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2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接受盟国投降条件的停战协定当即由卡斯泰拉诺代表意大利政府,史密斯将军代表盟军总司令签字。双方同意,等盟军向大陆大举登陆准备停当后,停战协定才能公开(签字仪式前几小时,英国先遣部队已跨过墨西拿海峡,进入加拉勃利亚;但是,盟国的计划是在萨勒诺登陆的同时宣布停战协定)。宣布停战协定的密码无线电信号将从艾森豪威尔总部发出;卡斯泰拉诺答应:巴多里奥将在盟军总司令指定的时间宣布停战协定。
在西西里,卡斯泰拉诺与盟军官员们在赶紧准备空降作战的细节。到9月5日,计划送到了罗马。还下达了停战协定宣布后调遣意大利舰队和飞机的指令;离萨勒诺登陆只有三天了。准备时间十分匆促。但意大利政府还没有认识到这决定性的一天会来得这么快。原来卡斯泰拉诺根据比德尔·史密斯将军对他说过的一句含含糊糊的话,猜测盟军在9月10日以前不打算进行主力登陆;他估计登陆可能在9月12日进行。巴多里奥和他的将军们对这个猜测信以为真,结果当他们在9月6日上午收到盟军护航舰队已到达巴勒莫以外的海面上的情报时,大吃一惊,很不愉快。护航舰队的位置、规模和行动方向使意大利总参谋部马上看出,盟军这次的袭击比他们期望的规模要小,地点也更往南;的确,他们还有些怀疑,这是一次主力登陆呢,还是一次没有告知他们的次要的、辅助性的袭击。
意大利人几乎还不曾开始他们抗击德国人的准备工作,指挥意军的将军们还根本没有一致认为政府的倒戈政策是明智、光彩和切实可行的。当情况大白,知道盟军的行动与意大利统帅部所期望的规模很不一致,盟军显然将在意大利人作好准备之前很久,并将在远离罗马以南的海岸登陆时,意大利政府决定停战协定应推迟宣布。但是巴多里奥却既不十分急于把这个决定通知艾森豪威尔,又不拟使用他可随便支配的无线电联络渠道。
与此同时,紧张的空降准备工作正在西西里进行。9月7日晚,指派去罗马着陆的空降师副司令官马克斯韦尔·泰勒将军到达意大利首都,来商定最后一分钟的计划。使他惊愕的是,他发现意大利军事当局婉转断言;认为停战必须延期,而空降行动只有等盟军到达罗马的攻击距离之内才能进行。这一破坏卡斯泰拉诺将军代表意大利政府仅在四天前签字的投降条款的事实,看来意大利人对此似乎心安理得。的确,巴多里奥还想说服泰勒将军在艾森豪威尔面前为他辩护呢。当这位美国人拒绝他的要求之后,巴多里奥勉强地自己准备了一份电报,电文如下:
鉴于德军在罗马地区的部署和兵力所引起的形势变化,接受立即停战已不再可能,因为这会激起德国人占领首都和武力接管政府。由于缺乏保卫各机场的部队,“巨人第二行动”'空降攻击'已不再可能。
9月8日是艾森豪威尔打算宣布停战协定的日子,这天上午这份电报和泰勒将军发出的另一份撤销空降行动的电报一起到达盟军总部。看来这是一场清清楚楚而又毫无疑义的出卖。艾森豪威尔当然便撤销了对罗马的空降攻击;他回电巴多里奥威胁说,如果他不照最初商定的那样公开宣布停战协定,将产生“严重后果”。艾森豪威尔通知他,不管怎样,盟国电台将于9月8日下午广播停战协定新闻,这一步是为了打消巴多里奥想与德国人保持和平的任何希望。
艾森豪威尔的电报以及对意大利说来是如此神速、如此突然和如此灾难性的事态发展,彻底摧毁了意大利政府的士气和战斗力。在电台广播了艾森豪威尔关于停战协定的公告后,巴多里奥已别无选择。如果他保持沉默,德国人肯定会叫他下台,并把他作为叛徒处理。他唯一的希望在盟国身上。结果,就在艾森豪威尔的公告广播后的一个半小时,巴多里奥在罗马电台发表讲话,证实了停战协定。他的讲话决不是一篇要人们拿起武器与德国人战斗的激动人心的檄文,而且字面上就流露着他的半心半意。他说:
意大利政府认识到继续对占有绝对优势的敌人进行力量悬殊的战斗是不可能的……已要求停战。……这一要求已被接受。意大利军队从此将停止对其在任何地方可能遇到的英美军队采取任何敌对行动。但是他们将反击来自任何方面的进攻。
