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民国三十年灵异档案 作者:道门老九-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在黑龙江源头的标志物附近。”片刻,陈天顶收起地图说道:“今天的路基本上不会错,我们只要沿着身边的这条内河走,就会到达水位源头。到时候怎么走,就要看三分运气,七分摸索了。”
“你这话说的,我心里都没底了。”杨开笑了笑,不置可否。
“有底没底,还不是一路走过来了。”陈天顶锤了锤杨开的肩膀,可就在这时,他忽然咦了一声,眼神中多了分凝重。
“陈老板,你怎么了?”杨开看出了陈天顶表情的异样。
“杨开,你有望远镜,你看看,仔细看看,前面那团黑乎乎的东西是什么?”陈天顶急迫的说道。
“哪里?”杨开举起了望远镜。
“就是我指的方向。”陈天顶举起了手。
第二四零章 樱花盛开(3)
顺着陈天顶所指的方向,杨开的确看见了在离众人大约两百米开外的地方,有一排人工的屏障,屏障的中间位置似乎还立着一个标志牌,黑龙江腹地的风太大,视野也跟着模糊起来,杨开调了几次焦距,都看不清标志牌上的字,只能依稀辨明,牌子上的字体一片血红。
“妈的,是铁丝网。”放下望远镜,杨开骂道。
“铁丝网?”旁边华伯涛愣了愣:“难道日军为了防止其他人进入北纬三十七度区,特地在这个地方设了警戒?”
“只是障碍物吧!”杨开说道:“我仔细观察了一下,那里没人。冰川冻成这样,要是有哨兵,熬得过初一,也熬不过十五。”
不过即便如此,他还是小心的举起了手里的卡宾枪,带着众人慢慢的朝着那个神秘的人工屏障靠了过去。
几名老兵一马当先,在距离人工障碍物还有二十米的距离时,全部单膝跪地,将手中的步枪对准了前方所有可疑点。
这个地方,确实没有人。
所谓的障碍物,是一条横贯了整个河流的铁丝网,铁丝网从上到下去数,一共有八股。每一股扭曲的铁丝上,都布满了凸出的荆棘。铁丝上生满了黄铜色的锈迹,显然已经建造很久了。铁丝网的中间部位,是一道编织在钢铁世界里的铁门,门上有锁,看上去很坚固的样子。令杨开的惊讶的是,铁门上面,竟然用鲜血写着一行红色的日文,看上去就像是一幅可怖的涂鸦。
由于时间久远,鲜血浸入铁屑,使得那些日文变成了厚重暗红色。不过乍然在这冰河上见到这行日文,还是觉得非常刺眼。日文的四周有血迹喷溅的痕迹,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的血手印,看上去怵目惊心。
“华教授,这行血书写的是什么内容?”杨开对着愁眉不展的华伯涛说道。他知道,小组里只有华伯涛是精通日文的,而看华伯涛此刻的表情,一定是看出了什么。
“最上面写的是,危险地带,闲人免进!”华伯涛一字一句的说道:“而血手印附近的字体很模糊,但依稀能看清,是天皇万岁,大日本帝国万岁!”
“天皇万岁,大日本帝国万岁?”杨开摇了摇头,日本人还真是什么疯狂的事情都干得出来。
最简单的武士道信仰,铸造了一个民族数百年的精神图腾。
杨开本来想用破冰镐掀开那些烦人的铁丝网,但却被华伯涛阻止了。华伯涛说这些铁丝网年代久远,锈迹中寄生了大量的病菌,一旦割破身体,很有可能会乘虚而入,感染破伤风。而北纬三十七度区现在已被731部队占领,这支部队已研究病菌著称世界,如果上面还被刻意投放了其他东西,就更为凶险了。
最终,经过一番商量。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交给了陈天顶,陈天顶本来就是开锁行家,区区一道铁门自是信手沾来,片刻的功夫,厚重的铁门就咯吱一声开来。这行血腥的日文给人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于是众人也没有过多的停留,很快便继续往前走去。
“九筒,你在做什么?”杨开看见九筒远远落在了队伍后面。
“嘿!我撒泡尿给小鬼子尝尝,去他妈的狗屁天皇!”九筒一边骂咧着一边解开裤带,对着那行血书尽情的尿尿。
杨开笑了笑,没有阻止九筒,只说了一句:“快点跟上!”
