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甲申天变-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烟这物件分南北两路传入大明,路丙寅曾是关宁军的士卒,吸的烟也是北派。崇祯初年朝廷里曾禁烟,种植烟草者鞭三十,偷偷吸烟的官军同样也是要抽三十鞭子。后来洪承畴以“士卒爱之若命”为由替吸烟的将校开脱,朝廷虽没有撤下禁烟令却也不再理会这些小事情。
    这些年下来,官府对种植和吸食烟草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于禁烟令终于没有撤去,所以人们种植的时候也是偷偷摸摸。路丙寅本人就好这口,所以特意在西瓜地里种了两畦。
    “因为洪承畴的缘故,如今官家也不管吸烟的事情,按说咱吸烟的应该念叨洪承畴的好处……”路丙寅忽然恨恨的说道:“不过这个软骨头投降了建奴,提起他来还怕污了兄弟你的耳朵……”
    用惯了ZIPPO,再用火镰实在是不顺手,擦了几次才把烟点上,很解气的深吸一大口。这没有经过加工的烟叶子和红塔山差的太远,不仅呛人而且干涩,到了喉咙下面好像小刀子一样。
    对于李四来说,就是这么劣也比没有烟要好太多,在没有烟的时候烟屁股也是好东西。
    拐弯抹角的了几句,路丙寅也是个厚道人,不大功夫,李四就知道现在是崇祯十六年,这里是一个叫刀把村的小村子,属于密云辖下。
    又冲又烈的烟气猛的刺激咽肺,精神也为之一振,深深呼出胸中浊气喃喃的念叨:“大明……大明……我来了……”
    2
    刀把村的乡亲们听说村口路家捡了个外乡人,纷纷过来看稀罕景。也没有过几天,李四那短头发和奇怪的衣衫就失去了吸引力,人们也就习以为常,整个村子又一次安静下来。
    这些天李四一直住在路丙寅家,逐渐适应日出而作是落而息的农人生活。
    路丙寅的婆姨黑黑壮壮,才四十二岁,无论针线还是农活,都拿得起放得下。嗓门粗大的像个爷们儿,走起路来都带着风,心肠却是好的很,总是念叨李四一个人不容易,每到饭时也是加意的把好吃好喝给李四碗里添。
    李四眼里看的见活,人也勤快,很快就和路丙寅一家相处的融洽。
    后晌的时候帮着路丙寅把那块休耕地犁了一遍,直到日头落山才回到家中。
    饶是李四健壮如牛,也架不住这样的农活,再加上手生,一个晌午下来,累的身子骨都要散开。看到比自己年纪要大一倍的路丙寅一幅若无其事的样子,也只能咬牙装出谈笑风生的架势。
    “当家的回来,开饭开饭。”路大嫂火急火燎的招呼饭食:“娥子,还在磨蹭个甚?赶紧把碗筷摆好,没有见到你爹和四叔到家了么?真是没有眼力的丫头。”
    庄户人家的女儿也懒得取个好听的名字,索性就叫娥子。这丫头才十四,或许是经常干活的缘故,身条已经长开,荆钗布裙梳俩朝天的小髽鬏,清秀的好像山中野荷,。初见李四的时候还怯生生躲的老远,几天下来就混的熟络,“四叔”“四叔”叫的亲切。
    娥子特意把一大碗插筷子不倒的米饭递在李四手中,殷勤的象个小妇人一样。
    “怎又给我开小灶?”
