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异域纵横记-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十分俏丽明媚,深受大公喜爱,倒不至于被猜疑;但她居安思危,心想:如果自己嫁给一个很睿智的丈夫,恐怕大公就会猜疑人家夫妇俩了!这是绝对的!所以,还不如嫁给一个头脑不怎么样的男人,可保大公对人家继续宠爱有加。
第二点,优蒂塔其实又是一个有野心的女人。她不甘于只以现任大公的侄女、下任大公的亲戚身份过一辈子!看到一些将军出身的人因为功劳得到封地,成为新开拓地区的小公国、小侯国君主,优蒂塔心想:人家要嫁丈夫,一定要嫁给会打仗、能建功立业的武将,将来好做公爵夫人、侯爵夫人!至于中看不中用的斯文男士,玩玩就好,可不能嫁他们。
第三点,优蒂塔热爱旅游。年纪小小时就去异国他乡的经历,使她分外热衷于见识未知的世界,寻找乐趣。因此,嫁给一个勇猛的丈夫,在他保护之下可以去很多地方,岂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人家的人生必然丰富多了,比那些井底之蛙的妇人们真是强多了。
第四点,丈夫不解风情?无所谓呀,正因为不解风情,容易满足他、糊弄他,反而好办!尤其他既贪杯又易醉,再好不过!有这样的丈夫,人家即使在家里接受漂亮男士的求爱都很方便呢!因此总的说来,聪明男士不易驾驭,而且容易惹忌;漂亮男士到处都可以找,一点儿不稀奇;反而是这位勇猛又粗糙的库雷法鲁宝贝,才是千金难觅的呀!嘻嘻!
就这样,有主见、爱自由、追求丰富人生的优雅女人优蒂塔便嫁给了有勇无谋的粗鲁男人库雷法鲁。新婚不久,正逢立陶宛加入东斯联军参与反击鞑靼的行动,特尼欧塔大公令库雷法鲁作为统兵大将,于是优蒂塔这位美丽娇媚的交际花跟着丈夫远征,来到新城。
库雷法鲁上了夏塔尼耶夫的当,把兵权交了出去。优蒂塔气得将他臭骂一通,然后也不管他了,任他喝酒喝个醉醺醺,自己带着他的英俊的亲兵到处找乐子去。
闲逛中的优蒂塔便遇上了灰溜溜的切尔耶夫大公。切尔耶夫早已听闻优蒂塔艳名,精神一振,慌忙上前献殷勤。殊不知优蒂塔鄙视懦夫,不理不睬。切尔耶夫郁闷加没趣,正好库雷法鲁的亲兵不耐烦地要带夫人走,不小心撞了一下切尔耶夫的亲兵。刮人成性的切尔耶夫正气不打一处来,遂将库雷法鲁的亲兵一顿大刮。库雷法鲁的亲兵英俊的脸膛被刮得浮肿。优蒂塔大怒,奔回库雷法鲁的营帐,弄醒丈夫,加油添醋诉说切尔耶夫的不是,告他以大公自居目无友邦将士,又告他肆意轻薄贞洁的人家。库雷法鲁勃然大怒,当下就要去找切尔耶夫决斗!手下再三劝阻,总算暂时劝住。
如此一来,联军留守新城的两位大人势如水火,一个守城池,一个围王宫,互不过问,更别说互相协助。而且双方都在找对方的茬,比如有没有侵夺友邦已经划好的地盘、有没有私吞属于联盟各国尚未分配的财物、有没有强暴妇女……如果找到此类劣迹,日后定要向圣女大人告状!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待续第十三回:双树原上定大计,二十二骑拜主公)
第十三回:双树原上定大计,二十二骑拜主公(上)
话说赵矜劫了法场,救出二十二名死囚,一路突围奔走。二十二人见赵矜手段非凡,无不钦佩。出城之时夺得战马,变成二十二骑,赵矜又率二十二骑杀退上千追兵,众人对恩公的本事更是拜服。
赵矜带这二十二骑踏上回归道路。一路上,二十二骑兴高采烈。鬼门关前走一遭,万众之前待斩决,不料还能死里逃生,遇到的又是如此英雄的恩公!如今见到这片广阔的蓝天草地,真是恍然如梦!
