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清娱乐圈-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一个在里清理药材,一个就坐门口,各干各的,都不说话。
  “你真的愿意跟我们去原籍?”四郎还是没忍住,先开口了。
  “病人在哪,我在哪吧?”罗氏女纠正了一下,对她来说,她跟去,只不过是因为老令公在那儿,却不是因为要跟着他们一块走。
  “娘让大哥带我们去辞官,送爹回故里,说万一……也好叶落归根。真的那么危险吗?”他有些纠结,明明昨天她没说这么危险的。
  “也许,毕竟令公不年轻了,今晚他会发烧、腹泻,会很痛苦。明后两天会不省人事。”罗氏女定了定,太君动作还真快!她觉得自己知道太君想干嘛,趁着机会全家退出,等老爷子真的清醒了,也大局已定。
  “可你说不会的。”四郎猛的站起来。
  “我没说一定不会,我让你们想清楚了。”罗氏女抬起了头,毫无惧色。
  “那还不如不治。”四郎跳了起来,吼道。
  “你舍不得你的官位?”罗氏女盯着四郎,她突然觉得自己从来就没了解过这个男人,他在大辽做了十八年的驸马,也许吸引他的是驸马之职。或者像那个女孩说的,给杨家在大辽做内应?
  “我是担心我爹!”四郎真是被她气死了,跳着脚吼着。
  罗氏女不再说话了,她不想说老令公一定没事,也许这会坏了太君的事。自己也许是笨,但老太君一直深谋远虑,她能想到因势利导,就一定有办法解决其它的问题,她沉甸甸的心第一次略略的放开了些。她决定像以前一样,信任太君。
  令公折腾了一夜,第二天罗氏女去看他时,他倒真的气若游须,面如金纸了。
  大郎他们一改昨日的嘻笑,此时全是一脸忧色。对罗氏女也都没好气起来。
  罗氏女递了太君一颗丸药,太君准备给令公,罗氏女拉住了她的手,“给你的,令公还要你照顾呢。”
  大家才注意到太君的脸色苍白,形容憔悴,看来她也是一夜没合眼。
  大家都不禁羞愧起来,一味的埋怨有用的话,还不如做点有用的事。
  罗氏女给老令公号了脉,迟疑了一下,若是想全家迁回,现在给老头吃药,等过会人家来看了,会不会露馅啊?
  等几位大少爷们出门上班了,罗氏女才看了太君,“现在给令公吃药吗?”
  太君看了罗氏女一眼,“会有影响吗?”
  “不会,就是让他难受的时间长一点。不过我能施针,让他睡着,就没那么难受了。”罗氏女咬着唇,低头不让太君看到自己的眼睛。
  “那施针吧。”
  罗氏女偷笑了一下,抿着嘴拿了针给老爷子扎,现在她有一种和老太君攻守同盟的意思了。老太君也知道自己猜出了她的用意,不知道会不会杀她灭口。
  头上挨了一下,这是太君上辈子看她不顺眼时常做的事。她会赖着太君撒娇。也许没有四郎的生活并没那么糟,日子还要过下去,而太君和嫂子们真的对她很好。他们就是这样,相互扶持着一步步的走过来的。
  罗氏女觉得眼睛有点发酸,不敢抬头,生怕太君看到自己的那快哭的样子。
  大郎他们的辞呈果然让皇帝做不住了,带上太医亲自上了天波府,虽说昨天八贤王和丞相有回去说,杨老令公真的病得很重。哪里想到会重成这样,这也太离奇了。
  几位太医一同号脉,他们也知道一个人不可能这么快就成这样,但能当上太医,还能坐稳位置的人,医术固然不错,可更不错的是人家不倒翁的脑子,虽然从脉像上看,令公是奄奄一息,可是并不是死相,反而有些生机。
