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甲申天变-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成一个又一个任务而已,有什么好激动的?
    或许这也是所有老兵的一个通病:战斗的久了,也就不把战斗当回事儿了。
    不过每每摸胸前贴身珍藏的信件,心里还是要激动那么一阵子。
    素纸上满满的都是蝇头小楷,整齐煞是好看,连信纸都是拿香熏过,不用放在鼻子底下也能嗅到那种暖暖的香气。
    虽然名字是鲁识字,可事完全相反,鲁识字根本就是大字不识一个,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
    刚到这封信的时候,还真想不起是何方神圣才会给自己这个不识字的粗人写信,好话说了一箩筐,求爷爷告奶奶的找遍了认识的人,好容易找到个读书认字儿的,才明白是怎么回子事情。
    来是救人的来信。
    林千金。
    一想起这个女人,就想起当日淮扬血战大运河畔地惊心动魄,还有花船上那个如花似玉的美貌女子。
    “淮扬义举,大运河畔,自舟船初识,感壮士雄伟,每一思及心中如醉。然伯牙之弦,徒思山水,夕云黄树,枉顾秋风。自船间一=:,再无缘得睹壮士虎威,思之切切。”
    “满拟江南平定,能有一晤之情,然壮士迟迟不至,心中怅怅,怨又何如?”
    “欣闻有壮士鲁者举大义于圣人门前,拯妇孺于山东之地,举国欢腾,万众齐沸。方知勇士胸怀之广肩头责任之重,非一风尘女流可留之万一。”
    “妾本出身风尘,厮混于青楼,实不敢有玷污明珠之念。然一面之后,竟生三秋思忆之苦,每每念及曾于勇士有此一缘,已是十生之幸,虽参商不见子午难逢,心中足矣。”
    “想勇士出生入死,取义成仁,自有天神保佑,谅亦无恙。虽知天道如此,终难免心中挂怀。”
    “牛郎织女一年一逢,金风玉露一朝一会。妾等卑贱之人早扫篷门待之久矣,若勇士不得闲暇,宜遣书前来,以解回肠九曲之衷。”
    “勇士行伟丈夫大业,实不忍耽之误之,然勇士鲁者一日不至,则难闻心睹面,妾等一日难安心思绪,祈怜之。”
    “临书依依,难表心怀,易胜翘首,千万珍重……”
    落款儿就是林千金。
    如此文雅言辞,就是当着鲁识字的面儿大声颂出,他也不知道是怎么个意思。又央了人一句一句的详细解释,直到人家笑着说:“你小子好福气,这是人家姑娘看上你了,等着见面呢。”鲁识字这才明白过来:敢情是那位美貌的姑娘求爱之书信,不知不觉当中,自己就成了才子家人故事里的男主角了。
    一想起这个,一想到在遥远的江南有个姑娘在思念着自己,鲁识字就兴奋睡不着觉,整宿整宿的睡不着。就是好不容易睡进去了也能做着美梦笑醒。
    心里那个美呀,就别提了,整天整天都是笑呵呵的。恨不得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这事情,可又怕人知道,那股子劲头儿到底是怎么个滋味儿,也只有鲁识字本人能够明白。
    一次又一次的找人念这封书信,直到念的人也烦了,直到鲁识字地军饷都变成了请客的酒肉,直到一个大字也不认识的鲁识字能把这书信地内容倒背如流,这才小心的把书信贴身珍藏了,再不肯轻易示人。
    因为怕被自己的汗水弄脏了书信,鲁识字还特意弄了块子蓝色的粗布,小心翼翼地把书信仔细包裹好了,揣在胸前,片刻也不离身。
    看到鲁识字如此的走火入魔,也就有好心的弟兄提醒:什么叫风尘?什么叫青楼?你知道不?就是那种不要脸的女人,就是那种脏地方。这种女人是信不得的,都是逢场作戏罢了,可不敢当真。你小子都是七杀营的营官了,名天下地英雄,找什么样好人家的闺女做婆姨都有人抢着提亲。你要是和这样地女人牵扯上了,一辈子的名声可就都毁了……