恩公不但英雄,而且谦逊。他的本领高强,却不肯称“神人”,连“上人”也不敢当,坚持只称“山人”。他对众人都叫“兄弟”、“壮士”,高声谈笑,好不豪爽!众好汉不由得都对赵矜充满了崇敬感与亲切感,纷纷请问恩公来历。
赵矜不得已,只得将自己是仙人弟子、经过一番远离世外的苦修、仙人指示自己到人间历练一番……等等话语,拿来再讲述一通。虽是鬼话,实在没法,总不能说“我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异世界”吧?
当下赵矜也问了众好汉的名字。除了为首的李荼是将军之外,萧銎、颜士重、林宓、安丰、史逞、谭胜、素迷独等皆为校尉,其他人是一般军士。校尉之中,又有区别,萧銎相当于千夫长的副手,颜士重、林宓、安丰、史逞都是百夫长等级,谭胜、素迷独则是十夫长等级。
千夫长、百夫长这样的军衔,由于被蒙古军所采用,在蒙古大扩张的时代闻名天下。但其实这些军衔并不是蒙古军所特有,事实上在古代东西方都有。古罗马时代,百夫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层单位,百夫长是其长官,这就是后来“连队”与“连长”的起源。比古罗马更古远的上古中国,在《尚书》之中即有一篇《牧誓》,记载周武王进行牧野之战前的誓言,里面便提到:“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
至于校尉之称,也是由来已久,一般用来统称中下级军官。值得一提的是,现代的尉,地位比较低,在校之下;古代的尉,地位却曾经非常高,不但高于校,就连一般将军都不能比。比如西汉初年的中尉李广、卫尉程不识,都是天下名将!宋朝太尉高俅,则是臭名昭著的大奸臣了。
赵矜救得这一帮好汉,心中欢喜。路过小溪时,赵矜吩咐众人下马休憩,笑道:“让我们喝这清凉甘甜的溪水,再饮好我们的马。然后,山人想带各位兄弟去一个地方,不知可否?”
古人视救命之恩重于泰山,李荼便毫不犹豫道:“某等皆听恩公差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众好汉齐道:“某等愿随恩公赴汤蹈火!”说着,尽皆神情肃然。
赵矜大笑:“哈哈哈!大伙儿不必紧张。方才在城里,汤也赴过了,火也蹈过了。现在要去的,只是一个山人觉得适合栖身的好地方,就是不知道大家乐不乐意去那边打猎烤火,过一阵清闲生活呢?”
众好汉皆大喜,纷然道:“但凭恩公吩咐!”
赵矜比划道:“那边好认,有两株大树,向北有泉水,猎物甚多,众家兄弟既擅长射箭,管保衣食无缺!对了,山人昨日尚救得七名落难女子在彼。”
众人一听,皆目瞪口呆。难怪他们惊讶——今天救二十二骑,还不算太神奇,因为个个都是好汉,富有战斗力的嘛;昨日还救了七个女人,这就奇了!恩公简直是出神入化,亏他怎么救的?
众人之中林宓虽然武艺平平,却是饱读诗书,当下深施一礼:“恩公救苦拔难,委实大慈大悲。”
赵矜连忙还礼:“没有,没有。山人原不是这个世上的人,但既来到这世上游历,遇见受苦受难的弱者,当然是要救一救。遇到各位兄弟这样的壮士,当然也是要救的!大家都是好汉,如果团结一心,就可以救更多的弱者,不是么?”
众人听了,都觉得心头一亮。是啊,以往征战,不知道为着什么意义,早已有些麻木不仁。现在恩公不但救了大家出来,还指点大家一条光明道路,生活岂不是有了意义?
古时候的人难免迷信,既然冒出来这么一位能耐不凡的奇人,常理解释不通,众人就深信这真的是天意要救苦救难,因此才有修仙的高人奉了上界旨意,入世而来。心里这么认定,众人觉得精神大振,完全忘记了伤痛疲惫,仿佛全身力量源源不绝。李荼、萧銎、林宓三个不但是军人,而且有文化,平时读书研易,就是为了寻求天意的指示来解脱自己的迷惘,让这一生有个方向。现在天意就在眼前明示!他们的心里,那振奋更与平常人不同。
赵矜领众人上马,一路说话,兴致勃勃中不觉时间,好像只是一下子就来到了昨日搭救六女的所在。李荼等人这才知道原来就是他们一彪军拼死护送出城的车队在这里遭到屠灭,恩公却杀了十几个武士,将六女救了出来。
这时夕阳斜照,赵矜记挂女人们,即让二十二骑解了原地上的马,包括拉车的马,待马儿吃了些草,便牵着走。除了骑术不精的赵矜,其他人都是骑一匹、带一匹。这下子,人马显得更多了,赵矜顿时有一种很富裕、很充实、很有势力的感觉。
来到双树原一带,天色已暮。赵矜远远望见火光和女人们的依稀人影,回头对众好汉笑道:“我先过去,你们慢慢来,不要吓着人!”
