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风云人物正解-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借用”以缓和之,大动干戈后,关系僵化,复以玉帛修复之。战略目标决定国家的军事、外交方针,这些方针又决定具体的军事与外交活动。诸葛亮对军国大事的安排就是这样以战略目标为中心,层层衔接,环环紧扣的。

当战略目标受挫时,诸葛亮仍能认真地分析形势,努力挽救恢复而不放弃。在吴蜀为争夺荆州而导致关系破裂后,魏国乘机联络吴国出兵五路伐蜀。为了稳定局势,诸葛亮尽力复修吴蜀关系。为此,他先后三顾茅庐图

采取了三个重要步骤。第一,稳定其他四路攻蜀之兵。第二,精心选派能不辱使命的外交使臣出使吴国。他选派的户部尚书邓芝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舌辩才能,二是理解联吴的战略意义。邓芝是他当面考察后委派的。第三,当孙吴派张温入川答礼时,安排了秦宓为难张温的场面。张温在孔明设宴相待时,酒席间谈笑自若颇有傲慢之意。第二天,在后主为张温设宴相送时,孔明殷勤劝酒,忽然一人乘醉入席,孔明向张温介绍说,这是益州学士秦宓。宓向温夸口,自称: “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三教九流,诸子百家,无所不通;古今兴废,圣贤经传,无所不览。”(第八十六回)温以天是否有头、有耳、有足、有姓等天文怪题相难,而宓答问如流,满座皆惊。之后,秦宓以地理上的怪题反问张温,温无言可对,避席相谢。这时,孔明站出来替张温说话: “席间问难,皆戏谈耳。足下深知安邦定国之道,何在唇齿之戏哉!”在安排这个场面上,孔明的高明之处: 一是换个角度给张温以难堪,避免正面指责;二是让手下人出面,回旋余地大;三是他见好就收场,亲自给张温以台阶。由此我们看到,孔明不仅理解外交的意义,并且精于外交,他善于将外交手段极妙地服务于自己的政治目标。

为了更好地实现目标,孔明一贯主张保持战略上的主动性。未出茅庐时,他就向刘备提出,当跨有荆、益后,等待时机,“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第三十八回)。当刘备攻取汉中,而曹操联系东吴,欲取荆州时,孔明向刘备建议: “可差使命就送官诰与云长,令先起兵取樊城,使敌军胆寒,自然瓦解矣。”(第七十三回)这是一种积极的和争取主动的战略方针。孔明在《后出师表》中提出“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第九十七回)这也反映了他战略上争取主动的思想。事实上,弱小的蜀国只有掌握战略上的主动权,才是对自己有效的防御,而一旦在战略上处于被动,战争在自己国土上进行,情况就立刻变得不可收拾,而后来的情况正是这样。

诸葛亮关于在战略上保持主动的思想是合理正确的,但他过分地强调这一点,连续出击,忽视了以下几个情况: 第一,亭战役失败后国家元气大伤,需要有一个恢复国力的时间;第二,兵出祁山,路途艰险,后勤供应困难;第三,连年起兵,国人有厌战情绪。后几次出兵,朝廷有些高级官员已表示不赞成。不能说诸葛亮完全没有考虑到这些情况,他只是过分夸大了争取战略主动这一点,并急于攻取中原,没有给自己军队提供养精蓄锐、等待战机的机会,他常在回兵之隙操练人马,但却没有选拔出超群的武将。

在对敌作战中,孔明对敌对一方的人事情况非常了解。赤壁之战后,他在派关羽攻长沙时叮咛说: “今长沙太守韩玄,固不足道,只是他有一员大将,乃南阳人,姓黄,名忠,字汉升,是刘表手下中郎将,与刘表之侄刘磐共守长沙。后事韩玄,虽今年近六旬,却有万夫不当之勇,不可轻敌。”(第五十三回)他对长沙领导班子的组成,主要人物的年龄、能力及历史十分清楚。孔明在舌战群儒时,陆绩曾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孔明开口一句就问: “公非袁术座间怀橘之陆郎乎?”(第四十三回)以陆绩的历史调侃揶揄他。魏国司徒王郎自负才学,想在两军阵前说服孔明投降,孔明反在阵前骂王郎,其中说道: “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第九十三回)孔明在初出祁山时,料到魏国只有司马懿才是自己真正的对手。看来,孔明对于自己一方所要接触的各种人物都是非常了解的,这使他在与对方的军事斗争和谈判斗争中非常受益。

