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杂兵天下-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峰却拱手冷冷地道:“陛下,贾文和乃天下大才,仅授卫尉屈才了。还请陛下收回成命。贾文和,峰另有任用。”
“呃,”刘昌被刘峰一下子噎住了,刘峰一句话就把他所有的幻想打破了,这才知道现在是谁说了算,他脸色立刻黯淡下来,说道,“那就由刘爱卿定夺吧。”
“是,臣等告退。”刘峰和贾诩退出了未央宫。
刘昌从希望兴奋地顶峰一下子落到了失望的底谷,在未央宫内懊丧,我们不提。
刘峰和贾诩一起走出未央宫,刘峰就对贾诩道:“文和啊,刚才陛下封你为卫尉,却被峰挡了,还望文和不要怪罪。”
贾诩拱手道:“主公如此说让诩诚惶诚恐,诩之官职只能由刘大人定夺,其他任何人都不能封赏。”
刘峰很满意贾诩的态度,怪不得这个家伙在上一世换了那么多主公,晚年到了曹丕哪里,仍然能够高官厚禄,善始善终。
刘峰道:“文和别以为我在陛下哪里说卫尉一职对你来说太过屈才是乱说的,这是我的真实想法。”
贾诩有些意外地看着刘峰。
刘峰继续道:“文和应该知道我们猛虎军有一个总情报部,由冯时负责。”
“诩略有耳闻。”贾诩道。
刘峰道:“总情报部是军队的情报系统,主要还是对外的。我打算再成立一个情报部门,是对内的。这个情报部门不管军队的事情,但是却管大汉所有官员,所有百姓,所有社会上的情报。主要职责就是保证大汉朝的安全和安定,也有缉拿敌对方的奸细的职责。我想把这个部门叫做大汉安全部。”
刘峰话说完了,贾诩还没有从惊讶中醒过来。这个年代还没有什么情报的概念。最多是派遣奸细,用间而已。而刘峰已经把这项工作做到这种地步,怪不得连自己府中都有关东的奸细,平时传递情报,关键时刻要么暗杀自己,要么策反自己。怪不得刘峰打仗,敌人往往很快就投降了。
刘峰看到贾诩发愣,说道:“怎么?有什么问题吗?”
贾诩连忙拱手道:“诩被主公的描述给说万分激动,万想不到可以专门成立这样的部门。还请主公勿怪。”
刘峰笑道道:“不怪,不怪,这个部门的部长,我想请你屈就,不知文和愿意吗?”
“啊?”
第三百四十八章 刘峰升官
刘峰准备让贾诩出任大汉安全部部长,让贾诩大吃一惊。以他的智商,自然知道这个部门有多么重要。这个部门以后将成为监视百官,监视百姓,维护大汉安全和安定的特殊部门。权力很可能大得惊人。这样一个部门,刘峰打算交给自己这样一个刚刚投靠的人。这刘峰莫不是在试探自己吧。
贾诩惊出一身冷汗,连忙拱手道:“主公,此部门如此重要,诩从未做过这方面的事情,恐耽误主公大事,还请主公收回成命。”
刘峰笑道:“自然不会随便就让你做的,这里有一本我写的情报工作的手册,你先看看。然后写出一个大汉安全部的组建和后续工作计划来,拿给我看。如果写得好,那么这个部长就是你的。如果写得不好,或者胆敢敷衍于我,嘿嘿……”
贾诩双手接过一本厚厚的情报工作手册,明白刘峰是真的要交给自己做,他施礼道:“多谢主公赠宝书,诩当认真阅读,认真写计划。”
刘峰又对着一位正在未央宫外等着刘峰的人道:“友若(荀谌的字),你与贾大人见见。”
一位儒者一样的人立刻向贾诩一礼,道:“荀谌见过贾大人。”
刘峰介绍道:“荀谌乃扬州州长荀彧之弟,现任我的秘书。熟悉关东政务和体系,这些天友若就借给文和,由友若为文和讲解关东体系。”
荀谌立刻拱手道:“谨遵主公之命。”
贾诩连忙对着荀谌还礼,刘峰的秘书,那可都是了不起的人物,现在大部分的州长都出身于刘峰的秘书。
“多谢主公相助,”贾诩对着刘峰行礼,接着而又对荀谌行礼,“多谢友若相助。”
二天,大汉很多年都没有的大朝。所有在京城的够资格上朝的官员都上朝了。