听到巴多里奥讲话的意大利军队一定会觉得他的这番话矛盾百出。到底谁是敌人呢?意大利政府的命令又是什么?除了意大利海军在停战协定一宣布立即按照指令驶往盟军港口外,意大利人好象没有什么有效的行动计划。各个指挥官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中只得自己决定怎么做。
在艾森豪威尔和巴多里奥宣布意大利投降后几个小时,盟国先头部队在马克·克拉克将军的指挥下到达萨勒诺海滩。他们发现自己遇到警觉的德国军队的抵抗。然而,最初,登陆进行得还算顺利,直到9月12日德军才大力反击。在那以前很久,意大利在大陆上的军事力量已经瓦解。到9月9日清晨,意大利军队显然已经到处都不能抵挡德国人。事实上,除个别例外,意大利人甚至根本不去试图抗拒德国的威胁和要求,而是低首下心听凭德国人把他们解除武装或关进营房。
巴多里奥和国王眼看罗马要被德军占领,在9月9日上午4时30分左右逃离首都。他们总算安全地到达布林的西,进入盟国防线。不管巴多里奥政府一度有过多少现实性,曾几何时,在停战协定宣布后的二十四小时内,这种现实性就烟消云散了。仅有寥寥几位部长跟着巴多里奥和国王逃跑;军队溃散或被德国人俘虏;行政机构完全解体。巴多里奥和他的国王陛下到达布林的西时,与其说是两个拥有什么地盘或臣民的统治者,还不如说是两个难民。
当这些重大事件在意大利发生时,丘吉尔正在华盛顿做工作,力图缓和美国,使它不再反对去充分利用由巴多里奥倒戈所展现的新的军事上的机会。他雄心勃勃,不仅想夺取罗马,在意大利北部某地建立一条反德战线,还想迫使德国人从巴尔干半岛南部撤退到萨夫河和多瑙河一线。如果当时驻扎在巴尔干地区的意大利二十四个师能加入希腊和南斯拉夫游击队,如果能说服土耳其对德宣战或者让英国空军使用其国土上的基地,那么不管希特勒怎样热切希望德国人能够保住他们在巴尔干地区的阵地,也就未必可能。如果一切都进行得顺利,如果盟国能当机立断,那么完全可以期望象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等这些附庸国背叛德国。然而要充分利用意大利的崩溃所造成的局势,就必须说服美国同意在地中海实行更积极的政策。特别重要的是,根据已同意的时间表撤退部队和登陆艇这一步就非取消不可;这当然也就意味着把“霸王”计划推迟几个星期或几个月。
1943年9月9日摊牌了。那一天罗斯福同联合参谋长委员会的成员举行了一次会议,听取丘吉尔的意见,他要求修正“三叉戟会议”达成的协议。这个协议在魁北克会议上曾稍作修改后予以确认。这显然是该作出决定的时候了。在意大利,事态发展迅速;如果盟国要抓住凭丘吉尔的乐观想象摆在他们面前的一切有利条件的话,行动就得既坚决又迅速。同时丘吉尔知道,机会越是充裕,马歇尔就越是多疑。因此首相只提出了他的利用意大利投降的最小的计划。他还竭力否认有任何“削弱‘霸王’计划”的想法;对于为了加强进攻法国而从地中海撤回七个师的协议,他也抑制自己,不想要求重议。他建议向意大利挺进应该不到波河流域即行停止,以免拉长战线。他把一切可能在巴尔干发生的战事都寄托在较远的将来,争辩说,一旦横跨意大利北部的防线建立起来,就有可能调拨一些部队到亚得里亚海以东作战。
