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异域纵横记-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福分!嫉妒的是……为什么我就搞不出来?!
……不要慌。一方面继续以“天意有定、天时未到”来搪塞臣民,一方面寻医问药。赵矜私问太医令周密。周密集中了许多医生,包括本国的中医医生、外来的波斯医生、印度医生、希腊医生、蒙古大夫……共同参证。处方开了很多,大王慢慢试用去吧。
赵矜看到那么多处方,很是发愁。不过没有办法,古代可没有现代的检测手段,医生意见不一,药方五花八门,究竟有没有一个有效的?只有大王亲自担当小白鼠,一一试验过了才知道呢。当然,少不了许多妃嫔、宫女陪验,这倒是现代所没有的优越条件……
“你这厮今日练武否?”
“俺便与你这厮练练!”
何磐、甘巴速两个乐呵呵地,打成一片。赵矜也只有抛开烦恼,叫上苦儿,一同练习武艺。苦儿身手敏捷,骑马不成问题,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大王,专练步战,打仗时可以鞍前马后遮护。赵矜爱惜苦儿,本不想让他跟着上战场冒险,不过苦儿执意要为恩主出力,万死不辞。
苦儿可是极苦的出身,漂泊浪荡,死生由命。如今来到炎汉,苦儿充满了幸福感,面貌全然不同。他认为自己的生存意义就在于为大王献身——为大王即为天下人。从前一介流浪儿,现在有了崇高的目标,干劲十足。
这一天,赵矜突然想起一件重要事情,召来轻车将军车楚尔良,再度托付重大任务。车楚尔良以远迎故人之功,由裨将军直升上将,并被册封为男爵,得了任务,义不容辞,即往元朝公干。
这件任务,非同小可。赵矜密嘱车楚尔良,并无第三人知道。就连活动经费也是由赵矜亲手交给车楚尔良,动用的是宫里的钱,朝廷百官并不知晓。
究竟是什么任务,这么隐秘?
那就是——保卫阿合马!
这这这!奇了!赵矜究竟是爱阿合马还是恨阿合马?
自然是恨。不过,一个国家内部有大奸臣,对于本国来说是坏事,对于外国来说可是好事。炎汉既以元朝为终极目标,赵矜经常想着怎么样削弱元朝的国力、败坏元朝的朝政,以便对将来汉军杀回中原有利。
因此,阿合马最好还是保护起来。如果不保护他,按照史实将会发生王著、高和尚等义士行刺阿合马之事。阿合马如果照史实被刺死了,不但赵矜无法实现手刃阿合马的报仇愿望,对国事更为不利。
“一国之蠹,他国之利”,为了把元朝之蠹继续保存下去,赵矜决定派车楚尔良专程前往大都,完成保护阿合马、使其免于刺杀之重任。
赵矜在这个世界的活动,产生了许多微妙的影响,牵起许多错综复杂的变化。比如张弘范的延寿,这是赵矜并不想要的,张弘范有文才武略,留下来可不是好事。至于阿合马,这种只会祸国殃民的家伙,当然还是留下来为妙。不过,车楚尔良能否完成这个任务呢?
