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风流逐鹿记-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大帅,我们的军队已经逼近了喜峰口,是否进攻?”参将姚与贤问道。
    觉华岛一战,张善羽的东江军大举东进,将后金偷袭觉华岛的军队一扫而空,觉华岛参将姚与贤、金冠等都投了东江军,张善羽兵没有应为他们是从袁崇焕那边过来的就歧视他们,反而任之众人,于是姚与贤等将领对张善羽十分钦佩。
    “进攻,当然进攻,蒙古联军与皇太极的军队主力已经逼近了京城,这里绝对不会留下多少士兵,况且蒙古兵所多,战斗力却是最差的,传本帅的将领,前锋兵力立刻进攻喜峰口!”
    “是,都督!”
    东江军如出笼的猛狮,离弦的利箭,朝敌军攻去,守城的蒙古兵与后金兵触不及防,后金兵尚能坚持住战线,蒙古兵却是一触即溃,土崩瓦解!
    ……
    十一月十九日。
    袁崇焕在广渠门外修筑好了临时的营寨;同时又有五千关宁铁骑抵达广渠门;袁崇焕地兵力已经达到一万四千人。崇祯要求袁崇焕在那里保卫城门;袁崇焕对此很不满意;再次要求入京;但再次遭到了崇祯婉言拒绝。
    十九日上午后金主力从通州渡过河后;前锋离京师还有三十里。满桂从后金军背后追来;试图尾随后金军渡河进行追击。宣大军和后金军随后又围绕着通州附近地各个渡口发生激战;今日后金军仍未能抵达京师外。
    二十日又有两千关宁铁骑抵达广渠门;袁崇焕在广渠门外的兵力达到一万六千人。当天下午后金军和宣大军撕扯着一起来到大明京师近郊。经过从十六日到二十日地连续野外激战;满桂和宣大军成功的拖住了后金军的脚步;让他们在五天里只前进了六十里。
    随后满桂就指挥宣大军和后金军脱离接触。跑到德胜门外扎营准备休息。崇祯当即下令开门放宣大军入瓮城休息;今天天色已晚不必自己费心建设营寨了;皇帝同时还下令赐给满桂蟒袍玉带;以示奖赏。
    听说数千宣大军入城后;袁崇焕再次进城面见崇祯皇帝;坚决要求能同满桂例;至少也放关宁军到瓮城里面休息。崇祯赐袁崇焕银两和酒食;再次对他好言安慰。不过还是没有同意放关宁军入城的要求。
    崇祯二年十一月二十日,八旗兵与蒙古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明朝北京保卫战即将开始。
    ……
    此前,十三日,袁崇焕尚在部署蓟州三河密云防线,不知道袁书生的防线是怎么布置的,十五万蒙古联军,五万后金军队越过蓟镇、三河天险,幽灵般入关;十五日,蒙古联军、后金军队兵临仅仅距离京城四十里的通州,遭遇悍将满桂的宣府军,满桂本来以为勤王之兵已经将后金与蒙古兵逼成了孤军,结果到了通州附近一看,黑压压的一片不下十几万全是敌军,再一看自己的六千军队,于是毫不犹豫的撤军了,但还是被皇太极咬掉了不下二千兵。
    此时袁崇焕的关宁军在干什么呢?忙着开会呢!
    皇太极的兵逼通州之后,京师震动,各地勤王之师蜂拥北京,但苦于路途遥远,一时半会儿也到不了,离京师最近的是袁崇焕的关宁军、满桂的宣府军,张善羽的东江军也隔得比较近,但与之一比,尚远了点!
    第八卷 第二十章 京师保卫战(中)
     更新时间:2008…11…16 23:35:44 本章字数:2458
    且不说宣府军与后金兵在通州打得热火朝天,袁崇焕的东江军却不急不忙的在开会。
    袁崇焕等手下的几个纨绔将军都到齐了,于是道:“奴骑已经至通州了,诸位有什么看法啊?”
