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甲申天变-第1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月中旬,北边草原上的大混战忽然就出现了变数。
已经四面楚歌的科尔沁蒙古集中力量,击败了楚虎的喀尔喀主力。
虽然是退出去两百多里,而且主力一时很难收拢起来,可喀尔喀首领楚虎大人并不担心。因为喀尔喀人强有力的盟友赴死军已经进入了草原。
科尔沁的主力都被喀尔喀吸引到了北方,其内部早就空虚到了可怕的地步。以赴死军的战斗力,对付根本就来不及回援的科尔沁本
本不必劳心劳神的下多大力气,只要走过去,就能之斗的科尔沁。
所以喀尔喀各部根本就不担心,也不着急扳回这一局,而是不远不近摆出一个对峙的姿态,等着看科尔沁的笑话。按照赴死军的进展和科尔沁的空虚计算,用不了三五天的工夫,刚刚取胜的科尔沁人就得火烧屁股一样的往回跑。到时候,喀尔喀的勇士只要追着打就是了。
让所有人都没有想的是,科尔沁根本就不大理会赴死军的北伐之师,连最低限度的防范都没有做。而是继续往北边派遣兵力,死死的盯住喀尔喀。
当赴死军深入的时候,科尔沁投降了!
科尔沁内部也有细分大的科尔沁部族其实就是由几个大小不等的部族组成。当科尔沁所剩无几的武装部队还在北边的楚虎互相对峙的时候。这些大小部族的王爷、旗主已经和赴死军把酒言欢了。
在包括科尔沁被的绝大部分部族心里,其实并没有一个很完整的投降概念。
在当时的各部心中,投降实和结盟差不多,远远不象中原那样把投降看的多么重要。尤其是对赴死军的投降,也没有什么好羞耻的,要是脸皮稍微厚一点儿的话,都可以直接理解成结盟了。
就算是投降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嘛。肥美的牧场还是科尔沁人的,成群的牛羊也没有更换主人。不管是草场还是河流,都是大草原上固有之物,是长生天恩赐给蒙古人的。这些东西谁也带不走。
不管赴死军有多么强,他们也不可能真正的占有这广袤的大草原,大草原永远是属于蒙古人的。
现的满清已经是完了,与其和满洲人一起灭亡,不如和赴死军结为同盟。其中的利益就不必说了,最关键的是可以让科尔沁各部渡过眼前的危机。
蒙古人最大的人从来就不是什么外人,而是自己人。
尤其是对于现在的科尔沁各部凶残的敌人根本就不是什么赴死军,而是虎视眈眈的喀尔喀及其盟军。
赴死军这样的力量永远都是一个过客,他们来这里的根本目的还是击败两辽的满清。只要科尔沁人转变态度,更换一下盟友能把赴死军这个敌人变成朋友,还能用草原上的物产换来中原的产物。
可喀尔喀不同楚虎就是要灭亡科尔沁,把所有的成年男子杀光,然后把女人和孩子化为他们的奴隶,霸占科尔沁人赖以为生的肥美牧场,抢夺部落里的牲口、焚烧各部的帐篷……
科尔沁其实已经很虚弱了。
满洲抽调丁壮逐渐蒙八旗,吴克善又把轻骑兵葬送想关内。之所以不计代价的抵抗喀尔喀来是为了再看看风向,再者就是包围属于自己的东西对不能把草原让给喀尔喀。
草原上的内战远比外敌更加惨烈,根本就是亡族灭种的争斗是草原上的传统。所以科尔沁人宁可全部战死在喀尔喀面前,也绝对不会退缩。
但是赴死军一来不一样了。
很轻易的应允了科尔沁的条件,同意他们投降。
赴死军再次前进两百多里之后,终于进到了科尔沁的核心地带。
途中有科尔沁人的向导和马车帮忙,一到了这种大型的居住地,立刻受到极为盛大的欢迎。
宰杀肥羊,献上**酒,还有年轻的科尔沁姑娘翩翩起舞,满洲人最铁杆儿的盟友就这么轻易的成了赴死军的盟友,连最起码的战斗也没有发生。
最让赴死军士卒好笑的不是科尔沁的投降,而是他们的统帅程子栋。