    “四叔不曾做过庄稼的活计,要吃的好些。当家的和涧儿都习惯了,吃稀些不要紧。”路大嫂有给李四一个黑红黑红的高粱饼。
    涧儿是路丙寅的儿子,已经分开住的,因为老婆很块要生娃娃,没有空闲做饭所以过来吃。这小伙子敦实的象个铁砧,和他老子一样是黑脸膛,也和他老子一样少言寡语,只是闷着头喝稀饭。
    家里本就没有几斗粮,一天只能两餐。别人碗里的粥稀的能照出人影,唯独自己碗中是稠饭,这几天一直这样,让李四自己也感觉不好意思了。站起身把碗里的稠黄米饭倒进锅里,拿木勺搅匀了:“大嫂又拿我当外人了……”
    “四叔尝尝我采的蘑菇,可鲜了呢。”小娥子得意的说。
    这样的庄户人家不能养闲人,也养不起。所以儿子路涧和女儿娥子都要想办法干活,路涧捏着胡叉背着弓箭转悠了一整天,野兽毛也没有打到一根。娥子拎了小筐跟在哥哥屁股后头,却捡了不少的蘑菇。
    蘑菇也是好东西,甩几个盐粒子煮一下就能吃,晒干后还能撂到冬天食,只是这些日子雨下的少,也不大容易采摘到。
    李四尝了一口,鲜是最够鲜了,却少油淡味的,实在谈不上好吃。其实也可以理解,家里本就没有几两油,又不是年节,自然舍不得经常炒菜来吃。
    “娥子,这蘑菇多不?”李四问。
    “稀少的很哩,要雨后才能多些,春里采了许多爹爹送到集市上,换了许多盐回来。”娥子这样的年纪就懂得为家里创造收入,颇引以为得意:“今日我还采到几株草芝哩,哥哥说可以卖给县里的药铺……”
    所谓的芝就是灵芝,山里虽不常见也算不得如何稀罕,是一味比较名贵的药材。这东西和人参一样,要是多年的野山灵芝确实值钱不少,若是草芝价格就要大打折扣了。
    “路大哥,这草芝好卖不?”李四寻思着比较省力气的赚钱之道,耕田实在是太累了。
    “怎不好卖?一到县里就有药铺子来收,只要有货,要钱给钱要盐给盐,一株大点的草芝能换件好衣裳呢。”
    “大赞。”李四笑道:“我却想起个来钱的路数,咱就种草芝,虽不敢说发大财也,却比种田强一些……”
    “草芝也能种?”
    路家人都诧异的看着李四,就连一直闷头拔饭的路涧而抬起头来。
    “李兄弟不我说笑吧,我听人说这东西是天生地养自然生成的,又不是谷子粱粟……”
    “哈哈,草芝和庄稼都是一样,庄稼是种下一粒种收获一把粮,草芝也是一样的道理。早年我在学校……寺庙的时候,就曾经种过……”李四有十分把握,笑呵呵的给一家人解释。
    当年上中学的时候,曾伙同一帮人做菌类孢子的试验,结果种植出几十斤灵芝。一股脑的送到学校食堂,于是乎,食堂菜谱的“蘑菇炒肉”就成了“灵芝炒肉”。只不过灵芝味中带苦,还不如蘑菇好吃……(该经历是作者亲身体验,作者就曾有幸吃过灵芝炒肉,这里的灵芝说的就是草芝。其实草芝和灵芝的区别就好像千年老山参和人工种植的草参一样,不值钱。)
    “要真能种出草芝的话,那真是好,不管种啥总是要有种子的,我活了几十岁年纪,还没有见过草芝打籽,没有籽怎么种?”一听说李四有种草芝的本事,几个人眼中都闪出神采。还是路丙寅稳重些,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的根本。
    李四呵呵一笑,拿过那株老芝,在手上轻磕几下:“种子就在这里了。”
    “哪里有?兄弟是说笑的吧?”路丙寅放下饭碗,看着李四空空如也的手掌。
    手中明明就是空的嘛。
    “再细细看来。”
    还是娥子这丫头心细,掰着李四的手中说:“好像是有些黑色的东西?是灰尘的吧?”
    “这就是种子了。”李四指着手心中灰蒙蒙的一层类似灰尘的东西笑道:“估计当年种这物件的手艺还没有忘记,能不能多赚几个钱就靠它了。”
    PS:两个小章节并在一起了。
    正文 第二章 发财才是硬道理
     更新时间:2009…9…18 9:35:55 本章字数:2706
    对于种草芝这种虚无缥缈的事情,路丙寅并不是很热心,那玩意儿不是高粱也不是谷子,怎可能种出来?不过家人却热衷的很,好在也不费多少力气,由得他们去折腾。
    其实和种蘑菇是一样一样的,把柴房稍微收拾一下就能用。没几天的功夫,铺着碎草末子的料床上就能看见细细白白的菌丝。只要温度湿度合适,菌类的生长速度很快,不几日的光景,草芝就有指甲盖大小。