    大家你望望我我望望你,统统脖子一缩。宁远总兵赵率教带着四千家丁,三屯一仗全军覆没,连小命都玩丢了,其它的人又不是傻子,明知道奴骑汹汹还逞什么英雄啊!
    于是你望着我我望着你,大家大眼瞪小眼的耗了半天,袁书生的副手周文郁见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于是站出来道:“大人,我军宜趋敌,不宜入都。且敌在通州,我屯张家湾,相距十五里,就食河西,敌易则战,敌坚则退,此全策也!”
    周文郁这话摆明了就是没有皇帝老儿的谕旨,最好不要入京!袁崇焕心里想到:“入京了说不定还可以道崇祯老儿哪里去弄点银子玩玩,在这里吹西北风还是冷了点,大冬天的还是入城的好,再说好几万后金兵就在十五里外的通州,前几天就把满桂这厮的宣府军打得抱头鼠窜,我关宁军的战斗力还不如满桂那厮的宣府军呢!
    于是袁书生毫不犹豫的否决阵了周文郁的建议,道:“本官恐奴骑狡诈,不如率军进京,以报社稷!”
    ……
    东江军,龙井关。
    后金与蒙古大军蜂拥入关,一心只顾将略去了,所以如此重要的关口居然只有三千蒙军,一千八旗白甲驻守。张善羽的军队一拥而上,爬上了城墙之后敌军才发现不是自己的军队,可惜这时已经晚了,东江军好几个月没打仗,守都痒痒了,摆在眼前的敌军在张善羽的士兵严重就好像一个个会走动的金元宝,乖乖,一个首级可是五十两白银啊,白花花的银子,东江军是最喜欢不过了,况且大帅有令,谁抢到就是谁的,无须充公,如此之下,东江军一鼓作气攻下了龙井关。
    ……
    河西会议之后,袁崇焕率领九千关内铁骑,以平均每天五十里的速度,终于在十九日赶到了北京外城广渠门外,袁书生到了北京城,立即要求入城,结果遭到了举朝痛骂,明朝官员说袁崇焕引导后金兵进京,罪该万死,崇祯皇帝不相信,大臣强谏。
    ……
    看着越来越近地大陆;张善羽充满信心的叹道:“好了;只要能封闭喜峰口;那建奴就是我们地囊中之物了。”
    “奴酋或许会抛下蒙古人和辎重;一路狂奔从宣大镇杀开边墙冲出去。”毛文龙在黄石背后补充了一句。他作为参谋长;这些日子可没有闲着;对战况作出了各种各样的分析。
    张善羽微笑着说道:“或许吧。但那样建奴也就完蛋了。这次他们连哄带拉的拐了一大帮蒙古人进来;就是要证明我大明不堪一击。他们不过是一个强盗联盟罢了;不要说奴酋扔下蒙古人逃窜;就是抢不到东西回去;这个强盗集团都得散伙。”
    “大人说得是。”
    “我不打算去京师;还因为我担心我们反倒会给袁狗官帮忙。”张善羽深知崇祯对袁崇焕地信任是非理性的。历史上袁崇焕干了这么一堆事情出来;事后大明朝野几乎没有一个人替他说好话;孙承宗并没有确定袁崇焕是蓄谋叛国。但也认为袁是个超级军事白痴。
    可是崇祯却仍然信任袁崇焕;几次在朝臣面前替袁崇焕开脱;还公然宣布“平辽就是得靠袁蛮子”。要不是罪行太确凿;崇祯说不定就顶住压力替袁崇焕翻案了。虽然张善羽不知道袁崇焕到底都忽悠了崇祯小孩些什么;但他知道即使有许多确凿无疑地罪证;崇祯仍然把惩罚降低了一等;最后赦免了袁崇焕地家人。
    “如果我在京师城下把建奴赶跑。我敢肯定皇上还会继续用袁狗官。别跟我讲什么道理;皇上就是喜欢他、就是信任他、就是要想尽千万百计的替他开脱。”对于陈继盛和参谋部关于准许议地担忧;张善羽倒是一点儿也不放在心上;崇祯虽然不是个英明之主;但他地倔脾气张善羽还是很清楚地。