“嗯,待会就来。”黄色的尿液溅射在血书上,慢慢融汇交叠,留下一种淡红色的液体,就像是一行行恐怖的血泪。
春天对于我国大多数地方来说,都是万物苏醒的温暖季节。
但是对于我国的北方,尤其是东北地区来说,这个季节还是颇为寒冷。
在银装素裹的黑龙江腹地,一支十数人的神秘部队正在冰川上缓缓行走,身后的雪地上,留下一串串凌乱的脚印。他们的身上背着各式各样的枪械和装备,呵出的热气在空中凝成了冰花。
这里安静的可怕,只能听见寒风打着旋儿肆虐声。
天空中挂着明晃晃的太阳,只可惜被晶莹的冰河反射走了大部分阳光,让人感觉不到一丝温暖。
“杨开,我总觉得事情有些蹊跷!”队伍前头,华伯涛松了松自己的护目镜说道。
他本来就戴了老花镜,再卡上护目镜,时间一长,耳根子就被勒的火辣辣的痛。
“华教授,你指的是,那几行日文?”杨开问道。不知为什么,一联想起那些夹在日文中的血手印,他的脊梁骨就发麻。
华伯涛没回答,只是点了点头。
“究竟蹊跷在哪里呢?”杨开眉头郁结的问道。
“这个……”华伯涛的嗓音迟疑的一下:“杨开,你想听实话吗?”
“想!”杨开毫不犹豫的说道。
“唉,实话就是,我只是觉得蹊跷,但具体蹊跷在哪,你问我,我也不知道去问谁。”华伯涛无奈的摊了摊手掌。
“呵呵”杨开笑了笑,没说话。
“怎么不发表自己的意见?”华伯涛疑惑的问道。
“因为我和你怀着同样的感觉。”杨开说完加快了步伐:“走吧,华教授,想不通的东西就别琢磨了,头痛。”
“可我琢磨不透,心里就不舒服呀!”华伯涛说道。
“那您就认死理吧!”杨开的话远远丢在了风里,被绞碎,变音。
看着杨开坚毅的背影,依旧站在原地的华伯涛自嘲的笑了笑:“终究是年轻人呦,体力充沛。我这把老骨头,看来得丢在黑龙江了。”
说话间,一只手拍在了华伯涛的肩膀上。华伯涛回头一看,是满身酒气的陈天顶,此刻陈天顶正拄着破冰镐,笑吟吟的看着他。那表情好像再说:我又何尝不是。
华伯涛和陈天顶年龄相仿,又都即将面临风烛残年的折磨。因为彼此之间,无论是默契还是交流,都多上一些。
刻薄的说,便是:同病相怜。
“老华呀,一起走呗!”陈天顶说道。
华伯涛喘了口气,只觉得胸中满是郁结之气:“好,一起走。三国时期大诗人曹操不也说过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别念诗了。”陈天顶噗通一声将破冰镐钉在身前的冰面上,伸出手来搀扶住摇摇欲坠的华伯涛。
“再念诗,到时候连走路的力气都没了,看谁扶你。”陈天顶埋怨道:“看看,日久见人心,这小组里,还就只有我对你好呦。你个老不死的,还一天到晚说我搞封建迷信,盗窃国家财产,真是好心没好报……”
“不让我说话,你怎么还说话。”华伯涛只觉得陈天顶就像是一只蜜蜂,嗡嗡嗡的在他耳边飞来飞去,烦死人了。
“我能说,你不能说。”陈天顶依旧自顾自的喋喋不休。
刘雨薇等看着两个步履螨跚的老人,纷纷忍俊不禁,一个个小心的跟在后头,生怕两人跌倒。
第二四一章 樱花盛开(4)
反正陈天顶说话,按照地图标示,今天的路只要沿着内河走,就不会有错。
在此期间,杨开都是一个人,戴着一个望远镜,在前面焦急的寻找着什么。按照华伯涛悄悄对陈天顶说的话,那就是,杨开是个口是心非的家伙,他说别人认死理,其实他自己也是个认死理的人。杨开肯定是对此前那面涂满鲜血的铁门放不下心,所以才会如此紧张兮兮,抛开众人,独自寻觅蛛丝马迹。
华伯涛对自己的猜测颇为自信。因为他坚信自己过的桥比杨开走的路还要多,吃的盐比杨开吃的米还要多。
六十多岁,不是白活的,即便他只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科学家。
正说着,华伯涛发现,前面的杨开突然停了下来。随即蹲下身子,掏出四棱刺凿打着脚下的冰面。
“杨开,怎么了?”看到这一幕,华伯涛奇怪地问道。
杨开没回答,只是不断重复着凿打冰面的动作,大约过了一分多钟,他的手腕才放了下来,然后飞快的清理下凿出来的碎冰,将一个东西放进了手掌。
等众人走近了,才发现,躺在杨开手心正中的是一枚乌黑色的弹壳。
杨开用手套擦了一下弹壳表面,黑色的污渍慢慢脱落,露出了金黄色的金属表面。但弹壳的金属表面已经布满了小点,显然是过了很长时间,已经大部分氧化了。
“这是我偶然在脚下发现的,一时好奇就取了出来。”杨开将弹壳倒过来,端详了一番,然后递给了独眼龙,在教导队里,独眼龙不但是个射击高手,也是一个弹药高手,杨开认不出这枚弹壳所归属的步枪,只能将希望寄托于独眼龙身上。
“独眼龙,你看看,认识吗?”