车楚尔良接了君命,再度引一支人马化装为商队,万里赶赴元朝。
此时的元朝,正忙着镇压华南各地起义军。由于真金太子在江西行省(元朝的江西行省包括后世广东省,即元初起义最猛烈的地方)实行仁政,稍为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相当于对起义军进行釜底抽薪。张弘范这家伙又没按史实上大都(到了大都即死),留在南方镇守。起义军的处境险恶,不出一年纷纷被灭。
在云南行省,德高望重的五朝老臣赛典赤已死。不过,赛典赤的功绩仍存,云南还算比较安宁。驻云南的元朝军队,不必忙于对内镇压,遂南征安南国。
安南,即越南北部,从汉朝开始即是中国领土,唐朝时属于安南都护府,故名,直到五代十国时趁着中原内乱分裂出去。宋朝无力令安南回归,遂施以仁德,从此安南不再属于中国王朝管辖。
这个时代的安南,又称陈朝,首都河内,即汉朝时的交趾郡城。安南盛产珊瑚、玳瑁、珍珠、犀角、象牙、孔雀、贵重木材等各种奇珍异宝,元朝早已想要将其吞并。于是,元军兵分两路,直取河内。
在元军压倒性的猛攻之下,安南国王陈圣宗陈晃只得逃出河内,奔到红河口的海岛上,苟延残喘,派遣使者向元世祖忽必烈求和。陈朝大将陈平仲、陈兴道等,则退入山区,与元军周旋。元军很快便将红河下游平原完全占据,向南推进到越南中部,基本占领安南全境。
攻伐安南给元朝带来了滚滚财富,河内王宫的各种珍宝被抢掠一空。元军便在河内驻扎重兵,准备剿灭陈朝残余,然后继续攻打缅邦(后世缅甸)、吴哥朝(后世柬埔寨)、占婆国(后世越南南部)。
这个时代,泰国的第一个王朝——素可泰朝刚刚建立,处于萌芽状态;缅甸与柬埔寨则已经十分发达。吴哥朝是东南亚最繁荣昌盛的文明古国,缅邦盛产翡翠,占婆国的稻米产量极高,都是元朝意图征服的肥肉。
陈晃的使者到了大都时,忽必烈根本不屑一顾。元朝丝毫没有要和陈朝讲和的打算,这与高丽不同。
当年元军攻打高丽时,高丽王同样逃亡海岛,屈膝求和。忽必烈三思之后,答应了。究其原因,一是高丽多山,不好占领;二是高丽很落后,穷得叮当响,没什么有价值的特产,油水少少的。元军驻兵高丽,甚至连粮草都得从中国运取,得不偿失。
安南国同样多山,不过,红河下游平原盛产粮食,适合元军驻兵;山里海里盛产奇珍异宝,对于已经统一中国的元朝来说,能够满足贵族们奢侈生活的需要。因此,元朝必欲灭陈朝方罢休。
忽必烈遂给陈晃回话,要求陈晃像当年大理末代皇帝段兴智一样投降,那么,可以给个“安南总管”的世袭职位给他做做。
大理国灭亡时,丞相高氏一族尽皆死难,皇帝段氏一族却作为傀儡留存了下来。段兴智做着有名无实的“大理总管”,子孙世袭,成为元朝统治云南的工具。
忽必烈向陈圣宗指明这一条路,叫他也这么做。陈圣宗却不乐意,派人联络国内各路将领,要他们坚持与元军周旋,等待复国的时机。
越南的地形,极其复杂。而且气候炎热、疾病多发。陈圣宗坚信只有本国人才能适应,元军长久必无法立足。于是他隐居海岛韬光养晦,等待反攻的一天……
(待续本回下节)
第七十六回:世祖兴师圣宗蹿,重臣论策汗王安(下)
第七十六回:世祖兴师圣宗蹿,重臣论策汗王安(下)
海都汗国已经内部安定,海都自称大汗,与元朝分庭抗礼。对此,元朝国内意见不一。相当于右丞相的中书省右平章伯颜,力主纠集重兵尽快剿灭海都。可是伯颜的岳父——中书省左平章安童,却认为海都一介蛮王,不足为患,与海都打仗没有什么好处,应该休兵养民,免得太过穷兵黩武,动摇在中国的统治。
以这两位岳婿为首,中书省分成两派,争执未定。尚书省原本只管财政,不管军事,不应该加入这场论战。可是尚书省的两位平章——桑哥、阿合马都受到海都的收买,共同向忽必烈进言:“海都很骁勇,不出大兵则不能收服,出动大兵则中国空虚,只怕有变故发生。那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因此以臣等愚见,安定了中国之后,慢慢再来对付海都不迟。”
这些话却也有理。忽必烈斟酌之后采纳这种论点,对海都汗国采取守势,重点放在国内镇压起义,且向安南增兵,以期发动更强的攻势彻底摧毁陈朝。
元朝的决策,使得海都汗国压力大减。海都的统治至此可算很稳固了,颇有些志得意满,于是也开始享受一些欢乐。正所谓人生苦短!海都熬了大半辈子,现在已经年近五十,再不享乐,还有什么时间?