很多年没有出现的陛下,坐在他久违的龙椅之上,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
而刘峰却站在首位,刘峰的几位大将吕布、孙策、夏侯惇、夏侯渊等则站在武将的前列。对此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而弘农王司徒刘杉也从弘农回来上朝了。
百官朝拜完毕,司徒刘杉道:“冀州州牧刘峰,出义兵,解救陛下于危难,理应嘉奖。”
刘昌道:“司徒大人言之有理,朕封刘峰为大汉大将军,冀公,统领大汉兵马。”
刘峰出列表示感谢。转眼间刘峰的爵位就是公爵了。而且封的是州公。
又有几个官员出列,建议恢复大汉丞相一职,所列的理由自然是尚封排除异己,朝廷乌烟瘴气,应有丞相整顿政事。
这些人自然是刘峰提前安排的。大部分官员都在上朝前接到了警告,这些人能够在尚封哪里当官,自然不是什么正直的人。被刘峰派人一吓,本就害怕刘峰找借口干掉他们,所以慌忙答应。所以立刻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多数官员的附议。
刘昌一看这个架势,知道自己根本阻挡不了,只得颓然道:“既然众爱卿都希望恢复丞相制度,那就恢复吧。”
接下来,自然是众官员推举刘峰担任大汉丞相,掌管大汉所有政事。
又是一片的附议声,刘昌无力地说道:“准奏。”
于是刘峰一天之内,在大汉朝内的官职,从一个地方的州牧,变成了大汉丞相、大将军、冀公。统领大汉全国兵马,统管大汉所有政事。而且这个官职是经过大朝,众官员推举,皇帝陛下首肯的。有着强大的法理性。
刘峰再次出列,非常平静地拱手向陛下表示感谢,然后道:“陛下,卫尉一职空缺,臣提议由曹洪出任,禁卫军统领由张颌担任,执金吾由高顺担任,灞桥大营由吕布将军驻守。”
刘昌知道自己根本没办法阻挡,由刘峰的嫡系军官担任这些关键职位,他闭上了眼睛,强压内心的怒火,半天才说:“准奏。”
于是长安的重要军事部门完全被刘峰的将领掌握了。刘峰在安排这些将领的时候,也动了心思。曹洪原来是曹操的手下,而曹操现在担任兖州州长,很是用心,确实是愿意造福一方的人。所以刘峰不担心曹洪对陛下不利,让他看守皇城,出任卫尉统领禁卫军最为合适。
张颌原是袁绍的部下,袁绍现在做铁道部部长,正意气风发,所以刘峰也不担心张颌能背叛自己。所以让他统领近卫军。
高顺为人忠厚,是吕布的部下,让他出任执金吾,担任城门军的统领,也比较合适。
至于吕布,功劳已经很大了,如果再放出去立功,怕以后不好奖励了。所以放在灞桥,驻守长安,也算是对他的重用了。
三处将领都来自不同的主公和集团,让他们互相联合,恐怕不是一般的难,而是非常难。这也就是刘峰的平衡之术。
至于朝中那些什么司空、大司农、九卿之职,刘峰根本不感兴趣。也并不打算现在就调整大汉的政治体制,所以这次大朝大部分官员职位没什么变化,大家心满意足的下朝回家饮酒庆贺去了。
二天上朝,又有官员为刘峰请功,要求给刘峰加九锡,准许上朝不趋不拜,准许带剑上朝。
九锡是九种礼器。是天子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器用之物,是最高礼遇的表示。锡,在古代通“赐”字。九种特赐用物分别是:车马、衣服、乐、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鬯。
实际上以刘峰的功劳,把分裂的大汉重新归于统一,让皇帝重登大宝。以前更是皇帝登基的最大功臣,而且皇帝在昨天已经给予刘峰公爵了。那么再赐予刘峰九锡,赐予他上朝不趋不拜,带剑上朝的待遇也不算过分。
在几乎所有的官员都一致表示附议的情况下,刘昌内心虽然不愿意,但是还是准奏了。