  但他们能说吗?万一真的死了,不是说自己医术不精,更何况杨家一门辞官归故里,无论死活其实都关系不太大,于是都啥也不说,都是摇头,只说难办。再多就不肯说了。
  

10
更新时间2012…6…24 19:01:07  字数:2039

 赵侃要说有多讨厌杨令公还真说不上,只是觉得他不太尊重自己。而且,他一向以八贤王马首是瞻,这让他心里不是滋味,八贤王看似尊重自己,其实无时不刻的在提醒他,这皇位是他让给自己的,这就更让他难以忍受了。
  所以八贤王一系人马,他都不想见,连带着对杨家一脉都不待见了。现在看一向精神抖擞的老令公这样了,他还真的觉得有点伤感了,毕竟人家跟着伯父打江山的老人,鼻头就酸了起来。
  再看看杨夫人憔悴的样子,听她一说要带着老令公回老家,趁还没闭眼,一定得让他落叶归根的话,赵侃眼泪真的流下来了。直接允了杨家众人的辞表,但爵位还是保留,爵位是你们打回来的,又给了不少的赏赐。务必做到让满朝文武看到,自己是如何的优待老臣。
  太君谢恩,恭送赵侃出门口。赵侃觉得自己真是明君。也志得意满。大家皆大欢喜。
  罗氏女一直没露面,这是她的习惯,四郎不在了之后,她就这样,大家只知道杨家有四娘,可是就是从来没人有见过。四娘去战场也不会穿战袍,她只是静静的站在太君的身后,让人完全注意不到她。不是她故意保持神秘,而是因为她怕应酬,怕见人。
  等传话说,皇上走了,她才出来,给老爷子吃了药,用金针解开穴道,让老爷子恢复了一点力气之后,就开始准备药浴了。
  老爷子根本就不知道赵侃来过了,只觉得自己睡得太长了,打了一会座,力气恢复些,泡在药桶里,运气与药中的毒物相抗。虽然明明很累,身上一点力气都没有,但再次运起功来,他又觉得自己功力真的大增,心里对那个小姑娘的倒是越发的有信心了。
  小七和八妹还是用老爷子用剩下的药水和药渣泡澡,也不用特意的嘱咐,都是自动自觉的跳进去的,罗氏女也不管,今天毒素加得少,她连解毒药都没给他们,慢慢的让他们适应,特别是对八妹,估计以后一般二般的毒药都别想毒到她了。
  太君回来看到罗氏女还是静静的在捡药,而一边八妹在药桶里玩着药汁,小脸红朴朴的,看来一点也不觉得辛苦。几个媳妇有看八妹的,有帮着捡药的,看来大家已经找到了默契。再深深的看了一眼罗氏女。她现在知道罗氏女对杨家不但没有坏心,而且是非常有好心了。只是却猜不透,为什么?
  她对四郎无意,虽说对五、六、七郎也算和颜悦色,但是却都是姐姐的姿态,毫无男女之情。
  若说是因为敬佩令公,这丫头年纪太小,开国之战,平民又有几人能知知甚详呢?报恩?看着不像,若真是报恩,她不会是这种态度。太君纵是聪明一世,也被这个难懂的丫头弄得一头包了。
  晚上,还是罗氏女的小院,四郎还是坐在小院的门口,饭后他去看过令公了,喝了粥,烧也退了,看上去精神多了。他又有些迷惑了,今天早上还要死要活的,为什么晚上就好多了?他只能来问罗氏女。
  “夫人照顾得好。”罗氏女头也不抬,她其实也没事做,让厨房找了几只鸡、鸭和幼兔养着玩。当然也不是真的养着玩,而是在做药鸡、药鸭,这个是可以做补品的;而兔子是用来试药的。
  “你和娘是不是希望我们离开朝堂?”四郎好半天突然说道。
  罗氏女手定了一下,但很快掩饰过去,根本没搭话。
  四郎也是军人,从小跟爹妈长在马背上,他们从小就被训练得一双利眼,好注意战场上细微的变化,刚刚虽然罗氏女没说什么,可是那细微的一点动作已经回答他了。
  “为什么?”
  “我不知道,我只是配合夫人罢了。”罗氏女还是没抬头,专心的挑着药中的残枝败叶。
  “她说什么了?”