不过,享乐归享乐,海都还不至于丢掉斗志。他把目光盯准印度,休养兵马,制造军器,准备来一场声势浩大的南征,大大充实国力!
印度自古是肥沃富庶的国度,印度河流域与尼罗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黄河-长江流域并列为全世界四大文明发祥地之一。古印度文明曾经诞生了全世界最早的大城市集群,无奈由于雅利安人的入侵,古印度文明毁灭,古印度的国民沦为贱民,受到入侵者的统治。直到现代印度,贱民阶层依旧存在。
印度气候高温★湿润,平原广阔,土地天然肥沃,开垦不甚费力,在很古远的时候即拥有大片优良耕地。直到现代,中国以三倍于印度的国土,即使将几乎所有能开垦的土地都开垦了,总耕地面积仍在印度之下。
可想这是一块多么肥的肥肉。海都汗国已经控制了辽阔的中亚,如果再拿下印度,国力有望与元朝拉平,甚至超越。
为了这么宏大的目标,海都汗国的兵将们摩拳擦掌。他们多数出身在以前的窝阔台汗国和察合台汗国,眼看着元朝扫东亚、金帐汗国扫欧洲、伊儿利汗国扫西亚,各得到极大的好处,自己却没有用武之地。现在终于也有大打出手的机会了,兵将们恨不得大汗及早出兵,带领他们南下印度,尽情抢劫掳掠,过上富贵发达的好日子。
海都却不是很急了。说实在的,快五十岁的人了,以往没有享过什么福,一旦享受上了,很难不有所沉溺的。
就像著名的刘备刘皇叔,志向何其远大,戎马大半辈子,坚韧不拔,历尽艰苦;可是到了临老的时候一旦有福享受了,也就差点儿把志向都给丢了。反而不如一直很爱享福的曹操,享福与追求大志从来两不误。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海都喝多了精酿的醇厚好酒,从此再也瞧不上带酸涩味道的浑酒;抱多了各族的美貌少女,从此一天也少不得女人。人生原来可以这样惬意,不枉处心积虑打下了这个幅员辽阔、物产丰饶的大汗国。以往只关心军戎,现在也开始关心各地的美酒佳肴、各地的美丽女人、各地的奇珍异宝、各地的新鲜玩意……海都开始有了幸臣,也就是专门帮着大汗打听这些、搜罗这些的人,尽管不会打仗也不会治国,他们的地位却在不断提升。
有一天,几个幸臣陪着大汗玩乐。一人说起来:“大汗的帐宫,似乎还不够壮丽。美人儿也不够多。”另一人附和:“是啊!大汗的武力,可以和成吉思汗相提并论!也应该拥有像成吉思汗那样的四大帐宫才行!”又一人说道:“我听说,伪汗忽必烈的皇宫可大了!美人儿可多了!祝大汗早日擒拿伪汗,将他的皇宫并了!”
海都喝得酒酣耳熟,摸摸光光的头顶,哈哈地笑。这副体统,在众将面前从未有过。幸臣们个个前仰后合,坐无坐相,众将没有一个敢这么放肆。
忽然又有人说起:“你们听说了吗?那个炎汉国王新纳了几个妃子,生得都是极其美丽!”另一个家伙摇头晃脑:“听说了啊!有阿塞拜疆的公主,有突厥的两母女,还有不知道哪里来的两姐妹,个个白白嫩嫩,美得像天上的仙女一样!”
