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杂兵天下-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这些人认为他们要是真的顶住不降租,也没有关系。没想到刘峰向冀州每一个村庄都派出了工作队。而为了这些工作队的廉洁,不被地主腐蚀拉拢,刘峰在派出工作队的同时,还把自己的嫡系斥候部撒了出去,加上冯时的情报系统,基本上能够掌控每一支工作队的工作情况。使他们不敢贪污。
刘峰派遣工作队的时候,也进行了筛选,主要挑选寒门出身的人员。这样的工作组都是穷苦人出身,从来都是受到地主盘剥的,本身立场就站在农民一边,加上这次刘峰是铁了心要打击这些贪得无厌的阶层的。所以他们下去之后,凡是不执行三成地租的地方,他们就把州府的政策解释给所有农民听,要农民们逼迫地主执行州府政策。当然他们自然是受到了农民的拥护,同时冀州州府也受到了农民的拥护。
然而,这样的工作队当然遭到了地主门阀的痛恨,结果多处地方出现了暴力对抗工作队的事情,还有好几个地方,工作队队员遭到殴打,甚至被全部杀死!
刘峰终于等到了动手的借口!
第一百六十四章 安置逃难百姓
刘峰向各处暴力对抗工作对的地方派出了郭家、常家和逄家的族兵,让他们去镇压那些地主门阀。而自己的嫡系猛虎营和典韦的郡兵府兵却都不允许去。
郭家、常家和逄家知道这是去抢财富,都积极前往镇压。
由于只有那些被定为谋反的才可以被抄家灭族,所以郭家、常家和逄家迅速制造了多起谋反大案,冀州几乎所有胆敢与减租减息政策对着干的地主门阀被一扫而空。土地被州府和三大家瓜分一空。
刘峰对三家故意制造谋反大案,心中一清二楚,但是他也是既得利益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他们去搞。谁叫这些地主门阀要钱不要命,胆敢和自己对抗!当然屠杀这些地主门阀,刘峰的嫡系一个也没有动手。
因为这些地主门阀都是有一定势力的,背后的势力更是盘根错节,也许打压他们,有圣旨压着不会怎么样,但是把他们都杀光,事关生死,那他们一定会反弹的。
果然一段时间,弹劾刘峰的上奏文书如雪片一样飞到长安,几乎把刘峰描述成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屠夫魔鬼。在京城他获得了一个雅号“刘屠夫”。
大将军司空尚封、大司农张褒、司徒刘骧再次在朝堂之上大肆攻击刘峰。尚封甚至咬牙切齿地在朝堂上称呼刘峰为刘屠夫,应该抓进长安定罪。
而小皇帝却和他们的看法不一致,因为刘峰把自己的每一步动作都详详细细地写了上奏文书,送到了长安。
小皇帝对刘峰这样一个办实事的能吏很关心,觉得他的先是明示政策,然后派遣工作队下到每一个村庄蹲点,这个办法很好。能不好吗?这可是后世经过验证的好办法。
小皇帝对工作队遇害很是气愤,他是觉得刘峰这是执行他的决议,居然会受到这样的抵制。这些地主门阀只想到自己的利益,根本心中没有大汉,没有自己这个皇帝。所以他倒是觉得应该给这些家伙一个教训。
而现在站在朝堂之上的这些人只知道一味地攻击刘峰,甚至没有一个人为刘峰说话。小皇帝很是不快。
最后小皇帝下了一道圣旨,对刘峰在冀州大开杀戒表示了申饬,但是却没有任何处罚,反而对刘峰尽快平定冀州黄巾之乱,表示了肯定。然后就没有下文了。小皇帝力保刘峰的决心,让那些重臣们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再等下一次机会。
刘峰接到圣旨,自然上表表示自己悔改之意,然后命令三大家族收敛一点,不允许再制造冤案了。然而此时整个冀州的地主门阀都被刘峰血腥杀破了胆,完全按照刘峰的要求降低了地租和利息。
而这个时候州府和三个家族手里的土地已经达到了冀州的七成还多。
刘峰又指使各商家在兖州、豫州、扬州、徐州黄巾军猖獗之地,大肆宣扬冀州的稳定,以及三成地租政策,州府还给无地农民免费种子、农具耕牛使用,只要收成之后还州府三成地租即可。
结果一个月之后,陆陆续续抵达冀州的逃难百姓就达三十万。
刘峰非常高兴,指使各州郡迅速把百姓安置好。反正冀州现在是田多人少,很容易就把这三十万百姓安置了。当然刘峰还得付出给这些百姓建房子的钱。不过只要有建筑材料即可,剩下的工作这些百姓自己就能建好。