众好汉都明白了,果然,夜幕之中,一大群人马奔过去,那真是要吓死人呢,何况弱质女流?
于是赵矜一马当先,先行赶回。女人们见是一骑,再细辨果然是赵矜,都欢喜地上前迎接。
亲热地招呼过了,赵矜下马,笑着问:“有没有想我?”
蕙娘便笑道:“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这是引自《诗经》,意思是:没有见到你,我的心非常担忧;终于见到了你,我的心才放下来。
楚楚、香芷对于《诗经》也甚通晓,跟着笑道:“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这其中“说”字古音念作“税”,是喜悦之意。意思是:没有见到你,我担心得都无法定神;终于见到了你,我的心才欢喜起来。
杏儿、萍儿年纪虽小,却在官宦人家受过熏陶,当下也大胆地接道:“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意思是:没有见到你呀,我很伤心;终于见到了你呀,我的心才变得安宁。
众女这样一答,既高雅又贴切地表达了心思。赵矜大喜,正要夸她们,金鸳便抢道:“甚么甚么?你每……你们抢着讨好哥哥,偏生欺负侬不识诗书!”说着抬手使劲抹泪。玉鸾笑着扯她的手,代哥哥训道:“你个小戏子!只识插科打诨,不通文墨。挨欺负可怪谁来?还该打你板子才是!”说着,两女孩便扭打挣扎起来,众女跟赵矜笑作一团。
正乐着,赵矜忽然止住道:“哎呀!不闹了。我还带了二十二位好汉回来,他们在后面慢慢骑马,只怕也快到了!”
众女慌忙看去,果然夜幕之中似有许多人马接近。幸亏赵矜先行回来说明,否则岂不吓死人了?虽是自己人,但在这个时代女人习惯回避男人,于是她们赶紧都躲到树后去了。
赵矜招呼二十二骑过来,让他们都在树前空地上歇了马,再唤女人们从树后出来,先介绍道:“这是我今日结识的二十二位好兄弟!”再要介绍女人们,一时不知道怎么说好,含糊道:“她们姐妹现在都跟着我。”
女人们施过礼。众好汉心想这是恩公的女人,朋友的女人尚且不可欺,何况恩公的女人?于是众好汉对她们十分恭敬,还礼不迭。女人们见过礼就回避,又赶紧转回树后去了。好汉们跟着赵矜来到稍远的空地上,取了女人们白日里收集的柴草,燃起一个大火堆来。女人们不敢再到原先的火堆旁来,自行在树的另一边重新燃起一个火堆。
于是三团火堆,隔着双树的两边人群,在迷茫荒野、浓浓夜幕之中,显现出一种奇妙的浪漫味道。赵矜坐看这夜景,感受这气氛,悠悠然忘却了所有烦恼。
(待续本回下节)
第十三回:双树原上定大计,二十二骑拜主公(下)
坐了片刻,赵矜取了剩下的所有食物,分给众好汉。食物不多,众好汉互相推让,又都让赵矜。赵矜大笑道:“好男子,何必这样小气!理应你争我抢,尽皆吃了才好,不拘小节,连公平都不必考虑,那才痛快!明日大伙儿便去打猎,放着你们的本事,还怕饥饿不成?我们自然会有充足的食物、充足的衣服,只要努力!”
“恩公所言极是!”众好汉豪情大发,果然抢着吃起来,不一会儿吃了个精光。这才豪爽!众好汉哈哈大笑。赵矜便令有伤的人仔细看视伤口,自引几人提着水袋去泉池那边打水。
女人们在另一堆火堆边闲坐,低声细语。赵矜打好了水先来到她们那边,从马上下来,将两袋水交给女人们,笑道:“差点忘了你们!不过不要见怪,我们男人们有正事!”说罢即牵马走了。跟着赵矜的人在远处都下了马走路,因为按礼节,下马表示尊重。如果儿子在父母门前、弟弟在兄嫂门前驰马,那都是不敬的表现。在恩公的女人们面前,自然也是要放尊重的。
过一会儿,男人们在大火堆边重新列坐。女人们坐时,非常简单,团成一圈子环坐,很是随意;男人们则不同,尽管以兄弟相称,但在古代非常讲究尊卑有别,军队更是如此——如果尊卑无别,打仗如何指挥?