原来,赵矜为了让国内风气开化一些,不要搞得那么保守,就自己做榜样。内宫的妃子们并没有那么严厉的宫禁,可以出外游玩、抛头露面。这样,免不得会被外人看到。包括本国国民、来往商人,还有……海都汗国派到炎汉的探子。
被本国国民看见还好。被各国商人看到也行,他们羡慕和讴歌,都说炎汉国王很伟大、很有本事也很有福气,这样也算增加了赵矜的知名度,能令各国人对炎汉心存向往,更乐意往炎汉经商和移民。并且,他们传开了与炎汉王宫相关的事情,成为各国流行话题,有助于销售炎汉来的商品。
不过,给海都汗国等各个国家派到炎汉的探子看到,可就有些麻烦了……
在听到幸臣们议论炎汉王妃们的美貌,海都不禁怦然一动。以前金帐汗国的美女之多之美,可不在元朝之下,而且金帐汗国的地盘正处于东西方交汇处,美女种类更多。海都在杀死默阔帖木儿之后,得到了默阔帖木儿的从征妻妾、侍女一大堆,成为如今海都后宫的主要组成部分。想想,新城王宫应该有更多的美女才是!
“那阿塞拜疆公主,好像叫做朝慕依拉,她的母亲可有名啦!”
“啊哈哈!我也听说过!好像是以前巴格达的脱衣舞娘嘛!”
“出身是波斯艳奴哩!”
“不知道这小公主是不是学了她母亲的脱衣舞?”
幸臣们垂涎三尺地谈论着。海都听得一边摸头一边哈哈大笑,满心的欲望在飞涨。
幸臣们又说艾婀丽珂母女,他们加油添醋,都说赵矜把这两母女一起纳了,十分销魂。海都也不管他们说的是真是假,只觉得十分艳羡,问道:“三十多岁的女人了,真的还嫩得跟小丫头似的么?”
“是啊!是啊!见过的人都说,那真是美艳极了!”
“难怪突厥人、车臣人都拼了命抢她啊!”
“嘻嘻……抢了她都给她下种让她生孩子,那生的是一个接一个啊!”
“最大的女儿,就是现在这个小妃子,那是一样的风骚啊!”
幸臣们七嘴八舌,都喝得醉醺醺,谈吐越发肆无忌惮了。
海都欲火中烧,真恨不得马上杀奔过去,把炎汉的美女们都抢过来。
幸臣们又说:“这些都不算什么!真正绝美的,还数那对姐妹啊!”
“是啊!是啊!”
说着说着,几个幸臣已经先后醉倒了。海都酒量极大,意识仍存,想要听他们再说下去,可是都已经说不了话了。海都想想,百闻不如一见……内心萌发了想要迅速吞并炎汉的巨大欲望。
人的心思是会悄然转变的。先前海都冷静考虑,觉得应该先南后西,拿下印度再伺机消灭炎汉不迟。现在经过幸臣们的撺掇,海都忽然觉得先拿下炎汉也不错。印度很富庶,不过,那儿的美女嘛……海都也得到了一些,却对于大嘴巴、棕肤色的印度美女并不怎么热衷,想想,还是炎汉那边的美女更好……
当然,海都好歹是个老谋深算的君王,并没有尽信幸臣们的话,于是自派了得力的探子,去到炎汉首都打探,看看赵矜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多那么好的美女。
(待续第七十七回:家藏娇妻惹人妒,命里亲夫恨入骨)
第十卷:《罗斯之役》
第七十七回:家藏娇妻惹人妒,命里亲夫恨入骨(上)
在西方,妇女喜欢抛头露面,展示美丽。男人习惯以自己的母亲、妻子、姐妹、女儿美丽为荣。在中国则相反,妇女一般不抛头露面,这是因为“家藏娇妻惹人妒”之说。这说法却也有理。