这些建议总起来说,并不要对已为大家同意的计划作任何重大的改变。但是美国人满腹狐疑,怕对计划一作改动便可能出现缺口,把英美战略完全颠倒过来,正象1942年丘吉尔的“火炬”计划取代美国人的“大铁锤”计划那一次一样。因此马歇尔和他的同事们打定主意,不为他人所动。对他们来说,是“霸王”计划第一,他们不同意对这一计划安排好的步骤作任何改变。根据马歇尔的意见,不管看来可能出现的新机会有多大诱惑力,“霸王”计划所需的东西都不应当留在地中海。对马歇尔和他的美国同事们来说,利用意大利的崩溃而出兵的话,必须只限于已指定用于地中海的部队能完成的范围之内。9月9日会议的结果批准了唯一的新行动,就是同意英国去占领多德卡尼斯群岛,即使是对这一点,美国人也不同意推迟登陆艇的启航时间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侵占按早先计划指派给“霸王”计划和缅甸战役的人力物力。9月11日,在罗斯福缺席的情况下召开的第三次会议,从丘吉尔的观点看来,取得的几乎是一个同样很不满意的结果。马歇尔确也同意,调来进行意大利战役的援军的比率应该增加,但是他仍旧反对任何不按计划配备英美物资的主张。这些计划是在意大利的投降戏剧性地改变了地中海兵力平衡以前已为大家所一致同意了的。
经受这个挫折以后,丘吉尔至少暂时已经智穷力尽。地中海盟军的司令官们只好以他们手下现有的越来越少的部队尽力为之。这位首相不得已而求其次,发布紧急命令给威尔逊将军和亚力山大将军,叫他们大胆,甚至蛮干,期望以相对少的兵力得到大便宜,同时他迅速作好回伦敦的准备。9月14日,他从加拿大的哈利法克斯启程回国。
丘吉尔未能使美国人相信他的军事计划是明智的,这给这位首相一个严重的打击,但是他还能从他和罗斯福商定的处理意大利政治事务的方式中找到一些安慰。在停战后初期那些混乱的日子里,政治和民事问题都没有引起很大的注意。每件事都依萨勒诺战役为转移,在这场战役中,有几天盟国似乎有遭到灾难的威胁。但是,经过一段困难时期,空中优势、海军的炮火支援以及蒙哥马利将军的第八集团军从加拉布里亚(9月3日该军在此登陆)逼近,为克拉克将军的第五军恢复了局面。9月16日第五军和第八集团军取得联系;两个星期后,那不勒斯陷落,德国人向北撤退去组织横跨半岛的防线。因此盟军战略的头两个目标那不勒斯和福贾附近的空军基地在10月初即被攻克。但是夺取整个亚平宁山脉以南的意大利或至少向北一直打到罗马的更大希望仍没有实现。
在开头几天的军事危机过去以后,怎样处理巴多里奥和他的政府的问题就成为一件要在盟国最高一级作出决定的事情。有三点对巴多里奥有利。第一是停战本身。盟国通过停战开始同他建立正式关系,不能轻易否定他的功劳。对巴多里奥有利的第二点是:几乎整个意大利舰队都根据他的命令投降了。这一点完全改变了世界海军力量的对比,使英美军舰可从地中海方面腾出来调往其他地方作战,同时给盟军统帅部增加了一批有用的舰艇。最后,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丘吉尔确信君主政体最适合于意大利;而对君主政体的支持只能采用支持国王选定的首相巴多里奥元帅的方式。
9月3日的停战协定限于军事范围,它限定意大利必须从战争中撤出它的武装力量并使盟军总司令有权在意大利的任何部分建立军政府,特别指出以后将对意大利政府应当遵守的政治、经济和财政条件作出规定。巴多里奥政府的倒台使他不可能履行停战协定的所有条款,如果盟国愿意,他们就能根据这一点而抛弃他。
但是盟国不希望这样做。9月10日丘吉尔和罗斯福在华盛顿联名发出了一份非常友好并带鼓励性的电报给巴多里奥。电报的语言带着明显的丘吉尔的口气:
际此贵国遭受极大痛楚的时刻,为赢得意大利人的和平与自由,为挽回意大利在欧洲文明中的光荣地位而采取最初的决定性步骤的使命已落到您的肩上。
您已使您的祖国摆脱法西斯奴役。而清除意大利国土上的德国侵略者这一更为重要的任务尚有待完成。……狠狠地打,准准地打。您的前途请完全放心。一切都会好起来。愿您在这伟大的世界性运动中同您的美英朋友们向着自由、正义与和平前进。
这份电报是在巴多里奥政府显然完全垮台以前发出的;但是它是在巴多里奥最最倒霉的时刻到达的,它起了确认盟国支持由他领导意大利政府的作用。
但是含糊地承认国王和巴多里奥为意大利政府的首脑,并没有解决意大利行政上的很多问题。军政府的地位将如何?在盟国管理意大利事务方面,俄国将起多大作用?三个盟国政府预先如此费力协商起草的那份“长期”停战协定而今将怎样处理?