“口径好大的子弹。”弹壳刚一拿到手上,独眼龙就惊讶的说道,紧接着他取出自己的备用弹夹,卸掉了一枚毛瑟步枪的子弹,眯着眼,对着阳光互相比对了起来。
良久,独眼龙放下了手中的弹壳。
“按照弹壳分析,弹头的口径,已经超过了九毫米。”他淡淡的说道。
“九毫米!”听到独眼龙这句话,在场的不光是杨开,九筒,石头,赵勇德等几名经验丰富的老兵也咋舌起来。或许在旁人眼里,九毫米只是一个微小的数学尺度,但在他们眼里,九毫米却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因为无论是国军现役的中正式步枪,还是独眼龙的毛瑟,杨开的M1卡宾枪,口径都在六毫米上下浮动。九毫米则意味着,这种子弹所归属的步枪,口径是众人步枪的整整一点五倍。
这样口径的步枪,杀伤力是十分惊人的。杨开想破了脑子,也不知道,现今世界上还有哪一国的士兵,会使用如此可怕的武器。
“你能分辨出这枚子弹的标配步枪吗?”杨开皱着眉头问道。
“这……给我一点时间。”独眼龙拿捏着弹壳,索性坐在了地上,聚精会神的研究着。
而整个小组,也停留在了原地,等待着他的答案。一种特有的直觉告诉杨开,这枚子弹很不简单。
很可能,查到了它的来历,就能继血字铁门后,摸索到另一条蛛丝马迹。
“九毫米,九毫米……”这个词,犹如挥之不散的鬼魅,缭绕在独眼龙那深邃的瞳孔里。
过了大约一刻钟,独眼龙这才回过神来,重重的说道:“据我所知,目前亚洲只有一种步枪使用这种子弹。”
“什么步枪?”杨开急迫的问道。
“日军尚未正式装备的九九式步兵小铳。”独眼龙的声音斩钉截铁:“这种小铳是在三八大盖的基础上改良,替换了枪管和击发装置,性能上比三八大盖要稳定,枪管也加粗了。使用了超大口径的子弹,穿透力大,一枪下去,即使打中的不是要害,受伤者也会暂时失去战斗力,甚至终身残废。这也承袭了日本军部一直强调的节约子弹,一枪下去,必须要立刻击毙一个敌人的理念。”
“九九式步兵小铳,我听说过,但没得到过具体参数。”杨开沉吟片刻,说道:“看来在很久以前,这个地方,曾有一支装备有先进步枪的日军经过,这枚弹壳,应该就是他们所遗留的。”
“很有这个可能。”独眼龙点头:“九九式步兵小铳出现时间很晚,再加上邱先生曾说过,那支神秘的装甲兵团,以及第二批增援部队。我想,这种枪应该是其中一股部队,或者两股部队同时都装备的。”
“那为什么小鬼子放着好好地三八大盖不用,而使用这种新式步枪呢?按理说,这种枪军库里的数量可不多。”杨开吐出了自己的疑问。
“看来后来的那批增援部队,也是临时组建了。”独眼龙说道:“我能联想到,小鬼子一定是害怕什么东西,出于某种忌惮,才下了血本,不但抽回了防御老毛子的坦克联队,还清一色的给增援部队集体换了装。”
“是啊,既然是这样。后面的路,我们就更应该加倍小心。希望那个可怕的生物已经被小鬼子肃清了,要是半道冒出来,后果不堪设想。”杨开心有余悸的说道。
“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华伯涛听着两人的对话,面色严峻的说道。纪录片里龙的威力,他是有目共睹的。
撕裂,破碎,可怕的创世纪力量。
“从现在起,大家放慢脚步吧,都小心点,看到什么异样的东西,立刻向我汇报。”杨开想了想,说道。
“既然已经发现了一枚弹壳,前面肯定会出现第二个,第三个,甚至是满目疮痍的作战痕迹。”
“我倒要看看,小鬼子为了在这片荒无人烟的领域建造一座基地,究竟葬送了多少军力。”杨开笑着将伸出手,将已经没用的弹壳丢出老远,直到消失的彻底不见。