    一片一片的草芝齐齐整整的出现在料床上,对于老路一家来说,实在是天下第一奇景。
    “我的天爷,实实的是了不得了,这东西还真是能种出来,活了大半辈子还头一遭见到这么多的草芝……”路大嫂开始摆着手指头盘算这么多的草芝能换多少钱,能换多盐巴。可怜路大嫂一个大字也不识,把所有的手指都用上也算不出具体的数目,只知道这些草芝要是换成盐巴的话,一辈子也吃不完。
    素来沉默寡言的路涧也是目瞪口呆,忍不住就要上前去摸。早被在一旁看守的娥子把手打开:“起开你的手,四叔说了这东西不能用手摸,沾了人气就要化掉的。”娥子象护雏的老母鸡一样看守着草芝,不允许任何人摸,当然李四除外。
    或许是年纪小的缘故,这丫头对于种草芝的事情最上心,经常过来帮忙。李四确实说过不要直接触摸初生的草芝,怕滋生微生物降低产量。只不过小丫头永远也不能明白什么才是微生物,很简单的理解成草芝是有灵性的东西,不能沾人的俗气。
    “兄弟……啥也不说了,果然是有大本事的……”多少也见过些市面的路丙寅笑的见眉不见眼,知道李四才是最大的功臣,笑呵呵的拍拍李四的肩膀想要说几句夸赞的话语,一时也不知如何措辞。琢磨了一下就把烟锅装满递在李四手中:“知道兄弟你好这口,可着性子的吸吧……”
    “不行,四叔说有草芝的屋子不能见烟火。”娥子劈手就把李四手中的烟锅夺了下来。
    这丫头,对于李四的嘱咐总是执行的不折不扣。
    因为气温好,湿度也保持的可以,草芝生长速度极快,没过五七日,已经有小孩的巴掌大小。到了这个时候,已经可以采摘了。
    或许是因为把这东西看的太重,娥子不许旁人动草芝,一个人把所有的采摘任务包揽下来。据她说是因为男人们手重,伤了宝贝草芝就不好了。
    索性由她。也落得清闲。李四径直在屋外和路丙寅惬意地吞云吐雾。好不快哉。
    吸惯了这种又猛又冲地旱烟。反而不再怀念以前地红塔山。时间久了。感觉火镰比ZIPPO也逊色不了多少。
    “兄弟呀。老哥我真是服了你。这回咱家可要发一笔大财。一会去县里地时候先给你买件子时新地袍子。再请匠人把房子翻成青砖瓦房。要是再有闲钱就买头牛。耕田实在是累人……”按想象中地美好憧憬。路丙寅着实美了一大把:“咱人实在。花里胡哨地感激话也说不出来。兄弟好本事。”
    “都是一家人。还感谢个啥。”李四不认为自己是做了多么了不起地事情。
    “能种草芝还不是好本事?全天下也没有人懂这个吧?据说这东西是有灵性地。每到天下太平地时候就有九头芝出现。是老大地祥瑞……”
    嘿嘿。九头芝就是祥瑞?只要有心。不要说九头。就是九十头地也能种出来。可是在大明朝崇祯年间。就是有天那么大地祥瑞只怕也祥瑞不起来了吧。
    在李四走神的时候,,娥子已经把草芝一小篮一小篮的搬出,足足装满了三个大筐。个顶个是顶大须全的好芝,看得路丙寅呼吸为之一窒险些晕了过去:“我的天天,竟然有这么多……”“算很多么?等有了本钱,咱家就盖老大老大的房子,全是一水儿的瓦房,都种上草芝……娥子毕竟还是个孩子,连说带比划的嚷嚷:“到时候四叔带着我把全京城的好吃食好衣衫都买下来……”
    “这东西产出的太多也就不值钱了,快拉去集市卖了吧。”
    一说要去集市,全家人都嚷嚷着跟随。这一遭可是去要发财的,说不定能买多少好货回来呢。
    路丙寅俩大眼珠子一瞪,家长作风摆的十足:“穷吵吵个啥,都老实在家安生着,就你四叔和我同去……”
    “李大哥,我就莫去了,让嫂子和你去卖草芝吧。”李四伸展伸展腰身:“我是懒人,不愿意走几十里的山路。”
    于是路丙寅夫妇二人推着架子车去集市,家里留下李四和陆家兄妹看守门户。
    娥子还在为不能去集市而不忿,沉默寡言的路涧依旧沉默寡言。难得清闲的李四则在烟锅子里填上烟叶子,擦上火,在享受吞云吐雾乐趣的同时,凝神望着远方,心里翻腾着一个念头:“崇祯十六年,崇祯十六年……”
    “四叔,不要吸烟了,味道好难闻的……”娥子用摆开双手驱散烟雾,撒娇一般把李四手中把烟锅夺走,变戏法一样摸出两枚毛杏:“四叔吃这个吧,酸酸的可好吃了呢。”
    对这个活泼可爱的小侄女,李四很是喜欢,刚要逗她几句,旁边的路涧忽然瓮声瓮气的说:“四叔,我看你不象是个和尚?”
