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甲申天变-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过年的肥猪都已经宰了,你嫂子嚷着要买新的猪崽哩,你看啥时候买合适?”
    “不必买了。”李四回答的很直接。
    真的是有变故了,路丙寅从李四的话中得到了答案。
    正文 第三十九章 大年初一头一天
     更新时间:2009…9…18 9:36:28 本章字数:2731
    1644,甲申,大明崇祯十七年。
    新春第一天。
    西安。
    从岁尾开始的大雪还没有止歇的意思,狂风席着雪片子落的正狂。
    李自成很不开心。
    自从战胜大明朝最后的主力军之后,李自成就没有顺心过。
    本想着在秦地大肆抢掠一番,素来信任的军师牛金星等人极力反对如往常那般的拷掠,大力劝慰闯王行“行仁政安民心”。
    “现如今大王坐拥甘陕秦川,雄兵百万,当争民心成大事……”类似的言论李闯王不知道听了多少,不得不捏着鼻子学习一下刘邦的“约法三章”。
    整个西北已经尽在掌握,身边的老兄弟们要抚慰,手下百十万人要吃饭,不抢钱从哪里来?粮从哪里来?
    实行了一个多月“仁政”的李自成很快就发觉了财政的入不敷出,下面的大小兄弟也是同样的怨声载道。
    大伙提着脑袋,冒着杀头的风险的干了这么多年,如今终于成了气候,却阻了大伙发财的路子,李自成自己也感觉对不住那些老弟兄。
    开国吧。
    开国之后大批地官职分封下去。兴许大伙能知足。
    国号大顺。年号永昌。
    李自成并不在乎用个什么样地国号年号。左右是个名字而已。有个屁地相干?
    最让这位造反大王不顺心地开国之后居然不能称帝。
    “称帝实为不智。大王已经掌握整个西北。明朝再无可战之兵。又何必急在一时?”牛金星这个家伙是反对称帝地急先锋。
    “顺王?怎么听着这么别扭?”李自成的陕西口音极重:“行吧,顺王就顺王吧,老子本就是闯王,风里火里干了这么些年,还是个王,你们看着鼓捣吧。”
    看着李自成做出让步,牛金星终于松一口气。
    不能称帝本就让李自成不快,开国这一天恶劣的天气更给崭新的顺王添堵。
    狂风卷着大雪呼呼的刮了大半夜,好不容易在清晨风歇雪止,却起了漫天的霜雾。
    “你们不是说我大顺是顺天顺民么?咋老天爷这么不给面子?该不会是你牛军师拿我当三岁的娃娃耍吧?”李自成看着下面新封的一大票老兄弟连文班武班都站错了位,故意板着连说话。
    “这叫风云际会扶我主,日月无光代大明,正是顺天顺民的天意所在。”牛金星就是牛金星,颇有几分急智,回答的滴水不漏。
    “哈哈,老牛就是厉害,你的嘴都能犁地了,哈哈……”李自成并不在乎什么天意不天意,开国大典也不过是走走过场就算。
    造反就要好好的造反,弄那么多玄里虚里的东西有屁用?
