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村花的北宋市井生活-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巧娘把自己的身世全盘托出后,一脸期待的仰头看着尤氏,问道:“夫人,您知道泉州城外的矮岭村在哪里吗?那个村子离泉州城远吗?”
不等尤氏回答,妙儿就率先惊呼道:“我家就在矮岭村!”
“真的?”
巧娘闻言双眼一亮,随后满脸欣喜的说道:“那我可以先跟你们一起回去,到了矮岭村再慢慢的寻找夫家!反正眼下我是夫人买下的婢子,在没找到夫家前理应在夫人家里干活……”
妙儿本就觉得巧娘小小年纪就被卖到牙行十分可怜,眼下再一听说她的身世,当下就对孤苦伶仃、小小年纪就要投奔夫家做童养媳的巧娘又多了几分同情。加上妙儿对巧娘的勇气和胆量十分佩服,因此一听巧娘的话、妙儿就十分热心的应道:“好啊!姐姐就先住在我们家里陪我玩,等找到亲人再搬走!”
一旁的尤氏听了脸上有了若有所思的神色,只见她略微思索过后突然开了口:“既然我们家四娘喜欢你,那你就先在我们家留一段时日吧!你的夫家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寻到,这件事你可以从长计议、慢慢做打算。”
巧娘其实也没把握马上就找到和她定亲的人家,更没把握让未来夫家替她谢尤氏、还尤氏救她花的那些银子。因此尤氏主动提出让她暂且留在张家,巧娘自是求之不得、千恩万谢的应下来了!毕竟巧娘得先有一个容身之处,再慢慢的、一点一点的去熟悉矮岭村,熟悉后才能想法子打听夫家的消息……
于是出了泉州城后,小驴车便没做停留的往矮岭村驶去,一直到回到张家大门口才停下。而妙儿一行人才带着巧娘这个新成员进了家门,就发现家里已先巧娘一步、来了一个新成员,且这个新成员妙儿等人竟然还已经见过了……
在大家伙儿都感到吃惊时,嘴快的禾花当下就指着那人、吃惊的问了句:“咦,这不是我们在路上遇见的、那个拿扇子搧坟的寡妇崔氏吗?她怎么会到我们家来?”
没错,那个正端坐在张家大厅冲妙儿等人微笑的少妇,正是妙儿等人先前在进城路上遇到的寡妇崔氏……
只是这寡妇崔氏为何会突然出现在张家?
只见崔氏听了禾花的惊呼后,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冲尤氏等人说道:“真巧啊,我们这么快就又见面了,没想到你们也是这户人家的人。”
这崔氏主动同尤氏打招呼,尤氏自是不好失礼,因此她先礼貌的冲崔氏点了点头,随后才问道:“崔娘子,你怎么会到我们家来呢?”
崔氏还没来得及回答,耳房的帘子就被人揭开了,从里面走出来的王氏笑着接了尤氏的话:“大嫂,是我见崔夫人被恶毒的小叔子逼得无处可去,才做主邀她到我们家小住几日、避避风头……”
原来张宗和张祖死后,王氏和杜氏便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直抑郁寡欢的躲在屋里抹眼泪,张老爷子看了觉得这不是个样子,于是今儿便让张耀夫妇劝了王氏和杜氏几句,让她们跟着尤氏去城里逛逛散散心,别老想着那些伤心事儿,免得没病也伤出病来。
这王氏和杜氏自是没心情进城里逛了,所以尤氏先前才会自个儿带着妙儿出门。但后来卧病在床的张老爷子把王氏和杜氏喊到了床前,亲自劝说了她们几句。王氏二人身为儿媳妇儿,自是不能让公爹替她们操心,于是后来王氏和杜氏只能应下张老爷子的劝,两人携手出了门胡乱的逛了一遭。
这一出门,王氏和杜氏也和尤氏她们一样,碰巧遇到了在夫君坟前搧坟的崔氏,几人都是刚刚新死了夫君、也算是同病相怜,于是便凑在一块聊了一会儿。
心底善良的王氏听了崔氏的遭遇后,更是对她十分同情,觉得自个儿虽然和她同病相怜,但好歹夫家的其他人对她都还不错,没人逼她改嫁、也没人逼为妾。
而这事情说来也巧,就在王氏拉着崔氏的手说体己话时,崔氏的小姐妹突然寻了过来,说崔氏家的小叔子打算晚上往崔氏的饭菜里下药,然后把崔氏给强办了!