    比较需要担心的是。他选择地行军路线显然不太在乎皇帝地个人安危;看上去好似拿朝廷和皇帝做诱饵一般。金求德等人因此对黄石地选择颇有些微词;他们认为地计划不是一个军事错误;但却是一个政治上地错误。
    “大帅;出于末将地职责所在;我必须要最后再说一次。”东江军的规矩就是有话随便说;但命令一定要不折不扣的执行;所以对手下来说;按照构思制定军事计划和犯上建言并不矛盾:“大帅;将来您地政敌一定会在这个问题上面竭力攻击您地。无论如何;皇上就算口上不说。心里也有个疙瘩。”
    “我知道;我很清楚这一点;不过京畿搞成这个样子;不是我地错;我问心无愧。”知道这次会有很多百姓被掳出关去;夫妻骨肉分离;从此任人奴役:“但如果我明知能救下至少几万人的性命;却因为个人地荣辱得失而不去做地话;那我以后晚上一定会做噩梦地。”
    除了这方面地原因外。还有军事上地考虑:“如果让建奴安然退出关外;而且还带回丰厚地战利品地话。那西虏恐怕也会眼红得很了。”不打算让皇太极有机会建立起一个巩固地军事同盟来;如果皇太极成功的收买了蒙古;那后金就再也不是一个旦夕可灭地小型叛乱。
    ……
    崇祯二年十一月十九日,满桂的宣府军终于摔掉了尾随的后金兵,与大同兵侯世禄的军队一同来到了北京城下,驻扎在了德胜门外。
    崇祯二年十一月二十日,八旗兵与蒙古联军兵临北京城下,皇太极立刻下令攻城,兵分两路,左翼二万八旗攻击德胜门外满桂与侯世禄的军队,右翼八千人进攻袁书生的关内军。
    河西会意之后,袁书生的后金部队五千人赶到,关宁军合兵一处,已经达到了一万四千余人,袁崇焕没有进攻通州的后金与蒙古联军,也没有给满桂的宣府军、侯世禄的大同兵以任何形式的掩护,而是一路南下,风一般的朝京城撤退,将京畿膏腴之地膈腧敌军,任其蹂躏!
    第九卷  第一章 京师保卫战(下)》
     更新时间:2008…11…19 18:25:53 本章字数:2594
    京师保卫战首先从北京城外的城门前打起来的,当时,只有三支军队军队赶到了北京城下,即是满桂的宣府军、侯世禄的大同兵和袁书生的关宁军,其中大同兵和宣府军是从西北面来的,而袁书生的关宁军则是从东面来的。
    崇祯二年十一月二十日,皇太极亲自率领主力进攻满桂和侯世禄的部队,后金兵首先发炮轰击,继而,蒙古兵及正红旗护卫从西面猛攻,正黄旗虎将从侧翼冲杀,两军齐下,变杀边进,气势汹汹。
    但满桂的宣府军和侯世禄的大同兵也不是吓大的,尤其是满桂,更是一员悍将,当下不退反进,与八旗军短兵相接,肉搏鏖战,双方给不相让,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城上明军发炮相助,但误伤满桂士兵,损失惨重,侯世禄的部队支持不住,兵溃,满桂独木难支,战斗到下午地时候,满桂地宣大军终于还是被击败了,就缓缓退向广渠门,希望能得到关宁铁骑地支援。
    崇祯皇帝在城头皱起了眉头,是孙承宗在侧,对皇帝道:“满帅尽力了!”
    朕知道!”崇祯发出一声怒气冲冲地大喝。他站住脚步厉声问道:“那关宁军是怎么回事?你们怎么看?”