强烈的好奇心,唆使着杨开迫切想知道,整件事情的真相。
因为现在的他虽然明白了些什么,但却还是一头雾水。
“杨开……”不知何时,华伯涛走到了杨开的身后,像是有话要说。
“华教授,怎么了。”杨开回过头来。
“我想说,我心里的那种奇怪的预感,又出现了。先前看到那些血写的日本字时,出现了一次。现在看到这枚弹壳时,又出现了一次。那是一种,强压在胸腔里的,不祥的预感!”华伯涛咬牙切齿的说道。
第二四二章 樱花盛开(5)
“华教授,你最近的精神状态似乎不太好。”杨开很委婉的说道,他刻意的将眼神转向他处,不去看华伯涛的目光。
“你是不相信我的话,还是以为我疯了?”华伯涛叹了口气。
“我没这个意思……”杨开也觉得自己先前的那句话,重了一些。人越老,就会越敏感,谁也不会例外。
“好了,这件事到此为止吧!”华伯涛摇了摇头,手腕上青筋毕露,猛一下落,将紧握在五指间的破冰镐死死的钉在了脚下的冰面上。
“有时候我倒真是希望自己疯了。只可惜,我没疯。”说完,他矫健的挺进了一步。
“华教授,你到底是怎么了……”看着华伯涛那桀骜的身躯,杨开自言自语的说道。
黑龙江腹地的空气很冷,和口腔里呼出的热气一混合,就会凝结成湿漉漉的水蒸气,粘附在护目镜和望远镜的镜片上。所以每过一段时间,众人都要停下来,用柔软的布料将模糊不清的镜片仔细擦拭一遍,如果长久不擦拭,这些水蒸气就会凝结成冰,对镜片造成永久性的损伤。
这种损伤,当然是众人不愿意看到的。
“不要掉队,坚持,坚持再坚持!”杨开一边走,一边鼓舞着士气。
他知道,如果这个时候小组停滞不前,就会一直懈怠下去,直至全部埋葬在这片苍莽的雪原。
华伯涛似乎还在生气,一个人走在前面,佝偻的后背给众人留下了无数的联想。
“陈老板,华教授他……”杨开皱了皱眉头。
“别担心,他就是这个倔脾气,也不是相处一天两天,你还不了解吗?等他自己想通了,就好了。”陈天顶安慰着杨开说道。
“不管怎么样,华教授一个人在前面,太危险了。”杨开的话不无担心。
良久,他想了个折中的办法:“要不陈老板,你跟上去,照顾一下他吧!我带着小组紧随其后,但是千万要记住,时刻警惕周围,这地方我总觉得怪怪的。”
“行!”陈天顶点点头,小跑着冲了上去。
“独眼龙,到后头吩咐九筒他们,把背上的枪取下来,用大兴安岭时候剩下的油布包裹住,除了关掉保险外,其他的一切都按日常巡逻的规矩来办。”杨开深吸一口气,眯着眼说道。
“是!”独眼龙转过身体,将整个前胸面对着后面的人,然后双臂展开,连续挥动。看到这一幕,还在闲聊的九筒,石头等人纷纷变了脸色,各自端起了手中的武器,分开了阵型。而赵勇德也在九筒的提示下,走在了巡逻阵型的一个方位点。
众人就这样走了半个小时,而天边的云朵也慢慢的变成了诡异的黑褐色。
“不对呀,现在才几点,天就黑了。”杨开疑惑的看了看手表:“难道是时差问题?”他喃喃。
但是祥瑞镇的日常起居,还是和南方没有太大差别的。没道理只相隔几百米的距离,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
而且华伯涛也曾严明,在黑龙江腹地,气候圈这种特殊自然现象,是绝不存在的。想到这,杨开的表情不由的凝重了一分。
“陈老板,华教授,你们看天空的黑云!”快步走上前去,杨开大声地喊道。
“早看到了。”瞧见杨开走来,陈天顶笑了笑,双臂环胸。华伯涛则是聚精会神的凝视着那朵云彩,好像那朵云里潜藏着一双妖媚的眼睛,吸引着他久久不能撇开双目。