一向柔弱的崔氏听了小姐妹偷听来的消息后,自是伏在坟前肝肠寸断的哭了起来,说即便知道小叔子想要逼害她,她也是连处躲的地方都没。甚至因娘家只剩下一个年迈的老娘和年幼的妹妹,为了不让娘家受牵连、她都不敢回去投奔娘家……
这王氏心地一向很好、心肠也软,于是听了崔氏的哭诉后顿觉心酸、忍不住站在一旁陪她抹起了眼泪来,抹着、抹着王氏心里突然有了个主意———反正眼下她也是守寡的寡妇,分给二房的大屋子里也只住了她一人,既然如此、何不邀崔氏到家里和她一块住上几日?
这样一来她也能有个说话解闷的伴儿,而崔氏也暂且能躲开恶毒的小叔子、藏在张家,反正她们两人都是女子,同睡一床也没什么不妥的……
于是心思转了一圈后,王氏便携了崔氏的手,真心诚意的说道:“崔妹子,若是你不嫌弃,不如暂且到我家里避上几天?我们两家不在一个村子、隔得又远,你那小叔子定是找不到你!”
崔氏闻言脸上先是一喜,随后又多了几分不安和羞怯,低着头扯着帕子、不好意思的说了句:“这……这不大好吧?会不会打扰到王姐姐家的长辈?我们也只不过是萍水相逢、见了一面的人,妹妹哪敢就这样住到王姐姐家里去?”
王氏的性子纯良柔顺、平日也不算是个主见的人,但眼下她是越看越觉得娇柔的崔氏和她十分投缘,于是竟破天荒的有了回主见、十分热情的拉了崔氏的手,道:“不碍事,你和我住在一个屋里便是,家里的长辈一向好客,定不会不欢迎你!再说了,我这也是在帮人,家里的长辈一定不会反对的。”
王氏说完还不忘拉了杜氏一把:“四弟妹,我说的没错吧?我们家大嫂为人最热心了,能帮得上的忙她一定会帮。”
这杜氏打从张祖没了后,就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劲来,于是王氏问她、她也就顺着王氏的话随意的答了句:“恩,二嫂说的没错,崔姐姐你要是不嫌弃,就和我们一块儿回家住上几日吧!也难得我二嫂同你这般投缘,你就当是到我家陪她说说话儿,让她心情能够好些……”
王氏和杜氏一起劝过崔氏后,崔氏才有些羞怯的点头应了王氏的邀请,随后便急忙忙的跟着王氏二人离开夫君的坟,免得走晚了小叔子寻到这儿来。也正是因为如此,妙儿等人才会一进门就见崔氏端坐在大厅。
而既然这崔氏是王氏热情邀请回来相陪的,那尤氏自是要卖给王氏一个面子了,于是听完王氏的话后尤氏便笑着点了点头,态度亲昵的对崔氏说道:“那就烦劳崔妹子多陪陪我家二弟妹了,免得她日日胡思乱想、只会躲在屋里抹眼泪!”
——————————————————————5。28第一更,晚上8点还有一更————————————————————————————



第五十七章     玉佩的来历
若是王姐姐不嫌弃,妹妹自是会多陪她说些话儿解闷。”这崔氏似乎读过书、识过字般,说起来话来偶尔会有些饶舌、让人觉得文绉绉的,不像乡间村人言语用词都十分直接。
尤氏显然听得有些不习惯,但还是笑着接了句:“既然崔妹子是来陪我家二弟妹的,那就尽管把这儿当成你自个儿的家,不必拘束、也不要觉得不自在,缺些什么物事也一定要同我说,我们张家可断是不能亏待了客人、叫人笑话了去。”
崔氏闻言有些受宠若惊,急忙忙的起身道谢道:“多谢尤姐姐肯收留我,两位姐姐对我的恩情令我没齿难忘,他日有机会也定当相报……”
崔氏说着便冲尤氏、王氏二人福了福身子,随后依旧娇娇柔柔的说道:“两位姐姐肯收留妹妹、助妹妹躲过这一劫,妹妹心里已感激不尽,且妹妹也只求能有一个容身之处、别的自是不敢有所要求……”
“反倒是姐姐们若是有什么活计,大可吩咐给妹妹做,别的粗活妹妹兴许做不来,但妹妹却可以替两位姐姐绣个帕子、做和荷包什么的,还望两位姐姐不要嫌弃妹妹的手艺上不了台面。”
王氏闻言顿觉感动,当下便亲昵的搂了崔氏的手,假装不悦的说道:“你说的这是什么话儿?我们张家怎能让上门做客的客人做活计?你别再给我胡思乱想了,只管安心的在我家住下,且想住多久就住多久、不用感到不好意思!”