孔明对敌人一方的情况也有了解不够的时候,他一出祁山时,司马懿受离间被解除兵权,孔明自忖中原已无对手,遂放心用计进兵,不料天水冀人姜维却识破其计,大破蜀兵,孔明在败给姜维一阵后,认真对待,了解到姜维事母至孝、母住冀县等情况,以此作为突破口,收服了姜维。孔明不是神,在他对敌人一方的人事情况了解不清时也会失误,但失败后能及时弄清敌方情况亡羊补牢,从而继续较量,转败为胜。

兵法云: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对方的人事情况不是“知彼”的全部,但却是“知彼”的最重要的内容。孔明了解到对方主要人员的能力、性格、个人历史及家庭情况,其一是便于选择适当的对付手段,其二是便于自己调兵遣将,其三是使自己在谈判中掌握更多的材料,保持主动地位。

上篇:《风云人物 青梅煮酒论英雄 第二部分》

系统性、科学性的战略战术(2)

孔明是三国时期善于把战争与季节、气候条件联系起来的领导人,因此,他指挥的军队常常能以逸待劳,战绩卓著。

孔明定计让刘备去东吴招亲,娶孙权妹妹为夫人,这是他实现联吴方针的重要步骤,但孙权、周瑜的用心是要扣留刘备以换取荆州。孔明临行前付给随刘备去东吴的赵云三条锦囊妙计,让其在年终打开一个,到时打开看后依计而行。赵云如约向刘备报称曹操杀奔荆州,情况十分危急,刘备遂与夫人商议回荆州,但又怕孙权不会放行,于是夫妻二人正月元旦以在江边祭祖为名逃走,众官员得知后去报孙权,而孙权这天却饮得大醉未醒,酒醒过来后派兵去追,二人已走得很远。刘备历尽险阻,终于逃回荆州。在这里孔明选定的正月元旦是一个关键的日子: 第一,刘备在这天外出有名,既可以祭祖为借口,亦可以游玩为借口;第二,正月元旦,大家欢聚过节,孙权必然放松警惕,节日的欢乐必然冲淡人们的军事警戒心理;第三,元旦这天有一个不成文且不甚严格的民族习俗,即当天不动干戈,至少是不能轻易动武,这就保证了即使追兵赶来,和解的可能也很大。总之,诸葛亮安排赵云年终打开锦囊妙计,完全是要利用正月元旦这一季节性节日。

对于持久性的大雨天气,孔明也是能凭经验测定并在战争中加以利用的。有一次司马懿引四十万大军,诈称八十万杀奔汉中而来,声势甚大。孔明得知这个消息后,遂派张嶷、王平引一千兵去陈仓道防御魏兵。二人面面相觑,哀告说: “丞相欲杀某二人,就此请杀,只不敢去。”孔明对二人解释说: “吾昨夜仰观天文,见毕星躔于太阴之分,此月内必有大雨淋漓,魏兵虽有四十万,安敢深入山险之地?……”(第九十九回)二人听罢,才高高兴兴地领兵而去。孔明又让他的十万后应部队准备防雨之物,等待出征。后来,大雨连下一月,山水不绝。魏兵马无粮草,军器尽湿,兵士连睡觉的地方也没有,怨气很大,遂班师回国。这里,孔明利用了大雨天气,以较少的兵力对付敌人几十万军马,使自己的大军未受损失,又赢得了休整的时间。

赤壁之战旧址

孔明一出祁山后收降姜维,一路顺利。魏将曹真派人去西羌求救,西羌国王遂派十五万“铁车兵”夹攻蜀兵,蜀兵交战失利,来告孔明,时当十二月冬。孔明得知了羌兵的情况后对众将说: “今彤云密布,朔风紧急,天将降雪,吾计可施矣。”(第九十四回)遂挖下坑堑,表面覆盖,任雪埋之,然后引诱羌兵追赶,结果铁车多滑入坑中,自相践踏,幸存者又被孔明伏兵冲杀,羌兵大败。这里下雪天气给蜀兵造成了用计的有利条件: 一是大雪覆盖了坑堑表面,不露痕迹;二是铁车在雪地中紧溜急行,收煞不住,前面的车掉入坑中,后面的车即使看见,也无法收止;三是雪地中便于蜀兵四周埋伏。