在紧接停战的几个星期中,盟国对意大利政策的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丘吉尔和罗斯福私下达成的一项协议,根据这一协议英国将在意大利事务中起领导作用。这个协议不是在第一次魁北克会议上、就是在会后丘吉尔留在华盛顿同罗斯福商议对意政策的日子里作出的。这个安排相当于把法属北非的领导权委托给美国人的那次协议,但是这两项协议都未曾使某一盟国能完全和专断地控制事务。在采取每一重要行动之前都进行过协商。
当然,俄国人对意大利事态并不直接相关,但斯大林仍希望在盟国协商中占一席之地。一开始,丘吉尔和罗斯福就尽力让他了解他们同意大利人打交道的情况,在主要的步骤上经常征求他的同意。一般情况下,斯大林毫无争议地接受英美的建议。但是他确曾坚持俄国有权列于对意大利的战胜国之中。然而丘吉尔的意大利计划中没有任何一部分可以让俄国人同英美官员平起平坐地在意大利用盟国政策来指挥。是英美军队赢得了这场胜利。英国和美国相应地享有优先权似乎是天经地义的。
这样相互施加压力,最后达成一个实质上是不伦不类的妥协。1943年9月29日,艾森豪威尔把“长期”停战协定交给巴多里奥签字。巴多里奥对协定的条款不满,但是他无可奈何只好俯首听命。尽管这个文件大部分已经过时,它毕竟还是起到了为意大利盟军总司令的权力提供法律根据的作用。盟国政府所以坚持要假戏真做,强迫巴多里奥在他万万无力承诺的涉及意大利整个事业的条件上签字,其主要原因可能即在于此。
“长期”停战协定的条款无疑是苛刻的。它给予盟军总司令无所不包的立法和经济权力。例如,它有权废除现行法律,有权随心所欲地要求支付任何赔偿和占领费用。还规定解散法西斯组织,同时逮捕战犯和解除一切法西斯分子的职务。意大利政府被这些以及类似的规定绑住了手脚,被迫完全屈从于由盟军总司令表达的盟国政府的愿望。
关于盟国政府用以实施其意图的机构问题,“长期”停战协定中没有明确规定。第三十七条仅说:“将任命一个代表联合国家的管制委员会,负责按盟军总司令的命令和总的指示调整与执行本条款。”这显然仍使俄国参加盟国对意管制的问题悬而未决。对这个问题的谈判花了相当多的时间,直到11月10日盟国管制委员会才正式成立。这个委员会由英美人组成,而俄国人只有在为第二个组织——意大利咨询委员会——找到地点后才同意它的成立。意大利咨询委员会的原来成员是英国、美国、俄国和法国民族解放委员会,但是还为此后接纳希腊和南斯拉夫加入该委员会作了规定。
由于这些协议,有三个完全不同的组织分担着盟国在意大利的责任:盟国军政府、管制委员会和咨询委员会。三个组织中,就与巴多里奥政府的关系而言,管制委员会一开始就是最重要的。但是在早期阶段,巴多里奥政府基本上只是一个法律上的虚构而己。盟国军政府在当地的日常活动对意大利人说来是更为重要的。通过1944年1月军政府和管制委员会的高级人员的合并,解决了这两个组织间的关系问题。此后,两者就不可能再象起初那样各自为政了,实际上,它们也一清二楚地划分了职责。军政府管制紧邻战线地区的民事,而管制委员会则监督深入后方地区的意大利政府的行政事务。
意大利咨询委员会从一开始就是有职无权、无足轻重的。第一,它设在阿尔及尔,只能间接得到有关意大利事务的情报;其次,英国和美国政府的政策正是要把咨询委员会远远地撇在一旁,使其不能参与一切真正的决策和争议。俄国人和法国人没过多久便心中有数了。他们便向英美提出,要参加盟国对意的管制的新要求。1944年1月,英美作了一个很小的让步。给予一个俄国人和一个法国将军以“观察员”的权利参加管制委员会,这样至少可以保证他们各自的国内当局得以了解在意大利所做的事情。但是行政权仍然牢牢掌握在英国人和美国人手中。