    下面那些还弄不大明白自己究竟是啥将军的老兄弟们立刻哄堂大笑。
    “开国大典都能搞成这幅德行,真他娘是一群流寇。”新附过来的明军将领也跟着傻笑,肚子里却在骂这群土包子。
    “行了,行了,说正事吧,”李自成挥手止住下面的笑声:“我要说的是北伐(闯军一直把攻占北京的行动称为北伐),十天之内就要开始……”
    “大王,我军新定,官爵厘制尚不明晰……”
    “就知道老牛你要反对,先一边歇会,听听大伙的意见。”李自成大大咧咧的对众人说道:“京城的肥羊多呀……”
    一些经年跟随李自成造反的老兄弟对于攻打北京的计划持谨慎的乐观态度,于此相反的是,那些新附过来的明军对于兴致极大。
    “我看就这么着吧,十天之内开始北伐……”
    “大王,进攻京师非比寻常,至少需要百十日的准备,十天以后……是不是太仓促了?”这些天牛金星总是和顺王唱对台戏:“如今正是大王经略西北之时,待到有稳固根基兵精粮足再做打算不迟……”
    “百日之后?”李自成真的不高兴了:“等一百天咱们早饿死了,还打个屁?还经略西北?你忘记北边的朝廷是怎么说我们了?流寇!我认为他们没有说错。咱们就是流寇嘛。”
    李自成满不在乎的说道:“咱们都流寇这么多年了,啥时候有过稳固的根据地?还不照样有了今日的局面。老牛哇,我看你是人越老胆儿越小,这一回我是不听你的了,哈哈。”
    李闯流动多年,从来也没有全局性的战略思想和目标,牛金星已经多次提及这个缺陷,由于局面的限制和李闯等人的眼光等诸多问题,一直搁置下来。如今好不容易有了机会,再一次被无视了。
    “打到北京去,咱们自己做皇帝。”
    “哈哈,”李自成爽利的摸着胡子大笑:“看看,弟兄们的心气儿有多高。那个谁,不要再看了,就是说你,你带着人先把京城那些肥羊的退路给我堵住,免得让他们跑掉。”
    足以改变历史的战略计划就在这近乎儿戏中确定下来,经过十来天的准备,闯军誓师北伐。
    “大王,这的满洲人送过来的信件。”闯军蝗虫一样打到哪里吃到哪里,没有任何的积累,在为大军做后勤准备的牛金星发觉大顺实在是穷,只有打仗才能带来新的财源。
    进京做皇帝的诱惑实在太大了。在这几天里,激烈反对进攻北京的牛金星反而理解了李自成的莽撞。
    “满洲人?说的是啥?老牛你给我念念?”
    “大清皇帝致书西据明地之诸君:朕于公等山河相隔,久闻战胜攻取之盛名,不能知其称谓,故书中有不及,勿以此为介耳。兹致此书,欲以诸君协力同心并取天下,富贵与共。不知尊意何如?期速遣书使,倾怀以告,诚之愿也……”
    满洲势力忽然听说李自成开国,真是欣喜若狂,甚至来不及详细打探大顺诸人的名号,就亟不可待的派人送来“国书”。
    “他娘的满洲人,老子都要把天下打下来了,却要和老子共富贵,他们的算盘打的真精呐。满洲人有个屁的本事,皇太极都死在民练的手上还有脸说和老子联手。那个满洲的娃娃皇帝会写字?”
    “满洲福临不过是个几岁的孩童而已,就算认识几个字也写不出这样的书信,这应该是范文程洪承畴之流代拟的。”牛金星道:“我估摸着满洲人的意思是要借道蒙古入晋北,想要和咱们组成联军。”
    “老子百万大军足以横扫天下,不稀罕满洲那点小虾米,叫他们老老实实在关外呆着。”李自成鄙夷的说道:“敢入关捣乱的话,老子打的他们滚回去。”
    正文 第四十章 什么叫做强呢?
     更新时间:2009…9…18 9:36:28 本章字数:2934
    李自成开国的消息大家已经知道了好一阵子,大多数人并没有十分在意。这个造反头子本已掌控整个西北,是事实上的土皇帝,开不开国对刀把村来说没有什么不同。
    闯军闪电一般攻克晋地重镇太原,兵分两路势如破竹,大有席卷而来的气概,这才让大伙意识到刀兵之祸已在眼前。
    李自成拉开这么大的架势,摆明了是冲着京师而来……
    百万闯军,能把中原折腾的天翻地覆,真要到了北直隶的地界儿,肯定是吃光抢净连个渣子也留不下。
    以前的李闯不过是个流寇,最多也就是流窜数省的瞎折腾,如今开国北伐,就等于了挑明了要和明廷决战,即使是身在李四营造的这个世外桃源,人们也意识到:“世道真的乱了。”
    崇祯年间,外敌曾好几次打到天子脚下,还不是一样的乖乖退回去?
    大明皇帝为何在北京建都?这就是天子戎边的意思。
    对于进在咫尺的战乱人们本已有些习惯,可这回不同,这可是李闯的百万大军……
    局势似乎不妙。
    回想起李大财神年节时候要停止一切长期建设的言语,大伙心里还真的没底。
    尤其是最近这些日子,坏消息一个连着一个,完全就是一日三惊。
    先是太原城破。再是宁武关失守。大同陷落……
    “昌平大军哗变……”这个爆炸性地消息让人胆战心惊。
    昌平是京师门户。本来是抵御北方敌人地最后一道防线。朝廷也是万分重视。结果呢?