一军统帅的程子栋怎么说也是个大人物了,尽管一再表示自己已经有一个老婆和一个小妾了,可还是做了科尔沁人的女婿。
这事情看起来好笑,可绝对没有什么值得发笑的。科尔沁中大的部落就有三个,控制着三镇六旗各广袤的地区。虽然能够战斗的丁壮都消耗的所剩无几,终究是一个很大的部族,联接南北的大族。按照大帅的意思,这种大型的部族不大可能真正消灭,能够招抚还是招抚为上。
“喀尔喀是坏的,赴死军是好的。”郭尔罗斯科尔沁的旗主喝的有点儿高了,本来就不会几句汉语,如今舌头都打结了:“咱们是一家人了,要是赴死军的勇士能够帮助我们郭尔罗斯科尔沁人把喀尔喀打败了,我就把另外一个女儿嫁给赴死军的勇士……”
政治联姻已经不再是一种手段,甚至发展成为一种风俗。可程子栋怎么也不可能答应这样的条件,喀尔喀还是赴死军的盟友呢,不可能为了科尔沁就转身去打,别说是再给一个老婆,就是再给一百个也不行:“楚虎大人那边,我会派人去说的尔沁和喀尔喀都是我们的朋友了,有些误会也可以到帐篷里来谈……”
如果赴死军说和的话,喀尔喀和科尔沁之间肯定会划分出势力范围,所虑者也不过赔偿牛羊的多少而已。
“杜尔伯特科尔沁的人没有过来,但是我们的朋友不必担心。我们早就说了,只要赴死军过去,他们会帮助我们共同的朋友起打建州人。”另一个旗主说道:“但是我们的朋友也要保证,保证我们的草场和牧民不受到伤害!”
“我可以代表我家大帅肯定这一点儿,刚才我已经说过了,草场对我们来说没有用,这里也不能种粮食。我们对草原没有兴趣,只要各部能够帮助我们拿回两辽,草原永远都是你们的。
”
一个脸色微黑的大辫子姑娘过来给程子栋敬酒,唱了一首很好听的歌曲,留下一把银柄的小刀,就转身而去。
按照当地的风俗也就是示爱的一种方式。
当天晚上,程子栋就带着银柄小刀钻进了这个姑娘的帐篷,品尝了草原上最肥美的“羔羊。”
联姻的关系确立之后,程子栋的军队性质也就变了。
各部的武装力量极其虚弱是想和赴死军一起作战,最多也就是象征性的意思一下而已。几天之后楚虎的错愕之中,程子栋这个科尔沁人的女婿就带队东进了。
科尔沁和喀尔喀之间已经由战争转为谈判,如何划分如何赔偿已经是蒙古人的家务事了。
二十多天的时间里,科尔沁三镇六旗已经改换门庭。
“科尔沁降了?”济尔哈郎的脑袋嗡的就是一下子,大正殿里的几个旗主一听到这个消息,都震的脸色发白。
科尔沁不可能挡住赴死军是所有都承认的事实。但是科尔沁广阔的空间就是无价的财富,可以迟滞赴死军的进展速度盛京方面争取时间。
现在好了,科尔沁集体倒戈了。
此一来势立刻就崩坏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科尔让满洲直面赴死军的威胁。若是赴死军按照大明朝关宁军的老路子走还有许多雄关要塞可以抵挡一下。可赴死军是从侧面来的,过了科尔沁就能直接把刀子捅在左肋上,可真是致命。
自从代善死了之后,爱新觉罗的势力已经大减,在很大程度上,八旗议政的制度都是由济尔哈郎主导。对于济尔哈郎来说,根本就没有力量去阻挡赴死军,唯一能够做到就是延缓灭亡的时间,期待还能有什么奇迹发生。
如此一来,赴死军起码决战的日程提前了四个月,就算是再有什么精妙的安排也用不上了。
刺杀李四,若是能够成果的话,肯定会引起赴死军内部的动荡,虽然和赴死军的决战依旧不可避免,变数也就多了,或许还有一点点机会。
很显然,这次刺杀行动没有成功。
不仅没有成功,而招致了赴死军的报复——把战争提前了。
“盛京是守不住的,现在撤还来得及,咱们往东北上撤退,赴死军的大军不可能跟进到深山之中……”
“慌什么!”济尔郎恼羞成怒的大吼了一声:“撤退还有什么用?赴死军从科尔沁那边过来,明显着不是要攻打盛京,而是要把咱们圈住,然后一点儿一点儿的收拾。跑进深山就能够安稳么?赴死军要是围剿的话,进山反而更惨!”