刘峰虽然揽权,但是他把大汉治理得很好,而且他对自己从来都是彬彬有礼,也从来没有夜宿皇宫过。更没有**过宫女妃子,手下的猛虎军也都纪律严明。从来没有骚扰百姓或者对自己有什么不恭的举动。
所以刘峰在刘昌心中比尚封好太多了。尚封该死,刘峰却是能臣。如果就这么过下去,刘昌也就接受做个傀儡皇帝的角色了。
然而仅仅过了一个月,益州、雍州被拿下的消息,传到长安,傀儡皇帝的日子也过不下去了。
第三百四十九章 皇室血脉
这一日又是大朝,刘峰向陛下禀告,赵云率领大军拿下了成都,原益州州牧方咏已经投降。方咏是尚封的嫡系,虽然饶他性命但是官却当不成了。赵云正在接收梓潼和汉中。很快即将恢复大汉对益州的统治。
马腾和唐三大军攻下了雍州,雍州州牧杨恒战死,唐三大军留在雍州安抚雍州,而马腾大军继续向西进攻凉州。已经与董卓的大军交上手了。
刘峰说完,立刻整个朝中马屁如潮,都道刘峰功劳太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理应加官进爵。
甚至好几个官员跳出来道:“丞相功高盖世,理应进王爵。”
陛下面如死灰,一声不吭,对着刘峰怒目而视。而刘峰如老僧入定,拱手而立,面如表情。
在刘昌心中,刘峰曾经是个热血青年,为了扶自己上位,不惜与宦官集团决裂,血战成功。后来尚封囚禁自己,又是刘峰接到衣带诏,发檄文发动了九路诸侯讨尚封的战争。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解救自己。后来各诸侯混战,还是刘峰打着统一大汉的旗号,收服了所有诸侯。再高举“解救元和帝”的旗号,打进长安。
直到这时,刘昌还是对刘峰保佑幻想。认为他是真的忠心与自己的,没想到这才几天,刘峰的野心就完全暴露出来了。公爵已经不能满足他的愿望了,今天又要求王爵,那么明天呢?是不是就要当皇帝了?
“请陛下恩准刘大人进王爵!”
“请陛下恩准刘大人进王爵!”
不断有大臣官员出列要求着。
这些人算是看出来,刘峰迟早要篡位的。既然刘峰要篡位,那么现在不对刘峰表忠心,什么时候表?只有现在表忠心了,以后在刘峰的新朝中,自己才能继续占据高位。至于什么大汉,什么元和帝,在他们心中早就无所谓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官员出列表示支持刘峰进王爵,陛下的面色越来越难看。
就在此时,太史计用出列道:“启禀陛下,刘大人虽然功高盖世,但是已经进位冀公了,如再进位为王,是否太过?”
这是到目前为止一个站出来反对刘峰进位为王的人。
全场一下子一片寂静,所有的人的目光都射在太史身上。皇帝刘昌也大喜,内心欣慰,这大汉朝还是有忠臣的嘛。
刘峰睁开眼睛,望向太史计用,只见计用长髯及胸,一脸无畏的表情。
太史说完,太祝葛征也出列道:“太史大人所言极是,大汉开国时高祖曾定下祖训。‘非刘氏不得为王’,所以刘大人为王不合祖训。”
刘峰目光又扫向葛征,葛征五十多岁,身体挺得很直,两眼期盼地望着陛下。
刘峰暗自点头,看来大汉朝还是有几个忠臣的。问题是他们在尚封的年代是怎么活下来的呢?还是他们觉得尚封比我刘峰要好,驯服于尚封?
大司农霍种出列道:“启禀陛下,现已查明。丞相先祖乃前朝天和朝大司农刘理后裔。后刘理在大丰朝受到当朝宦官陷害,被满门抄斩,只有小儿子刘庶因在外游历而幸免于难。得到消息之后,逃到庐江郡隐姓埋名居住下来。生子刘嵩,刘嵩生子刘世民,刘世民生子刘峰。而刘理是天和帝的亲弟弟,所以刘峰乃皇家血脉。正好可以封王。”
天和帝是大丰帝的父亲,大丰帝是安平帝的父亲,而安平帝又是天佑帝的父亲,现在的皇帝元和帝是天佑帝的儿子。也就是说当今皇帝刘昌的高祖父天和帝与刘峰的高祖父是亲兄弟。那么按照辈分算,刘昌与刘峰算是兄弟关系。而刘峰比刘昌大几岁,自然是皇兄。
刘昌大惊,问道:“此事确凿吗?”
