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正式信仰的第一个大国。结果,俄国的共产党人和俄国的基督教徒,在抵抗纳粹德国侵略者、保卫对各种信仰的俄国人来说都是神圣的俄国领土方面,是齐心协力的。
  在这种意义上,1941年6月22日爆发的俄德冲突是无法抑制的。可是,希特勒为什么在这一天破坏他1939年8月23日同斯大林签订的协定,却引起了两个疑问。第一,为什么希特勒在他追求俄国这个目标方面,决定放弃蟒蛇的策略,改用老虎的战术呢?第二,即使在他已经得出结论,单靠压力决不能把苏联完全置于他的权力之下的时候,为什么他要在英国还没有屈服以前,就对苏联作战呢?
  第一个疑问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希特勒从1939年8月23日以来对苏联运用蟒蛇策略,得到了不少的好处,显然苏联政府十分畏惧德国,决不敢梦想进攻它。苏联政府不会动手打仗,除非德国象它在1941年6月22日那样对苏联直接攻击;苏联政府一再以事实表明,它多么想要避免给希特勒以任何对苏作战的借口。它曾表明这一态度,即在苏联与轴心国之间对东欧的逐步瓜分中,凡是双方利益冲突的地方,它都对德国让步。它又通过下列事实再次表明了这一态度,即苏联政府愿意以宝贵的物资供应德国,并于德国已经证实不能或者不愿以同等价值的交换物品供给苏联时,还继续这样做。在那二十二个月中,苏联政府在绥靖德国方面所做的事情,大大超过了英法两国政府在希特勒上台后到1939年3月15日这段时期中所做的。难道希特勒不能采取精心策划的步骤,继续推动苏联沿着这条致命的路线再走下去,而将其完全置于掌握之中吗?希特勒过去曾证明自己是一位能手,长于计算他的受害者会忍气吞声地经受多么大和多少次屈辱而不至于奋起反击。看来,希特勒在用他的惯常手法对付苏联政府时,也许在那二十二个月中的某一阶段已经认识到,如越过了一定的界限,苏联政府就不愿意为了避免战争而再迁就了。苏联与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不一样,不会不经过战斗就让他完全控制。因此他必须用武力取得对它的控制,就象他已经取得对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法国、南斯拉夫和希腊的控制那样。
  没有疑问,希特勒在1941年,和张伯伦在1939年一样,严重地低估了苏联的战斗力。到那时为止,外国政府领略过苏联战斗力真正分量的,只有前不久在战场上同红军直接较量过的那两个政府。日本军队1939年8月在诺门坎的惨败给了日本一次教训,使得它不敢跟着德国一起进攻苏联,即使苏联在德苏战争中处境最不佳的时候。芬兰军队在1939…1940年冬季战役中挫败了第一批进攻的俄军,取得了辉煌胜利,但这种胜利并没有使芬兰政府盲目到看不出一旦红军开始全力攻打曼纳海姆防线,他们就必须投降。缺乏这种经验的外国政府往往会从俄国在冬季战役第一阶段的失利中得出一种不那么清醒和不现实的结论。它们会过高地估计1936年“大清洗”对红军造成的损害,并低估苏联政府在本国疆土上打一场防御战所拥有的两项特殊有利条件的价值。它们体会不到,面对凶暴的侵略者,大俄罗斯民族以及苏联的其他许多民族会以何等爱国主义的精神团结在苏联政府的周围;它们也不能体会红军在本国领土内有辽阔的用武之地,使苏联不成其为闪电战的理想目标。德国武装部队曾证明,它们的机械化和装甲的进攻部队,能于一夜之间侵吞丹麦,三个星期内占领波兰,一个月内打垮法国;可是这些弱小的欧洲国家与苏维埃巨人之间的大小不同,使得要给苏联“致命一击”的军事问题,不仅在程度上而且在实质上有所不同。毫无疑问,这种极其重要的区别,希特勒的一些最有才干的军事顾问是知道的。可是希特勒本人不知道;因此后来他大大地低估了苏联的抵抗能力,以致当他一旦认识到没有战争的压力,便不能使苏联完全归于自己的权力之下,就决定用武力去取得对它的控制。
