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甲申天变-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按满洲军制,一牛录有战兵三百(因为皇太极热衷集权,造成有些旗的牛录被抽调的只剩下200),可是对面这七八百人却有六个佐领。
“鞑子是残兵,为何不见他们的援兵过来,难道是看着他们送死?”
“娘的,”李四狠狠的骂了一句之后:“咱们是吃了胆小的亏,鞑子已经没有力气了。全军压上,前冲。”
这七八百正蓝旗战兵仅仅是战斗的前奏,目的是迟滞赴死军的进展速度。
李四大吼一声,身后作为临时预备队使用的小队立刻跟着冲了上去。
关于书评精华的问题:很多书友的书评是应该加精华的,但是加精之后却没有显示,作者本人实在搞不明白是为什么,过了两天回头再看,有的已经加上有的没有加……读者赎罪,不是作者舍不得精华,是拿水平系统很没有办法。
正文 第七十五章 添油是不好的
更新时间:2009…9…18 9:37:02 本章字数:2995
窝火。
从一开始,孔有德就很窝火。
投靠满洲人也这么些年了,在皇太极时代还好一些,起码还有最起码的礼遇。可皇太极一死,境遇就大不如前了。
且不说多尔衮不大信任自己这些“早顺”的汉将,就是那些满洲参领甚至佐领,也敢给自己脸色看。
虽然说起来也是王爷,可是“恭顺王”怎么听怎么刺耳,光是这些也就罢了,手上的权利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同样是投靠满洲人,吴三桂就是个“平西王”,听着也比“恭顺王”要光彩的多,难道自己跨海投奔就比吴三桂献山海关的功劳小?
当年皇太极在的时候也是解衣衣之推食食之,现在……
年景不一样了。
所谓的恭顺王就是给满洲主子擦屁股的奴才。
跟着豫亲王多铎进入河南以后,一路斩关下城,追的闯军四下乱窜,鲜有抵抗,局面顺利的叫人不敢相信。
豫亲王的两万大军前脚刚刚离开临颍西进,后脚就出了乱子。
在这一带十分活跃地民间宗社纠集起一票人马。跑到临颍来劝赈。当地大户豪强顶不住压力。只好追赶多铎求援。
于是乎恭顺王就被派来平乱。
一想到这里。孔有德就想骂:“多铎真是个十足地笨蛋呐。地方上地宗社会党什么时候成过势?理会他们做什么?赶紧西进陕西才是正理。要不然大功大劳都被吴三桂抢去了。”
虽然恭顺王和豫亲王都是王爷。可实权和待遇却差了十万八千里。
豫亲王甩给恭顺王一千两百汉军之后。继续往西。
孔有德也是个知兵用兵地行家。立刻带着一千两百手下飞军回头。把闹着劝赈地三千多乱民赶到了颍河和清流水地交汇点。让他们无路可退插翅难飞。
可问题是这些闹劝赈的乱民不是只有这点,附近的乱民知道消息以后纷纷来援,硬是把擅长打仗的孔有德拖在这个三河交汇的岔子口。
打吧,自己兵力太少而乱民太多,没有必胜的把握。不打吧,灰溜溜的撤回去太没有面子,更让满洲主子看不起。
无奈之下的孔有德选择了和乱民一样的老办法:求援。
于是,多铎又给他一千二百汉军。
而乱民又在增加,打了一整天还是不胜不败的局面。乱民想跑也跑不掉,汉军也无力消灭对方。
这回孔有德学了乖,一看局面僵持而且乱民还在继续增多,立刻就再次求援。
或许是多铎真的火大了,这回一下子就给孔有德派来两千五百满洲战兵,另外还给他派了个“太上皇”参领。
按说有了这两千五百八旗兵,孔有德已经有了必胜的把握。
