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乌纱-第1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再次端起茶杯,猛灌了一口,马上发现茶水滚烫,他急忙噗地一口喷了出来,嘴里还火辣辣地疼。
    他抬起头,见一个皂隶正提着茶壶站在旁边,看来是他刚给张问加了开水,张问大怒,指着皂隶的鼻子骂道:谁叫你倒开水的,啊?
    皂隶无辜地说道:今天该小的值房,端茶送水就是小的做啊。
    张问骂道:你还敢顶嘴,加了开水不会提醒一下,你想烫死老子?
    皂隶不敢再说了,急忙跪倒道:小的该死,请张阁老饶恕。他心道:这些大官不都是饱读诗书的吗,怎么在内阁值房就称起老子来了,我要是有这么个老子,那也不用在这里提茶壶了,妈|的。
    顾秉镰忙好言道:张阁老,何必和皂隶一般计较,算了算了。你,还不快下去?
    是,小的遵命。
    顾秉镰又对张问说道:张阁老,你的脸色不太好,要不早些回去休息一下,这里的奏章老夫来处理,重要的先留着。快过年了,也不急这会儿,实在不行明年来处理也可以。
    张问想了想,说道:也罢,让大伙都回去过年吧,这些事儿,正月里再说。
    两人站起来,相对作揖为礼,张问说道:那我就先行回去了,告辞。
    张问走出内阁办公楼,轿夫抬着轿子过来了,侍卫为他撩开轿帘,他便大摇大摆地坐了上去内阁衙门在紫禁城内,张问在宫中就开始乘轿,权位已是登峰造极。
    在众多侍卫的护卫下,张问的轿子出了内阁衙门,这时张问突然敲了敲轿子,说道:去北安门外。
    张问住的地方在紫禁城南边,而北安门在紫禁城北边,大伙不知他为何要去北安门,但没人多问,轿夫只应了一声:起轿,去北安门。
    北安门建于永乐年间,是皇城的北门,承天门是皇城的南门,南北互相对应,寓意天地平安,风调雨顺。北安门内就是皇城,其外是民房街道,这地方因为靠近皇城,商铺极多,十分繁华,不过张问倒是很少来这里。!~!
    ..
第七折 率土之滨 段十四 偏西
    仪仗轿子前往北安门的时候,张问又叫人去御膳房找来一个负责采办的太监,因为北安门外太大,张问不清楚那些太监平时走的是哪条路。wWW。
    到了北安门外,张问便下令停轿,他从轿子里走出来,对那个太监说道:你们平日采办宫中用度,走的是哪条道?你前面带路。
    太监不明白张问要干什么,心道:难道张问要调查内廷是否有贪墨?妈的,在咱家的印象里,内廷就没有不贪墨的时候,皇帝都没查过,这些外廷大臣急什么?
    但太监只是心里想想,因为现在张问的权势极大,别说在大臣中间登峰造极,就是宫里的太监也不敢不买账,他说句话比皇帝说话还管用(皇帝还不会说话)。就连太监的老大王体乾对张问都恭恭敬敬,其他太监更是唯唯诺诺。
    这个御膳房的太监只得在前面带路,照着平时走的路走一遍。张问只带了两个侍卫,跟着一路走下去。
    兴许是偏西的太阳晃得人头晕,张问此时的精神有些恍惚,他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要干如此无聊的事。
    一行四人沿着大街走了一段路,然后转进一条胡同。北京城典型的民宅集中的小胡同,不比那些大胡同烟花之地热闹喧嚣,这里倒是十分清静,青石板让人联想到那些婉约的诗词,也许这陈旧的石板上发生过许多已经被湮灭的爱情故事。
    石板间的缝隙里还有没有融化的积雪,两边的硬山式顶围墙上也是白白的一片,顶端被太阳晒化的地方,露出了陈旧的青砖,上面还有去岁枯萎的青苔的痕迹。
    走着走着,张问发现了一处院门敞开的小院,他停下脚步,向里面一看,看见一个花白头发的老妇正坐在院门口端着一个装着豆子的竹箕,大概在挑里面的沙土。
    因为是民宅,张问不便随便进去,他也不知怎么说这事儿,他突然发觉自己今天干的这事儿实在是无趣之极。
    就在这时,那老妇看见了张问,便抬起头问道:你看见咱们家的良人了么?