尤氏听了王氏这话、眉头下意识的蹙了蹙,心想眼下家里的状况已大不如前了,王氏哪能随随便便的说出“想住多久就住多久”这样的话来?万一这崔氏真的住下后便不走了呢?那张家岂不是得白白再多养一个闲人?
且这崔氏也是个寡妇,留在张家指不定还会惹出什么闲言碎语或是是非来……
不过尤氏明白王氏也是因为心底善良、才会这样热心的帮崔氏,也晓得张宗去了后王氏的心情一直很低落,于是也就把想说的话咽了回去,心想就让那崔氏暂且住下、陪王氏多说说话好了,待王氏心情转好了再委婉的把崔氏请走……
于是尤氏同崔氏再说了几句客套话后,便寻了个由头带着妙儿几人回了自个儿屋里,一边让刘婶给巧娘安排个空屋子住,一边捏了捏藏在袖子里的玉佩,随后便到张耀夫妇住的屋子寻马氏,想着有些事该事先同马氏说一说、她心里的猜测才能得到证实。
马氏见尤氏突然前来找她显然有些意外,不过她的脸上很快就有了笑容,并上前挽了尤氏的手、亲亲热热的把她拉到屋里:“大嫂今儿怎么有空到我这儿来坐坐?大嫂不是才从城里回来吗?不累?怎地不先回屋去歇歇?”
说话间马氏已经热情的拉着尤氏坐下,嘴里也依旧说过不停:“有什么事让刘婶过来喊我一声,我过去大嫂屋里就行,哪还要大嫂你亲自跑一趟啊!”
这马氏才和尤氏打了照明、就“噼里啪啦”的讲了一堆话,随后又是亲自给尤氏搬椅子、倒茶,还不忘取了些她藏着打算自个儿吃的茶点招待尤氏……
马氏如此热心的举动让尤氏倍感疑惑、忍不住多看了她一眼,心想这马氏今儿待她怎么比平常亲热?难不成是害妙儿受伤一事、终于让她感到愧疚,所以才会在她面前献殷勤?
不过尤氏既然已经答应张耀不再追究妙儿受伤一事,眼下来找马氏自然也不是为这件事了,于是尤氏把手伸到了袖子里、拿出了巧娘塞给她的那块玉佩,一边递给马氏、一边直截了当的问道:“三弟妹,你瞧瞧这块玉佩,可是我们张家祖传的那四块玉佩当中的一块?”
这张家有一套祖传的上好玉佩,那套玉佩合起来是一块大玉佩,但分开却是四块单独的小玉佩,设计得十分精妙、也算是少见的稀罕物件儿。因此到了张光这一带,因正好有四兄弟,于是张老爷子便把那四块玉佩分别传给了四个儿子,让他们今后传给嫡长子、再由嫡长子传给嫡长孙,如此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因此张家四房媳妇儿的手上,都保管着一块一模一样的玉佩,这四块玉佩从外表上看几乎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张老爷子当年分玉佩时,特意请了位手艺了得、专门做珠宝首饰的工匠,在四块玉佩上分别刻上了“光宗耀祖”这四个字,以此来作为区分。
而巧娘先前塞给尤氏的那块玉佩,不但和张家的祖传玉佩一模一样,上头还刻了个“耀”字,可见巧娘手上的那块玉佩、极有可能是三房手里那块玉佩!
也正是因为如此,尤氏接了巧娘的玉佩后才会面色微变,也正是这个极有可能是张家祖传玉佩的物事,让尤氏最终决定把巧娘买下。因此从泉州城回村子的路上,尤氏也已经率先把这件事琢磨了一遍,心里有了个大概的答案后,她才会顺着妙儿的心意让巧娘暂且留在张家。
且先不说尤氏琢磨出了什么答案,却说马氏接过尤氏手里的玉佩细细的看过后、脸色立马大变,因为心虚和慌张、说话也变得有些不利索:“这……这块玉佩,大嫂是从哪儿得来的?”
