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智冠天下之军师-第1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成,收渔翁之利。”
  张昭并不喜好战争,立刻就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孙权皱了皱眉头,并不说话。
  这时,另一旁的程普反驳道:“子布先生此言差矣,固守怎么可以,我军主要的任务就是发展,只有扩大自己的领土.才能增强势力,你也知道曹操、刘备军士极强,曹操军为何如此强大,刘备军为何如此神勇,就是因为战争。
  曹操由陈留起兵,到现在打黄巾,侵徐州,战吕布,降张绣,破袁绍,南征北战,才有今日之辉煌。
  刘备也是从占领汝南开始,先后占长安,歼鲜卑,收凉州、驱张鲁、劝南蛮、夺益州.那一位不是经过无数次大小战役打回来的?以战养战才是练兵的最好方法,也只有战斗才能令我军发展起来。”
  程普一番话,说得张昭无话可说,程普的话并不高明,也不犀利,但是却异常的真实,天下只有三个势力,最强的两个霸主曹操和刘备的实力,确实是经过无数战斗打下来的,故而张昭找不到话来反驳。
  堂上孙权也微微露出了笑意,显然孙权的心还是比较向着出兵。
  张昭身旁的好友张纮说道:“我军新得荆南,民心不稳,应当先发展政策,安定民心后,再做商议。”
  张纮此话一出,许多文士纷纷响应。
  “哼”黄盖冷哼一声,历声道:“你们这些文人就知道发展政策、发展政策,当年要是伯符公不听你们之言,全力攻打交州,令我军实力大增,恐怕江东早就被别人占领了,发展政策永远换不回强大,发展政策永远不能占领土地。”
  孙权这时望着武将首席一直低头不语的陆逊,问道:“伯言,依你之见应该怎么办?”
  “等。”陆逊愕然的张口答道。
  孙权皱了皱眉头.望着陆逊,不禁怒由心生,暗道:“好个陆伯言,第一次参加会议就给我难堪。”
  陆逊身后的黄盖,果然和罗灵风想的一样,一抓住陆逊的错误,就怒喝的指责道:“好你个陆伯言,你怎么说话的,想以下犯上是不是!”
  韩当等老将对陆逊凭着关系爬到他们头上,非常的不满,也开始谴责起陆逊不懂得基本的礼节。
  这回陆逊可是委屈死了,本来是正在构思着计划,突然被孙权打断,便开口说了他计划的前几个字,可是由于突然被孙权打断脑中的思绪也有些散乱了,于是便想整一整,说的清楚明白一些。
  可是他刚刚一想好,黄盖刺耳的话就传了过来。而后又有一些人处处针对他,可是他又无法打断众人的说话,如果与你关系不好的人说话时.你打断了他的话,别人就会当你在针对他。
  陆逊知道罗灵风的话没错,自己要想服众,就必须先与他们打好关系,只有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本领,他们才会心服,要是和他们交恶.这些大老爷门怎么会对一个对手心服口服?
  陆逊无奈之下,只好用求助的目光望着孙权。
  孙权大怒,大拍了一下案桌,众人声音立即停下。
  孙权斥道:“成何体统,你们看看自己一个个象什么样子,只不过是商量一下我军日后的方向,你们一个个居然吵了起来,如果要是让你们上前线去打战,是不是还要在帅战中吵个你死我活,等到敌人杀到面前来看我军的笑话。”
  程普、黄盖、韩当等人,见孙权发火,一个个都低着头,忙道:“不敢。”
  孙权平息了心中的怒气,换了一脸随和的表情问道:“伯言对我军下一步计划有何高见?”
