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甲申天变-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魏无牙本就是个市井之徒,以前是靠坑蒙拐骗为生,今日之事其实就是魏无牙口无遮拦而已乡野村夫之流,粗鄙的惯了,哪知道什么朝堂之礼君臣之仪?言语上改不过来而已,不算个甚么,”杨廷麟一直在刻意的淡化魏无牙风波,对深有忧色的刘理顺说道:“忠诚伯的为人你我最是清楚,满腔的忠义血诚,你我万不可对忠诚伯有了什么猜忌之心”
    “杨大人想到哪里去了?忠诚伯的血诚在那里摆着呢,东林党人若是攻击忠诚伯,我第一个就要出来为忠诚伯说话的”刘理顺也是东宫的老学官了,和李四这个太子校典论起来,还是一个体系里头的人呢自从跟着李四从北都的百万贼军之中杀出,一路辗转至今,对李四的忠诚之心从来就没有怀疑过
    信赖归信赖,可终究是要为新朝着想的,刘理顺拽了拽杨廷麟的袖子:“哪一朝天子不是有三军六卿的?可眼下太子……万岁可以仰仗的也就只有赴死军一支,就算忠诚伯忠勇无双,难免他的手下生出些骄横之气……”
    刘理顺不无担忧的说道:“日子久了,难免生出许多事端……”
    “我带万岁亲征,其实也有收拢京营的意思,也好分一分赴死军的势……”
    “这个我知道,当时你若不这么做,我也会做的,”刘理顺道:“光是京营还远远不够,我看应该让太子……万岁下勤王大诏……”
    让天下忠义之士齐来勤王,一来可壮大力量解南都之局,再者就是让新皇手中也有属于自己的力量,自然是就分赴死军的势以制衡的意思
    “行,你们操持吧”杨廷麟微微一声叹息:“这个世道和以前不同了,光有大义终究不够,手中的实力才是根本等万岁羽翼丰满平定四海之后,你我之辈也该急流勇退了,只是不知还能不能活到那一天……”
    ……
    南都前线
    “哈哈,真他奶奶的痛快,营盘还在我的手中,老卢我又打回来了”卢九德大笑着,激动的在刚刚收复的阵地上走来走去,仿佛此土已失去三千年一般
    “卢节军英明神武,鞑子畏之如虎”
    “咱们京营才是真正的强兵,以前是卢节军的诱敌深入之计……”
    “是呐,是呐,鞑子无谋,如何比得过智计多端的卢节军……”
    在一片谀词媚语之中,卢九德心情好到了极点什么英明神武,什么智计多端,都是手下人随口说说而已,要是真信了,那才是天字第一号的蠢蛋
    “都说清军是如何如何的骁勇,如何如何的强悍,还不让咱们打的节节败退?”
    “可不是怎的,赴死军能打败清兵,就搏了天下第一强兵的名头如今咱们京营也把清军打退了,咱们弟兄也是正经的天下第一强兵,哈哈……”
    “那李四只不过在扬州打了场硬的,就被底下的老百姓们说成是岳武穆岳爷爷转世咱们卢节军也做到了,是不是也是武曲星君下凡?”
    “兔崽子们,你们知道个屁,我还是比不过李四的”卢九德笑骂
    虽然知道都是拍马屁的,可如今的情形谁还不愿意听到几句好话?
    在这多半天的时间里,京营士卒反攻清军进展的极是顺利,不仅收复了原来的阵地,还向前推进了三四里之遥清军的辫子兵退走之后,剩下的新附军根本就不是
    对手,很快就开始退却
    这些新附军前不久还是大明的官军,他们有多少斤两能吃几碗干饭,卢九德心里就象明镜儿一样
    京营的装备那是没的说,比这些新附军要强的太多,士气也比他们高,要是不胜那才是真的有鬼了
    南京方面的兵力和清军一样,都是号称二十万大军号称是一回事真实的兵力又是一回子事情,谁也不会真的认为敌我双方有二十万人马
    至于自己手里到底有多少人马,就是卢九德也没有一个准数这年头要不让下边的人吃点空饷肯定不行,报点儿虚额也是题中应有之意,卢九德也是带惯了兵的,很清楚这一点儿
    二十万肯定是没有,不过京营和韩赞周的都护守备加起来,怎么也有七八万人吧
    加上各营中托门子走关系进来的那一批只拿饷不打仗的老爷兵,算上临时征召的随军人员,或许……大概……有可能凑到十万差不多的样子
    新附军是什么德行?大伙儿心里都有数,估计还不如京营人多呢,这年头,都是拿饷吃饭的,谁还不知道谁了?
