点高,路有点远,人有点少,但家家户户还都没见谁饿着过,就算有都是姓李的互相帮衬一下日子也就过来了。
  但从去年收割完大春水稻后情况就有点变化,李英是知道,从去年中秋节过后天就没下过雨,偶尔下那点雨连小春庄稼都没法种,特别是小麦,因整个冬天都暧和得很,下了二场不怎么样的雪,也没把地里的虫子给冻死,也没给山里留下多少雨水。过年后,李英就下山到镇子上读书了,后面的情况结合山下的干旱大致也猜了出来,开春后天气就开始热了起来,地里的虫子把小麦吃得个精光。这也罢了,原来估计的清明、谷雨要下的雨也没见天上飘过半朵云气,说算到了端午就根本没见一滴雨水。因天气大旱,种什么死什么,别说人要吃的蔬菜种不活,种活了也长不大,就是牛羊猪鸡吃的草都给枯死了,山里的老牛还饿死了几头。
  这样家里的男人和主要劳动力根本就不敢下山了,因为他们根子上还是农民,农民就是靠天吃饭,现在天不下雨来年吃什么还真成了生存下去的大事。于是乎大家把二个小河沟给堵起来了,放在田地给水稻喂水,还有人要喝牲口要喂。转眼间,小河沟也干了,像李正他们还在沟里捉了好多小鱼,但田里的水也很快浸漏完了,龟裂成小娃儿拳头都放得进去,当然水稻也全是火烤过一般。
  大家没办法,人不能不喝水,家里的牛不能不喂,一头牛怎么也是家里最重要的财产,千万不能有闪失的。最后大家把目光盯在那三亩大的水潭子,那水潭子水还是很深,有三丈多深,因为人要吃,所以大家合起来把水潭保护起来,每天专人看守不准人随便靠近。就这样混到了七月,因天气太热了,那潭水在人吃牛喂加上蒸发后,又无来源也很快见底干了,裸露出的全沙子。怎么办呢,没办法,人总不能等死,于是大家又出劳出力挖潭里的泥沙,清淤出泥沙后后全山人每户每天只能挑一桶水回家。随着干旱时间越来越久,清出的泥沙也越多,潭里的水位也日渐低沉减少。
  李英听到这不由心里沉重不已,原来读书的那个镇上也一样,早就缺水少粮了,好像整个天下都干旱不已。书院不得已,教书的先们要回家救灾,学校的学生也无心上课,所以才放了这次长长的假,按书院的说话,什么时候下大雨了有吃的了再回学校去。
  本来李正他们住在山上,因李正的父亲有次外出无心救了一位过路行人,恰好这位行人读过几本书,说话谈吐也不俗,应是见过世面经过事儿的,所以就请他回山上教李正他们十来个孩子启蒙读书。因今年大旱,这位先生在这山里住了五年后也早早的回自己的老家去了。正好没了先生,父母们又忙着救灾活命,所以没人管他们这帮小屁孩子,大点的都帮家里做活了,就他们十来人没所事事,成天在山里走东逛西。
  前几天这水潭子也干了,父母们挖直到挖到最下层的青石板层才不得不放弃,一句话真没水了。所以全山的人发动起来正满山遍野找水源呢。这到好这成了李正他们的乐源,因他们年纪还小,也做了不什么活,找水又是个重活,还十分的危险,大人们也无心再管他们,生存才是大事。
  听到这,李英问李正,你听哪个说的那里有宝啊,要是真有宝,全山的大人天天挖也没见挖出什么宝贝啊。李正回答到:“我也不知道,我是听四大爷说的,他也是听别人说那个水潭有些奇怪,可能有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