可是孔有德还是想骂猪一样的多铎,因为这时候已经打了十好几天,周围府县的宗社会党打着“白莲圣母”“赤脚大仙”的旗号纷纷来援,人数已经超过两万,说什么也没有办法一下吃掉。
“天杀的猪哇,多铎就是个猪,”四下无人的时候孔有德就一跳三尺高的大骂:“还是不信任老子呀,要是早给我这么多兵,怎么还会打成这样的添油战?现在可好,我添一两油,白莲教的那些家伙就增半斤……”
孔有德早就看出来了,这不是在打仗,而是在比赛谁人多。
要说战斗力,那些只会高喊“白莲圣母刀枪不入”的会党乱民根本就不是汉军的对手,可是问题的根子也在这里。
乱民不仅人多而且不怕死呀,他们坚信有白莲圣母的保佑,就是死了也能再活过来。
孔有德兵力有限,实在是拿这些乱民没了法子,只有下水墨的细功夫,准备一点一点的把乱民吃下去。
被砍死的乱民当然不可能活过来,孔有德坚信这一点。
有满洲八旗的战斗力在这里震着,这几天的局面正在逐渐好转,只要再有三五天的功夫,就能把这帮子不怕死的乱民扫干净。
偏偏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斥候侦骑探到北方有大股敌人快速接近。
八旗兵和汉军总共五千来人,已经打了十几天,折损了一千多才勉强打成略占上风的僵持局面,再有敌人加入,局面肯定是要糟。
孔有德这人最有自知之明,打的胜的仗从来不肯放过,打不胜的仗根本就不打。
恭顺王很自然是想要收拢起摆开合围架势的军兵,准备撤退避让。
但是他说了不算,最高决策权在那位“太上皇”参领手中。
参领也不过是指挥一千五百战兵的武官而已,论爵位和孔有德差远了。可人家是满洲人,有是多铎专门派来的,明显是起到“监军”的作用。
作为一个汉人,即使是已经投降这么多年的汉人将领,率领这么大的兵力,又是单独行动,满洲主子自然放心不过。
你本来就是反叛大明的,万一你再反叛大清怎么办?孔有德知道多铎是这个意思。
关键还是满洲人不信任汉军呐。
这个满洲太上皇参领坚决反对撤退,这样的话以前的努力就彻底作废,一千多人的牺牲就没有任何意义。
参领是正蓝旗出来的老兵,可以算是身经百战。这个固执的满洲人始终认为汉人是懦弱的羔羊。一个满洲勇士可以抵挡起码五个汉人士兵,一个满洲战兵可以象赶羊一样赶着整个村子的汉人跑到吐血。
不论孔有德怎么说,满洲参领始终认为只要派出几百人,就能把来犯的几千汉人吓跑。
孔有德能够理解正蓝旗参领这种变态的骄傲,这几年正蓝旗消亡的厉害,急需战功来充门面。
在努尔哈赤时代,正蓝旗是和两黄旗是并列的上三旗。自从莽古尔泰;被皇太极拿下之后,正蓝旗就一天不如一天。先是老莽古尔泰系被一连串所谓的谋反案给废掉,然后皇太极从正蓝旗抽调大量精锐并入豪格镶黄旗。后来皇太极死掉,多尔衮为打击豪格派势力,又把正蓝旗的一部分并如正白旗……
现在的正蓝旗也就能在汉军旗面前耍耍威风,虽然还带着上三旗的大帽子,可谁还拿他们当回事儿?被挤下去也是迟早的事情。(没过几年,就真的被正白旗挤下去了——作者按)
在满洲参领执意不退的要求下,孔有德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几百正蓝旗兵丁去送死,因为实在抽调不出更多的兵力去支援。
肯定是去送死,正蓝旗的精锐早被抽调一空,剩下的都是努尔哈赤时代的老兵,再有就是各旗塞进来的兵痞无赖……
几千人的队伍能够突然出现,并且敢于主动来战,这本身就已经说明这支队伍的战斗力不弱。
以目前正蓝旗和汉军旗的疲惫之兵,对付乱民也焦头烂额,哪里还有余力去应对这么大一支生力军?