霍种道:“刘大人所居住的宁山村距离庐江郡制所舒县并不遥远,当年舒县县令程城与刘理交好,收留了刘庶,把刘庶安排到宁山村隐居。程城后裔程英现任扬州豫章郡历陵县令。现留有先祖与刘理、刘庶的书信为证。”
刘峰心中好笑,这帮家伙,为了帮自己正位,居然连这个都想得出来。不过史书确实记载刘理当过两朝的大司农,却在大丰朝被满门抄斩,而小儿子刘庶却不知所踪。这帮人就把自己安在刘庶名下了。
刘峰当然知道自己不是刘庶的后裔,但是为了大汉朝平稳过渡,不发生动乱,刘峰不得不接受这样一种安排。至于伪造点百余年前的书信,在刘峰这个庞大的体系中,太简单了。这些事情根本不需要刘峰去做,早有人帮他做好了。
只要自己成为了皇室后裔,那么称王也好,称帝也好,都不会受到太大的阻力。毕竟大汉政权还在刘氏手里。像太史太祝这样比较正直的人,也不用被刘峰杀掉。这对刘峰完成权力过度非常重要。刘峰想要的是一个强盛的大汉,一个国富民强的大汉。不希望因为自己姓什么,或者不姓什么而出现多余的杀戮。
很快程英被带上来,出示了好几封刘理与程城,以及刘庶与程城的书信,都是用绢帛所书。刘理的书信自然是表示与程城交好的关系,这解释了程城怎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收留刘庶,而刘庶与程城的书信则表示了刘庶感激程叔叔解救自己的之情。
刘昌又问了几个问题,而程英都一一作答,毫无破绽。
最后刘昌,怒道:“既然程县令早就知道刘峰是皇家后裔,为何隐瞒至今,而让朕与刘爱卿这么多年兄弟都不能相认?”
程英拱手道:“启禀陛下,由于朝廷到现在为止都没有为刘大人的先祖刘理大人平反,小人不敢把此事说出去。害怕会害了刘大人。”
这个理由毫无破绽,刘昌根本无从反驳。
刘昌又问刘峰:“刘爱卿,你既然是皇家血脉,为何不早告诉朕?”
刘峰拱手道:“陛下赎罪,峰年幼时父母双亡,他们并没有告诉峰有这么回事。峰只知道父亲叫刘世民,祖父叫刘嵩,其他一概不知。今天峰听到此事也大感惊奇。没想到峰居然是皇室血脉。真是诚惶诚恐。”
第三百五十章 篡国之贼还是大汉圣君
刘峰在那里说自己今天才知道自己是皇室血脉,真是诚惶诚恐啊。说得非常诚挚,好像真的一样。
皇帝刘昌这个气啊,心中明知道这些是假的,但是人家做得天衣无缝。除非跟刘峰翻脸,否则还真不能说刘峰在作假。
刘峰说自己什么都不知道,调查也是大司农进行的,与自己毫无关系,就是以后搞错了,他也可以一推二五六。
而与刘峰翻脸,刘昌还真不敢。现在刘昌在皇宫内还是有自由的,还能每日上朝。大臣们还对自己朝拜。如果和刘峰翻脸,那么恐怕自己连命都不一定保得住。
就在此时太祝葛征再次出列道:“微臣不知丞相大人乃是皇家血脉,刚才阻止丞相封王,实乃不该。既然丞相乃是皇家血脉,以丞相大人之功,理应封王。”
大司农转头询问太史:“太祝已经同意丞相大人封王了,那么太史大人还有何话说?”
太史计用不理霍种,对着刘昌拱手道:“计用年老多病,向陛下辞官回乡将养,请陛下恩准。”
“这……”刘昌一下子愣住了。这计用仍然不同意刘峰称王,这是看到无法阻挡,心灰意冷准备辞官回家了。计用是忠臣啊。
刘峰道:“陛下,太史计用劳苦功高,今因年老辞官,陛下理应多加赏赐。再封其子计坤为太史。”
汉朝太史这个职业大多时候都是父子相承的,甚至是多少代家族相承的。因为史料是一代代人传下来的,研究历史只能是太史家族能搞清楚。至于刘峰到底是不是刘理的后裔,仅凭几封书信,一个县令之言,很难下定论。
而计用又拿不出反对的证据来,所以他很是怀疑这是不是刘峰自己做的假,有篡逆之嫌。既然不能反对,他不打算再做下去了。想去隐居算了。
没想到刘峰只同意他辞官,却让他儿子继续当太史。
计用很生气,我都辞官了,你还不放过我?他把心一横,对这刘峰拱手道:“敢问丞相,今日之事,史笔该怎么写?”
