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甲申天变-第1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桂的主力,吴三桂当会看清楚形势,为了避免被忠诚伯鲸吞定会接受朝廷的调解……”
    “就算吴三桂因为形式所逼接受了朝廷的调解,忠诚伯未必就肯接受了……”
    “若是以为,忠诚伯肯定会穷追猛打斩草出根,可陕西之战意在争霸,只要对手认输就没有必要把陕西打的不可收拾。忠诚伯攻取三秦,非是想要得到一片废墟的……”
    姚明恭也明白了这个意思,站起来帮腔儿:“朝廷
    一来是宣示圣上的威严,更主要是保存下一个非赴:江南之外也不能尽是赴死军了。保存下了关宁军目前看不到什么实实在在的好处,可长久来说,未必就是一记闲棋……”
    “也好,就如此办理吧,诸位爱卿拟好了章程,我再用宝……”兴武小皇帝看看众人:“也就如此了吧,还有什么事情?无事可奏的话朕也就要回宫……”
    还有事情没有说呢,姚明恭怎么能放小皇帝离开:“万岁大婚之事……”
    一说起要娶媳妇,兴武小皇帝立刻就来了精神,也不想回去休息了,兴致颇高的问道:“准备的如何了?”
    “共有备选淑仪十六人别是……”
    拢共是十六个选,用姚明恭的话来说是“贤良淑德温简实朴”的大家闺秀,祖上也青白的很多是从在朝的大臣家中选择出来的。
    姚明恭老学官把名单子:呈上去:“圣上可要圈选?若是圈选,则可……”
    皇帝娶媳简单也简单,说简单则是真正的不简单。如兴武小皇帝,本也可以在江南大选秀女,可如今文禁言禁都开了。要是真的弄选秀女的名堂,下面的老百姓怎么说先不去管,那些无风三尺浪没事儿都要找事儿的东林人们可就有喷的目标了。
    这还没有怎么样呢,就要选美了,分是荒淫无德之君,这还是好听的呢,若是难听的话儿,根本就没有法子拿耳朵听。
    照兴武小皇帝的年纪,确实是该讨老婆了。崇祯十四年的时候,兴武小皇帝还是太子呢,就曾准备大婚的,因为实在拿不出钱来,所以一直拖延了下来。这一拖可不要紧,硬生生的拖到了现如今。
    就算到如今,太子都熬皇帝了,讨老婆的事情还是不敢声张,就在朝臣这么个圈子里选了。
    姚明恭手里的名单也有十个人选,都是经过这些老学官们筛选出来具有母仪天下资质的良淑之女。按照老规矩,还要经过一层层的摘选,除非了小皇帝本人对某个女子有心思,可以圈选,算是内定。
    其实这种圈选的内定完全就是盲人骑瞎马的乱撞,目前为止,小皇帝根本就没有见过这些名门淑女们,怎么圈?怎么选?
    可规矩如此,就算是皇帝也不能废了祖宗的章程。尤其是这些因循守旧的老学官,把这个东西看的重如泰山,更是不可能更改。
    小皇帝也曾明里暗里的私下里询问,是不是可以见见这些备选的淑女,偷看一眼也行,立刻就被老学官给顶了回去,并且防范的更加严格。唯恐小皇帝少年血热,做下什么“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丑事来……
    不光是长平公主和李四,就是小皇帝也不对自己的婚姻抱什么幻想了起朱笔在名单随便圈了几个名字,反正都没有见过,就这么两眼一抹黑的撞大运吧:“姚卿家,选……选妃择后怎么说也是大事,不能不让朕见见的吧?如今也圈选了,是不是可以……”
    对于小皇帝这种太过“违背纲常”的说法,不用姚明恭表态,立刻就被老学官们集体驳了回来:“此次选妃,实为立后,统领后宫一国之母最重的是一个德字。妖媚艳丽之女越是有倾国倾城之貌,越要远之。古往今来,那些个魅惑君主的女子哪一个不是国之妖孽,夏桀商纣……”
    连几千年钱的例子都拿出来作为活生生的反面教材,提醒兴武小皇帝“皇后绝对不能找好看的,要找就是那种不魅惑的也不祸水的……”
    虽然没有见过那十六个备选的女子,可以兴武小皇帝已经知道了根本就没有见的必要了嘛。按照这些老学官的观点,丑不丑的不敢断言,也绝对“美”不到哪里去。在这些老学官的眼中,越难看的皇后就对大明朝的国祚越有好处。
    兴武小皇帝心里很不满意,可也愿意和这些老学官们闹出什么生分。毕竟这些都是东宫的老人,跟随太子这么些年了,也确实是兢兢业业勤勤勉勉,个人品行也无可挑剔。可小皇帝还是不痛快。
    小皇帝毕竟不是他姐姐,也不是李四于个人的婚姻的美好幻想还没有完全消散,更加做不到李四和长平公主那样的淡然和无所谓。