    张问摇摇头。
    老妇喃喃地说道:他说打了胜仗就回来,叫奴家等他
    旁边的太监见状,指着脑袋小声说道:这个老妇人脑子不清醒了咱们出宫采办的时候,总是看见坐在院子里。孙公公问过她男人的姓名,但是朝鲜之战都过去三十余年,恐怕很难查到这些细枝末节的事儿,恐怕她男人早就埋骨异邦了。咱们见她可怜,时不时也给她一些银子呢。
    太监也是人,并非所有都心理极度阴暗,照样会有人的同情心。
    这时老妇又说道:你们看见我家良人,叫他早点回来啊。
    逐倭援朝之战咱们大明已经胜了,你的良人很快就能回来,咱们一定叫他别在路上逗留,早些回京。张问面无表情地说了一句,从袖子里摸出一锭金子,递给旁边的侍卫,做了个手势,让他给老妇人送去,又说道,你们家的良人报国立功得了朝廷的奖赏,这是他叫咱们带给你的。
    老妇人裂开无牙的扁嘴,幸福地笑了起来,夕阳照在她花白的头发和满是皱纹的脸上,让她充满了沧桑。
    张问心里突然酸酸的,他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这些小事需要在意吗?他脑子里又出现了朱徽婧那张清纯的娃娃脸,她幽幽地看过来,说道:良人
    回去吧。张问转身便走。
    他早早地回了家,觉得身心十分疲惫,总算可以放松一段时间了。马上就要过年,一直到正月十五,大伙都可以不去衙门,呆在家里享受一下天伦之乐。
    张问坐在湖边的一个亭子里看日落,平息一下一年来浮躁忙碌的心境。兴许文人自古以来就一直在出世和入世之间矛盾吧,张问也不例外。
    他家这处园子真不错,地处喧嚣的内城,却犹如世外桃源,清风徐来,湖上的冰面残雪晶莹剔透。
    相公一个清脆的声音轻轻唤道。
    张问转头一看,是绣姑,他想起了北安门外的那个老妇人,便伸手抓住绣姑的柔荑,拉她坐到自己的身边,指着天边的夕阳,柔声说道:漂亮吧?
    绣姑轻轻一笑,说道:夕阳芳草本无恨,才子佳人空自悲。
    张问吃惊地看着绣姑,愕然道:绣姑,你会吟诗了,还挺应景的
    绣姑笑道:是沈姐姐教妾身的,妾身没记几句,凑巧就有一句是写夕阳的,嘻嘻,以前相公还教人家写字呢,现在都不了。
    主要是朝廷的事儿太多了。张问叹道。
    就在这时,只见一个丫鬟向亭子这边走过来,她站在亭子外面等着,张问便向她招招手道:有啥事,过来说吧。
    丫鬟迈着细碎的步子走进亭子,作了万福道:禀东家,余夫人差奴婢过来告诉东家,她刚学了一曲新曲,问东家要不要过去听听。
    丫鬟口中的余夫人便是余琴心。
    这时绣姑不高兴了,愤愤地说道:相公要听琴,沈姐姐弹得也不比余琴心差!
    大丈夫理应三妻四妾,特别是张问这样的身份地位,拥有许多妻妾也是完全合法的。女人们没办法,也承认这个现实,但并不代表她们不会妒忌、不会吃醋。三两个也许还可以,一群女人的话,绝对不可能其乐融融一堆,肯定会勾心斗角。
    张问怔了怔,心道:看来绣姑和余琴心关系不太好。
    他暗自在心里梳理了一下她们之间的关系:绣姑和沈碧瑶关系应该很好,还有韩阿妹本来就和沈碧瑶同是明教的人,沈碧瑶的势力不小,不仅富可敌国,而且和朝中新浙党关系非常;可以与沈碧瑶抗衡的,自然就是张问的正室夫人张盈,张盈的实力也不可低估,她是太后的姐姐,手里有玄衣卫,而余琴心曾经在宫中教太后弹琴,应该也属于张盈那一边的
    张问这么一想,猛然意识道:我的妻妾们早已分了阵营,并且和朝廷权力联系紧密啊!
    他在心里想这些问题,自然不会说出来,只是好言对绣姑说道:琴心刚刚进门不久,我就冷落她,可是让人寒心,没事,我们一家子来日方长,有的是时间相处。
    绣姑委屈地说道:相公,你这些天老是呆在余琴心那边,哪里冷落她了,她还不知足,三番五次厚颜缠着相公,相公难道有了新人,就忘了旧人吗?!~!
    ..