在太上皇参领的固执之下,孔有德唯一能做的就是加强攻势,力图尽快瓦解这些乱民的抵抗,好有机会转身。
只是没有想到正蓝旗连一天也没有坚持住,这么一小会儿的功夫就被人家给打的惨败……
正文 第七十六章 不,没有花瓶,绝对没有
更新时间:2009…9…18 9:37:03 本章字数:3007
后悔。
烈日当空,腾腾的热气让眼前不住往来奔走的人群都有些扭曲。
自从被孔有德的汉军和八旗兵围困在这个小小的河岔开始,红娘子就被浓浓的悔意折磨着。
在这个狭小区域,几乎集中了能够调动的所有力量,却被压在这里动弹不得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兄弟姐妹们逐渐被蚕食剿杀。
半月以来,身边的弟兄就没有停止过厮杀,局面却是愈发的不堪。
从前天开始,就已经断粮,这些奋勇拼杀的兄弟只能用河水灌肚子,然后高喊着“圣母庇佑”去和敌人拼命。
突围?已经试了试几次,根本就突不出去。
“要不……我想这去孔有德那里请降,鞑子杀了我,或许会放兄弟姊妹一条生路。”从来就不相信鞑子的红娘子第一次把希望系于敌人的仁慈。
“怎?你要是去孔有德那里送死,还不如让哥哥我一刀把你砍了,死的也干净。”浓重的陕北口音。
说话的陕北大汉浑名唤做震天虎,满面虬髯,魁梧的身材恍如半截铁塔,虽是形销骨瘦,也难掩其勇武剽悍之气。
震天虎原本是罗汝才罗曹操手下的悍将,在十三家中也是有名有号的人物。李自成变着法儿的把罗汝才干掉之后,几乎把他的家眷和亲信一股脑屠干净。因为李岩李公子力保,好歹算是救下震天虎的小命,并且让他和手下人留守在河南,免得和李自成系的人马产生摩擦。
在李岩死后。震天虎有感于公子地恩义。跟着回到河南地红娘子闯天下。
当年造反地那些人。大多有个很威风地浑名。震天虎地名号虽然凶恶。却是个面红心热地直爽汉子:“妹子。咱们这么些个兄弟姐妹。拼着性命不要地赶过来支援。图地是个啥?还不是为了报答公子当年地恩义?咱们杀鞑子就算是死绝了。也有脸去见九泉之下地公子……”
“公子?”说道李岩。红娘子微微低下了头:“我悔呀。公子那么好地一个人。就是叫我害地家破人亡……”
“生死本是寻常事。妹子你这是怎了?拿出你当年跃马扬刀地气概来。”
“当年?”红娘子精神都有些恍惚了。抬头时双眼之中已有泪光。
从十几岁开始。红娘子就在晋豫两省行走江湖。也着实做下几件惩贪官除恶霸地大事。提起红娘子地名号。黄河两岸地江湖中人哪个个不翘大拇指?哪个不赞这位巾帼不让须眉地奇女子?
年轻的红娘子以行走江湖卖艺为幌子,四下串联各地豪杰,声势愈发壮大。
结识李岩之后,听说这位李公子因为赈济灾民的事情被狗官锁拿,立刻带着一帮子兄弟砸了牢狱,救出李公子。
年轻气盛的红娘子不顾李岩的阻拦,带着好汉们硬冲杞县县衙,痛痛快快的把狗官的脑袋砍了下来,然后开仓放粮赈济百姓,一时间名声大振。
李岩之意原本是劝说豪富,以情理动之,让他们赈济百姓。红娘子风风火火的杀官放粮,和明打明的扯旗造反也没什么区别。
事已至此,李岩只好树起义旗聚众而反。
那时候的红娘子心思热切着呢,又适逢李闯势起,立刻怂恿李岩投靠闯王。
“均贫富,等贵贱”的闯王屡败明军,摆开车马的是要给天下的穷人争一条活路,这样的大英雄不去投靠还等什么?
李岩很快成为闯王麾下重要的谋断人物,这让红娘子欣喜万分。而身在京城的李岩父母妻子为表示对朝廷的忠心,也齐齐自尽。
公子善谋,但很不赞同闯军拷掠天下的方略,每每意见相左,直到李自成败出京城而李岩饮下鸩酒……
按照李岩生前的嘱咐,红娘子立刻逃回河南,抛弃李闯的旗号重整义军,再次打起白莲教(当时还不叫白莲教,为了阅读和行文的方便,将使用白莲教这个称谓——作者按)的大旗联络四方。
至于闯王,红娘子再不把李自成当成什么大英雄,而是恨之入骨。也改变以往的暴力手段,改以温和的劝赈……
“若是死了,我也没有脸面去见九泉之下的公子……”红娘子声音很低,仰望天际,已是泪流满面。
“怎就没脸?杀鞑子也公子的意思嘛,咱们就算是被砍了脑袋,也是抵御外辱而死,风光着呢。”震天虎把手中长刀一摆:“我说妹子,公子去了也就去了,想那么多也没用,拿出你的精气神了,咱们兄妹再联手大干一回,不能让孔有德这个没有骨头的小瞧了咱不是?”