    在这种情况下,少年皇帝一般都有两种选择,要么是以强硬态度争取个人幸福,要么就是破罐子破摔,把婚姻交在别人手中,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都认了呗。
    以小皇帝的秉性,肯定是不会现则在“沉默中爆发”,心灰意冷的说道:“好了,好了,朕也能体会诸位爱卿的苦口婆心们斟酌着办理就是,我也不管这些个事情了……”
    “明日再选之后论选上还是选不上,那些个女子都要赏赐些金银财帛之物的以示朝廷之重……”姚明恭小声说道:“这些个事情还是不要动国库的好,圣上就用内库的钱吧……”
    小皇帝再好的脾气也得蹦起来了:“内库?我的内库都空了多少日子?姚卿家你不是不知道吧?老鼠都饿死多少回了里还有钱?”
    要说小皇帝这日子过的,确实憋屈,不仅没有选老婆的权利,连荷包里都是空空如也。
    江南虽然是首富之地,全天下最繁华的所在,可朝廷实际控制的地盘很小,又要维持一个偌大的官僚体系,还有常备军什么的,别说的小皇帝的内库,就是国库也穷的不行。
    在小皇帝登基之初,手里还真是有点儿家底儿的,那也是弘光遗留下来的内库。当时还不感觉怎么样?可日子一长,光出不进,就做难了。
    逢年过节,宗室里头是要放赏的。每有什么捷报或者大喜的事情,除了国库开支的封赏之外,皇帝本人也得意思一下。就算是哪个大臣死了,皇帝可以不去,但是银子得到,要不然就是不知体恤,就是刻薄寡恩……
    去年年前,福藩的老母亲进宫问安,照理小皇帝的得拿出点东西来赏赐的。
    可内库早就是空空荡荡,实在拿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来,迫不得已,也知道从哪个旮旯里寻出了一匹苏州的薄纱,就赏了下去。
    那可是大冬天呀,那薄纱做赏赐,真是尴尬的不行。
    多亏赴死军那边还有一点供奉,也颇有几样可以过眼的东西。一直等到赴死军的供奉上来了,小皇帝才偷偷派人用一件海鼠皮氅换回了薄纱,好歹算是找回了一点脸面……(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正文 第215章 连环炮
     更新时间:2009…12…17 23:55:44 本章字数:11033
    夫内库者,御用金银、珠玉、服饰、器仗之所需者。
    内库的真正的建立,其实也是在明朝的中叶,并且从法律上形成一种制度。当时的皇帝也认识到了内库的好处,花钱也方便的多。贯穿整个明朝,内库的运作一直都是内宫的宫人所把持,并且逐渐的出现扩大趋势,甚至一度和国库互相混淆。各司宫人巧取豪夺中饱私囊,内库。当时内库的真正意义就是武人发“福利”,在一定程度程度上维护了国家领土的完整。
    因为内宫绕过文官系统,自成体系,更重要的是宫人和皇帝肆无忌惮的掠夺,让内库也成为国家的一种负担。尤其是成为宫人要挟武将的一个重要手段,因为内库已经扩大到了英雄军需的地步,内库连火炮的调度都管理到了。按照当时的管理,要想动内库的东西,不送礼行贿肯定不行,这也一度成为宫人发财的一种手段。
    在正德年间,台州武将陈者,为了调用内库的火炮,不得不给宫人行贿,可是倾尽囊中所有,也没有喂饱那些贪婪的太监,以至于“滞京八载,乞食于市”,一时间成为骇人听闻的大案。
    连武将都做了八年叫花子,火炮都调不出来,还真的是够骇人听闻的。
    可内库的真正害还是在万里、天启年间,成为支撑臭名昭著的“阉党”运作的一个重要财源,变相的支持了大明朝已经愈演愈烈的党争。
    因为以上各种原因,大明的文官体系时时刻刻都提防着皇帝的内库。
    大行崇祯皇时期,天下烽烟四起,内库也是一穷二白(有种传言崇祯皇帝的内库有几千万两之多,致死也不肯拿出来。作者认为这是胡扯要亡国了还死攥着银子,绝对不可能。相关的解释参考作品相关—作者按)。绵延到了兴武小皇帝以后,幸好是有弘光大肆抢掠民间的那点浮财支撑,还能拿出点儿像样的赏赐。因此,老学官们也就盯住了皇帝的私房钱。
    不管什么事情走了极端,就变荒诞可笑了。
    老学官们认为皇帝富四海。就不应该有什么私房钱以变着法儿地搜刮皇帝。一应地赏赐都要捎带上内库。宗室地开支用度也要动内库。没有过多少日子。小皇帝就已经穷地一贫如洗了。