“我今儿进城去了一趟牙行,想从那儿买个小丫头回来,没想到却遇到一个从武夷山千里迢迢到泉州府来寻亲的小丫头,那个小丫头很是机灵……”
尤氏很快就把在牙行里发生的事,以及巧娘和她说的那番话一五一十的转述给马氏听,而马氏听到最后脸色已是一片沉重,眼底也有着十分明显的不悦,像是巧娘的出现让她很不高兴,又像是尤氏多管闲事的把巧娘带回来、让她十分不悦。
而尤氏才想不管马氏心里是怎么想的,身为当家的大嫂,她只一语中的的问了尤氏一句:“三弟妹,当年我因生三郎而元气大伤,随后大病了一场、有段时日一直卧床不起。因此当年的事我也不是十分清楚,只隐隐约约听说二郎在爹的安排下、和一户人家的小娘子定了亲,具体是和哪户人家定的亲我却不晓得……”
“因此眼下我只问你一句———这块玉佩当年是不是送给了二郎的未婚妻当定亲信物?否则它绝不可能流落在外。”
原来张二郎早在二岁时,就在张老爷子的授意下,和张老爷子的一位老友家定了亲。只不过那位老友后来因某些缘故搬离了矮岭村,后来听说搬到别的地方后又遭遇了某些变故,到最后也慢慢的失去了联系,只听说似乎已经家道中落、家境也大不如前了。
也就说如果巧娘说的都是实话,她给尤氏那块玉佩、也的的确确是她母亲去世前留给她的,那巧娘就很有可能是张二郎的未婚妻!
而身为张二郎的娘,自个儿的儿子有没有定过亲、马氏自是一清二楚,且这件事是张老爷子做的主、马氏就是想否认也否认不了!
不过这马氏的眼睛一向都是长在头顶上,且她生性贪钱爱占小便宜,因此给张二郎物色合适的媳妇儿时、她也只看得上大户人家,那些穷家小户她一律看不上。当然,巧娘家还没落败前,也算是大户人家、否则当年马氏也不会抢着给张二郎定这门亲事了。
——————————————5。28第二更奉上,大家喜欢巧娘这个小姑娘吗?————————————————————



第五十八章     陈年旧事
只不过今非昔比,眼下巧娘家既已落败、那马氏自然是瞧不上她了,因此马氏听了尤氏的问话后,一边盯着那块玉佩看、一边飞快的转动起脑筋来,很快就想出了一番说辞:“大嫂猜的没错,当年二郎和江家定亲时,的确是按照爹的意思、把我们这一房的祖传玉佩送去江家,算是两家的定亲信物……”
“不过这事情都过了这么多年了,那江家搬离村子后渐渐的也和我们断了联系,这些年来我们也一直没他们家的消息,谁晓得他们家究竟发生了什么变故?还有那拿着这块玉佩的小娘子,谁晓得她是不是真是江家的闺女?指不定是哪个下人偷了主人家的玉佩,冒充江家闺女到我们家来认亲!”
马氏越说越觉得自个儿这个借口找得好,于是马上就又有了底气,扯着嗓门嚷嚷道:“没错,事情一定是这样!我早就听说那江家迁到武夷山后就开始落败,定是他们江家落败后,那起下人便欺到主人头上、起了歹心偷了这玉佩,然后背着江家一路寻到我们张家来,想要借这块玉佩把我们二郎套得死死的!”
“大嫂,你带回来的那个丫头定是个不怀好意的小人!她一定是看中我们张家的家世,才会一心想着要嫁给我们二郎!否则她又怎会硬是要跟着大嫂到我们张家来呢?”
马氏说着便一脸焦急的拉着尤氏的手,喋喋不休的念叨道:“大嫂你可不能着了她的道啊!我们一定不能让她的阴谋诡计得逞!”
尤氏见马氏连巧娘的面都没见过、就一口咬定巧娘是假冒的江家闺女,顿时有些不齿的甩开了她的手,不紧不慢的说了句:“三弟妹这话可就说得有些偏了,那巧娘并不晓得我们张家就是她要寻找的夫家,她跟我回家也只是因为我花钱买了她,她只是想先到我们家来当婢子。”
“指不定她早早的就打探过我们家的情形,并晓得大嫂你今儿要到牙行去买丫头,才故意卖身到牙行、等着大嫂你上钩!”马氏不死心的给巧娘再安了个罪行,一心想要把巧娘说成用心险恶之人,好让这门亲事不作数。
而尤氏听马氏前前后后说了这么多话,也多少猜出马氏是不想认巧娘这门穷亲事、才会一个劲的诋毁巧娘,于是也不再同马氏多费口舌、径直把张老爷子给抬了出来:“巧娘是不是那江家的闺女,只需把她带到爹面前,让爹问问她祖父母、以及父母叫什么名字,再仔细的问问她江家的一些家事和状况……”
“只要这些巧娘都能一一达上来,那她十有八九就是江家的闺女,也就是我们张家未来的二媳妇儿,”尤氏说着顿了顿,才就事论事的说道:“若真是这样,那我们就得把她留下来、并把话同她挑明了,免得她还得费心思去寻找夫家。”
马氏一听尤氏竟要把巧娘带到张老爷子面前对质,脸当下就沉了下来:“这是我们三房的事,就不劳大嫂你操这份心了!巧娘的事我自会打探清楚,在我没打探清楚前还请大嫂不要惊动爹,你也晓得爹眼下还病着、身子也没大好,我们就不要拿这些小事去烦他老人家了!”