    反正大伙儿都是为了拿银子吃饭,想着依靠战功谋个出路的,已经算是很有出息的那一种,京营和清军里头的新附军,都是这么一种情况
    卢九德还不会天真到认为自己是真的天下无敌了
    赴死军那边缠住的是鞑子的满洲战兵,正经的清军主力,京营这边打的不过是新附军,不是一码事儿!
    从辽东到江南,大明朝败的已经太多了,难得有这么一回在野战中对敌的机会,而且还占据了上风,已经让卢九德感到欣慰
    弟兄们一把子力气卖在这里,要说不图双饷的那点银子,纯粹就是睁着眼儿说胡话呢,当兵的打仗不为拿饷还为了什么?难道是为了好玩?
    可要说全是图这么一点儿银子,也是眼珠子瞎了没有看到弟兄们的死拼以前悬红挂赏也不是没有过,可也没有如这一回这样卖命的
    难道这就是新朝的新气象?若是大伙儿心里都看好这个新朝,那可不就是天大的好事情么人心往一股堆儿想,力气往一处使,大明朝肯定还要中兴的
    “节军大人,快看,快看……”
    “那是啥物件儿?”
    远处一队旗帜正缓慢出城,数不清的旗号遮天蔽日,也不晓得是什么来头
    “难道是城里增援的队伍?”卢九德深知宁城的人马也用不起这样的旗号:“不大可能”
    工夫不大,一面两丈二尺高的龙大旗已经看的清清楚楚,后面是日旗月旗各一……
    “是黄麾大旗……”卢九得心里忽的就是一热:“万岁来了,万岁亲临前线了”
    果然
    前锋的仪马飞奔而来,一路传呼:“万岁仪仗亲临,万岁仪仗亲临……”
    后头的万岁旗和天平旗已经看的清清楚楚,果然是就是大明朝最高级别的天子仪仗
    “我的天爷,万岁还真来看咱们了,咱们还是皇帝亲军,是不是要跪迎?”
    卢九德立刻就高叫起来:“跪迎个屁,万岁是来督战的,赶紧着,给我再杀一阵,让万岁看看咱们京营男儿的气概……”
    天子仪仗真的管用,还离着老远呢,这边京营士卒的心思的热切起来
    九五之尊呐,都亲自下来督战了,还有什么好说的?
    “功名封赏,想拿的就给冲!”
    卢九德一声令下,京营齐出……
    和京营的热切报效相比,赴死军这边的战斗只能有进退有据来形容
    进攻,在遇到较强抵抗之后立刻撤退下来,然后再很短时间内再次进攻,如此周而复始,已经整整三天
    无论赴死军如何挑逗,多铎始终不把清军中的鞑子兵单独拉出来和赴死军一决雌雄,而是在众多新附军的掩护下和赴死军纠缠
    敌进我退、敌退我进,双方仿佛已经有了默契一般,都在执行这个战术
    无论是李四还是多铎,想的都是速战速决,却不表现出一丝一豪的急切,仿佛都在把战斗往下拖延
    双方还是没有出现任何重大战果,在进退之间,除了火铳营有一点点少的可怜的战果之外,其他都是不值一提
    作为忠诚伯的贴身铁卫,镇南从来也不问任何问题,甚至不大关心前方的战事
    在一天的时间里,有多半天的功夫都在擦拭他那把战刀
    这可是忠诚伯亲赐的战刀,亲爹的随身之物,全天下就这么一把,宝贵着呢镇南从来就是须弥不离身的,旁的孩儿兵摸也别想摸一下
    在战刀的锋刃上呵口气,小心的用袖子擦拭,那股子仔细的劲头看着都让人心悸
    “镇南呐”李四随口说道:“你跟着我有一年了吧?”
    “一年零一个月另九天”镇南记的清楚着呢:“亲爹叫我啥事?