“怎么办?咱们怎么办?”
“八旗还有几十万人口,是挡不住赴死军,可就全完了!”
“几人的经营,就这么完了!”
济尔哈郎大怒:“还说什么几代人的经营?要是多尔衮不进关的话,怎么也不会有今天?”
“把冬木娜杀了,科尔沁背叛咱们,杀了她。”
“你们都疯了么?现在杀一个小孩子还有什么用?”济尔哈郎暴怒的一拍桌子:“都好好想想吧,赴死军是从侧翼过来的,要是直接杀到盛京,咱们还能退到建州以东,若是赴死军先围住了北边儿,咱们就连退路都没有了……”
“朝鲜那边……”
“不要指望朝鲜鲜的反叛也是迟早的事情。”济尔哈郎呼呼的喘着粗气,逐渐回复了一点儿冷静之后才说道:“把所有的兵力都调集到北边儿……”
“兵力北调?咱们就没有纵深了。要是赴死军突破了,盛京可就真的没有半点儿指望了……”
“盛京早就完了。”济尔哈郎冷静的说道:“只要先把北边护住再说,要不然几十万满洲女真部族,一个也别想活下来。只要护住了北边,咱们就还有退路。”
济尔哈郎的战略意图十分明显,无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不能赴死军把后路覆盖了。就算是抛弃了盛京甚至是丢掉整个建州,都可以一路北退。
退到人迹罕至的极北之地,虽然会出现难以想象的折损,可终究不至于灭族亡种,总还算是保存下了一点点种子。
大殿中一片趁机。
济尔哈郎忽然想笑,笑代善死的太及时了,至少他可以不必亲眼见到这个部族的灭亡,也必为眼前的局势所担忧。也许之后那个一直都迷迷糊糊的老代善才是最清醒的,所以他死了。
民族的根基太过薄弱,又走上了行险求胜的不归路只要有一点点儿的差错,都会招致灾难性的后果。
无论怎么样辉煌的胜利,也不管曾经面临怎么样的绝好机会,实力上的差距就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征集兵马的事情一直在进行可效果实在不值一提。现在的八旗子弟都知道即将面临灭顶之灾,不仅没有生出同仇敌忾的决死一战的豪勇而愈发的透支未来,不顾一切的争取在灭亡之前享受更多。
现在的八旗已经不是以前的八旗了,这不是表现在战兵的多寡,也不是因为局势的凶险,而是因为整体的不思进取。
自从那些老一代的八旗劲旅葬送在关内之后,新的八旗战兵始终培养不起来。时间的紧迫和撤退的仓促八旗丢失了很多东西。局面发展都如今,就算是能够迅速拉起一支可以派上用场的精锐武力是于事无补,反而会带来更大的灾难。
八旗已经不是赴死军的对手实力的差距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弥补的。战争其实早就进行不下去了,济尔哈郎比任何人都想结束战争哪怕是无条件投降也不是不能接受。
可问题的关键也在这里,赴死军已经一次又一次的表现出了不应有的强硬,绝不接受投降。
把八旗斩尽杀绝,在济尔哈郎看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不是说李四没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而是没有这个必要。
作为一方霸主,李四的全部目标就是为了杀光八旗?赴死军存在的意思就是这些?这绝对是不可想象的。
两个民族之间的仇恨确实很深,但是李四完全没有必要再加深这种仇恨,也没有必要把武力和时间用在屠杀上面。
易地而出,若是济尔哈郎有了李四现在的实力,绝对会提出苛刻的条件招降整个满洲,然后建立全所未有的霸业。
杀鞑子这种事情只能作为积攒人望的口号,在得到实力之后还这么做下去,就真的不知道李四是怎么想的了。
要说威胁的话,现在的八旗已经不可能再对他李四有什么威胁。就算是他想或者这片土地,也可以用武力为辅谈判为主的手段进行……
济尔哈郎从来就不相信什么承诺和大义,只相信利益。所有的事情都有一个利益的趋势。
实在看不出杀光所有的满洲女真对李四有什么实实在在的利益。
虽然赴死军完全可以通过战争或者人口和地盘儿,可纳降的话,不也是一样能够做到嘛?