    从名义上来说帝确实是天下共主大明正统。可实际上呢?控制地地盘只有那么一点儿。开支却大地惊人。整个南都地各部各司都要正常运作。常备军和战争都要钱。虽然可以从国库里边支取。可小皇帝地私房钱也是文人们地目标。
    大行崇祯皇帝地时候皇帝皇后这口子准备了三年。连给儿子结婚地钱都拿不出来。到了小皇帝地时候更加窘迫。各种赏赐用度都是寅吃卯粮等米下锅地地供奉也是少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长平公主乃是大明朝地大长公主。又是和小皇帝共患难地嫡系血亲出嫁时候地嫁妆都是小皇帝东挪西凑出来地。前番赴死军北伐成功。朝廷怎么说也要意思一下。可小皇帝哪里还有银子?幸好长平公主回来。也理解小皇帝地窘迫。把当初作为嫁妆地银钱又反哺了回来……
    这种事情要是说起来。全天下没有几个人相信。可事实就是事实。领有四海地九五之尊。又是盘踞于江南首富之地。小皇帝早就穷地解不开锅了。
    不幸中地大幸就是小皇帝还没有婚配。后宫也是空空如也。不必赏赐后宫和外戚。要不然小皇帝就真地只能掰手指头了。
    现在要娶媳妇了,学官们又打内库的主意,小皇帝就是再好的脾气,也招架不住,想不恼都不行。
    “内库,内库,你们……诸位爱卿整日里就知道算计朕的内库……”小皇帝很是不喜的怒道:“朕哪里还有什么内库?出钱的时候就说当以天下为公,拿钱的时候……哎,不说了,反正册后立妃之事是要花钱的,朕是一个铜板儿也拿不出了,我知道户部和工部都还有点钱……”
    “不行,”一听到小皇帝想动用国库的钱来娶媳妇,老学官登时就把门关的死死,连一个缝隙也不给小皇帝留下:“国库之财俱为民脂民膏,当为社稷所公用,抵御外敌看,大放赈济可,行天下大工亦可,切切不可为圣上私用……”
    现在的江南民风极是开放,要是老百姓们知道了皇帝要动国库的钱财,肯定是民情滔滔舆论沸腾。尤其是那些读书士子,吃饱了就没有别的事情可做,整天就等着找朝廷的不是之处呢,要是知道了这事情,吐沫星子都能把南都弄的平地汪洋。
    小皇帝是个平和的性子,也知道要重视民言民情,可皇帝也是要讨老婆的,没有钱还怎么讨?圈选淑女,不管选上选不上,都要有所赏赐,这不光是干系到皇家的体面,也是最基本的人情道理,可没有钱,什么道理也谈不上。
    “要不然……要不然就加税吧……”江南乃是天下财赋之地,老老实实的说,大明朝的赋税不算重。尤其是兴武朝这几年,一再减赋,比历朝历代的轻徭薄役还要轻徭薄役,也是将养民生的意思。可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国库减少。皇帝就是想捞钱也没有可能了。
    兴武小皇帝一句加税,当时就有了石破天惊的效果,老学官们如逢洪水猛兽,立刻就表示出最激烈的反对:“苛捐杂税,为国朝动荡之根,为天下大乱之源。如今江南初安,敢再行加税之举?圣上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呀……”
    “农桑工商,国之根本,圣上万不可有此念头……”刘理顺大声疾呼的大作痛心疾首之状……
    小皇帝也知道这些铮铮老臣是怎么意思,如今江南的形势就是减税容易加税难,民情民风已是极为开放要加税的话,可就真的舆论滔天了。
    “加税……我也就是随口一说而已……”小皇帝讪讪的说道。
    如今的朝局政事虽然是被这些学官们把持包揽是皇权并没有真正的受到限制。之所以学官坐大,最根本的还是这些学官的个人品行无可挑剔,小皇帝也对这些东宫老人信赖有加。若小皇帝真的想加税的话,完全可以强行通过……
    在老学官们看来,加税这样的事情就是随口说说也不行。
    一番苦口婆心的逆耳忠言之后帝还得做出受教的样子收取加税的心思,这样的情形若是被喜欢乾纲独断的大行崇祯皇帝看到了,也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
    其实这些学官们也晓得小皇帝的难处国家大计总要是比皇帝的个人私人事更加重要,社稷为重民次之君为轻,就是学官们所奉行的根本。
    就是小皇帝本人,也知道学官做的没有做手上没有钱的滋味也确实不好
    “圣上的婚事……也确是大事,不过……圣上可以自己想想办法……”在大是大非面前,学官们拿不出什么好的章程,把皮球给踢了回来。
    小皇帝能有什么办法?