  如果这是对第一个问题的答案,第二个问题仍然存在。为什么希特勒在英国还没有被征服的时候就发动对苏联的战争呢?假如他在法国覆灭以后马上就动手进攻苏联,在这种情况下,反而比较容易理解。因为,德国人和法国人一样,曾认为法国的覆灭等于西欧的战争结束。他们不相信,英国在失去主要的盟友和军队被赶出大陆以后,还想继续战斗;并且,当英国竟然在它的历史上又一次荒唐到不知道自己已经被打败的时候,德国人却不相信它还能招架得住德国对它的攻击。然而,到了希特勒发动对苏联的进攻时,距离德国空军在“不列颠之战”中遭受决定性的挫败已经九个月了,而这九个月并不是“西线无变化”的阶段。法国覆灭的震动和“不列颠之战”胜利的喜悦使英国从失败主义法国的一个萎靡不振的盟友,一跃而成为一个敢于和巨人斗争的大卫。再则,这同样的两种经历合在一起发挥作用,又把美国从新世界一个孤立主义的局外人改变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美国的战争潜力是当时世界上决定性的军事因素;因此,从长远观点看,1941年6月22日这个时候,由于英国人在他们的岛上坚持不屈,又有美国为后盾,希特勒的西线比1940年5月9…10日夜间他对低地国家发动攻势时要难以对付。英国这时已经变成美国的航空母舰,停泊在可以轰击希特勒的欧罗巴要塞的西面围墙的射程以内,它在1941年对希特勒的威力以及甚至对他的继续存在构成的威胁,超过十三个月前的法国,那时候法国蜷缩在马其诺防线背后,其西端只须横越阿登就可以绕过。
  没有疑问,希特勒在1941年不知道——他自始至终都不知道——美国能左右战争的结果这一明显的事实,因而他在美国还没有正式成为一个交战国的战争阶段,未能察觉英美联合的危险。另一方面,希特勒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由于让自己同时在两面作战而招致失败,所以避免重犯这一根本性的战略错误,是德国第二次企图用武力取得世界霸权能够成功的一项必要条件。希特勒对这条原则如此坚信不疑,所以于1939年8月同苏联和解,以确保在他进攻波兰时不致既在东线和一个大国交战,又在西线和另外两个大国交战。事态证明了这一迫不得已的决定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因为,即使苏联是一个友好的非交战国,第三帝国这时的军事力量在1939年的秋季战役中,也仅仅能够打倒波兰,同时又守住齐格菲防线。假如法国人没有那么全盘失败主义的心理,波兰人不是那么缺乏装备,德国在波兰的闪电战,也许由于英法进行突破,越过莱茵河进入鲁尔区,而会突然停止。
  那么,不管希特勒怎样低估了英美的力量,为什么他在1941年不顾他自己的战略政治原则,经过深思熟虑以后,竟采取了他在1939年经过考虑而不敢采取的行动,甘冒两面作战的危险呢?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是,他错误地估计了英国对德国进攻苏联的反应。不管希特勒对赫斯的出走是否知情,他可能和赫斯一样地猜想,英国对待苏联,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暗暗高兴地袖手旁观,听任希特勒对苏联作战,犹如1939年苏联曾袖手旁观,听任他对波兰、法国和英国作战那样。希特勒可能也曾想象,当轮到苏联遭受波兰和法国的命运,当这最后的一次打击已经实际上使欧亚大陆掌握在德国和三国公约的两个伙伴手里的时候,英国将终于认识到大势已去,而同他媾和,条件是保全他的面子,而使英国永远受他的支配。假如英国政府和人民走的是这条路线,而不是采取丘吉尔在得到德国进攻俄国的消息后几小时内所决定的方针,那么,从此以后希特勒就有理由不把美国的力量当一回事。因为,这个“民主国家的兵工厂”当时只能帮助那些愿意自助而充分利用美国工业所能供应的武器的人;如果由于英国人民斗志涣散,以致美国失去它在英国的根据地,那就很难看出它怎样能继续抗拒三国公约的三个缔约国在旧世界的霸权。然而,如果这是希特勒指望他进攻俄国对英美共同体的士气会产生的影响,那么,英美两国实际上对这一消息的反应却完全不是如此,这就立即使他的指望落了空。希特勒进攻苏联,事实上使自己卷入一场同时在两线作战的主力战;由于这样地违反了他自己的战略原则,他已经使第三帝国和他本人注定灭亡,因为他这时不得不既同美国无比强大的战争潜力作战,又要在苏联广阔无垠的国土上作战。