这省下了刘峰很多事情和钱财。由于需要提供这些百姓的吃住穿,至少要帮他们熬过这个冬天,所以刘峰花费得比原先预期的要多得多。到了元和二年的腊月,刘峰总投入就达到了八百万钱。
当然这些钱算是这些百姓借刘峰的,也不要利息,等明年粮食下来,再予偿还。至于百姓的户籍问题,刘峰指使地方官,把这些百姓的户籍全部落在冀州。既然其他那些州郡不能保护自己的子民,也养不活他们,那么就让冀州来做吧。
那些百姓从来都是受到盘剥的,没想到来到冀州,居然受到这样的待遇。似乎一切都是免费的,吃穿用住都是冀州刺史刘峰刘大人借给他们的。到了明年春耕的时候,还要提供免费的种子、农具和耕牛,只要等到秋收的时候,还刘大人三成地租即可。即使当年还不完,下一年继续还三成地租。直到还完为止。当然是不计利息的。而且以后地租永远都是三成。
这样的好事,可是几辈子也遇不到啊!那些善良的百姓几乎把刘峰捧为万家生佛,在家中都竖起刘峰的像,每日要跪拜一下,以表示对刘峰的恭敬之情。
进入腊月,为了安置各地蜂拥而至的百姓,刘峰忙得瘦了一圈。好不容易回趟家,几个大小老婆心疼得要命。
孙瑛一边给躺在靠椅上的刘峰按摩脑袋,一边数落刘峰:“峰哥哥是刺史,哪有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的。所有的事情都要你干,那还要那么多属官干什么?”
刘峰笑笑道:“你不知道那些投奔我们的百姓,拖儿带女,能够长途跋涉走到我们冀州已经很不容易了。他们的粮食吃完了,没有住处,冬衣不够。这些事情,我的那些属官从来没有做过,没有经验,我怕他们做不好,所以每个安置点都要亲自去看看才放心。这以后他们知道怎么做了,后面的安置工作就不需要这么累了。”
孙瑛道:“峰哥哥为何要把这些百姓吸引到冀州来?”
“嗯?”刘峰并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孙瑛,他有点奇怪,孙瑛是怎么知道的。
孙瑛听到刘峰有些奇怪地回头望着她,她说:“峰哥哥最近所做的事情,我多少能够猜出一点来。包括减租减息,包括大杀四方,免息借贷,都是为了吸引百姓前来冀州。”
孙瑛是一位很聪明的女人,又负责刘峰许多事务,自然很有头脑,分析得头头是道。刘峰点点头,这才道:“瑛儿有心了,我这么做确实是为了吸引百姓前来冀州。”
第一百六十五章 朝局
刘峰这才道:“瑛儿有心了,我这么做确实是为了吸引百姓前来冀州。”
“可是吸引百姓来冀州,我们要花这么多钱,又没有回报,有什么作用呢?”孙瑛负责刘峰个人的所有生意,所有在内心总有花钱总是要有产出的思想,没有回报的事情,她心中有疙瘩。
“瑛儿,为夫是冀州刺史,冀州经过黄巾之乱,人口减少了一百万还多,如果我不采取措施吸引百姓前来居住,那么今年我州的粮税必然大减,不好向朝廷交待啊。其次,冀州安定,百姓来到冀州都能会快适应下来,安居乐业。而现在其他州郡,除了你父亲所在的青州还好点,其他州都是黄巾横行,民不聊生。都是大汉子民,为夫不忍心看到生灵涂炭啊。能多来点人,为夫就就多救一些大汉子民,为大汉朝多留下一点元气啊!”刘峰真诚地说。
孙瑛为刘峰这样为大汉朝着想,这样为百姓着想,感动不已,连声道:“峰哥哥真是好官!在大汉朝恐怕像你这样的好官,除了我父亲就没有了吧。”
刘峰笑笑,心中想,你父亲的思想觉悟恐怕也赶不上我,当然这话不能说出来。
现在的刘峰表面上是拼命为大汉朝保留元气,然而实际上他是在为自己的军阀事业打好基础。在他看来黄巾之乱虽然最后会被镇压下去,但是大汉朝的最后一点元气也丧失了。而黄巾之乱之后,大汉朝的上层政治斗争会愈演愈烈,最后会形成新的乱局。
到时候,刘峰就能成为大汉朝最大的军阀势力。
这些内心的想法对孙瑛也是不能说的,否则孙瑛很可能就开始鄙视刘峰了。要知道现在的刘峰在孙瑛心目中的形象,那可是伟人加圣人!刘峰对这个形象还是愿意花点功夫去维持的。
这个……受到美女崇拜的感觉还是非常爽的。
“瑛儿,为夫起于草莽,从一个杂兵走到今天,是眼看着那些百姓过得什么日子,谁来了都能把他们杀一遍抢一遍。你说我这样做,难道不是能救一大部分百姓吗?”刘峰说道。
孙瑛眼睛都被刘峰忽悠得湿润了,自己的夫君真是伟大啊。她眼睛里流露出崇拜的眼神,刘峰强大的人格魅力让孙瑛都迷失了,说道:“峰哥哥这些天辛苦了,不如我让小莲、孙伶孙俐都来和奴家一起服侍峰哥哥?”