    就为了这些弟兄地好心提醒,鲁识字好几次就和人家打起来:“你知道个屁,人家这姑娘的好,我都亲眼见过地,你们知道好屁,知道个屁……”
    一来二去的,也就没有人再理会这事情:你鲁识字爱想这种女人,你就想去吧,又干别人什么事情了?懒得搭理你!于是。
    每当夜深人静或者四下无人的时候,鲁识字才把这书信取出来,小心在意的看着信纸上那些自己一个也认识的娟娟字体,时哭时笑,如疯魔一般。
    也有以前的兄弟嘲笑鲁识字是没有见过女人的夯货,被人家这么一封书信就弄的心智全无。可鲁识字不在乎,根本就不管别人是怎么看的,依旧故我。
    鲁识字可是赴死军中的精锐,又是七杀营的营官,这等事情迟早被忠诚伯知道。
    自从李四知道事情以后,果真就把鲁识字叫了过去,单独谈了这事情。
    时至今日,鲁识字依旧记的忠诚伯的言语:“喜欢什么样的女人,那是你自己的事情,只要和打鞑子的大事无碍,管他什么狗屁的张家长李家短?出身青楼怎么了?当年的梁红玉也是出身青楼,打的也是鞑子的祖宗,我李四敬佩的很。你要是无心,那就罢了,你要真有这个意思,就象个爷们那样,去南都看看人家去,我支持你……”
    有了李四的支持,鲁识字就算是吃了定心丸,心里也就踏实了,又央着李四给林千金回了一封书信,这才安下心思来到归德。
    鲁识字是打定了主意的:“南都,花子巷,林千金,等这一仗打完了,说什么也要去看看。”(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idiancom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正文 第160章 潸然泪下
     更新时间:2009…10…23 18:23:34 本章字数:10997
    了配合朝廷的扬州战役,同时也是为了扫清淮西北部子,更主要一点就是为了河南主战场牵制更多的敌军。赴死军这边出动了两个天干营和六个地支营,还有以孔有德为首的弓箭营,阵势摆的不小,各种准备也做的足足,就等着一声令下好开打呢。
    作为北线主力的淮扬军,兵器都不知道擦了多少回,一个个摩拳擦掌就等着收复扬州告慰史可法在天之灵呢,偏偏就是等不来攻击的命令。
    别说是赴死军这边,就泗州等地的准备挨打的新附军也着急的不行。投降举义的事情早就商量好了,就等着赴死大军一压上来,这边好动手格杀满洲兵然后献城呢。可一连就是好几天过去了,屁大点儿的动静也没有。
    难道这行军打仗还真的要等什么黄道吉日?
    李四这边也急着呢。
    北线这边不开,西线的主力也就不好展开。这呜洋呜洋的大军是这么好耽搁的么?每天人吃马嚼往来调动就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进攻,讲究的就是一突然性,再这耽搁着,士气下降先不说,敌人的准备也就愈发充足了。
    可朝廷那边都催了三回,是说还没有准备好,还要再缓几天。
    这么一闹,李的火气可就真的压不住了,他娘的这种事情也能缓得?
    “告诉杨廷麟,三日之内,再不发动击,我就单干了。
    ”
    杨廷麟好歹也是个知地。还能不明白兵贵神速地道理?
    可朝廷里地大军拼凑出来地。各部地人员都有。杨廷麟能够直接指挥地就只有最近编练地新军。新军里头。中下层军官都还没有凑齐呢。这就要仓促上阵。需要做地事情实在是太多。
    人员地调度或许还可以克服。关键这次大战完全就是李四挑起地火头。朝廷里是不得不有所动作。这么仓促地事情。事先有没有准备。尤其是这种渡江强攻地战役。千头万绪所需物资极为繁杂。所有地这些军资军械尤其是渡船。不是说句话就能有地。
    杨廷麟比李四还着急呢。
    可着急也没有用。你就是急地上了房跳了梁。就有军资军械了?