  同时,如果希特勒因估计错误而产生致命后果的话,苏联政府也同样地估计错误,只是没有遭到同样致命的下场而已。诚然,当苏联政府在1939年和希特勒谈判条约时,毫无疑问他们已看出一旦此项条约对他不方便,他就不想继续遵守。可是苏联政府大大地高估了苏联在此期间可以得到的好处。这确实对苏联政府有利,它不必马上受到后来在1941年6月22日才受到的考验,即不必马上就对德国作战,而在当时的情况下进攻者几乎可以倾其全部陆空力量来对付苏联。1939年秋天,当德国和其他方面交战时,苏联却与德国保持和好。苏联政府估计错了两点。它假定,德国在卷入与两个西欧大国的战争中,无论它是胜是负,都会耗尽它的力量。苏联政府又假定可以采取一项有效的保险政策,以防止德国可能进攻苏联这一经常存在的危险。苏联政府指靠的这种保险,是苏联辽阔的疆土这一主要的战略资产,再加上一些别的因素。它很重视在两次大战之间的苏联西部边境以西建立一条缓冲地带的策略。但是,这两点苏联后来都未能实现。
  德国早期的一些军事突击行动,对苏联领导方面来说,不是不受欢迎的。德国对波兰的闪电战之迅速成功,使苏联除了在芬兰以外,兵不血刃就能捞进一份谈妥归它的在东北欧的战利品;苏联取得了在两次大战之间白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在波兰居住的领土以及取得了三个波罗的海国家(在这个阶段苏联只是占领而没有正式兼并),确实使自己在苏联和德国的势力范围之间,沿着新边界的北段有了一条宽阔的缓冲地带。再则,1940年4月德国占领丹麦和挪威,虽然也许曾使苏联大吃一惊,但俄国人对此也不讨厌,因为这解除了他们以往受英法军事干预的威胁,这两个国家可能跨过斯堪的纳维亚,帮助芬兰抗拒苏联从列宁格勒郊外越过卡累利阿地峡向西北面扩张其缓冲地带。相反地,1940年6月,德国武装部队轻而易举地就使法国倾覆,这不仅出乎意料,而且还使苏联政府深为忧虑。因为,没有疑问,在这个阶段,俄国人同意德国人和法国人的看法,认为法国的沦陷意味着德国在欧洲的战争实际上已经结束——并且,如果是这样的话,苏联政府以前的打算就严重地错误,因为,如果这是事实,德国就已经胜利地赢了这场战争而未耗尽自己的力量。欧洲大陆的战场上已经没有与它对抗的敌手,而德国的庞大军队仍然完整无损。从此以后,德国可以随时用这些军队全力对付苏联;并且,事实上希特勒已经在制订这方面的计划。因此,对苏联来说,1939年8月由于签订俄德协定而暂时避开的危险,这时在1940年6月底又一次即将来临了。
  苏联政府的第二个错误打算,是他们高估了自己在东南欧取得足够缓冲地带的能力,这时德国已可腾出手来使苏联政府的野心不能得逞。缓冲地带的北段和南段都很重要。北段横跨从德国到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的通道;南段横跨到乌克兰和高加索的通道,并且这两个新近开发的地区——其中有苏联当时的主要工业区和主要油田——对苏联关系之重大,都超过那两个做过首都的城市。苏联在南面谋求的,是要把包括保加利亚在内的东南欧一片地区置于它的控制之下。这将使它能填补喀尔巴阡山脉东坡和黑海西北岸之间的空隙,又能从保加利亚境内的空军基地控制从地中海经过海峡进入黑海的通道。1939年8月23日俄德协定附属秘密议定书第三款给予苏联政府通往这个方向的权利。该条款规定,在东南欧方面,苏联要求对方注意它在比萨拉比亚的利益。德方声称,它对这些地区毫无政治兴趣。尽管如此,在这一地带的南段,苏联政府想要达到其目的而作的努力,不象在北段那样顺利。