    结果是李闯地北路大军还没有来。明军自己就哗变了。
    哗变地原因就是:缺钱缺粮。
    皇帝也不能差饿兵。不给钱不给粮老子就不打仗。
    那些兵大爷们乱哄哄的闹了一天饷之后,理直气壮的哗变了!
    昌平和刀把村之间只隔着怀柔和密云,这更加深了大伙的危机感。
    如果李闯真的打过来,大伙只能被阻隔在长城凸起的这个狭小地带,跑都没地方跑。
    看来李大财神果真是仙佛一般的神人,要不怎么早在年节的时候就提出要准备车马两米呢?肯定是要带着大伙进京师躲避刀兵祸乱。
    “进京躲避?躲避啥?大伙安安心心的过日子吧,天塌了我顶着呢,哈哈。”李四笑呵呵的从容镇定让许多人放心不少。
    李兄弟料事如神,他说没事那指定就是没啥大事儿。李闯么,流寇的性子是改不了的,至多是在北直隶大抢一番然后退回他的秦地。
    “你们听说没有,京城的李子书开花了,真是怪异。”
    谁也说不清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附近的村子就在流传李树开花的传闻。
    如今李闯声势正大,人们话里话外的总是绕不过一个“李”字。
    “李树开花?是不是上天预示李闯能……”
    “李闯个屁,”每当人们联想到李自成的时候,魏无牙这老神棍总是恰到好处的出现,用他那神神叨叨的语气给人们解释:“天下姓李的多如牛毛,又不是只有李闯一个。你们好好想想,还有谁姓李?”
    “李树开花肯定是要有个姓李的成大事,可是姓李的大人物还有哪个?该不会说的是咱们的李兄弟吧?”
    “老魏,李树开花是不是说咱李兄弟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天机不可泄露,”魏无牙在人群中摇晃着他那硕大的脑袋说着模棱两可的鬼话:“李兄弟格杀皇太极那是何等的英雄了得!如今又是太子师,前途不可限量呐……”
    “四叔,你的眼光准,你说李闯真的能打到京城,真的能亡……亡了大明?”路涧总趁着吃饭的光景问个这个问题。
    在这个风口浪尖,就是从来也不关心国家大事的人们都在为迷雾一般的局面揪心。
    李闯亡的何止是大明?
    大明亡,天下亡。
    这一点,李四比谁都清楚。
    “好好吃你的饭吧,问那么多干啥?”李四总是在这个问题上很拙劣的岔开话题。
    看着四叔闷头扒饭,路涧反而放心了:四叔从容不迫的镇定就说明天下没啥大事儿,日子还是照旧……
    “他四叔,有个事儿我早就想说了。”路丙寅放下碗筷,自然而然的抄起烟锅子:“户村队现在已两千四百余数,这么多人咱是养不起的。而且这些人多是外地流民,战力远不及以前,我看户村队应该精简……”
    自从和满洲披甲兵一战之后,户村队损失严重,仓促扩充进来的流民短时期内很难形成战斗力。在路丙寅这样的老兵看来,这样一大群乌合之众远没有以前户村队的精悍。
    而李四好像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在扩充户村队的数量。
    外来的流民,新充的队员,这些都是要花钱的,已经几个月没有财务收入的村子根本就养不起这些人。
    “不成,继续扩充人员,”李四没有任何解释,似乎感觉到自己语气的生硬,缓了一下口气:“路大哥相信我,人多了没有坏处。”
    “可咱们需要的是能战的强兵,而不是饭桶。”老兵出身的路丙寅最明白这一点。
    “哦?”李四微笑看着老路:“路大哥你说什么样的才是强兵?”
    “装备精良,令行禁止,士气高昂者,兵中之强。”
    这样的队伍从来就是强兵,李四能不明白这点?
    “路大哥所言我能不知?可关键是这样的强兵……”李四抬起头看着屋顶:“这样的强兵需要多少时日才能训成?”
    “没有三五年的训练不行,还要见血淬火才敢说是真正的强兵。”这样的军队到了战场完全就是执行屠杀作业的流水线。
    真正的强兵除了装备士气之外,还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实战检验,甚至到军队的组织度和荣誉感,都不是能够短时间养成的。
    这样的武力李四不是不想要,关键是时间已不允许。
    如果以前的大明能够用年来衡量的话,现在只能掰着手指头用天来计算了。
    无论刀把村如何富庶,终究不可能养活一支装备精良的武力,无论时间还是财力都不允许李四拥有这样的真正强兵。
    “满洲重骑如何?”