色之迷人,甚矣!为了争夺美人引起的斗争,在历朝历代可不知道有多少了。一般的平民百姓,家里要是有个漂亮老婆,给权贵看中,往往就是家破人亡的根源。哪怕是权贵,也得当心自己的老婆给人看中,给自己引来杀身之祸。
赵矜不管这种说法,只想打破封闭保守的风气,因此妃子们不但可以自由出外,而且出外并不加遮掩。
海都的探子来到安汉府,一个一个地打探赵矜的妃子,没费什么力气便打探清楚。
丽妃艾婀丽珂活泼好动,经常骑着赵矜赐给她的宝马王城丹辇出宫蹓跶一圈,有时还会带上她的母亲吐尒罕乃——探子惊了,果然好美丽的母女俩个!女儿明媚,母亲深沉,各有各的美,而皆丰满白皙。有时艾婀丽珂则会带上她的同母异父妹妹殊珠珂,欺负她,甚至在闹市中弄得她哇哇大哭,以兹报仇。市民侧目,探子亦惊。艾婀丽珂快活地笑起来,尤显俏丽。殊珠珂亦是个美人胚子,雪白粉嫩,被姐姐报复而不能反抗,委屈的样子很好玩。
御妹公主赵杏、赵萍与怀妃维尤伊、雅妃卓琳雅宾娜往往会成群结队一起出外。赵杏、赵萍都是尚未婚配的青春少女,巧笑倩兮,巧目盼兮,令遇见她们的男人多有神魂颠倒者。有的馋涎欲滴,斯文扫地;有的犯了相思病,痛苦呻吟。因此男人们都互相告诫,若遇公主出外,切切不可去看!看了便会想娶,可是娶她们谈何容易!大王仅剩这两个妹妹未嫁,必须是大有本事的功臣,方才有福消受。一般人徒惹相思,只能黯然伤身。维尤伊是个小女人,娇小单薄,别有一种美态。她不张扬,不夸耀,是个懂事的女人,虽然不是太惹眼,亦有她自我的魅力。卓琳雅宾娜是个大娃娃,时年十二岁,深受妃子与公主们宠爱,给她金装银裹,打扮成雍容华贵的小公主样子,既俏又萌,人见人爱。
贤妃苎玉贞几乎每个清晨都会在宫前广场上与缇骑校尉们锻炼,英姿飒爽,十分动人。以至于带动了国民的晨练热潮,每天总有那么一大堆人不惜跑上几里、十几里甚至几十里,来到宫前广场转一圈,一睹贤妃娘娘与缇骑官兵的风采。探子也混在人群中跑了几趟,见到传说中的炎汉贤妃果然武艺高强、容貌姝丽,是个不可多得的戎装美人。顺便还见到陪练的阔阔甘、也黎花真、奚孔雀等女将,还有女兵们千骑奔驰发劲弩的场面,探子真是目瞪口呆!炎汉大王想必极度崇尚武力,把女兵女将都训练得如此出色。
惠妃柳蕙娘、慕妃朝慕依拉平时并不出宫,无法目睹,只能听说。炎汉国王开国之初,在默阔帖木儿留下的美女如云之中,仅选了蕙娘为妃,这么说来,必是大美人无疑。朝慕依拉早在阿塞拜疆做公主时便有美名,列国多闻,传说这位公主娇美聪慧,并且舞技出类拔萃,不亚其母。其母生前可是与埃及女苏丹舍哲尔齐名的绝世艳奴,倾动西亚各国君王贵族。探子觉得这样的女人绝不会是泛泛之辈,报告大汗只管往好里说,大汗越高兴,给的奖赏会越高。
探子正为自己硕果累累的打探成果而得意,准备回去报告,不料又机缘巧合,见到了淑妃苎玉香出宫上香的场面。
苎玉香嫁给赵矜之后,和合美满,与诸妃嫔相处皆好,可谓尽善尽美,就只有一个心愿了——早生贵子。因此她要郑重上香礼佛,答谢这一番恩赐,并求送子观音保佑,让姐姐早日生一个健康强壮的儿子,自己则要一个可爱乖巧的女儿!