  “你是她的亲儿子,她都没对你说,怎么会对我说?”她还是不抬头。
  “罗姑娘,你好像除了我救你的那天看过我之外,就没再看过了我了。”四郎站了起来。
  罗氏女的手又停顿了一下,最终还是没再开口,更没有抬头。她听到四郎的脚步声渐渐远去,四郎快要放弃了吧?也许这样更好。但她的心情并没有变得更好,反而更差。
  皇上下了旨,他们不回也得回了。所以杨家举家归故里并不是一件小事,几日内各家都派人送来贺仪,药材是论车收。
  “你挑能用的带走,其余的你自己看着办。”太君被满屋子的药弄得烦死,直接交给了罗氏女。
  罗氏女有了更多的时间来挑药、检药、不过太君还是失算了,对一个大夫来说,没有用不着的药,药就是药,药只分等级,不分对错。
  然后八妹就跟着她拿着各种药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虽然更像是帮倒忙,可是罗氏女也不嫌她,反而有问必答。
  “罗姑娘的性子真是好,八妹,别闹了。”大娘也在帮忙,他们虽然不会分品质,但大面上的总是知道的。她们帮先做大体的分类,再由罗氏女来做细分,一等品装箱跟他们人走,那是能救命的。二、三等罗氏女放回了库房,让管家整体收拾搬家时一并带回。因为即便是二三等的也是好东西,至少比她平时用来做实验的好得多。
  以前罗氏女还真没多想,现在她好歹也是做了上千年游魂的人,想不想多点都不成。若是之前,她会觉得大家是为了令公可惜,而现在想的是,杨家这人缘,他们离京,人家就差没敲锣打鼓的欢送了。
  也对,就你们杨家是国之柱石?开玩笑吧,太祖打下江山可没多少年,朝中老将还有好些呢!事事你们杨家争着出头,我们难不成真的比你们差?虽说都怕沾火星,可是心里的气却不是那么容易放下的。可见老令公后来七子去一子回,无人去救,其实很该在自己的身上找找原因。全都推给奸臣,其实是有些片面的。
  

11
更新时间2012…6…25 19:11:45  字数:2160

 老爷子做人再失败,她也得好好伺候着,不是为了他,而是为了太君。罗氏女对老爷子真没多少感情,若不是怕太君难过,她现在真不想管了。如果不是老爷子的迂腐,金沙滩的结局还会是那样吗?
  也不知是不是想多了,影响情绪,明明老爷子两腿已通,老爷子还是拉了一个半死,把太君折磨得不成人形,老爷子自己觉得喘气都难了。好巧不巧,正好又被来看的人碰到了,于是老爷子不成了的消息传遍了京城。谁家没事装病成这样啊?最后一点疑惑终于被消除了。
  就算跟老爷子不对盘的竟然也高兴不起一了,怎么说刚开国也没多少年,都是一块打天下的老兄弟,死一个就少一个了。想想又有什么解不开的呢,新一轮探望之风又来了,该送礼的送礼、该送药的送药,弄得罗氏女也快疯了,这些人就不能送点别的?
  当然这时也就显出儿子多好了,都辞官不干了,又都是练武之人,全把力气都用在了搬家收拾东西上。不重要的,让家人先运了两批,并快马通知老家的人,收拾房子,他们要回去了。重要的其实都不多,三辆大车送女眷和老爷子。其它人都骑马。要知道杨家的丫头都有一身好武艺的,走出门一点也不怕截道的,他们不截别人已经算好了。
  罗氏女和太君老爷子一辆车,因为她是大夫,好随时照顾老爷子的情况。其实也没什么情况,路上这几天就不施针,也不药浴,只让老爷子自己吐纳调节内劲,当是休养生息。反而老爷子的精神好了许多。
  老爷子都不禁要想,别不是这女孩故意想整死自己吧?当然没敢往深了想,罗氏女给他的药,他也老实的吃,让干嘛干嘛就图一个好表现,别再折腾了。
  不过罗氏女也不敢掉以轻心,就怕那不死心的,一路上万一刺探什么,也怪麻烦的。所以没事也给老爷子吃两粒昏睡丸,让老爷子睡觉,这样大家只会以为老爷昏迷,不知道只是睡着了。
  老爷子睡着了,大车里就剩下了太君和罗氏女,罗氏女只得不停的找事做,回避太君的眼睛。
  “你叫什么?”太君似乎才突然想起自己从没问过她的名字。
  罗氏女已经不是十八年前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姑娘了,她自然知道,太君对她的一切知道得很清楚,也许比自己还清楚,因为谁也不会没事去查自己。
  太君开口了,表示开始接纳她,想跟她建立联系,这是太君习惯的作法,若是她一直很客气的对你,那么恭喜你,你没入太君的眼。而她,嫁给四郎,太君对她很客气;四郎死了,太君对她还是很客气;一直到三年后,太君急病,她守了她三天三夜,把太君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太君才真的看到了她。
  她一直没分清这些,一直到真的死了,成了孤魂野鬼,细细的回想前尘往事,才发现,太君对自己的好真的是一点点建立的。
  她不会轻易的对一个人好,当然这不是她的错,她是当家人,对她来说,自己只是一个无用的人,只是因为儿子喜欢,于是她不愿儿子失望的玩艺。儿子死了,她就替儿子好好的养着她,若她有一天烦了,她会送她走。所以她不用付出太多的感情,免得到时伤心。正是因为十八上一点一滴,到后来,太君真的视她为女,她还记得,最后时,她一眼也没看过四郎,她只是一直抱紧自己流泪。
  太君看她又晃神了,心里不禁有些叹息起来。这姑娘的医术高得匪夷所思。这不像一个十几岁小姑娘能做到的。但她派人去街坊那里查探过,罗氏女从小就长在那儿,由师傅带大,父母是谁,没人知道。后来只听说是孤儿,跟师傅姓罗。她从小跟着师傅学医、识药,几年前师傅去世之后就一个人生活。她很害羞,但心地很好,附近的街坊们都受过她的恩惠。她也从来没有离开过开封城。所以太君觉得这丫头越来越有意思了,一个历史干净得如洗过一般的女子,却只凭着猜测来配合自己的计划,并且连问都不问一声,这孩子真的只有十六七吗?