  在北面,苏联在法国沦陷以前,就牺牲芬兰,把它的北冰洋海岸线向西扩展;把最靠近铁路线的那一段俄芬边界向西推进若干距离,使从列宁格勒到不冻港摩尔曼斯克的一段铁路得到更多的防护;使卡累利阿地峡的俄芬边界后退到大致沿着1700…1721年大北方战争以后缔结的和约中划定的那条界线;也使列宁格勒恢复了在彼得大帝时代的掩护,当时彼得大帝在建立这个城市并命名为圣彼得堡时,由于在1701…1710年征服了爱沙兰和利夫兰这两个波罗的海沿岸省份,使之在南面获得了掩护;以及最后使列宁格勒和莫斯科重新得到了掩护,十八世纪最后三十年中,由于俄罗斯帝国于1772年、1793年和1795年先后兼并了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的领土而获得过这种掩护。当法国濒于沦陷时,苏联在没有受到德国方面反对的情况下,加紧对波罗的海三个国家的控制,公然把它们兼并,就象它以前并吞两次大战之间波兰所拥有的为白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居住的领土那样。然而,正当在法国沦陷的时刻,苏联继续为扩展它的缓冲地带的南段采取第一个步骤,并吞布科维纳北部和比萨拉比亚时,希特勒对苏联以牺牲罗马尼亚为代价向前推进的这两步行动,没有进行直接挑战,而是迅速采取对抗措施,挫败了苏联的计谋。
  希特勒的第一着反攻,是使保加利亚和匈牙利对他负有义务,去强迫罗马尼亚满足保加利亚收回多布罗加南部的要求,并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匈牙利收回特兰西瓦尼亚的要求。可是,在俄德争夺对东南欧的控制中,他的绝招是向罗马尼亚保证,在它新近失地给苏联、匈牙利和保加利亚以后,剩下的领土可以保持完整。这种保证使东南欧的关键掌握在希特勒的手里;因为,罗马尼亚即使在新疆界的范围以内,仍然从匈牙利的东境连亘不断地延伸到多布罗加北部的黑海西岸;德国在罗马尼亚的新界线以内确立了支配权,大大抵消了俄国在比萨拉比亚和布科维纳北部获得一条狭窄的缓冲地带所得到的好处。俄国恢复了它在多瑙河三角洲最北端的北岸一带的地盘,但徒劳无益。它仍然由于多布罗加北部的一长条罗马尼亚领土而和保加利亚隔绝,这一地带此时受到德国的担保,这意味着整个东南欧,喀尔巴阡山脉和普鲁特河一线的西南,这时可以由德国和意大利支配,而苏联不能干预。再则,罗马尼亚的剩余部分一落到德国手里,就能够而且后来确实在德国进攻苏联时起了战略上的作用,就象斯洛伐克1939年在德国进攻波兰中所起的作用一样。它为德国提供一个作战的基地,从那里德军能够迂回对方的南翼,然后插入对方的要害。
  这样,1940年9月1日——这一天德国政府通知苏联政府,在罗马尼亚满足了匈牙利和保加利亚的领土要求以后,轴心国家联合保证罗马尼亚拥有余下的领土——标志着1939年8月23日至1941年6月22日间俄德关系史上的转折点。苏联政府虽然没有力量取消轴心国家已经做了的事,但也没有隐讳它的关注和不悦,苏联政府的心情和语气中这种急剧的变化,使得希特勒那方面更加凶狠。到1940年9月,德国就开始在德俄两国控制范围的分界线对面的一侧把芬兰变成德国的军事根据地,以备将来德国进攻苏联时发挥战略作用,如同东普鲁士在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时所起的作用一样。这时已很明显,希特勒正在策划以武力使苏联屈服。可是决定性的日期不是1940年9月21日,即德国把德军开进芬兰一事通知苏联的那一天;而是9月1日,即德国通知苏联说轴心国家保证罗马尼亚领土完整的那一天。
  俄德谅解始于1939年8月23日希特勒和斯大林之间进行的一项交易,起初情况很好,直到隔了十个月法国沦陷以后才开始出毛病,尽管这两位独裁者在政策上的这种突然的、出人意外的和惊人的变化使两国人民都惊慌不解。1939年9月6日,德国驻莫斯科大使舒伦堡报告说,在苏联,人们对这个消息“一般地感到宽慰和喜悦”,虽然政府政策的改变“还不大为人民理解”,并且官方的宣传很难使他们相信德国毕竟不是一个侵略者,很难使他们相信,毋须害伯德国在解决波兰以后马上就进攻苏联。然而,舒伦堡表示他相信,苏联政府能够按照自己的愿望制造舆论;而德国国内的舆论在纳粹政权下也是同样易于控制的。