孔明伐中原,路途艰险,交通困难,时常是粮草不继。有一次,他选定陇西麦熟的季节出兵,在军中乏粮时他派人去陇上割麦就食。他利用麦子将收未收的时机,就地取食,将敌方的物资资源化归己有。

赤壁大战时,孙刘联军指挥部决定对曹操实行火攻,但隆冬季节只有西北风,曹兵隔江在西北方,联军在东南方,曹兵在上风头的位置,联军若放火去烧,只会伤了自家战船。当时真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时,孔明愿为联军凭天借到三日三夜东南大风,以应战争急需,并约定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周瑜为之拨兵筑坛,等候动静,在约定日子的当夜三更时分,果然东南风大起,联军乘风出击,火烧赤壁,大败曹兵。还在孔明随周瑜刚出兵时,他就告诉刘备说: “但看东南风起,亮必还矣。”(第四十五回)吩咐刘备于十一月二十甲子派赵云驾船在约定的地点等候他。

十一月二十日是什么日子呢?原来那天是冬至之日。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有得到日照最多和得到日照最少的两个日子,这会引起地球表面各种气候的变化,古人虽不了解这样深层的道理,但却发现了这两个转折性日子的存在,分别命之为“夏至”和“冬至”,并用“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来概括这两个日子后的气候变化规律。按照这个规律,冬至之前,如果阴气旺盛,在长江沿岸表现为西北风,那么冬至之后,阳气生长,风向则要发生变化,表现为东南风。诸葛亮正是在随季节而生的气候变化规律上大做文章,贪天之功,神乎其神,迷惑了周瑜。其实,诸葛亮即使在起风的当天,对是否有风尚无绝对的把握。他对身边的鲁肃说: “子敬自往军中相助公瑾调兵,倘亮所祈无用,不可有怪。”(第四十九回)有人认为,诸葛亮能知道起东南风的日子,是他事先在江岸渔民中了解当地气候变化的特点而知道的。当然不能排除这一可能,孔明若能这样做就更好。然而,孔明若是知道了“冬至一阳生”的气候变化规律,就可以准确地把握起东风的时间了。赤壁东南风大起时,程昱提醒曹操加以提防,操笑着回答: “冬至一阳生,来复之时,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第四十九回)既然曹操也知道这种气候变化的规律,那孔明当然就更可能掌握和运用这一规律了。

时逢冬至,自有东南风起于江岸,孔明所以向周瑜诈称自己借风,一是要故弄玄虚,贪天之功为己有,在破曹战役中“争”得一份大功,作为日后占有荆州的重要借口。例如一次鲁肃来索要荆州,他就提出: “若非我借东南风,周郎安能展半筹之功?”(第五十四回)诈称借风的第二个原因是他要摆脱周瑜,迅速回到自己军中,调兵遣将,与周瑜争夺曹操失地。事实上,孔明为他离开周瑜营寨,事先做了许多准备工作: 第一,吩咐刘备在甲子东南风起时派赵云在指定地点接应;第二,以祭坛借风为名离开周瑜营寨,既摆脱了周瑜的直接监视,又造成对他的麻痹;第三,起风的当天寻找借口打发走了身边的鲁肃;第四,起风前对周瑜派来的守坛将士下令: “不许擅离方位,不许交头接耳,不许失口乱言,不许失惊打怪,如违令者斩!”(第四十九回)他利用兵士对祭坛借风的神秘感剥夺了他们的一切自由,直到周瑜派兵来捉他时,守坛将士仍执定旗子,当风而立。这为他的行动自由创造了极大的方便条件。

上篇:《风云人物 青梅煮酒论英雄 第二部分》

系统性、科学性的战略战术(3)