刘峰内心都笑出花来了,不过还是保持着面不改色,稍微沉吟一下,才道:“既然瑛儿有此想法,那好吧,为夫就休息一下吧。”
孙瑛根本没有听出刘峰臭屁的意思,高高兴兴地去叫刘峰的其他几位夫人了。
这一夜,刘峰左拥右抱,好不快活。而众位夫人,又刻意奉承,让刘峰尽享齐人之福。战斗激烈程度,甚至连刘峰这样的好身体和内功底子都差点没支撑下来,到了二天居然睡到大太阳晒屁股,起来之后腿脚还有些酸软。
刘峰刚想休息一天,冯时就找上门了。
“主公,”在赵云等人的影响下,现在冯时也称呼刘峰为主公了,对于越来越多人喊自己主公,刘峰还是很满意的,“这是从京城传来的消息,说是大将军尚封与大司农张褒有了矛盾,而司徒刘骧站在张褒一边。他们在朝堂上已经分为两派。”
刘峰听到这消息,把手中的茶盏往案上一顿,道:“这帮人,一天不斗一天都不安生!现在黄巾军还没扑灭,他们已经迫不及待地争权夺利了!”
冯时道:“可不是吗?主公离开京城之后,陛下把卫尉之职交给了张褒的儿子张晨,把近卫军交给了司徒刘骧的另一个儿子刘旭,执金吾之职交给了太仆郭怀的儿子郭胜。而大将军尚封什么职位也没有得到!”
刘峰“嗯”了一声。
冯时继续说:“大将军尚封,本来准备调尚芳回京城,担任卫尉或者执金吾之职的,然而却意外的死在兖州……”
说到意外这里,冯时偷看了刘峰的脸色,发现这个主公毫无表情。他内心还是有点怕刘峰的。这个刘峰看起来满脸笑容,对人和蔼可亲,对百姓更是慈悲心肠。然而实际上对敌人下起手来,干净利落,丝毫没有任何拖泥带水的。那些跟随几个王爷和尚芳的仆人、妇孺被杀得一干二净,一个也没有留下来。这份狠辣,让冯时这个见惯了生死的人,也有点不寒而栗。
冯时是刘峰的情报主官,刘峰所作所为自然不可能瞒得过冯时,所以冯时对刘峰反而比典韦这些大将了解得多。
冯时接着说道:“大将军没有合适的人接替卫尉和执金吾之职,结果这两个重要职位落到了张褒和郭怀手里。而执金吾之所以落到郭怀儿子郭胜手里,听说是陛下极力推荐的结果。据说还是因为主公!”
“哦?怎么会因为我?”刘峰莫名其妙,自己远在冀州,居然能影响朝堂?
“确实是因为主公。主公出京城时,只有太仆郭怀一人相送,陛下知道了,还把郭怀叫到宫里去夸奖了一顿。这次职位争夺,陛下乾纲独断郭胜出任此职,算是对张褒势力的一个平衡。虽然张褒是陛下外公,但毕竟张褒是外戚势力。陛下倒是逐渐有点掌握帝王之术了。”冯时接着回答。
“你是说,卫尉禁卫军在张褒手里,近卫军在刘骧手里,而执金吾城门军则在郭怀手里?而尚封什么也没有得到?”刘峰一边问一边沉思道。
“是的,看来主公看出了问题。禁卫军、近卫军和城门军都是大将军从渭城调来的军队改编的,但是大将军什么也没有得到。而这些军队的很多军官都是大将军提拔的……”冯时后面的话没有说了。
“唉……”刘峰长叹一口气,道,“难道大汉朝乱得还不够?”