  陆逊道:“逊觉得就是一个字——等。”
  “何意?”孙权不解道。
  陆逊答道:“论军力我军要远逊于曹操和刘备,若我军先开战,势必会落个失败的局面。”
  “主公,此人未战就言我军失败,降我军威,应该斩之,以镇军风。”一旁的周善高声说道,说完后。还幸灾乐祸的看着陆逊,显然也是对陆逊的一步登天非常的不满。
  “放肆,伯言乃军中大都督,岂是你说斩就斩的。再说伯言说的完全正确,何来降我军威之说?”众人寻声望去,说话之人正是一脸正直的鲁肃。
  周善见说话的人是鲁肃顿时就瘪了,鲁肃才智过人,为人又刚正不讹,所言之事,十有八九会中。
  众人也诧异的看了鲁肃一眼,他们当然知道鲁肃的能力,一群人不得不重视起这个问题,就连程普,黄盖、韩当三人也在低头沉思。
  因为鲁肃是他们中间的一个怪人,他即不主战也不主和,并不在文武两派之中。他应该主战的时候,他会主战,应该主和的时候,他就会主和。
  所以众人对鲁肃的话一般都比较信服。
  孙权急忙问道:“子敬有何高见,孤洗耳恭听。”
  鲁肃笑道:“在下驾钝,没有什么高见,只不过是听了陆都督的话,受到了一些启发而已,想来陆都督应该是计策在胸,应当问他才对。”说完鲁肃给了陆逊一个鼓励的眼神。
  陆逊这时想起了初见罗灵风的时候罗灵风评价鲁肃的话:“遍观江东之士,从战略眼光来看,鲁子敬当为翘楚。”
  想到这里,陆逊知道以鲁肃的智慧岂有看不清当前局势之理?这分明是在帮助他.以此培养他的威望,心道:“师傅说的不错,子敬先生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于是感激的对着鲁肃点了点头。
  鲁肃含笑回礼。
  孙权在堂上将两人的神情看得一清二楚,也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他自己也不说破,问道:“伯言,说说你的想法。”
  陆逊微笑的对着程普问道:“程老将军,你是军中的三代元老,逊有几个问题想问老将军.不知老将军愿意答否?”
  俗话说得好,伸手不打笑脸人,陆逊礼仪具备,说话恭敬又得体,程普自然不会在众人面前为难一个小辈,让人觉得自己没有风度。
  程普微微躬身说道:“伯言有话请讲.无须多礼!”
  陆逊问:“我军水陆共有多少士兵,程老将军是三代元老,这个自然比晚辈知道的清楚。”陆逊在问问题的时候,还刻意夸了程普一下。
  程普随口回答道:“水军五万,步兵十万,共计十五万大军。”
  陆逊在问:“那我军步军中,骑兵为多少?”
  程普一楞,答道:“只有两万可以奔袭作战。”
  “谢谢老将军。”陆逊礼貌的笑了笑,接着又大声道:“据逊所知,刘备军除去水军外,能战步军共计四十万余,其中单单是骑兵都有十五万之众,其中还有‘万人敌’张飞那号称有着‘天下第一破坏力’的重骑兵。
  试问在座的各位谁有把握可以以十万步卒对付刘备军的十五万骑兵?程普、黄盖、韩当三位老将军本领高强,无人不知,但是在刘备军全占优势的情况下,恐怕也很难取得胜利。
  再说曹操,曹操虽然在上一场战斗中败于刘备,但是其实力并未消耗过大,至今仍然还有四十余万的士兵。曹操自从陈留起兵,最令人记得的就是他发展的迅速和手中的精锐。我们不能因为曹操的一次失败而轻视于他。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人贵自知,更要知人,尤其是敌人,曹操机权干略当世翘楚,与他对敌我等需加倍小心才是。
  如曹操性格,一点点挫折如何可将他打倒?而面对曹操的四十多万大军,恐怕也没有人敢自称可以将他们打败。”
  程普虽然不服气陆逊的一步登天,但也是一个识大体的人物,不会因为看不起陆逊而否认他正确的决定。
  沉思良久,程普长叹一声,慨然点头道:“伯言言之有理,曹、刘两家实力太大,若是强攻的确很难取胜。”
  “无论是强攻,还是智取,我军都很难在曹操、刘备的手上讨得好处。惟有借别人的力量.才能占得优势。陆都督的‘等’之策,应该就是在等他人的力量。”文官尾坐一个沙哑的声音传来。
  众人扭头一看,正是坐在文官末梢的化名为李德的李儒。
  鲁肃也诧异的望了李儒一眼。心道:“主公又得一英才.真乃天不亡我江东也。”
  孙权打算将这个立威的机会全部给陆逊,于是便笑着问道:“伯言,继续说下去。”
  陆逊颔首道:“李先生所说不差,逊正是等别人的力量。打算借着别人的力量,来拖住对手的大部分兵力,然后我方则可从中取利。”
  陆逊这话一说出口,众人都明白了他的意思。说了那么多话,其实就是与曹操或刘备联盟,合力攻打另一家,让对方吸引敌人的大部分士兵,变相的削落对方的实力,慢慢的蚕食对方的领地。
  张昭这时也发觉了孙权想战的心思,同时也觉得程普说的不错,要想迅速的发展,就必须要依靠战斗。张昭为人正直从来不会因为好面子而不讲原由的坚持自己的观点,他觉得陆逊说的很对。也附和的说道:“都督的‘等’计实为良策,惟有借助别人的力量,才能取得胜利。”
  张昭一开头,许多文人也都齐声附和。
  程普、黄盖、韩当三人也在一旁轻声细细的讨论了起来。
  片刻,程普高声道:“伯言此意不错,适合我军现在的状况。”
  孙权见文臣武将都同意了陆逊的意见,开心的笑了笑,接着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是结刘还是结曹操。
  于是孙权问道:“诸公既然都同意了伯言的策略,那我们就应该讨论一下应该是和谁结盟。”
  从事薛综高声道:“自然是连刘抗曹,刘备仁德之师,攻刘则名不顺也,曹操为之汉贼,攻其可为正义之师。”
  严酸也高声道:“刘备前日大胜,锐气正强,不可触之锋芒,曹操新败,士气正低,可乘机取其淮南一地。”
  黄盖反驳道:“荆州地跨长江南北,其北据汉、洒,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不可不取,取荆州为之上策。”
  未坐李儒这时高声问道:“不知陆都督有何高见?”