    把战刀层层包裹起来,紧紧缚在背后,一幅随时候命的姿态听说这是要和鞑子决战了,可打了好几天也没见什么大动静,估摸着让孩儿兵上了
    打不下来的时候,就应该让孩儿兵上,不管别人怎么看,反正孩儿兵们是这么想的
    在孩儿兵面前,还没有什么是打不下来的
    “没事,就是想和你说说话儿”李四示意站的笔直的这个孩子坐下:“这回咱们必胜,不用你们出手你们的战场不应该在这里”
    孩儿兵的根本作用就是威慑,而不能作为常规的武力使用除非是如扬州大战那样实在是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李四绝对不会在这种军团级别的战斗使用孩儿兵
    “不必这么拘谨,就是随便说点家常而已”坐下之后的镇南依旧保持挺胸昂首的样子,怎么看也不象是在放松,反而更象是在受罪:“你老家是什么地方的?”
    长久以来,就只晓得镇南和那些孩子是河南人,到底是哪州哪县还真没有问过
    “我也不记的了,走过的地方太多,早忘记了”镇南的语气不带丝毫情感
    老家?谁还记的什么老家
    河南动荡战乱这么多年,从镇南记事开始就是在逃饥荒逃战乱,在中原大地上漫无目的的游荡,如被狂风席卷的沙尘一般卑微渺小,连自己也不知道下一刻会走到哪里
    只记的早些时候还有很多熟人结伴一起游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大部分都死了具体是怎么死的也没有人记的清楚,反正不是饿死就是病死,还有被别人杀死的,镇南甚至还见过发了疯自杀的,反正都是个死,如何个死法谁还记的那么清楚呢
    在如游魂一般的飘荡中,陆陆续续有人死去,死了也就死了,连埋也懒得去埋了
    再到后来,连树皮草根这样的东西也找不到
    ,大伙儿就开始吃人,不仅吃外人,饿急了的时候也T|
    先架起大锅烧沸了水,然后就开始抽签儿
    抽到短签儿的人就只有两个选择:自己走进大锅被大伙儿吃掉,或者被大伙扔进大锅然后被吃掉
    那次抽到短签儿的人就是镇南
    那是镇南最后一次感觉到恐惧,感觉到对死亡的惧怕
    或许是母亲体会到了孩子眼神中对生的留恋和对死的恐惧,才替他进了大锅……
    那天的情形镇南永生难忘:大伙儿都吃上了荤腥,把锅里的肉汤吃的点滴不剩,然后打着饱嗝躺在道沟里睡觉……
    作为其中的一份子,镇南也分到了一块肉
    但是这个孩子却没有舍得吃下去,而是抱着那块喷香的熟肉哭泣了整整一个晚上
    那个晚上很热,燥热
    镇南却冷的直打哆嗦
    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镇南默默的逃离了这个灾民群体
    虽然知道一个人这片饥饿和苦难的大地上根本无法生存,但镇南真的不想和这些人在一起了哪怕是死,也要死在一个干净一点的地方
    如孤狼一般的游荡当中,逐渐结识了七斤和死狗他们一群孩子开始如野兽一般猎杀落单的饥民,同时躲避别人的猎杀
    在猎杀于被猎杀之间,镇南再也没有感觉到哪怕是一次的恐惧,在这个世界上,在怀里揣着那块已经风干的肉干儿的史,镇南从来就没有怕过,不论面对的是什么
    直到遇到了李四,才把怀里的肉干换成锋锐的短刃
    这些孩子很可怜,可怜的连生命都漠视,无论是别人的生命还是他们自己的正是因为这种对死亡的习惯和对生存的漠视,才造就了他们的可怕
    这样的孩子们,想要让他们再回归人性,回归人群,已不可能他们也只能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在他们的眼中,这个世界处处冰冷,处处灾难……
    当这些孩子长大的时候,他们也不可能拥有一个正常人所应该拥有的一切
    越是这样,李四越来把他们收在身边因为这里就是他们的全部,也是他们活下去的唯一希望
    本来还想说点家长里短的话儿,现在已经没有必要了
    “周文远怎么还没有来?”李四一直在期待周文远的到来,这个阴狠毒辣的书生才是南都大战的真正开端
    虽然这个周文远一直迟迟未到,李四也有了六分胜算
    三天已经过去
    三天以来,赴死军昼夜不停的保持中等强度的攻击和骚扰,不管上不上钩,清军尤其是作为主力的满洲辫子兵,三天就是一个坎儿
    满洲兵制和大明不同,采取的是全民皆兵,整个部落的男丁都是军事单位,只要需要,立刻就一组织起来从本质上来看,和大明的基本军事制度完全不同,但是骨子里还是在模仿和抄袭大明的军事制度
    尤其是在许多细节上,满洲的组织方式和制度就是大明的翻版和加强版
    奴兵(阿哈)、旗丁、战兵这种军事架构就是模仿的卫所制,因为幅员和人口基数的缘故,满洲人建立的其实就是一种随时可以流动的卫所