冯时又道:“张晨、刘旭和郭胜接手军队之后,安插自己信任的人,逐渐排挤大将军的人,大将军明里不说,心中对张褒等人恨得要命。于是在朝堂之上,双方逐渐分成两派,互相争斗。而郭怀作为中间派的代表,谁也不参与,每次上朝一言不发,随他们吵闹!”
第一百六十六章 各地黄巾军态势
“你怎么弄到这些情报的?”刘峰对冯时能够得到如此详尽的朝堂之上的情报感到很好奇。这可不是那么容易弄到的情报,不像风土人情,市井俚语,可以通过设立情报站获得。
冯时一拱手道:“郭怀郭大人与我们联系较多,他派遣其子执金吾郭胜定期给我们递送朝堂之上的情报。是以我们才得知这些情报的。”
刘峰点点头,郭家现在完全倒向了自己,这至少不会让自己对朝廷上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
“另外,现在的陛下身边的宦官,主公还认识!”冯时又说。
“哦?陛下身边的宦官?是谁?”刘峰很是奇怪。
“他叫林然,现在得到陛下的信任,担任了中常侍一职。”冯时道。
“啊?他不是原来五狼的人吗?怎么没被铲除?”刘峰大吃一惊,他一下子想起了这个小宦官,自己似乎对他还不错。
“这个事情我们也不清楚,但是林然现在是中常侍是确定不移的。我觉得我们可以在他身上下点功夫!”冯时建议道。
“可以,我再批给你五十万钱,去京城给我砸,能砸多少官员就砸多少官员,但是林然一定要给我砸成我们的人!”刘峰立刻道。
陛下身边的当红宦官,有多大作用,那是不用说的。刘峰实际上就是依靠着五狼的推荐这才成为中领军,才能反戈一击把宦官集团给推翻的。有时候宦官的一句话,就能定下面官员的前途和生死。
“诺,定不负主公所托!”冯时抱拳答应。
“还有什么?”刘峰看到冯时没走,问道。
“还有一些各州的剿灭黄巾军的情况,主公,你看要不要现在听听?”冯时问道。
“好,你说说。”其实刘峰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刘峰现在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可以和猛虎营每一个士兵称兄道弟的刘峰了。刘峰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久居上位,自然而然有了威严,加上他的手段,像冯时这样从一开始就追随他的老人对刘峰都有了一丝惧意,更别提那些新人了。这不是刘峰想要的,但是自从部下开始称呼自己主公以来,实际上就没办法避免了。
“主公,征南将军陆琪率领五万官军在豫州和荆州与黄巾贼部马敏忠马斌叔侄多次交战,马敏忠屡败屡战,到目前为止仍然占领颍川和汝南一部。丹阳太守孙坚率领五万官军……”
“孙坚?”刘峰心中一跳,孙坚、孙策、孙权、周瑜这几个人的名字一下子跳了出来。这可是开创东吴一国的强大存在啊。
“嗯?主公知道孙坚?”冯时奇怪刘峰居然这么大反应,他听到征南将军时,也没有这么大反应啊。为什么一个太守这么大反应?
“啊?不知,只是觉得奇怪,一个丹阳太守居然能带领五万官军。”刘峰赶紧掩饰。
冯时这才详细解释:“孙氏世代在吴地作官。家在富春,祖坟在城东。孙坚少时为县吏,性阔达,好奇节。他十七岁那年,随其父一起乘船去钱塘,途中,正碰上海盗胡玉等人抢掠商人财物,在岸上分脏。商旅行人,一见此情此景,都吓得止步不前,过往船只,也不敢向前行驶。孙坚见状,对父亲说:‘此贼可击,请讨之。’他父亲说:‘非尔所图也。’”
“孙坚提刀,大步奔向岸边,一面走,一面用手向东向西指挥着,好像正分派部署人众对海盗进行包抄围捕似的。海盗们远远望见这情形,错认为官兵来缉捕他们,惊慌失措,扔掉财货,四散奔逃。孙坚不肯罢休,追杀一海盗而回,其父亲大惊。孙坚却因此声名大振,郡府里召他代理校尉之职。”
“时会稽郡人许昌在句章兴兵作乱,自称阳明皇帝,与其子许韶一起四处煽动诸县,聚集起同伙数以万计。孙坚以郡司马的身份召募精良勇敢的壮士千余人。会同州郡官兵,协力讨伐,击溃了这股势力。刺史向朝廷呈报了孙坚的功劳,于是,孙坚被任命为盐渎县丞,数年后,又相继改任盱眙县丞和下邳县丞。”