  从短时期来看,俄国人老是害伯德国,证明是没有根据的。德国政府完全没有表现得急于要把德国军队推进到两次大战之间属于波兰,而根据8月23日协定已划归苏联统治范围的那一部分领土,而是请苏联政府不要拖延,快派军队占领那些划归它的原属波兰的领土。而且,在德国军队为了追逐战败的波兰人而越过俄德分界线以后,里宾特洛甫于9月19日指示舒伦堡请斯大林放心,德国方面将严格执行各项协议。再则,斯大林于9月20日建议在莫斯科谈判如何确定对两次大战之间的波兰进行瓜分,又于9月25日建议修改8月23日商妥的领土条款,对此德国政府都没有留难;1939年9月28日在莫斯科,由里宾特洛甫和莫洛托夫签订一项新的分界协议,连同一项“机密的”和两项秘密的议定书,其中满足了斯大林的愿望,把立陶宛从德国统治范围转移到苏联统治范围,其交换条件是把原来协议中划归苏联的波兰人在人口中占少数的大部分领土转移给德国。
  此后德国没有制造困难以阻碍苏联对波罗的海三国的占领;而且它在苏联政府和芬兰发生麻烦时给予积极的帮助,断然拒绝了芬兰和瑞典派去试探德国是否支持芬兰抗拒苏联的两国代表,并规劝甚至阻挠意大利方面想要援助芬兰的企图。10月19日,斯大林在他那方面显示他对德国的诚意,答应里宾特洛甫的请求,让他在一次反对英国的公开讲话中引用斯大林在导致8月23日俄德协定签字的谈判中对他讲的一段话。斯大林允许里宾特洛甫引用的这段话如下:
  德国在谢绝军事援助方面的态度令人敬佩。但是,一个强大的德国是维持欧洲和平绝对需要的先决条件,所以苏联对于一个强大德国的存在是有兴趣的。因此苏联不能赞成西方国家造成会削弱德国并使德国处境困难的情况。这是德国和苏联之间的共同利益所在。
  里宾特格甫1940年3月28日曾向舒伦堡建议,邀请莫洛托夫,或许还邀请斯大林,访问柏林;由于这位大使提醒他的上司,苏联领导人大概不会接受邀请,因为害怕这对他们和西欧国家的关系可能有不利的影响,这一建议当时就取消了。一段时期以来,舒伦堡已注意到,苏联政府的态度有一种很清楚的对德国不利的转变,他认为这一点以及苏联3月12日与芬兰媾和一事,都是由于害怕苏联可能卷入对西欧国家的战争。舒伦堡曾感到非常不安,于4月8日要求会见莫洛托夫。在这次会见中,他也根据柏林的指示,把德国将入侵丹麦和挪威通知莫洛托夫,同时向他保证,瑞典和芬兰不会受攻击;这个消息使得莫洛托夫的态度发生了激变。他“声明苏联政府谅解德国不得不采取的那些措施”,并且最后说:“我们祝愿德国在它的防御措施方面完全成功。”不仅如此,他还立即和舒伦堡解决了许多问题,使德方满意,这些问题原先是德国政府从德方观点认为德苏关系中有些别扭而提出的。他甚至一反常规,主动提出并解决一些德国政府未曾提出的其他问题,也使德国满意。舒伦堡推测,苏联政府已经得到情报,知道英法计划占领挪威和瑞典并打算重新谈判芬兰问题,所以苏联看到德国先下手占领丹麦和挪威,阻止了这种威胁,感到十分安心。苏联政府面对着德国在北欧统治范围内这样突然大大扩张的形势,所采取的唯一预防措施是于4月13日向舒伦堡声明,苏联关心要保持瑞典的中立。里宾特洛甫在4月15日的答复中重申他以前关于瑞典的保证。5月10日,莫洛托夫听到德国入侵荷兰、卢森堡和比利时的消息时和他上次听到入侵丹麦和挪威的消息时一样,反应温和。舒伦堡报告说,“莫洛托夫欣赏这个消息,并且说他了解德国必须保护自己不受英法的攻击。他对我们的胜利没有疑问。”
  在1939年8月23日协定签订后俄德关系的整个第一阶段中,苏联对德国大体上扮演了一个友好的非交战国的角色。苏联拒绝在封锁问题上给英国利用,以这种消极方式帮助德国,所以舒伦堡在听到克里姆林宫同意斯塔福德·克里普斯爵士任英国驻莫斯科大使的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8 9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