    按照明军的制度,每三个士兵当中就有一个携带五天的所需之物,如口粮等这也是明军人数众多但是真正战兵不多的一个很大原因,三分之一的战兵不能上阵儿沦为后勤,战斗力肯定强不到哪里去
    为了追究兵力的强盛同时也是为了回避兵力紧缺的基本情况,满洲是每五个战兵当中就有一人携带三天所需之物
    也就是说,在完全不必提供给养的情况下,满洲战兵可以以最低八成的战兵投入战斗,时间期限是三天再要延长的战斗时间的话,就必须以来给养或者士兵的轮换
    已经打了三天,多铎的主力辫子兵不可能在饿着肚子的情况下继续战斗肯定要想法子补给军队或者干脆轮换战斗单位
    以为清军主力的建制多不完整,又是如此大规模的军团级别战斗,多铎肯定会想替换下主力做短暂补给,要不然这些辫子兵连一天也支撑不下去
    而赴死军采用的还是明军的制度,每三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不是轻装上阵的虽然不能把军中每一个的士卒的战斗力完全发挥出来,却比清军多了两天的战斗时间
    这也是李四等的一个战斗机会,因为无论是补给还的轮换,肯定会出现一个间隙而同样的间隙,赴死军两天之后才会出现
    “传令先锋和各主力营,加大骚扰的力度和次数,严密注视鞑子的动静,发现战机,立刻全力攻击”
    “火铳营不必再上前做任何掩护动作,全都垫在队肩处准备攻击”
    “炮营前调,随时候命”
    “庚字营前调,压在队肋上”
    可以肯定的是,多铎会肯快把这个间隙弥合但只要逮住这个机会,就算不能给鞑子以重创,起码也能连皮带骨的撕下一大块肉第一个伤口创开以后,以后就比较容易了
    天色已近黄昏,还有点风,营门外的大旗正猎猎作响
    丝丝缕缕潮气被风鼓荡着吹尽营帐,隐隐可以嗅到夹杂其中的烟火气在昏黄的灯火中远眺,外面已起了雾一般的水汽,低低的压着到了凌晨时候,这些雾气水汽就会凝结成朝露
    来往飞奔的士卒穿梭一般,把分散于战场各个角落的情况收集上来,然后把中枢的命令快速传达下去在让李四对整个战局了若指掌的同时,做出最正确最有利的判断
    “如果我是多铎,我会怎么做?”李四自己都笑了:“这还用说吗,绝对是利用夜色和雾气的掩护完成补给或者轮替”
    如果能够在这个机会当中狠狠的咬下敌人一大块肉,清军肯定就会清醒过来,很快就能意识到他们所处的不利局面
    接下来呢?多铎会不会奋力撕开一道口子跑出去?
    如果这里是扬州或者江北的任何一个地方,只要战局不利,多铎绝对会理解脱离接触进而远遁
    但这里是南都,多铎这么大老远的过来,费了这么大的心血,绝对没有可能放弃攻克难都最后灭亡明朝这样巨大的诱惑他还会进攻,至于他的进攻目标,已经是秃子脑袋上虱子了
    无论多铎能不能攻下南都,等他发觉这个布局的时候就已经太晚了
    “报,周文远部已就位”
    传令兵带来的这个消息让沉思的李四忽的站起身来,或许是因为过于兴奋的缘故,把身下的椅子都带的翻倒:“传我的令,全军准备突击”(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正文 第139章 铁索连舟的效果
     更新时间:2009…10…2 2:38:23 本章字数:11018
    薄的雾气也不过一树尖子高低,纠缠着就是不肯散去在这个水汽蒸腾之地,更显得烟雾弥漫,就连天上的月亮也只是隐隐约约的一片晕光
    地面上的厮杀已经进入**
    多铎的本部亲军和图赖的汉军旗刚一被轮换下去,就遭受赴死军的强力攻击
    对于这次轮换,多铎做了充分准备,从南线抽调两万多人上来,以填补这个空当
    结果是还不等完全站稳脚跟儿,赴死军就又开始攻打
    对于赴死军在这个当口里的动作,多铎也是保持了十二万分的警惕,把孔有德的十几个佐也抽调过来,以备万一
    虽然同是投靠满洲的汉人,孔有德好歹也是封了王的,还是崇德早年的老人,自然要得更多的信赖时至今日,归满已十几年,手下的那十几个佐虽已经残缺不堪,依旧没有打散混编,依旧是孔有德的嫡系人马,只是归属汉八旗而已光是这一点,就是不那些新附军可以比拟的
    遣孔有德过来,自然也有监督压阵的意思,可不等这个恭顺王做出有效的安排布置,前头的新附军已是兵败如山倒,溃兵已经退出去六七里之遥别说什么战线阵地,就是孔有德自己那十几个佐也被溃兵冲的手忙脚乱
    “后退者斩”
    一声令下,手下士卒就充当了督战队的角色,凶神恶煞一般砍瓜切菜的剁翻无数败兵,终于算是把大溃败收住
    “就地布防,拖住赴死军,”孔有德亲自操刀上阵,恶狠狠的传令各军:“豫王亲军转眼将至,无论如何要坚守到天明,若再有回顾者,格杀勿论”
    也不知道这道命令有没有传达下去赴死军就已撵着屁股追上来
    黑夜之中也不知道对方有多少人马只听得喊杀之声震天价地响
    “活捉多铎”
    “莫走了一个鞑子!”