  “罗氏女!”正在太君准备放弃时,她突然开口了。
  “这都不像是个正经的名字。”太君似乎一点也没感受到她刚刚回话有些迟了,顺着接下去。
  “本来就不是,师傅姓罗,一直叫我小女子、小女子。师傅死前说,你要不跟我姓罗,以后就是我罗氏之女吧。于是我就叫罗氏女了。”罗氏女笑了笑,很淡然的说道。
  上次太君问她叫什么名字时,也这么说,她也这么答,不过上次她带着惶恐不安,生怕声名显赫的杨家,会看不起她这个小孤女。而这次,她从容多了,也许是无欲则刚了。
  “罗氏女!”太君想想,“要我给你改个名字吗?”
  “不,我就叫这个名字。”罗氏女摇摇头,上辈子太君没说要帮她改名,而是说,‘师傅的大恩要记得。’那时的她充满的感激,现在看来,对太君来说,那时的罗氏女无关紧要,而此时,太君却真心的想要接纳她,想把她变成四郎妻。
  “好孩子,为了记住师傅的大恩吗?”太君笑了,她不知道,罗氏女一直拿她记忆中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对比,寻找差异,对她来说自己就是自己。
  “不是,我喜欢这个名字。”她笑了笑,从自己的行李中拿出一本医书看了起来,对她来说也许看书是能回避问题最好的办法了。
  “你不喜欢我们杨家吗?”
  “不,我喜欢。不过我喜欢的人家很多。”罗氏女不抬头,还是专心的看书,并拿出墨盒和小笔在空白处补充着什么,看得出她很认真。
  “所以你只是不喜欢四郎。”太君又问了一句。
  罗氏女把字写歪了,果然在老太太的面前她还是小丫头。定定神,放弃那个字,在下面重写,但看得出,她有些心浮气躁了。
  “为什么?只是埋怨他救了你,还是之前你们有过节?”