尤氏一听马氏口气不善、大有指责她多管闲事的意思,当下心里也有些不痛快,索性故意同她唱起了反调来:“三弟妹这话可就说得有些不对了,这人是我从牙行领回来的,那我自然要负责到底了!”
“若巧娘不是江家闺女,那她便是我们家买回来的丫头、平日里自然要让她帮着干点事了;倘若她真是江家丫头,那她以后就是我们张家的童养媳,我们得对她像闺女一样才是,免得让人说我们张家苛待未来的媳妇儿……”
马氏一见尤氏要把这件事管到底,当下便有些口不择言的埋怨了她句:“大嫂,你怎地就这么爱管闲事呢?你买丫头就买丫头,怎地非要给我领这么一个麻烦回来?!你这不是存心想阻碍我们二郎的前程吗?你是不是巴不得二郎随便娶个家境落跑的村姑,你才高兴?!”
尤氏一听马氏这话,便觉得马氏有些不可理喻、做人也太没良心了,于是尤氏也不再和马氏客气了,当下也把脸一沉、摆出长嫂的姿态,不客气的教训起她做人的道理来:“我要是没遇上就算了,遇上了怎能装作不认识?才九岁的小姑娘一路从武夷山寻到泉州府来,这路上不晓得吃了多少苦……”
“我自认是个有良心的人,做不到视而不见、让未来的侄媳妇儿在牙行里受苦,”尤氏说着顿了顿,随后故意拿妙儿刺了马氏一句:“就连我们妙儿这个还不大懂事的孩子,看到巧娘辛苦寻亲都晓得要帮她一把!妙儿只是个五岁的孩子,她尚且懂得帮人、救人这个道理,三弟妹这个大人怎么反倒不懂这个道理?”
马氏一点都没把尤氏的话听进去,死不悔改的争辩道:“什么帮人、救人?你这是害我们家三郎!你要真那么喜欢那个巧娘,怎么不把她娶回去给你家大郎当媳妇儿?”
马氏不提起把巧娘许给张大郎当媳妇儿还好,一提起尤氏顿时就火冒三丈,藏在心里的那些陈年旧事也一股脑的涌上心头,那些陈年旧事让她越发觉得马氏实在是欺人太甚了,且只要别人退让一步她就会得寸进尺!
尤氏为何会觉得马氏欺人太甚呢?
原来张家和江家结亲,这其中还有着另外一段关系这张家大房和三房的隐情……
话说当年张老爷子想和江家结亲时,家里有两个孩子和江家闺女、江四娘年纪相当,他们分别是大房的张大郎和三房的张二郎。那一年张大郎和张二郎俱只有两岁,只不过张大郎比张二郎早出生了几个月,所以才在孙字辈的排行上占了老大这个位置。
这张大郎既是张家孙字辈的老大,那按理说应该他先定亲、后才轮到张二郎才对,这是兄弟多的人家约定成俗的规矩,总不能让弟弟走在哥哥前头,让下一辈的辈分乱成一团不是?
因此当年张老爷子心里,原本也是打算先让张大郎定亲的———也就是说,这江四娘原是要许给张大郎、和张大郎定娃娃亲的!
但那时尤氏却因生了张三郎而卧病在床,许多事都不能帮着张大郎打点,也没法子和江家的人交涉商讨,让定亲一事进展得十分缓慢、也有些不大顺利。
而那时的马氏看江家的家世不但不比张家差、还隐隐有超过张家的势头,心里嫉妒大房的同时也起了贪念,一心想把这样好家世的闺女、抢来给自个儿的亲生儿子当媳妇儿!
于是马氏便趁着尤氏卧病在床、许多事都不方面出面打点,硬是在张老爷子面前说了许多话,好说歹说的让张老爷子改变了初衷,改而让张二郎和江四娘定亲……
而这马氏当年趁着尤氏生病、把这门亲事给抢了,本就让尤氏心里对她多有怨恨,觉得马氏做事太不厚道、太自私自利了。只不过眼下事情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加上当初也是张老爷子发的话,尤氏才没和马氏多做计较,打算装聋作哑的揭过那件事。
可偏偏时隔多年后,马氏竟还有脸冲她说出“你要真那么喜欢那个巧娘,怎么不把她娶回去给你家大郎当媳妇儿”这样的话来!
————————————————————————5。29第一更,晚上8点还有一更——————————————————————



第五十九章     不欢而散
要不是马氏当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