    李四那边象催命一样。已经催了好几回了。杨廷麟也理解李四地焦急。毕竟人家地大军已经开出去了。再不开打各方地损失就不是一个小数目。
    可要是只有李四催也就罢了,朝廷里边比李四催地还厉害,仿佛陈兵战前的不是李四,而是朝廷里的那些官员一样。气的杨廷麟都想把那些官员揪出来狠揍一顿,尤其是到了气不过的火头儿上,真想就撂下挑子不干了。
    可杨廷麟终究是杨廷麟,顶着各方的压力和催促,也得耐住性子,嘴上地大燎泡起了一层又一层,还得把一项项准备安排下去,尽量把纰漏减到最小。
    强行渡江,准又不周全,这胜负之数可就不好说了。偏偏屋漏偏逢连夜雨,李四那边也等不了,叫嚷着再不开战就要单干。
    李四既然说的出,就一定做地到,杨廷麟最怕的就是这个。要是李四真不管不顾地自行其事,这扬州大战可就真成了赴死军唱独角戏了。
    尽管知道如此这般就渡江作战肯定不会有多大的战果,杨廷麟还是咬着牙给李四做出了“三日后总攻”地答复,同时暗示李四“朝廷这边不要有太多指望,赴死军要做好增援准备”。
    只要有赴死军在旁边策应着,杨廷麟并不是太担心会有什么极其严重的大败。因为他太熟悉李四了,虽然个大明忠诚伯和朝廷里有点隔阂,可也不会做出隔岸观火的勾当来。朝廷好不容易凑起来的这点军队,这可是小皇帝的脸面和倚仗,真要出现了什么三长两短的危险局面,赴死军也会过来增援。
    要不是有赴死个撑住了后腰的天下第一强兵,杨廷麟绝对不敢领导这场渡江战役,而且还会极力阻止朝廷这种好高骛远而又不切实际的举动。
    不管怎么说吧,也管有没有准备好了,反正是调动频繁人喊马嘶,一派大战之前的景象。
    就因为这次还没有开始的大战,朝野上下也实现是第一次空前的团结。
    以前和老东宫们素有不和的东林人也不找这些元老的麻烦了,纷纷把目光投向长江。主战的调子喊到了天上去,一个个赤头白脸的声嘶力竭,好像不这么喊就是国之奸佞民族败类一般。
    也有些个更加热切的学子,在大街上断指为誓,发下什么“王师不胜则纵身长江”的誓言。
    更有甚者,把王师北伐的进军路线都安排好了。“先取淮扬,再下淮北,席卷山东,攻克两辽,直捣黄龙一战而定乾坤。”
    持这种论调的还不在少数,这些读书读的热血沸腾的学子们分明是要把建州女真的老巢也端了,想着把鞑子一网打尽呢,谁还记的什么长城要塞和山海雄关?仿佛只要他们一句话,这些地理上的险要所在就凭空消失了一样,仿佛只要他们这么一喊,就能让那些连闯军都怕的大明朝官军就会成为天兵天将。至于后勤如何保障,这些军资从哪里争取,谁还理会那些呀?打的热血沸腾就可以了嘛……
    要是大行崇祯皇帝在九泉之下听到这些荒谬到家的论调,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朕做了十几年的皇帝,刚刚才知道打仗是不用后勤的,早知道这样,李闯和鞑子我早就收拾了,还会有今天的局面?
    朝廷的军队到底准备的怎么样了?这场大战又应该怎么去打?兵力如何调度,粮秣后勤如何补给等等这一切实实在在的问题其实根本就没有多少人关心。面对这场即将展开的大战,好像是一场狂欢一般,绝大部分人都投身于这场狂欢之中。
    大明朝退缩的太久了,这种主动出击的进攻姿态是上上下下期待了很久地事情。在人们的眼里,如今圣君在位,又是刷新鼎革,如今又摆出主动求战收复故土地架势,下面的那些兵啊将啊的就应该用命死战,只要军队用心了,打败小小满洲还不是易如反掌?
    正是这场南都的集体大狂欢,使得很多小的可以忽略不计地狂欢愈发被忽略了。
    而御道东街钱府的小小狂欢就是中的一个。
    谁也没有注意到,仿佛根本就不值得注意一般,以前地吏部尚书钱谦益钱老大人在丢了官职之后,再次被朝廷启用了。
    当然钱大老爷再也不可?出任方面大员,而是担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角色:礼部郎中。
    按说郎中好歹也是个正五品了,虽然和以前尚书的宝座是没法儿比,可也不算太寒酸。尤其是新朝初立,东宫老人们把持了各部要职,很多官员都在降品级的大背景之下。五品官虽然低了许多,可也不算是太低,勉勉强强