  众人闻此言,也都停下来望着陆逊。
  陆逊心头一阵气恼,此刻他已经猜出李儒分明是试探他是否对孙权怀有二心,心中暗自想道:“我陆逊堂堂七尺男儿,岂能作因公费私之事,这也太小看我了”。当下傲然道:“只有连曹抗刘才是上上之策。”
  陆逊此言一出,众人皆为之震惊,在江东谁不知道陆逊是罗灵风的徒弟。
  鲁肃和李儒听了陆逊此言,都露出了笑意。
  张昭皱眉反驳道:“刘备势大,攻之必然损兵折将,伤亡过大,对我军发展不利。”
  “子布先生,听逊一言,正是因为刘备势大,我军才应该结合曹操攻打刘备。若我军结合刘备,那曹操一旦失败,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刘备。刘备实力本是三家之冠,若再增加他的气焰,那曹操被灭后,江东之地安能幸免?为今之计,惟有联曹抗刘,打压刘备的气焰,只有如此才能权衡三家实力,此乃长远之计!”陆逊冷静的分析道。
  “可是现在国太正在刘备军中,若与他结仇,恐刘备对国太不利也!”一旁孙权的叔父孙静皱眉说道。
  “哼”一看是孙静,陆逊连忙躬身道:“孙将军勿忧,逊闻以孝治国不绝人之亲。刘备素来以仁德著称,岂肯做如此下作之事?”
  鲁肃这时也高声道:“伯言此言和肃想法一致,望主公从之。”
  孙权看了一眼李儒,毕竟孙权对母亲的安危是相当看重的。李儒频频点头,心想,刘备的性格确实如此。而且对于李儒来说他巴不得刘备杀了吴国太,这样必然一批刘备帐下之人对刘备心灰意冷,恐怕那罗灵风也会背弃于他,转投孙家帐下,到时孙家谁人可抵。
  孙权微笑的采纳了陆逊的意见,再次问道:“诸位有谁愿出使一趟许昌?”
  张纮起声领命道:“张纮愿往。”
  孙权道:“好,今日就命子纲先生为特使前往许昌于曹操结盟。”
  大事情已经解决完毕,现在就剩下一些琐事。
  张昭道:“眼下荆南新得,民心不稳。曹操又在积聚实力,我军应该趁此机会好好的发展荆南内政,提高粮食、水果等食物的增长量,为日后的战斗做好适当的准备。”
  孙权点头允诺道:“荆南之事孤就交与子布了!”