这么想是因为阿娇阿奴姐妹一体,阿奴希望姐姐正位为后,生下儿子将来即是太子。所以第一个孩子呢,无论如何都希望姐姐生男孩,自己来生女孩,就很圆满了。至于以后呢……当然是再接再厉,多多益善,生个子孙满堂!想是这么想,可是求菩萨不能太贪心了,先各要一个吧!
蕙娘十分支持玉香的想法,亲手给她梳妆打扮。玉香穿起汉服亦十分漂亮,蕙娘边帮她穿戴边赞赏不已,其乐融融。忽然蕙娘说道:“哎呀!我差些儿忘了,大王有两箱子奇珍异宝,托我收着。里面多有绝世罕见的首饰,堪称妹妹花容月貌。妹妹且随我来。”
于是宫女们簇拥着蕙娘、玉香,来到宫中的宝库。只见偌大宝库,外厅几乎空空如也。原来赵矜不爱奇珍异宝,起义之后陆续拿出去卖给商人们,换成金银,作为军费,或者用来收购粮草、牲畜、奴隶、原料,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国力。
众女一个一个厅子经过,不是全空就是大半空,金帐汗国数十年累积的珍宝都给大王变卖得所剩无几。玉香看到这个样子,暗暗敬佩,心想:“矜哥哥不好奇珍异宝,致力振兴国家,阿奴也当效法才是。”
直到最里面的一间密室,才终于见到满屋子璀璨夺目的宝贝!这些就是赵矜在新城郊野搭救六女时顺带捡到的两箱珍宝,里面数百件稀世珍品,件件价值连城!无怪乎当时两个贵官宁肯命也不要,都不肯抛弃两口箱子。
这两箱珍宝陈列出来,只见珍珠盈寸,璧玉无瑕,宝石璀璨夺目。更有良匠精制的各种饰物,材料和工艺双绝,堪称无价之宝。
苎玉香最喜爱美丽的事物,对于珠宝首饰很是了解,一见之下,十分惊喜,看看这件,看看那件,流连驻足。忽然看见一物,不禁黯然神伤。
蕙娘先时看着玉香欢喜的神色,自己也欢喜;这时见她不乐,忙问道:“妹妹怎的面有忧色?”
玉香悲叹道:“这不是我每故国大理国的国宝么?相传是澜沧江底取来的龙珠,历代皇后所佩。怎的来到此处?”
只见这珠非金非玉,直径约两寸,白中透紫,闪闪发亮,果然是世间绝无仅有之宝。
玉香看了一会儿,又道:“相传此珠又会夜明,绮丽多彩。”
蕙娘点头:“是。妹妹果然识得。”
原来默阔帖木儿曾受忽必烈许多赏赐,这颗相传是龙珠的绝世珍品夜明珠,是忽必烈早日灭大理时所获。大理国向来以多宝著称,不料积了数百年珍宝,一下子荡然无存,宝珠如今流落到万里远方。
蕙娘见玉香感伤莫名,温情款款地劝解道:“妹妹莫要悲伤。你知道,世事无常。人且如此,何况物件?”
玉香蓦然开悟,忙道:“姐姐点拨得是。”
蕙娘笑道:“此珠也该与你有缘,来,我为妹妹缀于冠上。”
玉香连连摇手:“龙珠至宝,我非皇后,怎宜佩戴?折杀我也。”
蕙娘执玉香之手,微笑道:“世道衰微,至宝蒙尘,便是鞑子后妃,亦得佩戴,妹妹又有何不可?再说,妹妹不配,天下谁配?不是我夸奖妹妹,天下如你这般的美人儿,姐姐半生也未见一个哩!”
玉香害羞,低头不语。蕙娘便为玉香缀上龙珠。至宝配至美,相映生辉。蕙娘一看,想起一事,不禁抿嘴而笑。
玉香很少见到蕙娘这么开心地笑,奇道:“姐姐你笑甚么?”
蕙娘欣然说起:“我笑大王曾带我来看此珠,爱不释手,便道:‘这珠是不卖的,这些珍宝都不卖的!’想想又道:‘这样罢,留下来应急也好,如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