    “要不然……要不然就借一点儿?吉王那边比朕还穷?去年就要银子了。要不找王借一点儿?”小皇帝以征询的口气问道。
    王确实是宗室之中的豪富,可能不能借出来谁也不敢保证,皇帝对着下边伸手借钱的事情不是没有过对于小皇帝来说,这个面子还真的转不开。
    这种事情学官也不好开口,索性就装聋作哑了。
    一看学官的神色帝知道这事情难办,小皇帝也理解了当初大行崇祯皇帝的难处。当初的宗室王爷一个个富的流油皇帝穷的和叫花子也差不多,当时的情形和现如今也差不多……
    “要不然找忠先借点儿?”小皇帝犹豫着说道。除了宗室之外,比较亲近的也就是赴死军那边了。忠诚伯的地盘比朝廷要大的多,应该也比朝廷更加宽裕……
    “好哇,”
    “甚善。”
    让小皇帝想不到的是,这个随口的提议立刻就获得学官们的集体赞同。
    赴死军和江南本就不一个体系,要是能花赴死军的钱办皇帝私人的事情,谁也说不出什么来。而且也能表示出赴死军的忠诚之心,对于皇帝的人望有利无害,关键是赴死军给不给而已。
    赴死军大战在即,一边儿在打着鞑子呢,要是趁着机会再找朝廷要钱,这可就热闹了。
    小皇帝能不能从李四那边借到钱乎不怎么重要,可这也能表明朝廷没有钱,堵住赴死军讨要赏赐的由头……
    赴死军出不出钱无所谓,关键是朝廷没有钱,你李四也就别想着再从江南拿钱了。
    这事情说起来确实有点难堪,皇帝娶媳妇还要赴死军拿钱。虽然诸位学官已经把措辞斟酌的极是隐晦和委婉,可要钱的意思还是明确的不行。
    “这……行吗?”小皇帝自己都感觉很是尴尬了,捧着墨迹淋漓的纸幅很犹豫。
    “行……吧……”
    要说朝廷这边还是扭扭捏捏的话,李四则是真正的踌躇满志了。
    淮西李帅很清楚自己手中的这支新式军队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这将是一个崭新的战争方式,是一个独有颠覆性的概念,往大里说,完全可以算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改变的将是千百年来的战争形势。
    火器新军是用银子活生生砸出来的,训练的也还算符合李四本人的要求,所欠缺的仅仅是实战而已。和赴死军原本的精锐结合起来,会爆发出怎么样的威力,也只有李四清楚。
    绝对是惊天动地,绝对是让人目瞪口呆。
    大明朝走到了这个时候,火器根本就不是什么稀罕的物件儿,可以没有如李四这般的使法儿,单独把火器拎出来成军,不计成本的往上砸钱也不是以前的朝廷舍得的事情。
    对手关宁军也是用银子堆出来的,一年的费用也不过大几十两左右(每人)还是在战争的状态下。对于忠诚伯手上的火器新军来说,根本就不值一提。
    火器新军的出现影响不光是表现在战场上,也会把战争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随着火器军的出现,战争更加侧重于后勤和物资,说的更加直白一点儿,就是银子之间的竞争。
    李闯那种战法会被彻底的清扫进垃圾堆模高烈度的战争登场,其背后就是财力的支撑,会在几十年内成为战争的主流。
    战争战场上士卒的厮杀,逐渐转变为后方的较量,而且比以前表现的更加直接更加明显。
    在新式战争面前,作为一个个体卒的勇武被淡化了,更加注重于集体的综合能力,更加注重于在一瞬间的爆发力。
    面对延安府的坚城高墙,交战双放还是书信往来,仿佛回到了义战时代一样,就差说一句“等敌人准备好再打”了。
    头两天里方的信使往来不断,言辞也客气的很有几分“把臂言欢”的意思。
    可万千大军云集,双方剑拔弩张么看也是一场恶战。