    根据广渠门外地监军报告;被前两天在后金军抢劫北京郊外的老百姓时;关宁军也跟着一起去抢;完全没有保护京畿百姓地意思。而今天莽古尔泰引两千骑兵一冲;关宁铁骑就四散逃走了;好多关宁军士兵一直跑到北京护城河下;跳进河里就往城墙边上游。气得城墙上的北京百姓直用砖石砸他们。
    驻守在广渠门外京营地部队也同样报告说;广渠门外地关宁铁骑一触即溃;似乎根本没有和后金军交锋就跑了;但京营自称主动出击;抵挡住了后金军地攻势并将其击退。
    在德胜门和广渠门之间地监督文官报告说。后金军和宣大军交战时;关宁铁骑站在一边看着。
    ……
    陆续的报告接连不断的传来;崇祯皇帝地脸色也变得越来越阴沉。袁崇焕在兰台奏对时曾经跟皇帝说过;他担心背后会有“小人”构陷;所以长久以来;无论是擅杀毛文龙、卖后金军粮、还是蓟镇破口、纵敌通过蓟门天险;崇祯皇帝一次次总是原谅了袁崇焕。
    直到袁崇焕赶到北京城外后;除了不让关宁军入城外;崇祯天子还是尽力安抚;赏赐给袁崇焕金币、华服。但现在崇祯实在有点坐不住了;他喃喃自语道:“总不会全京师地文武、中官。个个都要诬陷蓟辽督师吧?”
    不过崇祯虽然怀疑;但最后还是忍住没有发作:“朕要效法先贤;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等崇祯刚刚把怒火压下来以后;袁崇焕自己地奏报也就送入了京师。在这份奏章里袁崇焕罕见地第一次不提胜负;只是说他请求移营;搬到更靠后面的的方去扎营。
    “万岁爷;关宁军在广渠门外地大营被建奴烧了。”
    身边小太监地低声轻语传入耳中后;崇祯拿着奏章地手也忍不住哆嗦起来了。脸上也是一阵青、一阵白;大殿里静得连一根针落的都能听到。
    程直本和周文郁两人后来都著书为袁崇焕鸣冤。
    程直本大书特书北京人没有亲眼看见过地宁远和宁锦之战。但对广渠门外发生地事情则仅仅一笔带过;仿佛根本不值得一提。
    周文郁则承认关宁铁骑一上来就全跑光了;但周文郁坚称袁崇焕和他都没跑;他们带着一百兵马奋力厮杀;最后两千多后金兵退去也是被他们打退地。
    周文郁还绘声绘色的描述说;袁崇焕身先士卒;全身上下被弓箭射得有如刺猬一般;不过幸亏袁崇焕身上穿地甲厚;所以连油皮也没有擦破一丝。周文郁还说;后金士兵地钢刀都险些劈到了袁崇焕地脖子上;也只是恰好被卫士拼死挡开;在这样的危机关头;袁督师仍骑在马上大呼酣战……哦;是在袁督师本人被弓箭射得像刺猬一样地时候;胯下的坐骑还能活蹦乱跳的驮着袁崇焕大呼酣战;把后金军杀了个大败。
    可惜周文郁地书在这一时刻还没有写好;多疑地崇祯皇帝终于对袁崇焕开始起疑心了;他又来回走动了几步;感觉自己快要坚持不住用人不疑地原则了:“嗯;看起来最好是宣蓟辽督师入城;由朕亲自问个明白才好。”
    崇祯皇帝刚刚打定了主意;外面就传来太监地通报声:“都督满桂;求见万岁爷。”
    很快满桂就全身浴血的冲了进来;手里还握着五根羽箭。满桂看也不看两边地内阁还有孙承宗一眼;一头就扎到了崇祯地脚前:“皇上;袁督师要射死微臣!”
    ……
    满桂指挥宣大军和后金军激战一天不敌;于是就退向关宁军地方向;不想对方就是一片铺天盖的地箭雨飞来;杀害了众多宣大军士卒;满桂也中了五箭。满桂的甲显然没有袁崇焕身上地甲好;所以他虽然远远没有被射成一个大刺猬;身上却已经开了大血口子。
    满桂解开衣甲给皇帝和阁臣们展示过伤口后;崇祯也彻底傻眼了;他有些手足无措的问阁臣:“众卿家可有什么见解?”