刘峰笑道:“该怎么写就怎么写。”
于是计用辞官,计用的儿子计坤担任太史。
而这一日,刘昌不得不同意刘峰的进位为王。元和十五年秋,刘峰进位为冀王。
下得朝来,刘峰亲自前往太史府上拜访计用和计坤。
计用不想见刘峰,但是计坤劝道:“刘峰乃当朝丞相,大将军,父亲大人的《汉史》,没有刘峰的支持,根本不可能写完,也不可能刊印。”
计用这才在客厅相见。刘峰步入客厅,发现计用高坐,并不起身相迎,而计坤则站在计用身后。
刘峰并不以为意,拱手施礼道:“计大人,刘峰有礼了。”
计用却不起身也不还礼,道:“丞相客气了,老夫已经辞官为民,不敢当丞相大人之称,更不敢当丞相大礼。”
在汉代如果有人给你施礼,你不还礼,甚至还高坐,说出一些不客气的话。那是相当无礼的举动,完全可以成为杀人的理由。不过计用对刘峰这个将来注定的乱臣贼子,篡逆之人相当厌烦。哪怕自己被杀,也不愿意向刘峰施礼。
计坤却被吓得不轻,也许他自己不怕死,但是如果自己父亲要死,他却不能不怕,连忙向刘峰施礼道:“丞相大人,父亲大人身体不适,不能起身迎接,还望丞相大人赎罪。”
刘峰却根本不在意,而是说道:“计先生,我这一礼,不是为了计先生的官职,而是为了计先生毕生的事业。”
计用一听吃了一惊,立刻看向刘峰。他这一辈子都在写《汉史》,听刘峰的意思是自己写的《汉史》,刘峰还挺佩服的?
刘峰继续道:“计先生用一生的时间书写《汉史》,刘峰甚是钦佩。我刘峰也许其他的事情做不到,但是我能做到,给计先生创造一个环境,一个绝对不会被打扰的环境,让计先生完成这一宏大著作。而且我保证没有人会篡改计先生著作的一个字。”
“真的?”计用一下子动容了,直接从席子上站起来问道。
刘峰点点头道:“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史笔如铁,历史是不容篡改的。”
刘峰说的以铜为鉴的话,是唐太宗李世民说丞相魏征的话,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意思是说用铜做镜子可以扶正人的衣服和帽子;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意思是说用人的事情做镜子可以知道凡事应该怎么做,得到什么,失去什么;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意思是说借鉴历史可以知道一个国家的兴亡。
这话一说出来,计用激动地脸色发红,道:“丞相大人所言真是说中了史家的心事啊。计用有一请求,还请丞相大人准许。”
刘峰笑道:“何事?”
计用道:“丞相大人这句话,计用打算用在《汉史》的一页上,不知可否?”
刘峰道:“当然可以。”
计用拱手施礼道:“多谢丞相。”
计坤道:“请问丞相,今日朝堂之事,应该怎么写?”
刘峰道:“你是太史,怎么问我?该怎么写就怎么写。你们写我的事情,我不看,不听,也不改一字。不知可否?”
计用和计坤对望一眼,同时向刘峰一鞠到地,道:“丞相大义,计用(计坤)拜服。”
刘峰双手扶起俩人,道:“计先生,你今日反对我称王。我知道,计先生是大汉忠臣,是为大汉好。觉得我将来一定会篡逆。”
计用刚想解释,刘峰用手阻止他的话,继续道:“我只想说一句,将来的事情我说不准,但是历史一定会证明我这样做是正确的。我将要使我们大汉朝成为最为强盛的大汉,地盘将会前所未有的广阔,人口将前所未有的多。百姓将前所未有的富足,物资将前所未有的丰富。大汉的百姓都将受到良好的教育,都将生活富足。事实将证明我所有的理论,都是正确的。”
刘峰走了,计用和计坤把刘峰送出了大门。望着在马上飞驰的刘峰的背影,计用突然问计坤:“坤儿,你说刘峰将来到底是篡国之贼,还是中兴大汉之圣君?”
第三百五十一章 鲜卑南下
元和十五年秋,正当刘峰准备等马腾大军拿下凉州,就要让刘昌禅让皇位给自己的时候,一件大事把刘峰的如意打算彻底打乱了。
这日刘峰正在京城丞相府内办公。这个丞相府是原大将军尚封的府邸。尚封既然死了,那么这个京城最豪华的府邸自然归了刘峰,否则谁也不敢居住。
而且这还是皇帝刘昌亲自下旨赏赐给刘峰的,算是对刘峰解救他的酬劳之一。
刘峰正在批阅全国的上奏文书,诸葛亮突然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