于是众好汉让恩公赵矜坐在上首;二十二骑中李荼最尊,坐于赵矜右侧偏下位置;其次萧銎,坐于赵矜左侧偏下位置;再其次颜士重、林宓等,依次列坐。这个圈子,看似随意,其实很有讲究。赵矜以入乡随俗的态度,看他们安排座次。既然自己孤身一人来到这个世界,不可能让全世界都随自己的习惯,那当然只有自己去顺应别人的习惯了。
天为帐,地为床,星光辉映,旷野苍茫。一众男子团坐在篝火旁,取了一个头盔,一边叙话,一边用头盔传递着饮水。
大好男子,叙的可不是家长里短的话儿。只听一人慨然道:“恩公如此神勇,何不便率我等,轰轰烈烈干番事业!”
又一人高声叫道:“恩公乃是受命于天!顺天而行,戡乱拯民,善莫大焉!”
李荼道:“荼虽不才,颇识得城中工匠头领,可为内应。恩公振臂一呼,定当万众景从!”
萧銎道:“新城之中数十万苦力,粮秣积聚如山。此乃天赐良机,恩公不取何待?”
原来赵矜前往打水之时,他们合计好了,都觉得这次大难不死,定是天意成全。老天要让好汉们苦尽了心志之后,终于得到一个建功立业的良机!这样的机会,有生之年只遇到这么一次,怎么可以放过?一定要请恩公出头,带大伙儿夺取新城,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这却正合赵矜心意,当即大笑一声:“哈哈哈!很好,难得列位壮士有这样的斗志,山人听了,深觉有理。那么,何必踟蹰犹豫,想到就去做,就这么定了!”
众好汉大喜!恩公没有推搪一口答应,真是好汉中的好汉!
于是李荼、萧銎都奔到下首,引领众好汉扑地便拜:“主公在上:某等二十二人,自今跟定主公,但凭驱策!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赵矜忙道:“众家兄弟,不必拘礼,快快请起!”但是二十二人依然郑重地三叩九拜,方才起来。他们认为,拜主公是一生一世的大事,绝不能马虎。赵矜只得入乡随俗,给他们拜完,笑道:“好了,今后咱们别搞太多繁文缛节,一切礼数从简!”
众好汉方道:“遵令!”各人回原位坐下,继续饮水谈笑。拜了主公,就是君臣名分,众好汉自此对赵矜更加恭敬;而赵矜自此视二十二人为心腹,深相倚重。
篝火继续熊熊燃烧,赵矜接过萧銎递过来的头盔,将剩余的小半盔水咕嘟咕嘟一饮而尽,豪情大发,心里感觉比喝了最甘醇的美酒还畅快!
萧銎提起水袋,将水倾入头盔。赵矜再喝一口,递给李荼;李荼喝一口,递给颜士重……就这样,头盔一遍遍地转圈,起义的蓝图也渐渐描绘出来。
然后,赵矜来到女人们一边。这时夜已深了,气温也冷了。女人们搂在一起取暖,赵矜便跟她们略说了自己已经是主公,正准备发动起义、夺取新城之大事。
女人们又惊又喜。蕙娘便改口叫赵矜主公,拜告道:“主公在上,自古男子行事,何必告知妇人?如此大事,万不该说与我等知晓。”
原来按照古代儒家的一套妇德教育,妇人只应操持家务,对外部事务没有知情权,更没有参与权。赵矜听了微笑,却不好说蕙娘不对——要更改古人的古旧思想可太麻烦了,话说起来不知道多长呢!于是赵矜只笑道:“好姐姐,没关系,我告诉你们又何妨?你们自然不会给我泄露出去,让长毛知道了防备着,哈哈!其实呢,我是想要让你们高兴高兴才说的!哪怕只是一个遥远的梦,可是我啊,期望能够有朝一日,带你们回故乡去看看。你们,难道不想故乡?”
说起故乡,众女不禁都潸然泪下。已经远隔万里,谁还敢指望,此生能够活着再回到故乡?
金鸳拭泪道:“主公哥哥,难道,你竟有法儿,能腾云驾雾,送姊妹们返乡不成?”
赵矜忙摇头:“这个我不行!我说过了,我只是修仙的人,不是成仙的人!不过,我有个长远计划。就是说,起义了之后,我们有了许多人马,可以求生存、图发展,乃至有朝一日,打回中原!这样不就可以送你们回故乡看看了?”