第七折 率土之滨 段十五 玛瑙
    张府里四处都挂着红火的灯笼,入夜之后更加美丽,白雪红楼之间,灯火艳丽,水光荡漾,而且内院里尽是年轻女孩,翠袖长裙,分外妖娆。Www!张问今晚没有去余琴心那里听琴,而是去了沈碧瑶那里,因为他想起了今天在奏章上看到的那个铁路,顺便就去问问沈碧瑶是怎么回事。
    黄昏时在亭子里传话的丫鬟已经回到了余琴心那里,余琴心住的别院在借景湖的东南角,由三栋房子围成一个小院子,北边那栋房子是三层阁楼,顶楼上四堵空墙做成敞厅,倒是观景听琴的好去处。
    余琴心已沐浴更衣,焚香等候,却不料她的贴身丫鬟回来说道:东家说今晚不过来了,他去了沈夫人那边。
    敞厅中间有一张红木圆桌,余琴心已经叫人把酒菜准备好,只等张问来就可以上菜,桌子旁边烧着一个小炉,里面还温着酒但是张问却不来了,余琴心顿时十分失落,她皱说道:以往相公都愿意到我这里来,今天怎么不来了?
    丫鬟左右看了看,说道:当时袁夫人在旁边,奴婢对东家一说,袁夫人不高兴,就说沈夫人也会弹琴,东家要听琴为什么不去沈夫人那里?袁夫人还说,夫人三天两头霸占着东家,还不知足
    好了,我知道了。余琴心紧皱着眉头。
    丫鬟话没说话不尽兴,又说道:袁夫人和沈夫人关系可是亲近,沈夫人还教她学诗呢,奴婢瞧着,袁夫人对夫人您有戒心。
    余琴心轻轻拨动一下琴弦,冷冷地说道:不过是个村姑,连大字都不识得一箩筐,还学什么诗?不是招人笑话么?
    张问在沈碧瑶那里很高兴,他的女儿张瑾初已经三岁多,一声声爹爹的叫唤让他笑逐颜开,勉强享受到了天伦之乐要是有个儿子就好了。张问心道:老子有那么多女人,除了沈碧瑶连一个都怀不上,实在让人不解。
    他看了看沈碧瑶的肚子,可是她纤腰楚楚的,根本没有再坏上的迹象。
    沈碧瑶坐在一台古琴前面正有一声没一声地拨弄着琴弦,她很少说话,但是对张问的一举一动地看在眼里,见张问每每看自己的肚子,便对旁边的奶娘说道:你抱翠丫下去吧。
    是,夫人。
    张问遂将怀里的女儿递给奶娘,翠丫还舍不得张问,作势要哭,张问捏了捏她的脸蛋,笑道:翠丫不哭。
    爹爹亲亲。翠丫奶声奶气地说出几个字。
    张问哈哈大笑,在她的小脸蛋上亲了一口,才让奶娘把她抱下去。侍立在一旁的十几个白衣侍卫也知趣,见状作了个万福,便一起走了出去。
    张问坐到沈碧瑶身边,便伸手抓住她的胸部,说道:还是做娘的女人好,你的这两个东西是愈发大了。
    沈碧瑶两腮绯红,也不敢正眼看张问一眼,指尖的琴声愈发凌乱起来。
    张问遂为她宽衣解带,待她的上身还剩一个肚兜的时候,她下意识地拉住下摆不让张问继续,颤|声道:能留一件么?
    因为她的乳|房有残疾,造成了她的一种自卑心理听说有一次沐浴,一个奴婢无意间看到了她的胸,当即就被拉出去勒死了。
    张问却不管那么,有些粗暴地撕开了她的肚兜,只见那玉白挺拔的两个大白兔顶端的乳|环上,挂着两颗红玛瑙代替她被人残害割掉的乳|头。
    沈碧瑶的身体一阵战栗,脸色苍白。张问将她抱进怀里,柔声安慰,说道:碧瑶,你再给我生个儿子。
    张问一边说,一边剥身上的衣服。这时沈碧瑶才幽幽地说道:别在这里,我们床上去吧。
    温软的床铺,怀抱如玉的娇|娃,张问一晚上睡得很香,醒来时已日上三竿。因为他从今天起不用去上朝了,也没人叫他,才睡这么晚,要是在平日这时候,张问在衙门都都不知处理完多少公务了。
    沈碧瑶这里的奴婢极多,都是她自己带过来的人,分作白衣侍女和黑衣侍女两种,白衣女子们侍候主人的生活起居,近身侍候,玄衣女子多数在外面等候差遣,头上戴着帷帽,腰上挂着武器。
    张问在众多白衣侍女的侍候下穿衣洗漱,吃早饭都时候都不用动手,坐着等人喂沈碧瑶这里还真的舒服。
    吃完早饭,张问想起正事,便对沈碧瑶说道:前日我在内阁听说一种铁路,在矿山中使用,有官员上书建议在驿道到修这种铁路,你听说过这种东西?