大仙会的弟兄们抵挡不住汉军旗的猛烈攻势,纷纷败退下来。
“孔有德是想收网了,”红娘子长身而起,将跟随了自己十几年的红色五线软鞭盘在腰间,从怀里摸出一把匕首:“这么些年来,我做的悔事已经太多,今日就做一回绝对不会后悔的……”
匕首被体温熨的烫了,和血一样的温度。
“哈哈,这才是我的好妹子,孔有德想吞了咱们,老子撑破他的肚皮,今天我倒要看看究竟是鱼死还是网破……”震天虎大叫道:“孩儿们,跟老爷杀出去……”
陕北大汉一马当先冲在最前,状若疯虎,长刀大开大合,几无一合之敌。
他的身后就是红色布巾包头红娘子,一身烈火一般的红衣殷红赤艳分外醒目。
不愧是纵横江湖的奇女子,闪转腾挪的功夫发挥到极致,十几年的功底展露无余……
江湖上的功夫在万马千军之中所占的便宜终究有限,两军对垒讲究的是双方的整体实力,这些由宗社会党组成的乱民队伍战斗力终究敌不过孔有德的汉军正黄旗。
乱民虽颇有气势,战斗力远不如敌人,如此困兽之搏也只有一冲之力而已。
面对汉军有组织有秩序的屠杀,很快,红娘子身边的队伍愈发单薄……
能死在这片土地也算是得偿所愿了,红娘子心中反而轻松了许多,仿佛已经感受到公子的召唤。
越来越大的压力忽然减轻了许多,甚至能够感觉到汉军成建制的往后移动。
隐约已经能够听到汉军后方的喊杀之声。
对战场感觉灵敏的震天虎很快就有所察觉,顺手砍翻一名汉军,震天价的大叫:“咱们的援兵到了……”
又突进几十步,一直占据上风的汉军竟然开始慌慌后撤,已经能够清晰的听到敌人身后杀声震天。
“援兵来了,杀呀。”
突如其来的援兵让乱民队伍士气空前,一直被敌人压着打的局面陡然改变,开始追着汉军厮杀。
约莫顿饭的功夫,就已经看到高高挑起的日月血旗。
“娘的,鱼没有死,网破了,哈哈,”震天虎大笑着率领队伍往血旗方向靠拢。
内外夹击之下,汉军再没有抵抗之力,两军快速汇合。
“挑红旗儿的兄弟,是哪条道上朋友?”震天虎提着大刀奔了过去
PS:这一章上传的时候出了点意外,把稿子弄丢了。匆忙之间按照记忆重新写了一遍,已经没有以前的味道了,对不起诸位读者,短头发告罪中……
正文 第七十七章 真是久仰了
更新时间:2009…9…18 9:37:04 本章字数:2751
削弱对方最有效的办法不是攻城略地,而是尽可能的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从**上消灭对方从来就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法子。
所以李四对消灭敌人的士兵有近乎执着的热情,何况是已经溃败的敌人。
宜将剩勇追穷寇。
战斗远比李四想象中顺利,敌人则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大。
腹背受敌的敌人很有些仓皇逃窜的味道,散乱的建制再不能队赴死军造成有效的抵抗。尤其是正蓝旗战兵和汉军正黄旗混编的情况,更加剧了这种溃败之下的混乱。
正蓝旗的战兵接连砍翻几十名汉军,依旧无法遏制如潮的败兵。赴死军的神速推进,让八旗战兵只能选择战斗。
几百正蓝旗战兵,尤其是这种经年的老兵,战斗力和战场组织度远比汉军精锐,眼看败兵已经收拢不住,索性哇哇怪叫着迎面前冲。
几十上百个铁黄瓜同时爆裂的声势确实惊人,但是远不能直接形成重大战果。
因为技术落后的原因,铁黄瓜很少能直接杀死敌人,但是能给敌人造成很多伤兵,这已经足够了。
还没有短兵相接就有大量人员受伤,尤其是那些冲在最前的所谓满洲勇士,刀子还没有抡起来就满身的血窟窿,地上翻滚哀嚎的情形对士气的打击不言而喻。
赴死军端着铁叉冲上来的时候,面对的是士气已失的敌人,自然轻松顺利了许多。
伴随着赴死军地快速推进。不完全算是战斗部分地孩儿兵呼啦抄就跟了过来。
这些个头不大力气也小地半大孩子尾巴一样跟在赴死军地身侧。沿着赴死军地脚步。人手一把短刃收拾鞑子地伤兵。
打仗这些孩子或许还不那么够分量。但他们割脑袋地效率却高地出奇。
不管是已经死透地还是在哀嚎惨叫地。只要是敌人。立刻就下刀抹脖子割脑袋。然后把割下地脑袋放在无头尸体上。以便于统计战功。
偶尔发现一个躺在尸体堆中装死地。立刻就能引起孩子们地欢呼。争抢着收割人头算作自己地战功。抢不到脑袋地只好把尸体分成几段向同伴们炫耀。
这些孩子已经见过太多地血腥。经历过太多地死亡。哪个不是在鬼门关前转悠过好几回地?