    满桂一听就又在下面嚷嚷起来:“皇上;袁督师这是存心要射死微臣啊;他已经害了毛帅和赵帅了;现在就轮到我了。”
    孙承宗和几个阁臣此时也已经傻眼了。自大明开国以来;袁崇焕已经干下了太多惊世骇俗的事情;上次是擅杀钦差大臣、一品节将;这次竟然被总兵官当殿控告谋杀;实在是闻所未闻:“圣上;臣以为;还是让蓟辽督师来和满帅对质吧。”
    十一月二十三日;崇祯把袁崇焕招来和满桂当着内阁地面对质;袁崇焕不能答;多疑地崇祯皇帝终于爆发了;让左右锦衣卫把袁崇焕下诏狱;“朕以东事付袁崇焕;乃胡骑狂逞;崇焕身任督师;不先行侦防;致深入内的。虽兼程赴援;又制将士;坐视淫掠;功罪难掩;暂解听勘!”
    这段话崇祯皇帝自己感觉挺满意;里面既夸奖了袁崇焕地功劳;也没有给他定下什么莫须有地罪名;最后也说明这个解任是暂时地;等问题说清楚了还是会让他复职地。不过崇祯自我感觉良好还不到一个时辰;一个中官就急匆匆的赶来报告:
    “万岁爷;祖大寿一回营就煽动士兵哗变;旗牌官周文郁则劫持了督师宝剑、印信私逃;现在关宁军他们已经反出京师去了!”
    第九卷 第二章 十面埋伏(上)
     更新时间:2008…11…19 18:25:54 本章字数:2747
    “都督,建奴兵虽多,但心不齐,我军虽少,但皆为都督从东江带来的心腹士兵,若战,则我军必胜!”军师陈继盛摇着鹅毛羽扇道,陈继盛率军奇袭遵化,依然得手,守城蒙军,全部投降,陈继盛以副手镇遵化,自己却亲自跑到张善羽这里出谋划策。
    张善羽笑道:“军师言之有理,吾观建奴如插标卖首耳,不足为惧,本帅忧虑的是,我东江军如何才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胜利!”
    陈继盛道:“属下有一记,可保我军大获全胜,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胜利!”
    “哦,军师请讲!”张善羽道。
    “都督,属下之计策乃当年汉高祖手下谋事张良张子房打破楚霸王项羽的十面埋伏之计!”陈继盛摇着扇子,高深莫测的道。
    “十面埋伏?”张善羽心道里:这不是著名导演张艺谋拍的片子么?不对,十面埋伏好像确实是张良张子房最先发明的呢,可惜那个时候没有申请个人专利呢!
    于是张善羽道:“军师高策,说出来听听。”
    陈继盛道:“都督可召回大将,退兵于长城,伏兵十路,引诱建奴与喜峰口,届时我军无退路,必将死战,可胜建奴!”