    站立于朝堂之上,只不过上朝地机会少之又少而已
    因为钱大老爷的这个礼部郎中和别的郎中不同,主管的是祠祭清吏司。执掌吉礼、祭祀、丧葬、大臣赠谥这一系列的事情,顺便儿管管僧道、阴阳啊法会呀什么的,要是皇帝心血来潮想问个吉凶卜这些神神叨叨地东西,这个郎中也能派上用场。
    新皇早就登基了,除非再等到新皇册立皇后的时候,否则钱大老爷基本就没有上朝地必要了。
    即便是这种清闲的不能再清闲地职位,也是李四的人情换来地。钱谦益本来就是弘光旧人,就是刷下来也在情理之中,绝对不可能担任哪怕有一点重要性的职位,给这么个可有可无的闲职,也是看了李四天大的面子。
    要不然,钱大老爷这辈子的别想着再入仕途了。
    可钱谦益钱大爷还是欢喜的很,深谙官场规则的钱谦益做了半辈子的官儿,比这小的多的职位也做过,起起落落的事情经历的多了。一时低沉不算什么,关键是不能被“扫地出门”,只要还在这个圈子里混着,就有崛起的机会。最怕的是被彻底清扫出去,那可就是真正的灾难了。
    其实钱谦益心里明白的,就算是自己的官职没有丢,尚书的位子肯定也保不住。在这样的重要职位上,姚明恭这样的东宫老人,在皇帝还是太子的时代就跟着的,肯定比自己这个弘光旧臣更有本钱。就是同在礼部为侍郎的方逢年,也是跟着小皇帝从北都一路辗转而来。这些人这么一顶替下来,自己能落下个从三品的官职就已经是极限了,很大的可能是连从三品也保不住。
    如今歪好是正五品,差的也不算太多,虽然是可有可无的闲散职位,也要紧,只要眼光好知进退,升上去也只缺少一个机会而已。
    尤其是在眼前这种大战在即的景之下,只要勤快些,时不时的大唱几句主战的高调,机会还是有的。
    钱大人好歹也是官场的老油条了,自然知道什么时候唱高调才有最好的效果。
    如今满世界都在战,就是街上缝穷补破衣衫的老婆子都在说着“打鞑子”的话题,这个时候自己喊的再大声也不会有人听见。
    那些满嘴喊战的学子们,其实都是儿,他们知道个屁?真正的高调可不是这么唱的。
    要想唱高调,就得先等到场子里安静下来,那时候振臂一呼,必然是满堂喝彩,那才是真正的高调呢。
    至于现在,才懒得和那些不知道仨多俩少的学生打混混儿呢,在家里享福才是最要紧的。
    因为心情大好,兴致也高,连画了两幅《雪石立竹图》,又即兴配了诗词,借以抒发自己如寒冬翠竹一般的执着和气节。
    那柳如是也是个知情知趣儿的,赶紧说道:“老爷胸怀便如这翠竹一般,虽历风雪而不摧,经严寒而不屈,其中气节颇有古贤风骨,奴佩服的紧了……”
    “佳人相伴,书画相娱,人生乐事,莫过于此……”看着身边娇艳美妾,钱老大人又刚刚行了儒雅之事,难免有了风流的心思,一把将柳如是揽在怀里,肆意轻薄。
    柳如是满面娇羞,欲拒还迎的半推半就,说话都带着喘呢:“老爷莫如此了,这青天白日里的,让人看见可就难堪地很了,待到晚间妾身再侍寝床前,必让老爷舒畅痛快……”
    “夫妻之事,人伦大礼,圣人都是么说的,还分什么昼夜?”郁郁了这么多时日地钱谦益哪里还等什么晚间,腹中欲火上撞,搂住娇妾就是扯裤子亲嘴儿,吮咂有声的说道:“今日老爷也发一回少年轻狂,尝尝美人柔手段,床榻之间早就厌烦了,还是就在这文雅书房有兴致些……”
    只听得柳如是似乎尖叫了一声,却也不敢叫的大声……片刻之间,已是十分的云情雨意,几许花香几许水汽,其中乐事非笔墨可书。
    就在钱大老爷与美妾行云布雨之时,前方战鼓终于敲响,酝酿了良久人们也等待了良久地渡江北伐终于拉开序幕。
    这样的战役已经没有什密可言,当然也就没有了突然打击的效果。
    朝廷地北伐大准备的太久,当然那边的清军也在准备。一向被江南视为天堑的长江,这一次反而成为了清军最大地优势,成为王师进攻的最大障碍。
    尽管在进攻点的选择上杨廷麟已经是煞费苦心,可这几百年来,长江就在不断的侵蚀北岸(扬州大战中已有交代,当时的长江江面比现在要宽阔的多。),即便是在最狭窄地带,也不是说句话就能过去的。