  张昭躬身道:“布敢不从命.必定让荆南百姓衣食无忧。”张昭还是想的老百姓啊。
  鲁肃又补充道:“我军境内有山越,其随时可以威胁到我军后方。故肃以为我军应该采取刘备收南蛮之策,实行汉越一家,让他们的士兵归我军所用。”
  孙权再次点头答应。
  程普也提议道:“主公,我军应该加强长江防线,扩充水路两军,以冲军备。”
  孙权也同意了程普的请求。
  一场对孙家至关重要的会议就在众人的讨论中结束。由于鲁肃的配合,陆逊也走出了他人生的第一步。

  
  

  






  

3…229正文 中卷 第229章 大诗人——曹操

  建安十三年(公元二零八年)初春的一个早晨,在许昌城空旷的行宫的一个花园里,曹操背手信游;凛判的寒风吹刮着他腮边那浓黑的须髯。
  这一年,他年满五十三岁。大半生的戎马生涯过去了,他先后镇压了黄巾军百余万人,迎奉了穷途末路的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并雄霸北方。然而,就在前一年,他发兵南征,意图统一大汉,此次宏略却受到了极大的挫折:宛郡之战、虎牢关之战的失败使他预感到,要在短时间灭掉刘备几乎已成为不可能的事。
  这时,在花园里信步漫游的他似乎已经看见了一幅刘备军欣欣向荣的图景,而这可是他最不愿见到的。他不敢深想下去,只是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令曹操难过的还不止于此。半个月之前,他最心爱的幼子曹冲,在一场突发性的疾病中夭亡了,曹冲去世时,年仅十三岁。
  曹冲生性聪慧,五、六岁的时候,智力就和成人相仿。是一个早慧的天才儿童,是以深得乃父曹操欢心。
  然而,这样一个聪敏过人的孩子,却为苍天所薄,稚龄而夭,曹操为失去了这个一向看好的幼子,半月来不理公务,唯有意志消沉而已。
  这时,下人通报荀彧求见。
  曹操吩咐士兵请他进来。
  荀彧见了曹操。
  荀彧见曹操神色消瘦,宛郡之战、虎牢关之战的败北和幼子之伤逝而使他意气不存,便询问道:“明公是否还在思念小公子乎?”
  曹操微微点了点头,轻叹道:“冲儿,智比天高,从师当代大儒邴原,每每见解独到之处.就连邴原也自愧不如……”
  这邴原是汉末大儒郑玄的同乡,并与郑玄齐名,同为汉末两大学者。他在家乡时曾拒绝北海相孔融的推举;避难于辽东之后,他并不接受当地霸主公孙度的征召。然而,当曹操平定河北后,他却主动接纳了曹操的任命。
  邴原名响天下。
  有一次,曹操平定的北方,河北地区的士林大夫特别为他举办了一次庆功大宴。一向关心士林大夫动向的荀彧知道后,以为邴原要参加,还特地专程从许都赶到了昌平。
  酒酣耳热之后,曹操环顾前来庆贺的一干众人,说:“我此番返回许昌城,早己料到大家会为我在此接风:但我窃议者,则唯有邴原不会前来。今观之,果然不出我料。”
  谁知话音刚落,门下便高声通报,原东阁祭酒邴原进谒。曹操闻报,惊喜万分.连鞋子都来不及穿上,提在手中,脚上只有一层裹布.便往外迎接,一看到邴原,就说:“从来的贤人,都是无法捉摸的啊,我还以为您不来了,想不到能大驾光临,我对您的仰慕之心,于个方足……”
  却不料邴原不出一言,几个动作拜谒完毕,就掉头走了。在场的士林大夫中,竟有上百人弃了曹操。跟随邴原而去。
  当时,曹操位高权重,乃大汉第一人,古时宴会人数本就不是很多,众多士林大夫竟为一个邴原而舍大汉第一人曹操而去,而且一走就是上百人,可见那邴原的声望何其之高。
  当时曹操一楞,心中倍感不快。毕竟他东征西讨,威名响掣大汉,什么时候受过这等待遇,给他摆的酒宴,还没有开始多久,人就走了。
  不过他也很好奇,感到非常奇怪:一个毫无权势的学者,为什么会有如此魅力,令在场的这许多士林大夫连他曹操也不顾了,尾随而去,以表敬仰?
  于是他就问坐在身边的荀彧。
  荀彧笑了笑,回答说:“其实有资格受到如此尊敬的,天下也唯有邴原一人而已。”曹操见荀彧避而不答,又道:“真想不到一介文人的影响力会有如此之大!”
  荀彧乘机说:“像邴原这样的一代奇人,是士大夫中的瑰宝,可称为天下第一大儒,主公何不极力礼遇他呢?”
  曹操急忙说:“那当然,这也正是我一向的心愿啊!”