    “哪里不象?”本就不是和尚,别人问起的时候,心里难免一凌。
    “我也说不出哪里不象。”路涧挠挠头:“就是看你象个当兵的,不过和我爹那种当过兵的人不一样,可是就是想不出不一样在哪里。有些话我不愿意和我爹说,却愿意和四叔念叨念叨。”
    “我也是愿意和四叔说话哩。”娥子在一旁笑嘻嘻的打岔,把毛杏在自己袖子上擦了擦,俏皮的塞进李四嘴里。
    “涧儿是不是有话要对我说哩?这毛杏还不是一般的酸呐。”李四被毛杏酸的后槽牙都倒了。
    路涧抬起头看着李四:“四叔能不能给我爹说说,我想去当兵,大男人老窝在家里能有啥大出息……”
    “当兵干啥?”
    “我使的一手好胡叉,还能射箭,当了兵就是打闯贼,打建奴呗,反正就是保朝廷保皇上,保不齐还能搏个游击把总当当。”路涧央李四:“我爹总是把我当孩子,听不进去我的话哩,爹爹最信服四叔,四叔就帮我说道说道吧。”
    李四看身边只有这俩孩子,鼻子里哼了一声冷笑道:“朝廷?皇上?这大明朝还能长久么?”
    路家兄妹立刻呆住,想不到平日嘻嘻哈哈的四叔竟然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来。
    还是娥子这丫头脑瓜灵,急慌倒忙的赶紧四下环视,唯恐被人听了去……
    正文 第三章 发财之后和水火不容
     更新时间:2009…9…18 9:35:56 本章字数:2599
    入夜。
    路丙寅夫妇满载而归。
    吃的穿的用的,一切原先想也不敢想的物件统统买回来,就连路大嫂也置办了件子青布衣裳,一家人笑逐颜开。尤其是娥子那丫头,穿上新买的粉红绫子裙说甚也不肯换下来,好像过年一样不住炫耀……
    唯独路涧那憨小子蹲在旮旯里沉默不语,脑袋里一直轰鸣着四叔白天的言语。
    好在这小子素来就是三脚踢不出个屁的憨样子,也没有人在意他。
    晚饭前所未有的丰盛,四个菜都是荤的,还罕见的开了一坛子双沟酒。
    路丙寅从来也没有这么开心过,黑糊糊的脸膛都要笑出花来:“如今咱家也有钱了,都是李兄弟的功劳,也没有给你置办啥……”
    “我甚的物件也不缺,有吃有穿这不是好的很么。”李四笑答。
    “吃水不能忘了挖井的,这道理我要是再不明白,大把的年纪就活到狗身上了。”路丙寅接连吃了几碗关东烧,和脸皮也泛起红光,逮跳蚤一样从裤腰子里费劲的摸出俩金宝,咣当置在桌子上:“这是卖芝剩下的钱,都是李兄弟的,缺啥你就看着买点啥……”
    老实说,老路一家子铜钱也没有见过多少,这样的金宝更是头回见到,都被光闪闪耀灿灿的花了眼睛,忍不住发一声惊呼。
    李四淡淡一笑:“我也没有使钱的路数,钱还是让大嫂收起来吧,每日能有饭吃有烟抽就知足的很了。”
    无论路家夫妇如何恭让。李四只是不收那金子。路丙寅哈哈一笑:“见财帛不动心。兄弟果然比我老路强地多。那就叫我婆姨先收着。过几天给你起几间青砖大瓦地堂屋。再寻思着说上一门好亲事。兔子满山跑到黑也归窝。没有个家只是不行。你也该成个家了。”
    “对哩。对哩。村东头老王家地闺女就不错。人勤快屁股也大。指定是个能生养地。明天我就托人给大兄弟去提亲……”对于这样地事情。路大嫂总是最热心。
    李四呵呵一笑岔开话题:“路大哥真是小庙地毛神没有见过多少香火。才这么点钱财就想着过安逸地日子。要想真正发大财咱们就应该把这钱用来扩大再生产……”
    “啥叫扩大再生产?”
    娥子人小脑筋也灵活。顺着李四地意思猜测:“四叔是不是说把这些金子作为本钱。种更多地草芝?”