“是天黑了,还是什么情况,对我们的赶路有影响吗?”杨开问道。
在他看来,整个小组里,懂这事儿的,怕是除了华伯涛和陈天顶,也找不出第三个人来了。
“有影响没影响,现在还说不清。”华伯涛淡淡的说道。
“所以我一直都在观察着它的变化。”
“那华教授你的意思是,我们继续走?”杨开想了想,说道。
“别走了,先歇歇吧!”陈天顶和华伯涛交换了一下眼神,撇了撇嘴说道:“杨开,我告诉你,天边的这朵云可不是一般的云,我们老家称它为‘黑蘑菇’,科学界则将它称之为‘雷云风暴’。一般情况下,只要出现这种云朵,就意味着很快会有一场巨大的雷阵雨来袭,因为雷阵雨夹杂着闪电,势头又足,所以才会用雷云风暴这个词来形容它。不过一切也有例外,家乡里懂事的老人就知道,若是过了一段时间,这朵黑云升高了,就要收拾摊子回家了。但若是过了一段时间,这朵黑云降低了,就一点事情也没有,也不会下雨打雷。”
“按照陈老板你的说法,华教授现在等的,就是这朵云到底是升高,还是降低?”杨开整理了一下陈天顶的说辞,将这个概念在大脑中初步成型。
“聪明。”陈天顶笑了笑,也跟着抬起头来,将杨开丢在了一边。
杨开则苦笑一声,说道:“没想到小小的一朵云彩里,还有这么大的学问。”
“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我们只有掌握了它们的规律,才能更好的在大自然中生存。”华伯涛说道。
“不好,升高了!”刚说完这句话,华伯涛的表情怵然变色,用无比焦急的语气喊道。顺着他的目光,杨开果然发现,那朵黑褐色的云朵,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托着一般,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缓缓腾升。而随着腾升的距离越来越高,这朵云的颜色也越来越黑,到了最后,就像是被墨水染了一般,更令杨开惊讶的是,在墨云的四个边角,竟分裂出更多的黑褐色云朵,这些初具雏形的云朵也无一例外的腾升,色泽变浓,再次分裂。
“还发什么呆,赶紧扎营,争取在暴风雪到来之前,全部缩进帐篷。”陈天顶搡了杨开一把,说道:“不然可就闹出大笑话了,还没见到小鬼子731部队长啥样呢,就全部冻成了冰坨坨。”
“暴风雪?”听到这个词,杨开愣了下:“不是雷阵雨吗?”
“废话,我说的是东北地区,在冰川上又怎么会降雨。”陈天顶哭笑不得说道,看来自己接下来的时间,有必要和华伯涛一起给这位组长补补气象知识了:“在冰川上,雨一下来,就会被冻成雪屑,然后就是一场铺天盖地的暴风雪!”
“我明白了。”杨开猛地一点头,一语不发的就招呼后面的老兵忙活了起来。大概是杨开讲明了事态的严重性,所以众人干的都格外卖力,为了防止暴风雪的势头太大,杨开在每个帐篷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盯上了军用匕首,然后用登山绳在每个匕首上绕了一圈,将两个分开的帐篷连在了一起。这样的话,即使一个帐篷不幸被掀开一角,另一个帐篷的拉力,也会让它继续坚持下去。
“行李箱……他妈的赵勇德,赶紧把行李箱给我搬进帐篷!”刚把华伯涛等人转移进第二个帐篷,杨开发现行李箱还搁在原地,当即怒火中烧。
陈天顶不是个托大的人,既然他已经急了,说明这场暴风雪绝对是十万火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