    玉儿,去把西山煤窑的图纸拿过来。沈碧瑶回头说了一声。
    过了一会,一个白衣侍女拿过了一叠图纸,沈碧瑶便挑出其中几张,对张问说道:这种路轨在各大矿山都有使用,配以齿轮结构,可以很容易把几千斤的车从斜坡上拉上去,省力省时,所以沈家开的矿山都有使用路轨。
    张问拿起那些图纸,上面画的结构复杂,虽然标有尺寸和诸多文字说明,但是张问对这种东西一窍不通,所以只能看个大概,他说道:工部的官员肯定有人懂这东西,年后我找些工部官员看看这些图纸。
    沈碧瑶淡淡地说道:京师外面的西山煤矿,是咱们刚建的,使用最新的构造,包括有路轨和车辆,相公可以派几个官员去实地考察。
    张问想了想又问道:从京师到西安的驿道全长约两千里,如果在这条路上修路轨,大概需要多少银子?
    沈碧瑶轻轻拿起一个精致的小算盘,噼噼啪啪地打了一会,说道:具体要修桥开山等无法马上细算,粗略估算,要修建这么长的路轨需要新开许多铁矿山和铁坊,运木等等,加上修建费用,至少需要一千万两还不能有官员从中贪墨。
    一千万!张问吃了一惊,这数目要是在新政之前,都赶得上整个大明几年的财政总收入了,花费这么多银子修一条路?吏部尚书崔景荣为何提出如此荒诞不经的建议!
    沈碧瑶却很淡然,相公不是提出要在近两三年对西北投入至少六成国力么?明年岁入预计五千万,六成就是三千万,三年就九千万两,如果用驴车沿着驿道向西北调送物资,在路途上起码就要损耗总价一半的银子,也就是约四千五百万两都要损耗在路途上。
    如果有了路轨,沿路再配备补给检修的驿站,使用大装载的车队,运送时间和耗费将大幅度降低。所以妾身觉得如果朝廷真的要下决心援助西北数省,修路轨反而能极大地降低成本。
    张问一边翻看着那些图纸,一边沉思,许久之后他才说道:这事儿不能轻举妄动,以前从来没有这种先例,咱们得仔细考察核算之后才能决定。
    沈碧瑶道:正应如此相公,修路轨还有一个好处,咱们的人在山西考察到了许多矿产,一旦有了路轨,煤铁等物以后运送京师将极大地方便,各家商行使用了朝廷的铁路,还能和户部分红,增加财政收入。
    张问点点头,随手翻看那一大叠图纸,发现一张图纸上画着一个奇怪的东西,张问左右看了看,问道:这是纺车么?
    沈碧瑶只看了一眼便点了点头。
    张问疑惑道:这纺车为何像一个房子一般,我在百姓家看到的纺车不是很简单么?
    沈碧瑶顿时忍不住掩嘴噗哧轻笑了一声:相公,术业有专攻,您长于治国,这些作坊的东西您就不懂了。百姓家用的都是些手工的小纺车。再说了,现在江南一带还有谁在家纺纱织布呀?江南的布料都便宜成什么样了,在家里织布赚那点钱连自个的工钱都不够。
    张问叹了一气,男耕女织,大同天下咱们大明再这些发展下去,指不定变成什么样,种地织布还不如经商开作坊,大家都到城镇里来了,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啊。
    沈碧瑶笑道:相公不用愁这个,这样有什么不好的。人们在家里纺纱织布,要几天才能织成一匹?您瞧瞧这个水力大纺车,用水力带动,一台就能装载至少八十个锭子,可不是省了人力,又省了成本?布价降下来,大家都有衣服穿了不是。
    以前张问对这些作坊之道没有兴趣,这时在沈碧瑶这里看到这些神奇的图纸,不由得惊叹不已。
    沈碧瑶说道:读书人把这些东西称作奇技淫巧,其实不然,可以通过技巧管理好作坊,通过技术节省人力成本,何乐而不为?这种水力大纺车在元朝时可以装载三十二个锭子,现在改进之后能够装八十个,以至于现在的布料价格跌的厉害,人人都衣穿,对朝廷平治天下也是有好处的。
    张问踱了几步,说道:你说得不错,能让百姓有饭吃有衣穿,哪里是坏事?现在咱们大明最缺的粮食,要是能把这些布卖到外邦,再源源不断运回来粮食,岂有饥荒之理?!~!
    ..