    孔有德这才知道赴死军迫地竟是如此之急匆忙之间只能调集手中本部人马先抵挡一阵好腾出工夫收拢满山遍野地溃败之卒
    光是这些败下来地溃兵就有两万多只要收拢起来怎么也能抵挡地住
    打先锋的依旧是丁乙的丁字营,赶鸭子一样追着新附军跑了好几里,总算是遇到了像样的抵抗:“杀——”
    其实冲在最前头的丁字营也分不清楚面前的敌人究竟有多少,甚至不知道是不是撞上了敌人的主力丁乙和孔有德一样,都是两眼一抹黑
    反正前头只要有人,肯定就是敌人,别的念想也没有用,只有用手中的叉子说话
    顺手拽出腰里最后一个铁黄瓜,劈手就甩了出去,借着这一瞬间的火光,丁乙手中叉子一挥:“丁字营所向无敌,杀——”
    这边和孔有德的队伍刚一接战,紧紧护住丁字营侧翼垫在队肩上的火铙营就赶了上来,即使是在这胡乱的夜战当中,何钧力的口令依旧不急不躁,透着工匠所特有的沉稳和井然:“前排,放”
    “后排前进,放!”
    孔有德手下的这点人马应该算是比较能战的,无奈人数太少,十几个佐加在一股堆也就比丁字营多点而已,旁边再有个虎视眈眈如精密杀人机器一样的火铳营,就是说下个大天来也抵挡不住(明军的这个“佐”级军事单位和满清的佐领肯定不是一回事儿,具体是多大的编制暂无准确资料但是有资料显示,和孔有德一个时期的袁崇焕曾调集五十二个佐的人马,总量才1万人,据此推断,这个佐应该是小于满清的佐领,也是就200左右,孔有德的十几个佐历经十年没有补充,又经历过河南大战,肯定连200也没有,准确的说已经不算是军师单位,而是属于一种私家兵的形势不过这是作者个人的推断,希望有资料的看官帮助补充一下——作者按)
    “都帅,前边的弟兄顶不住了……”使用都帅这个称呼的,都是孔有德当年的老部下老底子:“是不是把弟兄们撤下来?”
    “撤下来,”对于自己的这点嫡系人马,孔有德爱惜的很驱赶新附军的时候是不留余力,真要让自己的人马面对牺牲的时候,孔有德撤退的未必就比别人慢:“不要往后退,让弟兄们往右翼撒……”
    这样的混乱夜战,谁也不清楚对方的情况要是直接后退的话,肯定被赴死军的叉子戳屁股,损失肯定也是不小,孔有德打的就是把赴死军放过去的主意只要不是大规模的败退,就算以后说起来也有的扯皮,真要是赴死军和辫子兵碰上了,这些人马还可以趁势倒卷回来,这不就把败退化为诱敌了么……
    在孔有德有秩序的让路的同时,新附军趁机大踏步往后溃败,已成洪流一般再也收拢不住
    “这些新附军真是呆子,让赴死军追着他们跑吧”没有和新附军合流败退的孔有德暗自庆幸,在很多时候,战场经验就是一种决定性的力量,孔有德甚至已经预见到未来的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