    “真正的强兵,我老路生平所仅见。”
    “还不是被咱们打败了?”
    “那是因为兄弟你在事先经过周密准备和计算……”
    和满洲披甲战兵的战斗,更多人愿意把功劳算在李四的头上,若不是李大财神根本就不可能胜利。
    “不是,”李四摇头道:“其实还有一种武力堪称兵中至强。”
    “啥样子的强兵?”
    李四脸上的微笑渐渐消退,竟然没有回答路丙寅。
    正文 第四十一章 天要塌了吗?
     更新时间:2009…9…18 9:36:31 本章字数:2757
    依靠精良的装备武装起来,以严肃的纪律做到绝对的令行禁止,用极高的组织度和军人的荣耀来提高士气。
    这样训练出来的军队就是一架精密的战争机器,轻易就能够做到所向披靡。
    这样的强兵需要莫大的财力(国力)作为支撑,更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大环境下的军队建设。
    显然李四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从一开始李四就没有走这样经典的强兵路线,而是另辟蹊径走一条速成之路。
    用家园的概念,用亲人的概念,组织起武装力量的核心思想,以敢死队的战斗作风和战术训练武装之,让户村队的汉子们明白他们不是在为国家战斗,而是在为自己为家庭甚至是为子孙后代在战斗。
    首先让手中的力量敢于战斗敢于面对死亡,要有血性,而在和满洲重骑的战斗中户村队也充分的表现出了这一点。
    当家园受到威胁的时候,在亲人即将面对屠刀的时候,男人们就应该挺起胸膛去迎接死亡。
    在和满洲精锐的战斗中僵持不下的时候,在汉子们的亲人也要加入战场的时候,男人们立刻血性勃发,化身成为疯狂的野兽和嗜血的厉鬼。
    虽然想起当时的血性和疯狂让许多人为之战栗,李四却知道户村队拥有了自己的灵魂。
    条件已经不允许组建真正的强兵,只能退而求其次,打造一支制造死亡的武力。
    李四需要地就是一支进入狂化状态地野兽军团。
    在战斗是时候。这样地汉子或许不能如真正地战士那样懂得进退。只能如狂暴野兽一般疯狂进攻。不计代价无视生死地进攻。
    装备和战术地不足只能依靠敢死地精神来弥补。
    从严格意义上开看。这样类似于兽人军团地队伍根本就不算是军队。只能算是敢死队。但是战斗力是毋庸置疑地。
    在遇到如精密战争机器一般地真正强兵地时候。这样地兽人作战方式需要付出更大地代价。李四很清楚这一点。
    但这也是唯一可行地法子。外在条件已经不允许建立起真正地强兵武力。
    在迫在眉睫的灾难面前,很多东西已经顾不上,只要有战斗力李四也不敢再奢望其他。
    所以李四一直在刻意的传达一个信息:是谁在养活你们?你们又是在为谁而战?
    你们的亲人就在身后,你们的亲人在养活你们,为了亲人和后代,男人就应该首先面对死亡,肩负起男人的天然使命。
    若是不能保护你们身后辛勤劳作的女人和孩子,你们就要饿死在这乱世,然后是你的亲人和同胞被人屠杀和奴役。
    是你一个人去死还是全家死绝,这是李四给自己的战士留下的选择题。
    这支武力的战术也深谙此种思想。
    相对于真正的军队,这样的武装力量很容易就能够放出去,至于放出去之后能不能掌控能不能及时收回,李四本人也很难把握。
    凶猛野兽放出易,收回就有些难了。
    好在现在还不必考虑控制和收回……
    “今天初几?”
    “三月十三呐,四叔今天这是怎么了?问了好几次呢。”蛾子很关切的说道:“四叔是不是有啥要紧的事情要在这几天去做?”
    “我能有啥要紧的事情?”
    就是在灶台边上忙碌的路大嫂也能看出李四的言不由衷:“他四叔,我看你心里肯定装着事情哩。”
    已经是三月十三夜晚了,距离李闯进攻京师还有不足两天,距离崇祯皇帝殉国还有不到三十个时辰。
    大明朝的气数已经进入倒计时!