所以济尔哈郎的内心深处始终还有一个希望:李四定然是需要什么,只要满足了他的需要,满洲人就能够躲过这次前所未有的灾难。
金银?地盘?人口?显然不是这些。
也许李四并不是很在意整个满洲几十万旗人的死活,可是济尔哈郎很在意。
时间的紧迫已经不允许再行试探,几十万旗人的生死存亡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也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济尔哈郎才能领会当年皇太极的稳妥和保守,其中蕴含着的顾虑和担忧。归根到底还是对敌我综合实力的清醒认识。两个民族之间的差距,不是因为一两个雄才大略的领袖和一个绝妙的机会所能够抹平的。
“也许我们应该再次请降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正文 第212章 代价
更新时间:2009…12…14 18:34:57 本章字数:10970
因为科尔沁的倒戈,直接导致了其他各部的加入,为了保住繁衍生息的草场,程子栋的北伐大军迅速壮大。
赴死军还没有到的时候,通辽一带已经是混战频频发生,对于肃清盛京外围这种战争,蒙古各部显然比赴死军更加积极。尤其是在这种痛打落水狗的战争中,谁也不认为有什么不妥。
依附强者打败弱者,从来就是传统,也谈不上什么反叛不反叛的,也就无所谓叛军不叛军。
交战的满蒙双方,基本都没有什么实力,所谓的战兵也就是摆摆样子而已。现在的形势之下,无论满蒙,早已经没有多少战争潜力。一打起来的时候往往就是举族而出,只要是个男人,也就不管是不是战士了,一股脑的撒了出去。
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让战争演变成为屠杀,军人和贫民之间已经没有了明显的界限。
作为建州女真,部人口也就是在**十万之间,从甲申入关到现在,已经损失了超过十万的战兵和相当数量的年轻丁壮,总人口数量已经减半,其惨烈程度已经可以想象。
当程子栋的主力赶到的候,满蒙之间的战斗已经进行了四天。双方早已经杀红眼了,损失同样惨重。
双方总共的力投入也不过大几千的样子,赴死军的几个营头一压上去,登时就是摧枯拉朽成席卷之势。
让所有人都想象不到事情发生了。
战上出现了女人。
赴死军不是没有见过大阵。也不是没有经历过惨烈地生死搏杀。可这样地情形还是头一回见到。
很显这些女人没有受过什么军事训练。别说是战术配合和协同作战这些技术层面上地东西是最基本地搏杀技巧也不知道。完全就是老百姓。
“女真人没有兵了!”蒙古各部齐齐欢呼。欢声雷动地大喊大叫着。挥舞着刀子呐喊。
对于蒙古各部来说些女人参战不参战了说明敌人已经再无可战之兵外。再也说明不了什么。也没有什么值得同情地。草原上地战争。从来就是这个样子。
胜者全盘通吃。败者一败涂地。连生存地机会也没有。
随着夜色的降临古各部正在追杀星散的女真各部,通辽已经近在支持等明天太阳升起来的时候,胜利也会随之到来。
明天的战斗已经没有任何悬念,可是赴死军将士并没有那种胜利之前的欢喜。这已经不是打仗了,根本就是无差别的大屠杀。
敌人不是非要拼个你死我活,他们已经无数次的喊着要投降了,可赴死军坚决不接受这种投降定要执行斩尽杀绝的战略。
在战场上,赴死军的传统就是遇强愈强。无论多么强悍的敌人除了击发赴死军的嗜血嗜杀本性之外有任何作用。可是现在不一样了,敌人已经虚弱到了极致女人都出来送死了,虽然可以轻易的把这些所谓的“军队”轻易格杀心里的阴影也在逐渐增大。
这是大帅的战略,那些高级军官谁也不敢说什么,可对于中下级军官的请求也没有一言而否,而是把接受敌人投降的建议甩给了程子栋这个最高指挥。
鉴于眼前的状况,可以知道明天的战斗一定更加惨烈,并不是说战斗程度的惨烈,而是鞑子回不顾一切的拼命。尽管这种困兽之斗根本就不可能对赴死军构成实质性的伤害,可心里的阴影是挥之不去的。
程子栋也是人,知道这种战斗的性质,也明白下边弟兄们的心情。
这于同情无关,而是一种发自人之本性的东西。
要说接受鞑子的投降,这种和大帅本来战略相悖的命令,程子栋不敢发出,也发不出。他程子栋也不是鲁识字,不可能就真的放开一条生路给鞑子。
继续攻打是肯定的,关键之处就在于如何消除战士们的心理障碍。
如果大帅在的话,会怎么做?