对他们来说,杀人的次数远远多于吃饭的次数,世间最恐怖的不是死亡而是挨饿。
在赴死军顺风顺水的解决正蓝旗战兵的时候,汉军们根本就没有要上来增援的意思,反而调转小半个身子奋力猛冲侧前的乱民队伍。
正蓝旗的那些战兵主动迎战赴死军,也不算什么大的错误,但是舍着命和人家死拼就不对了。
当正蓝旗和来路不明的敌人纠缠在一起死掐的时候,孔有德就知道这战事有点玄乎,立刻压上所有战力猛攻内围的白莲乱民。
只不过正蓝旗败的太快,汉军没有来得及完成抢攻的战术构想,就已经被内外夹攻。
孔有德也是带惯了兵的,晓得这个时候应该收缩兵力在敌人的某个薄弱环节突破。可是正蓝旗的那些旗人老爷们还认为有一搏之力,坚持要痛击当面之敌,并且要汉军立刻调头。
孔有德把胸脯子拍的山响,信誓旦旦的保证一定做到。
做到?永远也做不到了。
孔有德根本就没有想过跟着这些旗人一起疯,明摆着已不可为,还冲上去送命,那不什么英雄壮举,而是脑子不开窍。
就算是给满洲人卖命,也要留着性命才有机会去卖嘛,小命都没了还卖什么卖?
当正蓝旗狂吼着前冲的时候,本来应该打掩护的孔有德立刻的调转了方向,利用正蓝旗吸引开敌人的兵力,从侧后攻击战斗力更差的乱民队伍。
也许是汉军知道突围失败的严重后果,这一会还真是卖了把子死力气,在抛下大部分辎重粮草之后,顺手又抛下断后的弟兄,好歹是冲破了乱民了队伍。
孔有德带着不足千人汉军在河滩上往东北急蹿。
至于正蓝旗,还是先逃命再说吧,这时候谁还管什么正蓝旗歪红旗的……
本来能够打一场漂漂亮亮的歼灭战,可还是放跑了一部分敌人,除了两军配合不契之外,白莲教乱民的战斗力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看看那些杂七杂八的旗号,李四就知道这些数倍于八旗兵的乱民被堵住的原因。
没有协调的指挥,没有统一的建制,再加上单兵战斗力低下,说穿了不过是聚集在一起的农民而已。
“哈哈,打的痛快,俺叫震天虎,以前在罗帅手底下吃饭,现如今算是白莲社的档头。”震天虎哈哈大笑着领几个亲信过来:“不知道这位兄弟是啥字号?”
“赴死军李四。”
“赴死军……这名号……李四?击杀皇太极的李四?”看李四点头,震天虎一翘大拇指:“李兄弟好大名头,俺在山西的时候就听说兄弟砍了皇太极的脑袋,早就想见识见识李兄弟这样的英雄人物。妹子,公子在的时候也提起过李四兄弟的大名……”
“红娘子多谢李四兄弟仗义援手。”红娘子上前对着李四抱拳一礼。
对于那个陕北口音浓重的大汉震天虎,李四并不在意。时下很多人都有诸如震天虎、杀破天这样很拉风的诨号。而事实是往往越威风的名号,其战斗力反而愈发的不堪。至于红娘子,可是大大的有名,让李四对这个女子高看一眼。
印象中的红娘子绝对应该是个性张扬嫉恶如仇、英姿飒飒的巾帼英雄,但是眼前的这个女子却普通的很。
红巾裹头红衫罩体,腰里盘着鞭子手中捏把匕首,虽然比寻常的女子要显得英武许多,却也谈不上如何的英气逼人。
约莫三十岁上下的年纪,眼角已是鱼尾隐现,眉眼间更多一丝毫疲惫。
后世关于红娘子的传说不少,往往是在她和李岩的关系上纠葛不休,却忽略了这个女子带领民众纵横数省的抗清壮举。
对于红娘子的最后结局,后世颇多传闻,是真是假已不可考。直到一百多年后的乾隆年间,依旧有人打着红娘子的旗号在河南山东高树义旗,仅凭这一点,足以说明这个奇女子是坚决的抗清派。
在这个时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