第七折 率土之滨 段十六 练棍
    窗外冬光明媚,明朗无比,如此景象让张问心情大快,他便放下手里的图纸,说道:这些东西以后再看,难得清闲一些时日,我出去四处转转对了,今天早上我还没练剑。WWw。
    相公,要妾身陪你去吗?沈碧瑶看着张问说道。
    不用了,我要去练剑。张问从椅子上站起来,喊道,来人,去把我的牡丹重剑取来!
    他走出院门,迎面就是结冰的借景湖,冰雪洁白无瑕,冬日的阳光温暖异常,犹如一双小手抚摸着人一样,让人身上暖烘烘痒|丝丝的。
    张问沿着湖边散了一会步,只等奴婢把他的剑取来,就在这时,只听得一栋阁楼里隐隐传来骂声,他转头看去,那不是绣姑住的地方吗?他一时好奇,便信步走了进去,只听得楼上传来绣姑的声音:太过分了!你在咱们都呆了那么长时间了,难道不懂点规矩?
    随即传来一个女孩的声音:袁夫人,你惩罚我吧!怎么样都可以。
    沉默了片刻,绣姑道:一次就饶了你,以后你要学着懂规矩,明白吗?
    张问心道:一定是那个女孩犯了什么错,被绣姑逮到了,但是绣姑天生性子软,忍不下心惩罚别人想来绣姑还是没能力管理我的后宫啊。
    这时只听得那女孩说道:袁夫人,您不能手软啊,您要是不惩罚我,下次我又会在您身上乱画。
    绣姑:
    张问:
    张问顿时觉得十分奇怪,便走上楼去想看个究竟。他走到阁楼,除了看见绣姑,玄月和几个女人也站在旁边;而地上跪着一个女孩,张问看了一眼,顿时想起来了:这不是方素宛吗?张问因为太忙,好久没见过她了。
    方素宛就是通政使方敏中的女儿,以前张问和魏忠贤争斗的时候,方素宛不幸陷进了权斗的漩涡,险些成了政治牺牲品,后来天启皇帝下旨让张问把她纳为妾,硬塞给张问了事。方素宛就是这样成为张问的小妾的,张问对她没有多少感情,所以后来因为太忙,差点把她给忘记了。
    想到这里,张问有些内疚,这女人嫁给了自己,却被冷落了这么久。
    女人们见到张问,都向他屈膝执礼。张问指着方素宛道:她犯了什么事儿?
    绣姑满脸通红,口不能答,其他女人也是掩嘴偷笑。张问的好奇心顿时被勾起,忙又问了一遍。
    没事,相公别问了绣姑拉了拉小棉袄外面的褙子。
    这时方素宛仰起头说道:妾身趁袁夫人熟睡的时候,在她的胸口画了一个猫猫,妾身是故意的。
    张问顿时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他这时想起:这个方素宛喜欢受|虐,难道是故意犯错想让别人体罚她?
    果不出其然,方素宛仰起她那张圆圆的娃娃脸,一本正经地说道:你们要是不惩罚妾身,妾身等袁夫人睡着再给她画个乌龟。
    哈哈众人终于忍不住哄堂大笑。
    张问顿觉十分有趣普通人觉得无趣的事,他就觉得有趣,比如大街上卖菜的、摆摊的,他要是空闲的时候就很有兴趣,因为充满了生活气息。
    这时他只觉得绣姑娇憨可爱,睡着了被人在胸口画了个猫猫都不知道,方素宛也是十分搞笑,像个小女孩一样还会给人捣乱。
    张问便拉住绣姑笑道:让我看看那只猫。
    相公,你还取笑妾身!绣姑白了张问一眼。
    张问故意拉下脸,怎么,你不听我的话?
    绣姑可怜兮兮地看着张问,因为男尊女卑,妻妾不能违抗男人的意思。绣姑只得涨红了脸走进珠帘遮掩的暖阁里面,说道:相公进来。
    张问笑呵呵地掀开珠帘,走了进去,这时门外有个女子的声音道:奴婢给东家取剑来了。
    张问回头说道:拿回去吧。
    那奴婢无语,只得又倒转回去。
    张问又对屋子里的女人们说道:今儿不练剑了,改作练棍。她们听罢满脸绯红。
    绣姑低着头解开袄子的纽扣,然后撩起亵衣和抹胸,低声说道:这墨干了,不好擦,妾身还没来得及洗。
    噗!张问立刻喷了绣姑一脸的口水,笑得肚子都差点抽筋了:只见绣姑左边那个姣好的乳|房画着一个猫的脑袋,乳|头正好变成了猫的鼻子,左右还画着几根胡须,真是惟妙惟肖
    绣姑摸出手帕擦脸上的口水,无语地看着张问。
    张问想着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