这里出现了两个问题: 第一,既然“冬至一阳生”的谚语揭示了气候变化的规律,那么周瑜等将领为什么要为无东南风而苦苦犯愁呢?其实,许多将领在战争中往往忽视气候因素的作用,尤其会忽视气候随季节的转折性变化,他们没有养成在战争中对未来各种因素通盘考虑的思维模式,而诸葛亮善于作这样的考虑,这正是他作为军事领导人的异常高明之处,正是我们这里所要指出并想给予充分肯定的一点。第二,既然曹操也知道“冬至一阳生,来复之时,安得无东南风”的道理,那么为什么他在接受庞统的建议用铁环连锁船只时,还给众人解除疑虑说: “凡用火攻,必借风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得有东风南风耶?”(第四十八回)我们认为,曹操这里出现了一个漏洞,“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是对一个时间期间内气候情况的判断:“冬至一阳生”是指气候在一个时间点上的转折,而冬至这一点是包含于隆冬这一时间期间内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曹操在作“但有西风北风”的判断时,是处在P点上,其判断在当时是正确的,但由于P点处于隆冬之际,他就作出了“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的结论,这就出了问题。事实上,他只能说,隆冬之际的前段时间只有西风北风,他的结论是把特称判断换成了全称判断,思维上出现这个漏洞,使他不恰当地延长了判断的时间期限,忽视了冬至这一点上的气候变化。冬至之时,风向转折。当第一场东南风骤起时,曹操还没来得及对他关于“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的错误判断反应过来、纠正过来,就被大火烧败。曹操考虑的是一个时间期间,忽视了其中的一个特殊点。诸葛亮则抓住这个特殊点大做文章,不给曹操以纠正的机会。孔明利用大雾天气“草船借箭”,是与“借风”事件相类似的。

总之,诸葛亮善于在作战中利用季节条件、气候条件,善于利用随季节而发生的气候变化规律;他能想别人所未想,知天之情,巧夺天工,故能得“天”之助。

为了战争的需要,孔明曾为自己的军队配制过许多先进的武器装备,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喷火假兽。孔明南征孟获时,八纳洞主木鹿大王来为孟获助战,两军相对,他发一声号令,虎豹豺狼、毒蛇猛兽就冲将过来,蜀军抵挡不住。这时,孔明让人从十多个柜中取出早已预备好的百余木刻彩画巨兽、外套服饰,有钢铁爪牙,一兽可坐十人,给兽口中装上烟火之物,等木鹿大王再次呼出猛兽后,蜀阵中冲出假兽,口吐火焰,鼻喷黑烟,身摇铜铃,对真兽张牙舞爪,真兽被吓得退奔本阵,将自家人马冲倒,蜀军乘势掩杀,大获全胜。第二,火药、地雷。孔明在南方对付藤甲兵和在葫芦峪火烧司马懿父子时使用过,他曾向众将解释过这种武器及使用方法: “火炮,名曰‘地雷’,一炮中藏九炮,三十步埋之,中用竹竿通节,以引药线,才一发动,山损石裂。”(第九十回)第三,冲车。孔明在陈仓口为对付郝昭的“火箭”而创制,可惜当时未能奏效。第四,木牛流马。孔明北伐中原时,交通不便,后勤供应困难,于是他设计了“木牛”与“流马”,让人依法制造,牛马既不吃草,又不喝水,昼夜运转不停,就像活的一样灵活。这种设备极大地缓解了后勤供应上的困难。由于能成功地解决山路运输问题,在当时具有极先进的意义。第五,创造了“连弩”之法。其法矢长八寸,一弩可发十矢(第一百四回)。孔明生前没使用它,传给姜维,后姜维伐中原时几次在关键时刻派上了用场。看来,孔明重视谋略,同样重视武器装备的作用,先进装备的作用是谋略所不能代替的。孔明所使用的先进装备有些是事先预备,有些是临时创制,但威力较大、效用较高的一般是前者。

诸葛亮营旧址

孔明为了战胜敌人,也常常利用当时一般人所具有的迷信观念以迷惑对方,造成对自己的有利形势。他在祭坛借风时,曾按七星、八位、二十八宿、六十四卦的要求筑坛插旗,自己又身披道衣,跣足散发,焚香于炉,仰天暗祝,煞是神秘。守坛将士被这种场面唬住后不敢行动,他乘机脱身离走。出祁山时,为保证自己兵士陇上割麦的顺利,他装神弄鬼,以四组“神兵”围定四个“诸葛亮”,从四面迷惑魏兵,弄得司马懿也心中疑惑道: “此必神兵也!”(第一百一回)因而军心大乱,不敢交战,保证了蜀兵顺利割麦。为抢夺魏兵仿制的木牛流马,他安排五百兵士在山旁扮作六丁六甲神兵,以配合截击部队。孔明使蜀军装扮神兵,一般是在自己兵力不足时借此以弥补,这种“神兵”极大地迷惑了敌人,动摇了对方的军心,这是一种积极防御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的必要条件是: 第一,对方要有迷信观念,否则就不会被迷惑;第二,自己首先不迷信,因而能随心所欲地安排;第三,达到迷惑对方的程度即止,不能让“神兵”动真格,主动出击,否则就会因为没有“神兵天将”的威力而被识破。