    无论是吴三桂还是李四,心里就跟明镜一样仗不打是不打,一旦开始,将是空前的猛烈和残酷。
    一遍又一遍的审视安排布置,是不是合理是不是实用,而吴三桂也看明白了赴死军的架势,正从不同方向做最后的增兵……
    初一,辰时。
    赴死军整体前压,就连李四本人的中军指挥认旗也压到了非常靠前的位置。各项预备作业已经妥妥贴贴,兵马雄壮,士气欢腾,大战所缺者不过是一到进攻的命令而已。
    这是大帅带领赴死军争霸的第一步,从今日开始,赴死军成为这边土地上的霸主,并且会把疆土拓展到前所未有的极限。
    建功立业一方雄霸之主,男儿所祈者。
    赴死军的精锐战卒就不必说了,早就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尤其是天干各营中的士卒,自有一种天然的骄傲,天干十营,赴死军成军的根本和骨架,代表着赴死军所有的荣耀和光彩。十营叉子兵,打的天下震动,从北到南又从南到北,无论江南淮扬,手中的叉子就是天下至刚至阳的武器。
    赴死军前不垫兵,已经成为这个天下的一个共识。
    只要天干营的叉子在手,什么样的对手垫在前边也没有用。天干十营就代表着赴死军,什么样的大战血战没有见过?什么样惨烈的战斗没有经历过?什么样的对手没有打败过?
    现在的敌人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三姓家奴而已,打败吴三桂就好像捻死一只臭虫那么简单。在很多叉子兵眼中,尤其是那些骨干老兵,其实并没有把吴三桂当一盘子大菜。
    连鞑子都打的有今天没有明日了,吴三桂这个鞑子的走狗算个什么?关宁军名气是不小,那是因为没有碰到赴死军而已。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世无英雄,竖子成名耳!
    虽然大帅一再强调关宁军绝非等闲,可老兵们还真没有拿吴三桂这点力量当一回子事情。
    吴三桂?就是吴九桂也是白搭。
    大帅组建的火器新军大伙儿都知道,也影影绰绰的明白其中的威力,看就是说不清楚到底厉害在什么地方。不过大帅那么大的本事,建成的新军肯定是值得一看。
    辰时中刻,大战正式开始。
    和以往所有的战斗不同,大帅进攻命令下达之后,并不是震天的战鼓和呐喊之声。赴死军前期的两个天干营和三个地支营被压到了火器新军之后。
    这些个端着火铳的新兵可没有疯狂的前冲,而是迈着沉稳有序的步伐缓慢前
    后头的叉子兵都有点儿着急了……
    延安府城上的守军也绷紧了神经。
    对手可是赫赫有名的赴死军,南征北战东挡西杀,无不是战必胜攻必克,战斗力堪称雄冠。轻视赴死军就是自取灭亡,这已经是被一次又一次证明过的铁律,任谁也不敢小看了。
    弓上弦刀出鞘,大小火炮也准备的妥当……
    约莫过了屈五个手指头的工夫,双方是火炮开始互相轰击。
    要说火炮的运关宁军绝对算是老手了。明媚的春日之下,伴随着一团团腾起的烟雾炮手正紧张的调整射角和射界……
    最先受到打击的赴死军器兵登时就出现了伤亡,地面上炮火仰射掩护步兵前进的同时,一个又一个胳膊上带着尺子袖标的士卒则准确的计算出敌人火炮的水平方位,然后用鲁班曲尺衡量出敌人的坐标,一枚枚带着尖锐哨声的烟花腾空而起……
    火炮很大度上都是掩护和协助步兵,战争的根本还是要步兵来完成。
    单独把敌人的火炮作为战术目,然后系统化精细化的应对火炮克制火炮,这种战术虽然也有过,可从来没有赴死军做的这么彻底。
    最初的炮击,暴露出关军炮群的详细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