  太君的话有点怪。她能和杨家的四少有什么过节?若是说埋怨他救了自己,那就更不识好歹了,所以说罗氏女放弃了,小心的合上墨盒,再把笔放好,却又不知道该怎么答,只能呆在那儿。
  

12
更新时间2012…6…26 19:04:14  字数:2173

 “我不是逼你,虽说有些自夸嫌疑,但我真的觉得我们家四郎真的很好。排行老四,上有兄,下有弟,小时候大的要习武,小的要照顾,四郎、五郎常常就会被我与令公忽略。所以八个孩子,惟有四郎、五郎性子内向沉寂,什么事都放在心里。
  好容易天下安定了,才发现孩子们其实都长大了。我们竟然有时会想不起四郎和五郎小时候什么样,他们总是很安静的在练武,在帮我们照顾弟弟。所以我和令公有时总觉得对四郎、五郎亏欠甚多。
  好在他们还不错,都老实听话,认真的做事做人。而四郎性子,是他们中间最单纯的一个。我和令公常说,这孩子没什么性子。也不知道适不适合习武,打仗。结果他的武艺倒是兄弟之中最好的一个。后来令公跟我说,因为他真的最单纯,做事一板一眼,从不会玩什么花招,所以功夫练得最精纯。
  你大嫂他们都是我们同僚家的闺女,从小一块长大,脾气什么的都合得来,结了亲家,他们过得也不错。要给四郎订亲时,四郎却不肯了,他说要寻他喜欢的女子回来。让我和令公这一件事一定要依他。
  我和令公便笑,这么个没脾气的孩子,原来在这里等着我们呢!想想,觉得他说得也对,妻子是一辈子的事,不是我们看得好,就一定好,总要他真的喜欢才是。然后总在想,也不知道四郎能寻摸回一个怎样的女子,让我们都大吃一惊。”
  太君靠着车壁边说边笑着,其实当时四郎说这话时,是让她和令公很是气恼的。杨家的子女最重要的是听话。父母之命没人敢说道个‘不’字。从小听话的四郎第一次反对了父母,这让强势惯了的令公夫妇真的怔了好久。
  但最终他们还是同意了,对他们来说,媳妇就算娶错了,也不过是一个媳妇,而四郎难得这么坚持一件事,他们不想打击到他。但却时时会担心,生怕有个万一。
  所以四郎上天入地的找那个罗氏女时,太君心里是有些忐忑的。太柔弱,完全不是杨家媳妇该有的风范。但为了四郎,她忍了。而后来罗氏女的表现真的让她越来越吃惊,令公好一些时,会跟她说,罗姑娘其实挺不错,四郎眼光其实还不错。只可惜,现在四郎看得上人家,人家看不上他。
  “他性子太弱。”罗氏女轻轻的说道。这个故事是她从来没听过的,婚前,太君虽然也说一些四郎小时候的趣事,但来来去去只有几件。现在才知道,因为太君太忙,只记得那几件罢了。而那时,太君还没有接受她,怎么会说这些煽情的话?等他们真的有感情了,太君也就更不会说了,因为怕她会伤心。后来太君常说的话是,‘忘记才好,好的、坏的,都忘记了。求一个来生再相见。’
  她有来生了,可是她现在最不想再见的就是四郎。太君这一席话,总算让她又想通了一些事,四郎和五郎的性情。
  四郎、五郎因为得不到父母太多的关注,只能拼命的表现到最好,让父母能多看一眼。所以太君说得没错,兄弟之间功夫最好的是四郎,而仅次于他的,就是五郎。
  四郎会娶大辽公主,五郎会出家,都是因为那是他们第一次上战场,就遇到了兄弟惨死,父亲撞碑。他们从小性子其实都很弱,四郎和五郎都崩溃了。他们俩都无法面对自己,于是一个隐姓埋名,一个干脆避世出家。
  太君怔了一下,看着罗氏女,罗氏女也抬起头看着太君,平静无波。
  “你说四郎性子弱?”太君真的不敢相信这个柔弱的女子竟然说七子之中武功最好的四郎性子弱?
  “单纯、善良、热情、从来都用美好的目光去看待世人。看到被欺侮的小狗,他都会流泪。他武功很高,可是他却从来没有真的上过战场,真的看到死亡时,他会被吓坏的。”罗氏女苦笑了一下。
  曾经以为这些都是四郎的优点,看到他专心替自己喂兔子,然后有一天,她要给兔子试药时,他哭了。罗氏女那时很感动,觉得自己找到一个天下最温柔、敦厚、善良的良人。
  可是她忘记了,他是杨家的儿郎。她跟太君也上过战场,她目睹着战场上的支离破碎,从开始的默默流泪,到后来的麻木不仁。她一心一意的研究着战场战术,她只希望能少死几个大宋士兵,让他们能回家看到他们的父母妻儿。
  她没有亲手杀过人,她都适应了良久。四郎在战场上,一定杀了不少辽人吧?连兔子都不愿杀的人,怎么面对尸横遍野?其中还有不少是他们亲自动的手。受的伤一定更大吧?
  太君沉默了,虽然他们夫妇对孩子从不手软,可是真的上战场杀人,他们却真没让四郎做过。他们也是父母,他们总觉得能拖一天是一天,只要把功夫练好了,到时习惯就好了。现在看看罗氏女,她开始怀疑了。
  她突然想起,自己还清晰的记得她第一次看见流血的样子,她也记得第一个死在自己刀下的贼人那不甘的眼神。那是三十年还是四十年前的事了?自己已经忘记自己一共杀过多少贼人,可是她却一直记得那双眼睛,还有自己一连几天挥之不散的血腥。
  “单纯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