  (以上乃正野史,正确不论)
  从那时.曹操对邴原更是敬礼至极,甚至还将自己最喜爱的儿子曹冲拜其为师。可是天妒奇才,就连邴原都忍不住称赞的曹冲居然在其十三岁的幼儿之龄,就不幸早亡,令人惋惜不已。
  荀彧知道曹操有霸气的一面.也有温情的一面.对于曹冲的乖巧,伶俐、善良,仁慈曹操是疼爱有加。
  不过,荀彧是个严肃的人,他并不希望曹操因私而费公,当下非常严肃的说道:“明公万勿以一时之胜败和一事之存亡而伤及大雅,乱了方寸。岂不见孙、刘虎踞,眈眈相视。明公昔日雄心何在?明公昔日的雄风何在?莫非明公服老了,若是如此,彧以年近五旬特请告老还乡。”
  这时,突然曹操身后人影一闪。
  杀神一跪地拜道:“丞相,奉孝先生将手中杀神谴回,打算告老还乡。”
  曹操顿时大惊,荀彧和郭嘉乃曹操的左右双手,荀彧被曹操喻为汉之张良,郭嘉喻为汉之陈平。
  张良乃刘邦的第一谋士,西汉杰出的军事谋略家.刘邦称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起着比将帅更有力的统帅军队的作用。
  陈平乃刘邦的第二谋士,足智多谋,一身献计无数,以“六出奇计”辅佐刘邦夺得天下。此二人是刘邦地左右双臂,曹操将荀彧、郭嘉比喻为张良、陈平,可见他们对曹操的重要。
  曹操一听此人二人要走,岂能不急,好在曹操并没有真的意气不存,只是爱儿夭折外加战败,心情烦闷而已,其品味了一下荀彧的话,顿时大悟,知荀彧和郭嘉是讽劝自己因私而忘公,过分计较此次大败的失得,于是幡然醒转。
  曹操口中自念道:“服老了……服老了……哈哈……我曹操什么时候服老过,来人,笔墨侍候!”
  曹操顿时豪气大发,背手园间,想起自己纵横四海的一生,虽年近甲子,仍有满腔大气欲裂胸而出。
  片刻间,一首辞气壮阔的诗留在了纸上: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古代乐府诗词,都编入词牌做歌,凡是曹操地诗,都填补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为尾。)
  写完,曹操掷笔于地,大笑不绝。
  府中家小,闻声赶来,一看之下。
  最有才华的曹植,豪气诵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父亲大人此诗不亚于罗麟的‘将进酒’,堪称世之佳作也。”
  曹操大笑道:“文若立刻邀集众谋臣议事,不得有误。”
  荀彧刚刚拜读了曹操的大作,心情澎湃下,高声道:“紧遵明公号令!”
  丞相府议事厅。
  曹操巡视了一眼,笑道:“这几日,操心情不佳让诸位担心了。”
  众位谋士已经从荀彧的口中知晓曹操地大作,各个都为曹操的豪气所感染,哪里还会计较这些,忙说不敢。
  曹操笑道:“诸位对现在的形势有何看法?”
  程昱先把当前形势说了一遍:“如今刘备因前次大战胜利而声威锐长,田丰镇司州,徐庶坐荆州,沮授领益州,魏延守虎牢关,关羽屯宛郡,张任、严颜依旧是白帝城、巴郡,刘备还分别表田丰、沮授为司州牧、益州牧。孙权暂时还没有动向,不过丞相或许不知,刚才接到密报,罗麟孤身入建业为孙策吊丧,走的时候,好象还带走了国太,据说罗麟已经成了国太的女婿了。”
  曹操吃了一惊,随即又摄住心神,缓言道:“刘孙若是真心结盟,我军危矣。不过孙、刘虽互相勾结,但双方却均怀异心。刘备拉拢孙权,孙权顺而相应,也是常情,他们想得倒好,欲置我于绝地,但我敢断言,时不在久,他们就会翻脸,哼,荆州,孙权还抵御不了这个诱惑。”
  刘晔听完曹操的话,凝眉半晌。片刻,他抬眼注视曹操,一字一句的问道:“丞相,若孙刘两军真心结盟,孙权出兵淮南,刘备分兵三路:一路由宛郡出兵许昌.一路于虎牢出兵占领黄河渡口,一路出兵并州,那应该如何是好?”
  曹操一听,顿时心中大怖,顿足道:“休也!此情势可将我军置于死地也,届时操一扫六合、统一天下的大业何存?”
  众人均是一楞,荀彧站前一步,道:“主公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