“自万历年始,建奴枉顾我国朝之哺育,以怨毒报国朝之仁心,以恨念回我国朝之恩德。强占我两辽之地,肆意扰乱中原。我子弟父兄为奴者万千,终成关外白骨之丘,我姊妹同胞日遭**泣血哭号者千万。忍辱含垢残喘于世者无不南顾王师……”
“关外白骨之丘!”程子栋咆哮着,看着自己的弟兄们:“大帅的七杀令你们忘记了?什么叫做白骨之丘?我关外汉民被鞑子杀了有多少?百万都不止!”
“刨开你们脚下的土地,看看有没有我同胞的白骨。”
“抬头看看天上,同胞们的英灵是不是散了?”
七杀令,是每一个赴死军战士都倒背如流刻骨铭心的核心思想,程子栋再一次把大帅的七杀令搬了出来:“我姊妹同胞日遭**泣血哭号者千万。忍辱含垢残喘于世者无不南顾王师,咱们的姊妹儿女受辱者有多少?你们这些软蛋知道不知道什么叫做泣血哭号?大帅的誓言你们都他娘的当狗屁了?你们都给我摸着良心好好的想想,泣血哭号是怎么样情形?”
“杀我同胞者,如杀我父。“
“淫我姊妹者,如辱我母。“
“我们的同胞,我们的姊妹,忍辱而含垢为的是个什么?就是盼望着咱们能够过来为他们复仇。”
“今天咱们过来了,拿着叉子过来了,是干什么来的?”程子栋声嘶力竭的咆哮着:“以后的仗该怎么打,我就不说了,放过鞑子还是不放过,我也不说了,你们就给我想想,百万惨死的兄弟姐妹答应还是不答应?”
仇恨,从来就是最犀利的武器。
“今天咱们放过了鞑子,他们何曾放过你我的同胞?鞑子就是禽兽,咱们就要比禽兽更加狂野。要杀要血了的给我滚回去,自己找大帅去分说。”程子栋抽出腰刀就把书案斩下一角:“作为赴死军,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身后的名声,为了咱们的同胞早就有了化为野兽的准备乙……”
“在!”
“你若是心软了,就给我滚回去,老子自己带着兵打。”
“我没有心软。”丁乙挺胸大叫,脸色涨的通红,呼呼直喘粗气:“只要是鞑子有一个杀一杀,大帅是这个民族的恶狗就是大帅的恶狗,大帅说叫我咬谁我就咬谁,不咬死绝不回头……”
“好,明日攻城,你为先锋,应该怎么打已经不必我说了吧。”
“明白。”
七杀令早已经是深入人心,这种建立于仇恨之上的指导思想再一次成为北伐军奉行的基本战略。
赴死军嗜血嗜杀的本性再一次展现将带来最为彻底的血腥和屠杀。
众人散去之后,程子栋无力的跌坐下去。杀戮已经不可避免杀的命令
栋下达不了,也阻止不了这场屠杀无法阻止以杀戮,而且还要把杀戮在自己手中进行下去。除了大帅本人之外,谁也办不到。
可大帅的意思明显是要把大的杀戮进行到底,这是不可改变的。如果大帅本人在场的话,杀戮绝对会更加直接更加彻底……
也就是三两年之前,大帅还是见了谁都笑呵呵的样子,程子栋实在无法把当初满面笑容的大帅和现在这个大帅联系起来。以大帅的筹算能力会不知道眼前的情形?不可能。难道大帅从来就没有心软过?
也说不明白到底是因为什么,忽然之间就想起了鲁识字。
什么狗屁的鲁识字,其实就是大帅的一部分而已。没有大帅就没有鲁识字,其实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同一个人罢了,程子栋算是想清楚了,鲁识字这个旗人的救世主,其实和大帅就是同一个人,只不过代表了大帅的两种性格罢了。
第二日的战斗然是没有什么悬念,对方根本就没有了可战的力量,作为先锋的丁乙率先攻取见功,如嗜人的巨熊一般冲突进去……
到底有多少人丧生,程子已经不想问了,或者是在刻意的回避这个问题,只是按部就班的执行自己的战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