“孙坚历任三县县丞,所到之处,甚有声望,官吏百姓也亲近顺服。同他往来的人,常常达到数目。这里有乡里耆旧名人,也有任侠好事的少年。孙坚对他们,像对待子弟亲友一样。接待抚养,尽心尽力。之后加丹阳太守之职。后黄巾乱起,孙坚招募兵勇,与黄巾贼兵交战,率打胜仗,兵力也越大越多,朝廷干脆加他乌程侯,专讨扬州贼兵。”
“现正率领五万官军在扬州与严冲严奇兄弟交战,严贼也是屡战屡败,然而却是败而不乱,仍然占领豫章,与官军相抗。”
刘峰听到这里,知道这个孙坚正是自己熟悉的那个东吴奠基人——孙坚。只不过历史已经变了,孙坚已经不用再跑到雍州凉州去了,而现在就是丹阳太守了。那么孙坚身边就有一大票大将,程普、黄盖、韩当、祖茂,都是大将啊。这要是能……算了,现在想这些已经晚了,孙坚都拥有五万大军了,还会投奔自己?恐怕大汉朝大乱之后,东吴还是孙家的。
可惜啊,可惜,孙坚、孙策、程普、黄盖都是一流大将啊。刘峰砸吧着嘴巴,咽着口水。
冯时很奇怪刘峰的表情,但是也不敢问,接着说:“兖州刺史车丹,率领四万官军,与黄巾贼宋家成部,天公将军张角部奋战,始终没能打开局面。徐州刺史余泰,率军与地公将军张宝,人公将军张梁激战,现在也处于相持阶段。而青州只有杨陵贼部占据泰山,与主公老泰山对持。不过由于青州兵战斗力强悍,所以杨陵只能困守泰山,迟早会被孙大人所灭。”
“幽州呢?”刘峰问道。
“幽州情况不错,黄巾军虽然乱起,但是幽州军队在刺史刘芳,以及护鲜卑中郎将公孙姬苏率领下,黄巾军溃不成军,大部分逃进山林,占山为王,小部分则逃到我们冀州,被各地良好政策吸引,反而居住下来。哦,张水将军在公孙姬苏手下,而刘偕将军则在刘芳手下为将。由于战功卓著都很受赏识。”冯时赶紧说道。
“嗬,刘将军怎么跑到刘芳手下去了?这么说张将军在公孙姬苏手下还算过得去咯!”这两个人算是最早提携刘峰的人物,要是没有他们,刘峰很可能现在还在杂兵部队拼命呢。刘峰对他们还是很关心的。
第一百六十七章 年会
冯时继续汇报:“刘偕将军与幽州刺史刘芳有远亲关系,虽然这亲戚关系很远,但是刘芳仍然认下了刘偕。可能是刘偕是一员战将,而幽州对鲜卑族的战争一直持续,所以刘芳也需要刘偕这样的战将。正好刘偕由于主公的建议,出狱之后,虽然官复原职,但是却没有位置让他填补,只能在京城闲居。后与幽州刺史刘芳攀上亲戚之后,刘芳请旨调刘偕到他麾下。刘偕作战勇敢,屡立战功,这次黄巾之乱表现很是突出。”
“张水将军自从去了公孙姬苏麾下,作战勇猛,手下的军队又是经历过长期战斗的军队,在度过了前期的适应期之后,屡立战功。受到了公孙姬苏的夸赞。公孙姬苏为人虽然暴虐,但是很是欣赏张水将军这样的猛将,所以张水将军在辽东很受重视。正式因为他们的努力,幽州的黄巾军很快得以控制。”
刘峰点点头,看来自己的老朋友都不错,虽然受到宦官的迫害,受了一定的委屈,不过现在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很不错。等到大乱,这幽州倒是可以引为奥援。
等冯时走后,刘峰坐在椅子上,开始思考朝局。
张褒、尚封、刘骧等人在共同的敌人刘峰,暂时不能打倒的情况下,内部出现了裂痕。很显然小皇帝把尚封的军队交给张褒等人,就是故意的。刘峰退出的京城,因为军队都是大将军的,所以小皇帝很不放心,经过一番操作,尚封的军队编成了禁卫军、近卫军和城门军。而指挥者成了三方势力。
很显然小皇帝看到了尚封、张褒和刘骧三人合作的力量。这个力量迫使小皇帝贬黜了信任的刘峰,肯定还逼迫小皇帝做了一些他不愿意做的事情。所以小皇帝趁尚封拿不出合适的人选这个大好机会,把军队分给了张褒等人,给他们种下了分裂的种子。让他们再也合作不起来。
这是帝王的平衡之术。对刘峰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