    这一战关系到朝廷地脸面,更关系到新朝的民心士气,既然已经发动,就是有进无退。万一要是失利,他杨廷麟就成了国朝最大地罪人。
    所以从开战之初,杨廷麟就上了最前线,在先导部队展开之后,就在江边坐镇指挥。
    朝廷刚刚编练的新军是个什么样子,杨廷麟比谁都清楚,根本就不敢拿这些建制尚不完整地队伍作为渡江先锋。而是把卢九德的京营作为第一波力量,抢先渡江。
    不管怎么样吧,卢九德这个无根之人总算没有让杨廷麟失望,京营的弟兄们也表现的不错,乘最好的舟船放的江中,奋勇争先,总算是把局面打开了。
    江北的蒙古旗早就前压,死死的扼住长江和大运河的交叉口,更是在各处布置大量弓箭,修筑炮台,分明就是“候君久矣”的意思。
    京营征集的九千人马可全都放出去了,人家卢九德就在江心一无名沙洲上指挥作战,也算是在战斗第一线了。
    这样的渡江方式摆明了就是拿人海去填长江的架势,京营还没有登陆就已经付出惨重代价。京营使用的两百多条大船当中,就有三十多条被击沉,船上的士卒无一例外的葬身鱼腹。
    在滩头建立据守阵地的战斗肯定更加惨烈,人家清兵都是以逸待劳,又早就修筑了各种简易炮台和箭塔。只要靠近,那伤亡肯定就是海了去了。
    卢九德的江心指挥点距离杨廷麟所在之地也不过一千来多的距离,传令的快船疯了一样的往来穿梭。
    “卢节军急求增援,急求增援……”传令兵也急了,对着杨廷麟声嘶力竭的大吼。
    前边京营的弟兄们冒着敌人密集如雨的箭矢和炮石苦苦支撑,每眨眼的功夫,就有人血撒长江滩,要说不急就纯粹是扯淡了。
    前边京营的队伍已经过去了几乎一半,剩下的一半还在江中奋勇靠前,每时每刻都有壮士葬身水底,总算是在那边开辟出一小块儿登陆场,正是大举进军的绝好时机。
    “新,全体渡江!”
    朝廷的新军是杨廷麟亲自选拔训练,虽然还不算是
    正意义的军队,可也算是杨廷麟一手打造,这个时好。
    只要过去帮卢九德把阵地稳固住了,也不求有多大的战果,就可以等待后面的黄部渡江,就能和鞑子在陆地上展开大战,整个渡江战役也就算是完成了第一个阶段。
    “大人,弟兄们要求换乘大船,那些小船连个筏子都不如,这风高浪急的,要是出了事故……”手下的千总高叫着:“还有一点儿,弟兄们的开拔银子可是杨大人许下的,眼看着弟兄们就要给朝廷们卖命了,连个银子角角儿也没有看到……”
    杨廷麟愕然。
    这千总在新军里头也算是高级军官,怎么还在这个时候说这些狗屁啷当地事情?
    “渡江,给我渡江,管什么事情以后再说!”杨廷麟也是真恼了脸面。
    人家卢九德的京营都过了,舍着命为他杨廷麟打出一个登陆场,这里头有多惨烈就不必说了。要是新军增援不上,坐失如此良机不说,京营地精锐们可就危险了,增援的就是迟缓几个时辰,京营全军覆没都有可能。
    千总可不管些,京营的死活是京营的事情,大伙儿当兵就是为了拿饷吃饭的。这眼看着就要提着脑袋上阵了,怎么说也不能黄了银子地事情吧。
    “杨大人,银子的事情可耽误不得,不然您再给朝廷说说,赶紧把银子分发下来,弟兄们也好踏踏实实的为国出力呀,您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是这么个理儿啊,皇帝不差饿兵呢!”
    几个千总也跟着哄。
    “来人,”杨廷麟又气又恼,火嘟嘟地都了脸面,唤来亲兵:“拖出去,斩了!”
    四个亲兵架住那位千总大人就往外拖。
    也别说,那个千总大人还真有几分光棍儿的气概,不住口的大骂:“好你个杨廷麟,拿这一套吓唬老子,老子当兵打仗的时候,你他娘还不知道在哪个旮旯里玩儿尿泥呢,我家兄弟就是吏部地侍郎,我爹就是中枢的参知政事(在明早期,曾去了这个官职,兴武朝再启,考据党退散),你敢动老子一根鸟毛试试……”
    四个亲兵架住千总,就是不往外拖,不住拿眼色看着杨廷麟,似乎是在询问这场震慑武官的把戏是不是可以收场了……
    其他的几个千总也有模有样的求情,无非是“冒犯大人虎威,容戴罪立功”之类的陈词滥调。
    杨廷麟那个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