先进的武器装备是一种技术手段,它与迷信观念相对立,似乎水火不容,但孔明为了军事斗争的需要,对两者同时加以利用。因为在他看来,目的是第一位的,手段要服务于目的,为了达到战争的目的,手段可以多种多样。事实上,对先进技术的利用和对迷信观念的利用还是有所不同的,先进技术越是独占越好,装备自己;迷信观念则本来存在于敌人一方,利用它以愚弄敌人。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只要能和目的相联系,它就是合理的、必要的。迷信的手段在和目的的联系中可以改变自身的性质。

上篇:《风云人物 青梅煮酒论英雄 第二部分》

军师的驭将之术

孔明了解自己部将的特性,他依据场合和对象,对部将有许多不同的授命方式。其中有两种方式值得注意。

第一,征求意见的方式。孔明南征孟获时,兵至泸水两军相持。当时马岱从后方送解暑药物和军粮到军中,孔明想借马岱的三千生力军破敌,遂对马岱说: “吾军累战疲困,欲用汝军,未知肯向前否?”马岱回答: “皆是朝廷军马,何分彼我?丞相要用,虽死不辞。”(第八十八回)于是孔明分配给他偷渡泸水的艰险任务。孔明六出祁山时,急攻魏兵不下,他欲联络吴国出兵伐魏,以分散魏国兵力。恰好费祎自成都来军中,孔明对祎说: “吾有一书,正欲烦公去东吴投递,不知肯去否?” 祎回答说:“丞相之命,岂敢推辞?”(第一百二十回)孔明遂写信让费祎去送。马岱、费祎均是蜀国的忠臣,与孔明又无私人隔阂,孔明若以丞相身份授命,他们绝不会推辞,但孔明在这里却以征求意见的方式授命。

以征求意见的方式授命,给接受命令的部下以平等感、信任感,使其在完成艰巨任务的过程中不生怨言,积极主动。同时,孔明对二人分别以这种方式授〃奇〃书〃网…Q'i's'u'u'。'C'o'm〃命,还因为他们非本战役的随军将官,系朝廷派至军中,本人对接受任务无思想准备,以征求意见的方式授命,能避免他们心理上的抵触情绪。另外,孔明大概担心朝廷给二人会另有任务,不给他们直接下令,留有回旋余地,就完全避免了对他们的多头领导,不至于在他们另有朝廷使命在身时无法接受丞相之令,造成双方的难堪。有这三条理由,所以孔明谨慎地选择了征求意见的方式。

以征求意见的方式授命,其对象是忠诚的人,而且是主观能动性强、能独立完成任务的人,上级只简捷地告诉其任务,注意留给部下发挥能动性的余地。

第二,激将式的授命方式。孔明特别喜欢对他的部将采用激将法,有如下多例。

例一,他决定让关羽战黄忠以攻取长沙,临行前对关羽介绍了黄忠的厉害。并说: “子龙取桂阳,翼德取武陵,都是三千军去……云长去,必须多带军马。”关羽觉得军师的话把自己放在了赵云、张飞之下,于是慨然表示: “关某不需用三千军,只消本部五百名校刀手,决定斩黄忠、韩玄之首来献麾下。”(第五十三回)于是不顾众人劝阻,执意领五百军马前往长沙。

例二,刘备在攻取益州的关键时刻,张鲁派马超兵犯葭萌关,进攻刘备,张飞欲战马超,前来请战。孔明假装未听到张飞之言,对刘备说: “今马超侵犯关隘,无人可敌,除非往荆州取关云长来,方可与敌。”张飞一听,大声喊道: “军师何故小觑吾!吾曾独拒曹操百万之兵,岂愁马超一匹夫乎!”“我只今便去,如胜不得马超,甘当军令!”(第六十五回)然后率兵赴关,大战马超。

例三,刘备争夺汉中时,曹操大将张郃来攻葭萌关,孔明聚众将于堂上,说道: “张郃乃魏之名将,非等闲可及,除非翼德,无人可当。〃奇〃书〃网…Q'i's'u'u'。'C'o'm〃”老将黄忠厉声喊道: “军师何轻众人耶!吾虽不才,愿斩张郃首级,献于麾下。”孔明对黄忠劝阻说: “汉升虽勇,怎奈年老,恐非张郃对手。”黄忠听罢,白发倒竖,下堂拿起大刀,舞动如飞,对孔明说: “如有疏虞,先纳下这白头。”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