众女听这么说,都觉得此事千难万难。不过,总归有了一分希望。于是她们悲喜交集,都恭祝主公成功。
昨夜赵矜与众女围坐之时,曾听她们唱歌,觉得蕙娘歌声不错,六女歌喉更加美妙。赵矜心想,这个时代,东方讲究男女授受不亲,这是比较闭塞的做法,何不开放一些?美妙的歌声,如果让好汉们都听一听,打动他们,让他们都怀有一个回归中原的长远梦想,岂不是好?
要说开放,中国的古代本来很开放,远比西方开放得多。儒学始祖孔子所编集的《诗经》中,就大量收集了春秋时期的民间情歌,可见当时的男女往来,很是自由。偏偏后世的儒家学者,非要把那些情歌也解释成深邃的政治歌曲了!冤哉枉也!
就像赵矜看到《诗经》第一首——《关雎》,就不禁纳闷:“明明是随心而发的情歌,表达的是爱情,怎么硬说是圣人为了教化?‘悠哉游哉,辗转反侧’明明是爱★欲使然,大儒们却硬解释成是为了追求妇德美好的良家女子!我们看了就真的很郁闷了,德从何来?何以见得?不但通篇不见有美德的描绘,而且像‘窈窕淑女’这样的外貌描写,‘左右芼之’这样的动作描绘,明明就是对美色的赞赏嘛!违逆人性的教化,谎言曲解的教育,直到现代都还是这样,中国岂能不蒙昧落后呢?”
到了唐朝,开放风气更浓,妇女可以自由地在公共场合抛头露面,大胆展现自己的美丽身姿,甚至出现了比西方还早数百年的露胸装,大大流行!可惜宋代以后理学横行,视开放为洪水猛兽,时代便又倒退。
赵矜爱读唐诗,从唐人诗中便可见当时开放风气。周濆有一首《逢邻女》写道:“日高邻女笑相逢,慢束罗裙半露胸。莫向秋池照绿水,参差羞杀白芙蓉。”
施肩吾也有一首《观美人》写道:“漆点双眸鬓绕蝉,长留白雪占胸前。爱将红袖遮娇笑,往往偷开水上莲。”
白居易亦有一首《小女冠阿容》,描写得惟妙惟肖:“绰约小天仙,生平十六年。姑山半峰雪,瑶水一枝莲。晚院花留立,春窗月伴眠。回眸虽欲语,阿母在旁边。”
可不是么?从唐到宋,开放转封闭、进取转保守之后,中国的社会竟然停滞了一千年,直到在世界大潮的冲击下,才总算开化了一些。相应地,终于才又有女人敢于显露“姑山半峰雪”,展现美好身材。
又像什么“女人不可参与国家大事”、“男人的大事不要跟女人商讨”之类,都是中国传统礼教的说法。蕙娘在年纪轻轻时就被掠,中断了礼教的培养,可是这些观念在她心中至今都还根深蒂固。可见礼教之所以难破除,关键就在于被礼教所约束的人,自己不能清醒认识到,反而还十分维护礼教呢!
赵矜心想:“我的思想自然是远远超前于这个时代,但是无法让别人轻易转变呀,只有试试潜移默化吧。”于是请蕙娘与六女跟着自己,到男人们那边去,大家一起叙话,顺便唱唱歌儿给他们听。但是蕙娘不肯去,六女中的两个小的也胆怯怕生,赵矜只好由着她们了。
楚楚、香芷、金鸳、玉鸾四个,以往见多了生人,心里也没有太多礼教束缚,欣然应承,大大方方地跟着赵矜来到男人们那边,跟他们谈天,给他们唱歌,祝好汉们从此跟着主公哥哥,鹏程万里!
尽管没有乐器,她们的歌喉已足打动人心。好汉们听得个个如醉如痴。她们唱的都是《乐府》里的曲子,引发好汉们思乡之情。数曲之后,应赵矜的要求,四女也为二十二骑里的少数民族兄弟唱了一首北朝民歌《敕勒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最后一首,也是赵矜的“点播”,乃是白居易所作《忆江南》一词。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
江南忆,
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
江南忆,
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听着听着,中华气象,涌上心头。如何追忆,何时重逢!众好汉不禁感慨大发,一时悲不自禁,一时壮怀激烈。他们誓愿跟定主公,向着有朝一日回归中原的目标,拼搏奋斗,虽死无憾!
这一夜情景,有诗为证:
暮色苍冥满乾坤,
火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