    “然。就是这么个道理。”李四摸这娥子地头发说道:“娥子这丫头都能想到地事情咱们大人更应该想到。趁着天气好。咱们赶紧再弄多些草芝出来。这物件长地快好侍弄。要尽快地弄。我估摸着再有许多草芝上市地话。价钱肯定要跌下来。毕竟用这种止血药地人家不会很多。”
    “不怕不怕,我今天卖芝的时候见到了西边过来的老客,听他说李闯那贼挟裹着几十万蚁兵闹腾的正欢。到时候几十万人马杀来杀去,象草芝这样补血的好药价钱能涨到天上去……”
    李闯,一个揭竿而起的小人物,终于成为呼风唤雨的大鲸;大明,一个日薄西山摇摇欲坠的王朝,眼看着就要走到它的尽头。
    神州大地曾无数次演绎这样的故事,而且还会继续演绎下去。也许会成就一个又一个灿若星斗的名字,却只能留下满目疮痍和万千白骨。
    无论李闯还是大明,他们的命运已经是注定了的,李四不是十分的关心。别看李闯闹的欢腾,也是个没见识短命的家伙,若只是如此,李四很愿意在这小小山村终老此生。
    但是这是村子就在北京城脚下,等到李闯和大明都沉寂之后,北边那个不大起眼的民族就会趁虚而入,接下来扬州会发生什么李四比谁都清楚。
    自从知道自己做在的村寨距离北京不算很远之后,李四心头的阴影就挥之不去,象噩梦一样折磨着他,也在用微小的力量做着努力。
    这个江山可以姓朱也可以姓李,就是不能冠以爱新觉罗的名头。
    李四感觉自己的血开始热了。
    “兄弟,你在想啥?”看李四莫名其妙的发呆,以为他在想草芝的事情:“反正种草芝咱是熟门熟路,就等着数钱吧。”
    李四似乎想起什么,忽然问道:“路大哥年轻的时候当兵?”
    “早先在辽东军中做弓手,在熊廷弼经略手下当差,和建奴很是见过几次硬仗。后来熊老经略被小人构陷丢了脑袋,我也就寻个由头跑了回来。”路丙寅有些出神,望着不住跳动的灯火仿佛回忆起当年的金戈铁马胡笳刀弓,过了好半晌子才猛的一拍桌子:“都是那些个背后下刀子的王八蛋,自己孬了不说还把老经略也害了……”
    说起当年在辽东的战事,路丙寅好像年轻了十岁:“我也和努尔哈赤那老贼酋打过,建奴的兵着实有些战力,老子也不曾怕过,兄弟们都是真刀真枪玩命儿的招呼……不过当年的兄弟活下来的也没有几个了……”
    听到父亲说起当年杀敌建功的慷慨,儿子路涧也赶紧搬个板凳凑过来。这憨小子话是少了些,却最爱听这样的英雄故事。
    少年人,血都是热的。
    “娘的,甲子乙丑海中金,丙寅丁卯炉中火。我就是丙寅年出生,算命的瞎子说我命中属火,注定是煅炼天下的将才命数,这才投了军。”看儿子过来,路丙寅反而没有了兴致再说哪些征战杀伐的事情:“开始的时候还想混个一官半职,结果去的时候个大头兵,过了几年还是个大头兵,还好留下条命回来。”
    “爹爹命中注定没有那么大的富贵,要是我能投军……”路涧有开始做起他的少年梦。
    “你投个屁的军,我命里没有富贵,你小子更没有。为啥给你取名叫路涧知道不?就因为你是庚子年出生,地支逢子就是水命,你是庚子年的,更是难以成江河的涧下水命格……”路丙寅有些不快的挥挥手:“这么晚了还熬啥瞎眼的灯油,都回去睡觉。”
    李四暗笑。
    怪不得父子二人很少说话,原来一个是炉中火一个是涧下水,水火不容嘛。
    这一家人,有点意思。只是不知道我什么样的命运?
    宿命之说,终究是虚无缥缈,想这些没用的东西做甚?
    李四甩甩脑袋,回去睡觉,明天还要干活呢。
    正文 第四章 不想发财的是傻子
     更新时间:2009…9…18 9:35:57 本章字数:3713
    第二天没有干活,因为家里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
    客人姓许名龟年,专程从县里过来。说他尊贵是因为此人穿赤袍皂靴,是县衙门里的置办,按说这种从九品的小官根本就算不上官,往大里说算是小吏,其实就是个协办而已。但是在这鸟不拉屎的小村,已经是了不起的大人物了。
    许龟年许大人官职比芝麻小三分,排场却是大的很,专门雇了顶子四人小轿,吆五喝六人模狗样的来到村寨,闹得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大剌剌的等老路一家子诚惶诚恐的从大门迎接过来,才打着官腔说明来意。
    原来路丙寅去县里卖草芝,闹的动静很大,那么一大车的草芝,想不惊世骇俗也不行。于是乎县里的老爷们也知道了消息,打起草芝的主意。
    现如今朝廷在辽东御建州奴,在河南和李闯打的天昏地暗,川蜀那边还有张献忠在瞎折腾,几十万人马杀来杀去是让四处漏风的大明朝焦头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