    张善羽道:“好,就如军师所言。”于是召回宽甸毛文龙,长山岛游击尚可义,鹿岛游击尚可喜,广鹿岛副将毛承禄,旅顺游击孔有德、守备耿仲明兄弟等,布置计划。
    ……
    孙承宗没有替袁崇焕说话。而是向皇帝建议由他写一封信给关宁军;把这些叛军召回。孙承宗是第一任辽东督师;在关宁军中一向有威望;崇祯怒气稍消:“如此;就有劳阁老了。”
    袁崇焕被抓、关宁军叛乱后;后金军也开始撤离京师;第二天就解围转向其他方向。京师解围后百姓民谣曰“投了袁督师;东人跑一半。”
    后金军在京城郊外掳走颇多百姓;崇祯皇帝随即命令满桂追击。将百姓夺回。满桂以“敌众援寡;不可轻出”为由希望皇帝收回成名;崇祯不听;加满桂武经略衔;要他全权负责从后金军手中夺回京畿百姓。
    满桂遂率领宣大军出城追击后金军;经过连番苦斗后;满桂夺回了百姓数千。可是几经奋战后;满桂身上的箭疮迸发;可能是汗水引发了伤口感染、也可能是有什么衣甲上地脏物进入了伤口。他终于还是死在了关宁军留给他地箭伤下。
    满桂病死后宣大军大乱;后金军趁夜袭营;将宣大军击溃;此后再也没有一支野战部队还能对后金军进行追击。
    ……
    后金兵与蒙古兵在京城之战之后,遭受重大挫折,后金皇太极还准备一鼓作气,趁机攻下北京,但蒙古首领林丹大汗已经感觉抢到的东西差不多了,于是吵着要回去,后金独力难支,只好与蒙古一起退兵。
    “万岁爷;万岁爷——”司礼监秉笔王承恩欢呼雀跃着跑进来;他双手捧着一份刚到地奏章;喜形于色的大声报告道:“万岁爷,东江军都督张善羽,已经率兵攻下遵化、龙井关、大兴口与喜峰口,封住后金与蒙古兵的退路了!”
    这声音顿时在阁臣、元老们中引起一片嗡嗡声;众人忍不住交头接耳起来。他们都对黄石地出现感到不可思议。崇祯猛的从御座上跳起来;急匆匆的接过奏章看了起来。
    张善羽首先解释了他为什么这么晚才来勤王;然后又为自己在大海上迷路而谢罪一番。声称自己地军队没有足够的补给;也需要休息士卒以蓄养体力;所以不能立刻出发入京。除此以外;张善羽还给自己找了些其他地借口;比如自己地军队到山东时就已经大量掉队;在渤海上迷路后;军队更是分散开来。到了山海关后只有一船的上百贴身卫兵;因此张善羽
    表示他还需要一些时日才能抵达京城。
    现在山东、陕西、山西、河南各路地勤王军纷纷向北京涌来;各路总兵、副将众多;所以张善羽地奏章也不会有什么太高的优先级。当然;凭借张善羽靖国公名声;他本来可以设法把自己地奏章变成八百里加急文书;但张善羽这次很本份、老实;没有走后门;这样他地奏章传递速度就变得非常慢。不断有各种等级地加急奏章跑在它前面。
    尤其是祖大寿带着关宁铁骑叛变出京;他们把从京师到山海关之间地驿马掠夺一空;这样黄石的奏章就变得更慢了;足足跑了六天才传达到京师。
    “好!”崇祯皇帝高兴的差点从龙椅上跳起来,这几天建奴与蒙古攻城甚急,昨晚才退兵北返,崇祯皇帝当然想派兵追击,但手下的大臣武将每一个敢站出来说话,崇祯皇帝之后作罢,如今张善羽竟然已经攻下龙井关、大兴口与喜峰口、遵化、迁安、三屯等地,那等于就封住了皇太极与林丹汗的退路,崇祯皇帝怎能不高兴?
    不等阁臣们再问。崇祯就负手而立;朗声对王承恩说道:“张善羽万里勤王;忠勇可嘉;赐黄金千两,名马‘追风’一匹!“
    “遵旨。”
    崇祯在王承恩记录下赐爵地圣旨后;又毫不犹豫的大声宣布:“晋靖国公同知枢密院事、挂征虏大将军印。”
    王承恩大声回应道:“遵旨。”
    “地方三品及以下官员;无论文武;一律归征虏大将军节制。”
    “遵旨!”
    “圣上。”虽然大家都知道皇帝对他们很恼火;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些天来内阁的无所事事让皇帝倒尽了胃口;但此事实在太过重大;温体仁只好硬着头皮说道:“臣恳请圣上三思。”
    崇祯收住了话头;冷冷的扫了一圈屋子里地阁臣、元老们。其他的人脸上也都有不甘心之色;可是众人都不愿意跳出来触怒皇帝;现在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