这样最终搞出来的盟国管制意大利的型式一直延续到战争结束。它的重要性不仅在意大利本身,而且在于它成了东欧其他前敌对国停战政权的榜样。西方盟国在意大利事务中只让俄国名义上参加,其他都排除在外,这样他们便是作茧自缚,今后在东欧事务中除了沾一点边以外,什么都管不着了。当然,也找不到别的安排更能符合军事力量和军事责任的实际分配,或者更能适合英俄之间接近表面化以及俄美之间隐蔽而不明显的那种互相不信任的关系了。
丘吉尔对巴多里奥和国王的政策中的一个基本因素是,他想在意大利建立起他们的权势和威信。一当意大利政府投降,盟国,特别是丘吉尔,便急于说服意大利政府对德宣战。原因是丘吉尔相信以国王的名义宣战可以把意大利军官重新纠集起来,站在盟国一边对德作战。由于意大利重要的守备部队在象多德卡尼斯群岛、撒丁、科西嘉和爱奥尼亚群岛等这些地方仍继续存在,如果当地意大利指挥官能被说服全心全意加入对德作战,将会得到很多好处。
因此,1943年9月23日,联合参谋长委员会指示艾森豪威尔,如果国王对德宣战,允许意大利“协同作战”。但是国王和巴多里奥却畏缩不前。他们希望索取对方各种各样的让步(比如撤销还没有签署的“长期”停战协定)作为对德宣战的交换条件。不过意大利政府终究被说服了,只有宣战以后才谈得上将来的让步。因此,1943年10月13日,国王和他的政府对德宣战。巴多里奥向意大利人发表文告,命令所有意大利部队同德国人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这是一个意大利部队显然未曾服从的命令——文告继续说:“由我领导的政府不久即将组成。为了在意大利能够组成真正表现民主的政府,将邀请每个政党的代表参加。当前的安排决不损害意大利人民在和平恢复时选择他们自己的民主政府形式的不受限制的权利。”由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签署的联合声明同时发表,这份声明给予意大利人相当模糊的协同作战的地位,又警告他们,“协同作战关系……其本身不能影响最近签订的条款,这些条款仍然全部有效,仅在盟国政府间根据意大利政府可能对联合国家的事业提供帮助的程度而一致同意时方能调整。”
当巴多里奥企图把意大利自由派和左派政治集团的代表吸收进他的内阁以符合他10月13日的文告的时候,他碰上了困难。共和主义情绪在这些集团中十分强烈,他们要求废黜国王。但是国王不愿意让位,同样,英国政府也不希望取消君主制,虽然至少有几个英国官员认为,乌姆贝托王储是一位比他的父亲维克多·艾曼努尔国王更有前途的能承担起王室责任的人物。出于君主制问题上的僵局,预备性谈判毫无结果,并于10月31日破裂。巴多里奥退而组织了一个专家内阁,作为权宜之计,一旦攻克罗马即行改组;而罗马还没有攻下来,意大利政治家中在以国王将来地位为中心的问题上的日益增长的不安却无法平息。结果是意大利内部的政治问题,正象法国在北非的政治纠纷曾一度在1943年给英美合作形来困难一样,成了1944年引起盟国关系中发生摩擦的因素。
仅就盟国在意大利采取的军事行动和进行的谈判所获得的结果而言,可说相当符合丘吉尔本来的愿望。他想把战线远远推到罗马以北的最大希望落了空;另一方面,英美军队被坚决地指派在意大利打一场可望削弱德国在西北欧的力量的大仗。但是他在意大利的计划虽然取得部分成功,而再向东,情况却大不相同,他对东地中海和巴尔干各国所抱的希望都遭到伤心的挫折。
一经联合参谋长委员会批准对多德卡尼斯群岛发动进攻(9月9日),中东地区总司令威尔逊将军便受命自行拼凑兵力向该群岛勇猛进攻。罗得岛似乎过于强大,仅凭威尔逊所能拿出的力量而没有更大来源是难以攻占的,然而英国的一些小股部队于1943年9月18日在爱琴海的科斯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