    在这宝贵的三十个时辰里,会有许多天大的事情发生,中华文明的存亡断续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候。
    所有的布局都是在为这个时刻而准备。
    好吧,那就开始吧。
    “今夜大嫂帮我准备一下行装,明天我要进京……”
    “他四叔,大后天才是十六,以前不都是十五凌晨起个大早才去教授太子的么?”由于交通和路程的缘故,慢悠悠的马车要走整整一个昼夜才赶得上十六进钟粹宫。所以一般都是前一天的清晨才启程。
    “昌平大军哗变,乱兵遍地,为了避免多生指节,少不得要绕远路进京,提前一天启程吧。”
    “世道这么乱,四叔还是不要离开村子的好。“路涧小声提醒。
    “不成,”李四注视着桌上的灯火,慢悠悠的说道:“闯军前锋已经到了北直隶,大明再无可战之兵,天下乱相已成。这个时候我这做太子师的怎么能置身事外?明天精选五十名健壮的汉子,一律内披锁甲全副武装,护送我进京。”
    “四叔不是说要绕路走的么?怎么还……”路涧已经察觉出李四话中的自相矛盾。
    李四根本就没有理会这个少年的疑问:“还有,我走之后,路大哥带着队伍到顺义的牛家铺子接应我一下,若我在十八日还没有等到我的话……就不必再等了。”
    语气虽缓,却有石破天惊之效。
    “四叔,你这是什么意思?怎么会等不到你?你这么说究竟是啥意思?”
    李四长身而起:“生死存亡在此一举,若到十八日还没有等到我,路大哥一定要率所有人离离开这里,抛弃一切也要去南方……”
    看着李四走出院落,逐渐消失在冷清的夜色之中,路涧和娥子都惊呆了,还闷不透天神一般的四叔为什么会说出这么颓唐的话来。
    “还发个屁的呆,快召集人手,”老路终于明白了李四的意思,忽的起身,一脚踹在儿子腰上:“一定要选最能打的,用最好的装备,赶紧去呀,再发呆老子踹死你。”
    父亲这一脚是用上真力了,路涧揉着疼痛的腰身:“四叔这究竟是啥意思?”
    “你个笨儿,这是要出大事情了,天大事情,知道不知道?”路丙寅在儿子耳边大吼大叫,震的梁上灰尘簌簌而落:“李闯都进了北直隶,你用猪脑子想想吧,是啥样的事情。”
    路涧虽然是三脚踹不出个屁的憨后生,脑子可不笨,联系起四叔以前私下的言语,立刻咂摸出要出什么样的事情,再也坐不住了,抄起灶台旁的铁叉风风火火的出门:“我也要跟四叔去……”
    作者的话:兄弟姐妹们,读者大大们,俺的书是好是坏先不说,更新勤快稳定不是假的吧?能不能给几张推荐票鼓励一下呀?举手之劳而已……大声求票
    正文 第四十二章 倒计时开始
     更新时间:2009…9…18 9:36:32 本章字数:2665
    崇祯十七年,甲申,三月十六。
    北京城的风沙一般是在清明之后才能刮起来,今年好像来的早了,狂风席卷了沙子一直在肆虐,竟然没有止歇的意思。
    就在昨天,扼守居庸关的大将把雄关要塞献给了李自成,此重要关口一失,北京城已经敞开在闯军面前。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整个京师都炸了营。
    从今天早上开始,李闯大军的前锋已经陆续出现在城外……
    素来迟钝的百姓似乎变的敏感了,直觉告诉他们大祸就要临头,每个人都烦躁不安的寻找避祸方法。
    有钱人家挖开地窖,把金银细软和粮食米水埋藏起来,然后关门闭户举家不出;贫寒人家则不顾一切用最后的救命钱换取酒肉,大肆享受之后走上街头,看看有没有抢劫的机会。
    居住在外城的人家甚至已经偷偷写好了“大顺之民”的布幌,随时准备挂在家门口。
    各种各样的谣言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宫女和太监在半公开的藏匿财物,各宫里的嫔妃都在哭哭啼啼,仿佛末日一般。
    素来“果断决绝”的崇祯皇帝尽起武库中所有精良火器,交给襄城伯李国桢,让这位李大人去扫荡反叛。
    “愿卿涤荡闯逆,必鼎录铭功。搬旋师奏凯歌之时,朕必亲赏,于天下共享太平……”李自成都打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